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29702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到7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起

【答案】C

【解析】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①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②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③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

代以后)。

故选C。

6、通过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属于()。

A、隐性课程

B、显性课程

C、学科课程

D、实践课程

【解析】隐性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

也可

以说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校园文化属于学校情景,因此是隐性课程。

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旁人可以插话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教学技能训练方法是()。

A、介入教学

B、教育教学实习

C、微格教学

D、模拟教学

【解析】介入教学是指教师针对特定的教材和儿童,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旁人可从旁边插话,从

而在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动态关系中,创设教学的实际技术和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加以有效的训练。

选A。

8、下列教学策略中,属于以教师为主导的是()。

A、指导教学

B、发现教学

C、情境教学

D、合作学习

【解析】指导教学常称指导学习,是指在教育者仔细指导下,学生按规定程序来进行的学习。

9、对代数式进行因式分解属于()的问题。

A、有结构

B、无结构

C、界定含糊

D、无固定答案

【解析】目标明确,个体按一定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属于有结构的问题。

10、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起点和前提是()。

A、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B、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C、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D、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起点和前提。

11、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知识,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

了的认识过程,这是指学生认识的()。

A、交往性

B、间接性

C、教育性

D、直接性

【解析】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知识,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教学认识的基本方式是“掌

握”,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了的认识过程,同样以教学实践活动为基础。

12、教育政策和法规的基本功能是()。

A、保障功能

B、规范功能

C、管理功能

D、激励功能

【解析】教育政策、法规的功能包括保障功能、规范功能、制约功能、管理功能、激励功能。

其中,保障功

能是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功能。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观念性隐性课程的是()。

A、校风

B、学风

C、班级管理方式

D、教育理念

【解析】观念性隐性课程是指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

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

选项中只有班级管理方式不属于观念性隐性课程。

选C。

14、低年级的小学生擅自离开座位,教师不予理会,转而表扬那些坐着不动的学生,离开座位的学生也不擅

自离开座位了。

教师的行为反映的是()。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间隔强化

【解析】替代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

题干中擅

自离开座位的学生观察到别的坐着不动的学生受到表扬,从而也不擅自离开座位了,这就属于一种替代强

化。

15、以下哪种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动机()。

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C、读书是一种乐趣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解析】内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

机。

16、()是教师职业素质的核心内容。

A、教师知识储备

B、个性

C、教学风格

D、师德

【答案】D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又称师德,是教师职业素质的核心内容,也是职业道德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在教师

职业劳动产生之后逐渐形成的。

故选D。

17、某小学老师每天下午都会将学生带到小区里,看到花就告诉他们如何区分雄蕊和雌蕊;

看见蜜蜂,就告

诉他们蜜蜂如何采蜜。

这体现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演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解析】参观法是教师紧密配合教学,组织学生到校外一定场所进行直接观察、访问、调查而获得知识或验

证知识的方法。

题干中的老师将学生带到小区里,指导他们直接观察花和昆虫,使他们获得关于花和昆虫的

知识。

这属于参观法的运用。

18、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的培养。

A、创新能力

B、读写能力

C、听说能力

D、交往能力

【解析】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19、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的培养。

20、面对问题情境,学生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却常常出错的认知形式是()。

A、沉思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场依存型

【解析】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

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未弄清楚就开始解答。

这种类型的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虽然很快,但错误率高,在运用

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解决中占优势。

21、第一个建立心理实验室,使之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人是()。

A、冯特

B、詹姆斯

C、桑代克

D、亚里士多德

【解析】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自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使之脱

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的。

22、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言语活动属于()。

A、独白言语

B、对话言语

C、内部言语

D、书面言语

【解析】内部言语是指自问自答以及自己思考时的不出声的言语活动。

内部言语不是用来进行交际,而是为

了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

23、新课改特别关注的教学过程本质观是()。

A、认识观

B、发展观

C、交往观

D、实践观

【解析】新课程要求教师把教学理解为师与学的交往和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

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

24、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是设计并开展()。

A、课外活动

B、班级教育活动

C、少先队活动、

D、小组活动

【解析】进行班级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是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

25、学校体育的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早操、课间操

B、体育课

C、体育竞赛

D、学生自觉锻炼

【解析】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有:

体育课、课余体育培训、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运动竞赛等,其中,学校体

育的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26、黄老师向民间艺人学习地方戏曲,并将这些内容引入到音乐课教学中,这种做法体现了黄老师具有

A、校本教研的意识

B、课程开发的意识

C、长善救失的意识

D、示范引领的意识

【解析】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要求教师要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

建设,培养开发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性地使用新课程教材的能力。

题干中黄老师积极向民间艺人

学习地方戏曲,并将这些内容引入到音乐课的教学中,体现的就是课程开发的意识。

27、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关于课程结构的变革体现为()。

A、小学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B、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高中以综合课程为主

D、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选修课程

【解析】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变革体现为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的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

主;

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

2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如果不满十四

周岁或者情节特别轻微免予处罚的,可以()。

A、收容教养

B、进行惩罚

C、予以监禁

D、予以训诫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如果不满

十四周岁或者情节特别轻微免予处罚的,可以予以训诫。

29、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是()。

A、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B、制度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C、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D、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教师管理、目标管理

【解析】班级管理主要包括四种模式:

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

30、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解析】普及义务教育始于资本主义社会。

19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工业生产需要有文化的工

人,以及工人阶级开展争取受教育权利斗争等因素,英、美、法等国家相继开始实施普及教育。

31、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选择。

A、必然

B、必要

C、必需

D、首要

【解析】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要“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而素质教育的基本

内涵是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

育。

所以新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必然选择。

32、人类特有的最高级的心理现象是()。

A、认识

B、情感

C、能力

D、意识

【解析】人类才有意识现象,动物没有。

3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以传授()为主。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生活知识

D、生产知识

【解析】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

34、小学阶段的教学应侧重的教学方法是()。

A、讲演法

B、探究的方法

C、直观的方法

D、实习的方法

【解析】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

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要考虑到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

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我国小学常

用的教学方法有: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

由于小学生还不具备探究的能力,因此教

学应侧重直观的教学方法。

35、《义务教育法》规定,负责制定,调整本行政区域义务教育学校设置规划机关是()。

A、县级以上的教育行政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下教育行政部门

D、县级以下人民政府

【解析】《义务教育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

布状况等因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

新建居民区需要设置学校的,应当与居民区

的建设同步进行。

36、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C、班主任工作

D、体育竞赛

【解析】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途径有:

①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②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③劳动;

④学校共青

团、少先队活动;

⑤班主任工作。

37、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解析】科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所作出的反应,将道德判断分为

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其中,习俗水平分为寻求认可(好孩子定向)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8、“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体现了()对教育质量的规定性。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育功能

D、教育政策

【解析】教育目的强调教育活动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

显得更为突出。

题干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方针。

3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

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批准申请的单位是()。

A、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B、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教育部门

C、当地学校、村委会或者居委会

D、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

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40、新课改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翻转学习

【答案】ABC

【解析】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

因此,选择ABC。

41、下列不属于备课内容的是()。

A、复习

B、研究教材

C、了解学生

D、写课时计划

【解析】备课内容包括研究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法。

而不包含复习。

42、在教学中,下列哪一说法体现了问题链教学?

()

A、学生领会课文意思

B、以学习小组形式讨论学习

C、通过材料感知产生疑问

D、学生遇到问题不能解决

【解析】“问题链教学”要以学生关注和困惑的问题为起点,紧扣教材中心的重难点问题,在学生关注点和教

材重难点的结合点上,精心设计问题,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点燃学生、激活课堂,让学生沿着明

辨是非,格物致知的思考路径,在不断深入的连续追问中学会思考。

4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迁移理论。

A、关系转换说

B、相同要素说

C、形式训练说

D、认知结构说

【解析】官能心理学提出的形式训练说;

桑代克提出的相同要素说;

关系转换论由格式塔派心理学家提出;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奥苏泊尔。

44、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地位。

A、从属

B、被动

C、主体

D、主要

【解析】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

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前提。

45、心理学上把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称作为()。

A、气质

B、性格

C、个性

D、个性心理特征

【解析】性格是指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

46、()是指文化内容或结构的变化,通常表现为新文化的增加和旧文化的改变。

A、文化模式

B、文化传承

C、文化变迁

D、文化多元

【解析】文化变迁是指文化内容和结构的变化,通常表现为新文化的增加和旧文化的改变,亦即文化与文化

之间的传播或文化自身的创造。

47、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A、教育问题

B、教育规律

C、教育价值

D、教育现象

【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其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推动

其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问题。

48、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解析】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

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49、启发性原则的实质在于()。

A、教师多提问,让学生多回答

B、教师少讲,让学生多活动

C、教师要讲深、讲透、讲全

D、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解析】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其实质是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而不能单纯从提问和

讲授的多少来衡量。

50、心理学里通常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

A、定势效应

B、晕轮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首因效应

【解析】心理学里通常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51、在进行教育行政执法时,所采取的措施、手段等在内容上要客观、适度、符合理性。

这体现了教育行政

执法的()。

A、合法性原则

B、越权无效原则

C、应急性原则

D、合理性原则

【解析】合理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育行政执法时,所采取的措施、手段等在内容上要客观、适度、符合理

性。

52、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解析】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形成了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53、教育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是()。

A、观察法

B、谈话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解析】实验法是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有意控制某些因素的条件下,以

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现象的方法。

54、教育部在《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学校、教师不得按

学生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

这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

A、财产权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姓名权

【解析】学校、教师不得按学生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是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权。

55、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相同的事情,活动过程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为主的活动是()。

A、小组活动

B、集体活动

C、个别活动

D、自由活动

【解析】集体活动一般是在教师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活动,它的特点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相同的事情,

活动过程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为主。

5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主张的是()。

A、提倡意义学习

B、提倡发现学习

C、主张非指导性教学

D、主张移情性理解

【解析】倡导发现学习的是布鲁纳。

57、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A、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运用教学技术于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解析】如何运用各种教学技术手段来精心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组织、安排、协调各种不同类型学生

的学习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

58、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实践活动体系中第一层次的活动是()。

A、课堂活动

B、心理活动

C、社会活动

D、生理活动

【解析】个体的实践活动体系中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是人这一有机体与环境中

的物质发生交换的过程,为维持人的生命服务,与人的身体发展直接相关,也是其他方面发展的基础。

D。

59、心理学上把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称作为()。

60、启发式教学活动最充分地体现了教学的()。

A、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辩证统一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辩证统一

C、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辩证统一

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辩证统一

【解析】在启发式教学法中,“启”是对教师而言,“发”是就学生而论。

“启”是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表现;

“发”是

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的体现。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是起决定作用的,是提

高学习质量的内因。

因此启发式教学活动最充分地体现了教学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辩证统一。

61、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下列不属于教育公平内容的是

A、起点公平

B、过程公平

C、资源公平

D、结果公平

【解析】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

它包含教育

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三者是个统一体。

62、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一般将知识分为三类。

其中,()是关于方法和应用的知识,如语文中

的句子规则,体育中的动作技能等。

A、策略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