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反思Word下载.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反思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反思Word下载.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里有补充的信息;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分析;
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中午有44人离去”是什么意思?
“又有85人到来”又是什么意思?
那么要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
让学生分步列式;
72-44=28[人]
28+85=113[人]
请大家列出综合算式;
72-44+85=教学脱式计算
我们直接写出最后得数容易出错,如果我们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就不容易错了。
应用题大家要记住写答案;
答;
现在有113人在滑冰。
2.练习;
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第1题。
提问;
这一题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综合算式;
98-46+25=77[本]
3.观察;
这两道题中,有什么共同点?
[都含有加法和减法运算]
那刚才我们都是怎样算的?
[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
如果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法和减法运算,那我们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教学教科书第4页的例题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分析;
照这样计算?
表示什么?
用线段图表示出相应的数量关系。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请大家列出综合算式。
987÷
3×
6
=329×
=1974[人]
6天预计接待1974人。
3表示什么?
再乘6又表示什么?
有没有不同的列式?
6÷
987
=2×
=1974[人]答;
6÷
再乘987又表示什么?
5.练习;
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列式。
讲评时要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6.观察;
例题2和“做一做”第2题这两道题中,有什么共同点?
[都含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那刚才我们都是怎样算的?
如果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那我们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1、计算,脱式计算
2、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
A加减混合。
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
[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1、根据已学知识列式。
2、提出本课的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
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1]987÷
6[2]6÷
=27+85=329×
6=2×
=113[人]=1974[人]=1974[人]
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作业设计
:
课堂作业本P1新课标第一网
口算训练P2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在上个学期已经提了一些,学生对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都已经知道了,所以这堂课学生学得很轻松,也很主动,可是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特别好,口算经常出错,这方面还要不断加强。
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6例3
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学会正确计算两步或三步的两级混合运算。
较同级运算而言,学生对两级运算的是相对比较陌生的。
从直观上知道“A*B+C”要先算“A*B”,但不清楚为什么要先算,尤其是“A+B*C”这样的形式。
本课需要通过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
知道两级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两、三步的两级混合运算。
理解两级运算的顺序。
课件
一、引入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并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1]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2]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展开
1、出示;
[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2、学生尝试解答。
3、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4、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
2
=24+24+12
=48+12
=60[元]
24÷
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
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
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
2+24÷
24×
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
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5、比较;
[1]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2]讨论得出;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3]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算式里没有括号,先算乘除、后加减]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没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你能说说他们的运算顺序吗?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2、校对答案;
说说错误的原因。
[二]巩固练习新课标第一网
1、第5题[递等式计算]
2、指名板演
3、集体讲评
[三]解决问题
1、出示第2、3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要求用综合算式,并用递等式计算
[3]集体讲评
2、独立练习;
第6、7、8、9
[1]学生各自完成
[2]看到第7题你们有什么想法?
那应该补充什么条件?
[高速公路的长和普通公路的长相等]
[3]指名板演;
说一说想法。
三、提高练习
1、出示第10题;
[1]学生各自尝试
[2]讨论交流
[3]通过线段图帮助理解
[4]说一说想法
2、思考题;
[1]独立尝试
[2]说一说想法
[3]总结;
象这样的你可以从最后一个数开始想,比如3和几经过怎样的运算才是1?
[3除以3等于1]所以前面算出的得数为3,依次往前推就可以了。
1、能在情境中,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并明确运算顺序。
2、能复述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能用递等式正确计算两级两、三步式题。
课堂作业本P2
口算训练P3
本节课内容是乘除混合的运算,教学内容是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着重在于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先算乘除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解决,要先出哪一部分。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算式的解读和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这也可以看出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这方面还要加强。
练习一
练习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8[练习一]
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对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进行练习。
1、知道并能复述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两、三步的混合运算。
3、能解决相应的两、三步的实际问题。
知道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
一、复习
1、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2、划出P8-1,51的运算顺序。
1]独立划出先算什么。
2]展示、评议学生的作业。
2、说说怎么确定运算顺序。
1]学生发言。
2]小结[板书];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乘除后加减。
3]背一背。
二、计算
1、P8-1,5
独立练习,教师巡指。
选择展示,评议作业。
2、P9-7,8,10
教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诊。
展评,请学生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3、发展练习;
P9思考题
尝试,或与同学讨论。
展评。
三、总结;
1、能划出不含括号的两、三步混合运算顺序。
2、能说出确定不含括号的两、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方法。
1、能根据情境列出综合算式,并正确解答。
2、能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课堂作业本P3
口算训练P4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内容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0例4,P11例5
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教学并整理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学会正确计算两步或三步的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孩子们相对比较熟悉,而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相对比较陌生。
本课需要通过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先算括号里面的”的原则。
1、知道并能复述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正确计算两、三步的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4、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运算顺序与解题思路的同一性,理解“先算括号里面的”。
知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两、三步的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理解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二、新授
1、引导学生读懂题意。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
①游人数与保洁员之间的关系,游人越多,保洁员越多
②上午和下午标准一样,
60人要几位?
90?
多少游人要5位?
你是怎么想的?
2、分析数量关系。
要求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1]270÷
30-180÷
30
=9-6
=3[名]
270÷
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
180÷
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
=90÷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1、知道并能复述含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
2、能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理解运算顺序。
3、提出本课的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1]270÷
30[2][270-180]÷
=9-6=90÷
=3[名]=3[名]
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课堂作业本P4
口算训练P5
本节课内容是带有小括号的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没有小括号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着重在于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解决,要先出哪一部分,所以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新课标第一网
0的运算
0的运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3例6
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教学并整理0的运算。
在第一学段,学生刚开始学习加减法,就认识了0,掌握了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明白了这些加减法的含义,随着知识的不断扩展,在学习乘、除法时,又认识了0在乘除运算中的特性,之后学生又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实际计算,进一步掌握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到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但他们对0在除法中的运算缺乏全面了解。
1、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1、谈话;
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顺序,谁会说?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独立完成;
书上习题
二、引入
1、口算[逐个出示]学生快速回答
[1]100+0=[2]0+568=[3]0×
78=
[4]154-0=[5]0÷
23=[6]128-128=
[7]0÷
76=[8]235+0=[9]99-0=
[10]49-49=[11]0+319=[12]0×
29=
2、揭题
三、展开
1、观察;
请你们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互相交流想法
3、汇报;
任何数和0相加都得原数
关于0的运算任何数和0相减都得原数
0乘任何数都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都得0[0不能作除数]
教师小结;
0不能做除数。
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四、总结
1、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1、知道有关于0的运算。
2、知道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课堂作业本P5
口算训练P6
关于0的运算,学生在前面几个学期中都已经学过,但是还没有综合探讨关于0的运算。
学生可能对于关于0的除法的解释会更加困难一些,所以在探讨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主动探讨研究。
生1;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有9个苹果,平均分给0个学生,这样没有意义。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2;
我想3÷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3.
生3;
我还有补充,0÷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比起二年级时,学生的论证更具说服力,他们不仅仅停留在具体的事件上,而且能够根据一道算式来说明。
练习二
练习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4[练习二]
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教学并整理本单元的混合运算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主要出现的问题是;
①解决问题中,列综合算式漏写括号;
②混合运算过程中,对后算部分漏抄。
1.说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2.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列综合算式和规范格式的训练。
一、明确任务
师述;
今天,我们对前面学习的混合运算知识进行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二、计算练习
1、完成P14-1
1-1划出运算顺序。
1-2说出运算顺序。
1-3讨论结果是否相同及其原因。
1-4在自备本上独立计算。
1-5展示讲评。
2、完成P14-4
2-1在自备本上独立计算。
2-2重点讲评计算过程中的格式2、揭题
三、应用练习
1、独立完成P15-7,8,10各题,再讲评。
1、独立完成P15-12,13各题,再讲评。
四、提高练习
P15-9
P16-14
P16思考
五、总结
说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本P6
口算训练P7
《四则运算》单元反思
本单元是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初步教学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有以下的特色;
1、选择适宜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1]联系现实素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顺序。
[2]以已有的运算顺序为依据,通过演绎推理解决稍复杂的混合运算。
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新课程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不讲数量关系,恰恰相反,新课程十分重视数量关系。
《标准》明确指出;
“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学生掌握数量关系是伴随着对四则计算意义的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数学化”思考实现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互动过程。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地发展!
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
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8例1
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
它是前面学习的提高,也是后继学习的准备。
它试图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位置和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而且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一、创设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项正兴起的时尚运动,定向运动。
这是怎样的一项运动呢?
请仔细观看短片,寻找答案。
[视频播放定向运动的简介]
通过介绍,你对定向运动有什么了解?
看来要参加定向运动还要具备一些本领,什么本领呢?
要学会从图上找到目的地的位置和方向。
复习;
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有关方向的知识,谁能跟大家讲讲你了还记得哪些知识?
[生说八个方向,师板书。
A
O
二、探究新知;
1、如果上图是一个简单的地图,O是中心点,图上有A地[用点表示],你能非常准确地告诉老师从O点到A点怎么走吗?
[1]生讨论。
2、方位表达引导:
引导;
就说东北方向准确吗?
怎么说好一些?
量一量
怎么量?
[师量出夹角约为30度]那应该怎么说呢?
[A地在O点的东偏北30度]
还有别的说法吗?
为什么不说是[A地在O点的北偏东60度]
3、小结:
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方位,所以应该说东偏北30°
C。
4、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