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识精选专题41物态变化知识精析和挖空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7318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2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知识精选专题41物态变化知识精析和挖空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知识精选专题41物态变化知识精析和挖空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知识精选专题41物态变化知识精析和挖空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知识精选专题41物态变化知识精析和挖空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知识精选专题41物态变化知识精析和挖空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知识精选专题41物态变化知识精析和挖空练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物理知识精选专题41物态变化知识精析和挖空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知识精选专题41物态变化知识精析和挖空练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知识精选专题41物态变化知识精析和挖空练Word文档格式.docx

【解析】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故A不符合题意;

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7cm,故B符合题意;

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故C不符合题意;

D.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D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B。

【真题跟踪二】

(2018•枣庄)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答案】C。

【解析】病人甲的体温是38℃,由于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体温计液注不会下降,所以读数仍会是38℃;

用没有甩过的读数停留在38℃的体温计测量乙的体温时,若乙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8℃,体温计液注不变化,仍为38℃;

若乙的体温高于38℃,液柱会上升,示数大于38℃;

所以,测量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时,病人乙的温度可能等于或低于38℃,不可能高于38℃,故C正确。

故选C。

【真题跟踪三】

岳阳)下列测量仪器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BCD

A.用刻度尺测量物块的长度B.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C.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D.读取液体体积

【解析】A、图中所示刻度尺没有放正,故A错误;

B、图中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使用方法正确,故B正确;

C、用镊子夹取砝码,用手会腐蚀砝码,故C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相平,故D错误。

故选B。

★知识点二:

熔化与凝固

1.物态变化:

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

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有关。

2.物态变化伴随能量变化:

物态变化时伴随热量的传递,其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3.熔化:

(1)物质从变为的过程叫熔化;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2)熔化过程的特点:

物质熔化时要;

对晶体来说,熔化时共存,物质温度。

(3)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2)继续。

4.凝固:

(1)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各物态变化过程。

(2)凝固过程的特点:

共存,物质凝固时要热量,温度。

(3)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4)凝固的条件:

1)凝固点,2)继续。

5.晶体和非晶体:

固体可分为警惕和非晶体。

(1)晶体:

熔化时有固定的物质;

非晶体:

熔化时没有固定熔点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

晶体有熔点(熔化时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继续吸热)。

苏州)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

A.

清晨枝叶上形成露珠B.

太阳升起后浓雾渐散

C.

气温升高使冰雪消融D.

冬天铁丝网出现白霜

【解析】A、清晨枝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水,是液化现象的;

故A错误。

B、浓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浓雾散去是因为小水珠变成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故B错误。

C、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成了水是熔化现象;

故C正确。

D、铁丝网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故D错误。

哈尔滨)下面对哈尔滨美景描述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初春,太阳岛上冰雪变成涓涓水流;

B.盛夏,防洪纪念塔广场花朵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

C.深秋,中央大街的树上挂着洁白的雾淞;

D.隆冬,松花江水变成剔透的冰

【答案】A。

【解析】A.初春,太阳岛上冰雪变成涓涓水流;

属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为小水滴形成的,故属于液化现象,B不符合题意。

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形成的,故属于凝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

D.隆冬,松花江水变成剔透的冰;

是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题意。

正确答案是A。

湘潭)某固态物质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请分析并回答:

(1)这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的  图象(选填“熔化”或“凝固”)

(2)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或“液”)。

(3)该物质的熔点是  ℃。

(4)组装图1中的实验器材时,应该  (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组装。

(5)灯内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酒精的热值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晶体;

熔化;

(2)液;

(3)80;

(4)从下往上;

(5)不变。

【解析】

(1)由图象可知,第3min时这种物质开始熔化,在第9min熔化结束,该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0℃不变,所以这是晶体的熔化过程;

(2)由图象可知,在第9min熔化结束,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3)由

(1)分析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80℃;

(4)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先固定下面的位置,能够利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充分加热,然后再调整上面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接触水,并且不要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故从下往上安装;

(5)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则剩下的酒精热值都不变。

故答案为:

★知识点三:

气化与液化

1.气化:

物质从变为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和。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是指在液体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蒸发的快慢与(温度越高蒸发-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

在太阳下晾晒衣服干的快等)、(表面积越大,蒸发-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撑开、把地下积水扫开等)和(空气流动越快,蒸发,如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有关。

(2)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在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

液体的沸点与有关,压强越大沸点(高压锅煮饭)。

2)液体沸腾的条件:

温度达到,还要继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它们都是,都热量;

第二、沸腾只在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第三、沸腾在液体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进行;

第四、沸腾比蒸发。

(4)蒸发可致冷:

夏天在房间洒水,人出汗,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

不同物体蒸发不同。

(5)汽化时能量的传递:

汽化时要。

2.液化:

物质从变为的过程叫液化。

是互为可逆的过程。

3.液化的方法:

(1);

(2)(,提高沸点)如:

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4.液化时能量的传递:

物质液化时要。

(2018·

河北)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

D.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解析】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从人体吸热,使人体的温度降低,但风不能降低室温,故A错误;

B、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石蜡是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故B错误;

C、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故C正确。

D、下雪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雪,凝华是放出热量的,气温不是很低,故D错误。

河南)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按规范组装器材,在安装温度计时,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此时应适当将____(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_____。

(3)由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分析图象可知:

水的沸点是_____℃,还可获得的信息有:

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1)A处向上;

(2)缩短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

(3)98;

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合理即可)

(1)由于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需要将温度计向上调整,即将A处向上调整。

(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可以提高水的初温,缩短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

(3)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98℃;

可获得的信息有:

①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②水在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合理即可)。

天津)把酒精擦在手背上后,擦酒精的部位会感觉凉。

这主要是因为酒精(  )。

A.凝固放热B.升华吸热C.液化放热D.蒸发吸热

【答案】D。

【解析】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有凉的感觉。

是因为擦在手背上的酒精蒸发时,从手背中吸热,使手背的温度降低,所以感觉到凉。

故选D。

【真题跟踪四】

(2017•宿迁)夏天从冰柜中取出冰棒,可以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产生,在冰棒包装袋外侧有一层白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气”是水蒸气;

B.“白气”的形成需要放热;

C.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白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解析】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属于液化,故A错。

液化过程放热,故B正确。

白霜是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不是凝固,故C错。

凝华是有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凝华要放热,故D错。

正确答案是B。

★知识点四:

升华与凝华

1.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

2.升华时能量的传递:

物质升华时要。

如:

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3.常见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④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⑤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

4.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

5.凝华时能量的传递:

物质凝华时要。

6.常见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2018•青岛)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初春,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

B.盛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

C.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

D.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

【解析】A、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冰化成水属于熔化过程。

故A不符合题意;

B、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子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

故C不符合题意;

D、结冰的衣服变干,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过程。

故D符合题意。

(2017•广元)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

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物态变化形成的。

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升华,后凝固;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溶化,后凝固

【解析】灯丝在高温下直接升华为气态,气态的钨遇温度低的灯泡壁后凝华.所以灯泡变黑,故应选A。

(2017·

深圳)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

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

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

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

【解析】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

此说法错误。

利用干冰给食品降温不是汽化,因为干冰是固体,由固体直接变为气体是升华,不是汽化。

此说法正确。

冰块由固体变为液态,属于溶化,熔化吸热。

湿毛巾里的水是液态,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不是升华。

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

液化放热,不是吸热;

应该说冷凝剂汽化吸热。

★考点一:

中考中,有关温度的考题较少,主要考查温度计的读数和工作原理,试卷中也很少出现单独把温度作为一个试题,但温度作为学习热学的重要物理量也是一个主要的知识点,考试中也有出现。

主要题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

选择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较多,填空题考查温度计读数的较多。

【典例一】

(2017•龙东)下列常见物理量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是200kg;

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是37º

C;

C.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

D.高山上的大气压为1.5×

105Pa

【解析】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约在200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人的正常体温在36º

C-37º

C之间,人感到舒适的温度应在23º

C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我们国家家用电器使用的额定电压均是220V,家用电路电压也是220V,故C符合实际;

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小,在海平面上气压在1.0×

105Pa左右,高山上的气压一定低于此数值,故D不符合实际。

【典例二】

(2017•咸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A.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读数;

B.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不调零就直接进行测量;

C.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D.不能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

【解析】温度计读数时,如果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其示数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A的说法错误;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首先调零,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故B错误;

使用托盘天平,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应用镊子,否则会造成砝码的锈蚀,给测量造成较大误差,故C错误;

如果直接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上,会造成电源短路,同时损坏电流表,故D正确。

正确答案是D。

【典例三】◆典例二:

苏州)温度计示数是℃。

【答案】36。

【解析】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解答:

在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40”在“30”以上,说明温度高于0℃,为36℃。

故答案为36。

★考点二:

纵观各地中考考纲和近三年考卷来看,对物态变化的考查基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常见物态现象分析和生活中物态变化的解释的考查。

此部分考题平均分值在5~6分左右,常考题型有选择题(一个考题,分值以2分居多)、填空题(一个考题,分值以2~3分居多)、实验探究题(一个考题,分值一般为3~6分),也曾出现过简答或对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等题型,其中实验探究题分值稍高。

益阳)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早春大地上冰雪的消融

B.初夏广场上雾的形成

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

D.寒冬草地上霜的形成

【解析】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

B、雾是液态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C错误。

D、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D正确。

菏泽)小明用甲图装置,探究固体熔化现律”,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温度/℃

-4

-2

(1)请根据实验数据在乙图中作出固体熔化的图象。

(2)根据做出的图象,可以判断此固体是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该物质在固体状态下的比热容_________它在液体状态下的比热容(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如上图;

(2)晶体;

(3)小于。

(1)由表中数据,描点可得固体熔化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2)分析图象可知,物质在第2分钟时温度升到0℃,然后温度保持恒定,直到第5分钟开始继续升温,即该固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所以是晶体,其熔点为0℃;

(3)物质由固态熔化为液态,其质量不变;

用同一装置加热,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由图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固态时温度升高的多,根据q=cm△t可知,该物质在固体状态下的比热容较小。

【典例三】

(2018•广安)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第5min时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答案】晶体;

固液共存。

【解析】由图可见,该物质图象上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为晶体;

物质的熔化过程是从第3min到第7min,因此在第5min时晶体处于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晶体;

【典例四】

临沂)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  ℃。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丙所示。

由图象可知:

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比较图象中AB段与CD段可知:

该物质在  (选填“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

(1)使物质均匀受热;

(2)2;

(3)不变;

(4)CD。

(1)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固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由图可知,温度在0℃以上,分度值为1℃,故示数为2℃;

(3)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

(4)根据公式Q吸=cm△t可以知道,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热容和升高的温度△t成反比。

AB段的冰温度升高的快,是因为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小,AB段的吸热能力小于CD段的吸热能力;

【典例五】

攀枝花)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的形成

C.霜的形成

D.冰的形成

【解析】冰雪消融的物态变化是熔化,是固态变为液体的过程,此过程要吸热;

露珠的形成是液化过程,此过程要放热;

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小冰晶的过程,是凝华,凝华要放热;

冰的形成是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凝固时要放热。

故此题答案是A。

★考点三:

汽化与液化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秋后早晨露珠的形成、从冰箱拿出的物体冒白气、冬天浴室玻璃墙壁上出现的“雾”等均是液化现象;

二、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蒸发在任何环境、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并注意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

沸腾是在沸点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蒸发与沸腾各有特点,应加以区分,但其共同点是都需要吸热,同时还需要注意水沸腾的探究性实验。

物态变化在2020年中考物理试卷中仍会出现,也会延续以前的考查方式和规律,不会有很大变化。

考查思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判断物态变化的类型;

(2)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

(3)图像分析。

绵阳)装有半杯水的封闭玻璃杯,放入冰箱被冷冻较长时间,取出后用干毛巾擦干玻璃杯表面,放一会儿,玻璃杯表面会变湿。

这是由于(  )。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造成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造成的;

C.玻璃杯中的冰升华成水蒸气造成的;

D.玻璃杯中的冰熔化成水造成的

【解析】由于从冰箱取出的玻璃杯,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使玻璃杯表面会变湿,如果马上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玻璃杯表面发生液化,所以一会儿又变湿。

泸州)对下列自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春天,大雾在太阳的照射下散去,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农作物上露珠的形成,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