人教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电气化时代的资本主义的发展Word下载.docx
《人教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电气化时代的资本主义的发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电气化时代的资本主义的发展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垄断是经济发展模式;
垄断组织是其组织形式)
垄断组织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评价
由于各国社会经济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导致各国垄断组织的发展程度和形式有差异
阅读新材料,了解垄断与反垄断的百年发展史。
3
各国经济发展概况
1.
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2.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政治前提、国际环境、资源、资本、市场、劳动力和科技利用)
1.英美对待科技的态度差异导致其经济地位的变化。
2.日、俄政治环境和政府行为的差异导致其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
1.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致性和不平衡性导致世界政治发展中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个性和共性原理的运用)
2.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专制集权也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应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原理,并结合历史和国情等因素分析各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
4
英法美政治发展的特点;
德俄日政治发展的特点。
结合历史因素和国情因素进行原因分析
政治发展的共同特征
(德俄日的专制主义并非完全是封建专制主义的继续,具有明显的近代社会的特点,它是封建残余的恶果,决不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5
列强对世界瓜分概况
(美国的对外扩张和日本特别富有侵略性)
瓜分世界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影响
工场手工业、蒸汽机、电气化时代列强殖民扩张的比较
1、结合历史阶段特征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2、结合具体国情认识各国扩张或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6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概况
民族民主运动的性质判断
蒸汽机和电气化时代民族解放运动的比较
7
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走上高潮的表现
蒸汽机和电气化时代欧美工人运动比较及原因分析
注意结合历史阶段特征和各国具体国情进行造成差异的原因分析。
8
列宁主义诞生的标志
列宁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及其评价
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西欧和俄国工人运动比较
9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个阶段
大战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影响
初步掌握分析国际关系演变的方法
10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概念
形成原因、形成途径、历史影响
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比较
构建知识结构,宏观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钢铁工业。
美国从1875年的40万吨激增至1900年的1000万吨,一战前夕更高达2350万吨。
钢铁工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导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史称“钢铁时代”。
化学工业。
60—80年代瑞典人诺贝尔因发明火药和无烟火药而成为世界名人。
化学肥料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石油工业。
1870年,全世界的石油总产量已达到80万吨,1900年增加到2000万吨。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开辟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二)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背景
政治前提
首先在英国确立;
尚处于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较量时期
50、6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完成,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资本
圈地运动等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原始积累
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初步工业化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提供了大量的资本并形成集中趋势
劳动力
圈地运动外来移民等提供大量劳动力
工业无产阶级的不断壮大
市场
通过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拓展的市场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科学技术
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技术经验
科学的突破和技术的创新
发展环境
欧洲大陆和北美都还存在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激烈斗争的局面
欧美各国都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根本矛盾:
第一次工业革命所造成的生产体系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历史进程
首先开始;
扩展
几乎同时;
交叉进行
历史影响
生产力
英国是世界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轻工业为主(“纺织时代”)
德国、美国工业迅速发展,出现西欧和美国两大工业地带;
重工业为主(“钢铁时代”)
生产关系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形成
垄断组织的产生
经济模式
机器生产,以工厂为组织形式的生产
以科学技术为依据,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为手段,以垄断为组织形式的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基本定型(公司、大企业)
政治模式
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进一步巩固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民主制度进一步发展
城市化
开始城市化进程
加快加大城市化进程
环境污染
工业污染产生
进一步恶化
社民运动
兴起
具有新特点
对世界的影响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国际关系更趋复杂)
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
1、
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
(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2、
生产手段的革命。
(发展进程)
3、
全方位的历史影响,尤其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历史影响)
4、
技术革命和社会革命。
(性质)
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
经济
(二)经济高速发展
原因:
影响:
二、政治
(一)两种不同趋势:
自由主义
专制主义
代表国家
英国、法国、美国
德国、日本、俄国
特点
1、政党政治
2、议会政治制度
3、公民自由
1、君主专制色彩浓厚
2、使用高压政策对付人民
3、地主、资产阶级联合统治
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形态较为成熟
2、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是革命及其影响
3、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广泛传播,深入人心
4、工人运动的发展成为民主改革或革命的辅助力量
1、经济发展虽快,但不成熟
2、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是改革及其影响
3、缺乏长期的思想启蒙,缺乏民主传统,公民的民主意识较弱
各自特点
英国:
自由主义改革
法国:
多党制和共和制度的确立和巩固
美国:
两党政治的制衡
德国:
虽有政党,但只是装饰
日本:
半封建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俄国:
沙皇专制
(二)日本的君主立宪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日本
英国
相同点
政体形式
不同点
天皇仍掌握很大的政治权力,且带有“神权”色彩
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的很大的制约,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天皇有权解散议会,议会的立法须经天皇批准才能生效,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
议会拥有立法权和财权,其权力超过国王
权力重心仍掌握在以天皇为代表的官僚、军阀集团手中
掌握实际权力的是资产阶级
(三)认识:
三、
扩张
(一)瓜分:
1、历史背景:
(1)资本主义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2)第二次工业革命(实力;
对市场的需求)瓜分
(3)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二)概况:
1、地域:
(1)亚洲:
进一步(政治;
经济)
(2)非洲:
15、16世纪之交;
18世纪晚期~19世纪中期;
19世纪晚期
(3)拉美:
半殖民地化
2、国家:
(1)英国:
对殖民地的高度重视但本国工业潜力有所衰退
A、亚洲:
和俄国争夺中国;
对“门户开放”政策的认同
B、非洲:
所占区域人口最多
C、拉美:
大规模的经济渗透但又遭受美国的逐渐排挤
(2)法国:
亚洲;
非洲
(3)美国:
A、拉美:
扩张条件(经济、地理);
扩张方针(“门罗主义”、“泛美主义”);
扩张政策(“大棒”和“金元”);
扩张结果(20世纪初,取得西半球的霸权)
B、中国:
“门户开放”政策
(4)德国:
工业发展速度和经济实力与市场拥有量的尖锐矛盾
从“大陆政策”到“世界政策”(结合思维训练题)
(5)日本:
特富侵略性
A、原因:
历史因素;
现实因素;
国情因素
B、对朝鲜、中国的侵略:
两场局部性国际战争
1876年——《江华条约》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904~1905年——日俄战争
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
C、历史影响:
对远东国际局势的影响
日本——进一步迅速发展
朝鲜——殖民地(脱离和中国的藩属关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进一步加深
俄国——国内矛盾激化;
争夺巴尔干地区
(6)俄国:
蚕食中国和中亚领土
(四)历史影响: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1)资本主义得到更大的发展,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成熟阶段)
(2)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A、定义:
B、评价:
进步性和不公正性
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各国为争夺殖民地和霸权斗争激烈,由此各国重新组合
3、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五)工场手工业时代、蒸汽机时代、电气化时代列强对外殖民扩张比较:
工场手工时代
蒸汽机时代
电气化时代
历史背景
经济根源
殖民目的
资本主义的扩张性
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资本主义发展程度
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
主要侵略国家
英、法、荷
英、俄、美、法
英、法、俄、美、德、日
侵略程度
在美洲、亚洲(南亚、东南亚、东亚)扩张
在全球的扩张
对世界的瓜分
侵略方式
以直接掠夺为主
以商品输出为主的经济侵略
以资本输出为主的经济侵略
资本主义列强
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世界各地区的联系逐渐加强
亚非拉地区和国家
(运用“殖民主义”的双重性理论分析)
1、各国和地区的经济日益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附庸
2、刺激了各国民族资本主义从无到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