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名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6607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关系名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公共关系名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公共关系名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公共关系名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公共关系名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关系名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公共关系名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关系名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关系名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借助于个人媒介所进行的相互沟通,也称“人际沟通”,是公共关系的传播方式之一

 11、营销推广:

指在以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市场推销的交易活动中,工商业组织以各种手段向顾客宣传产品,以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和行为,扩大产品销售量的一种经营活动。

 12、游说:

指个人或组织有目的地利用语言、文字或其他传播媒介对特定信息进行讲解、说明,以鼓动受众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的一种劝服性传播。

 13、论题处理:

又称作“问题管理”或“议题处理”,主要指公关人员对正在出现的问题以及这种问题对组织的潜在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并施加影响,以帮助组织制定应变的对策和措施。

 14、社会互动:

指社会的横向关系,是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和相互作用。

公共关系对社会互动环境的优化通过沟通社会信息、协调社会行为、净化社会风气来实现。

 15、公关开发活动:

指文化、教育、艺术、福利、慈善、宗教和社会等组织,运用传播的力量去发展会员、筹措经费和争取资源等活动。

 16、广告:

是一种“付费传播”,即广告主付费购买传播媒介的使用权来推销其产品、服务或观念。

它必须明示广告主体,是一种自我宣传方式,主观性比较强。

 17、公共事务:

主要指一个组织与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众利益和社区事务相关的活动。

 18、公共关系领导人员:

公共关系部门的经理、主任,即负责人,是公共关系机构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他们要负责统筹策划公共关系活动的全部环节,是组织工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19、公共关系一般人员:

指组织内部公共关系机构中工作的各类人员,主要包括调查分析人员、计划人员、传播人员、文秘人员和专门技术员等。

 20、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素质,首先是一种现代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

 其次,结合公共关系职业的特性,它专指以公共关系意识为核心,以自信、热情、开放职业心理为基础,配之以公共关系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一种整体职业素质。

 21、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

是专门执行公关任务、实现公关功能和行为主体,是公共关系工作的专业职能机构。

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包括组织内设的公关职能部门、专业的公关公司和独立的公关社团组织。

 22、公共关系主体:

广义的公共关系主体指的是任何有目的、有系统地组织起来,具有特定功能和任务,具有社会行为能力的社会组织。

狭主的公共关系主体主要指专门执行公共关系职能的公共关系机构及人员。

 23、公共关系公司:

是公共关系咨询公司、公共关系顾问公司、公共关系事务所和公共关系服务公司等独立的公共关系服务机构的统称。

公共关系公司由职业公共关系专家和各类公关专业人员组成部分,是专门为社会组织提供公共关系咨询,或受理委托为客户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信息型、智力型和传播型的服务性机构。

 24、全员(PR)管理:

是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关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关氛围与公关文化。

 25、高层领导直属型:

即公关部处于整个组织系统中的第三个层次,但作为一个第三级机构,它并不隶属于哪一个二级机构,而是直接属于组织的最高层领导,直接向最高决策层和管理层负责。

 26、公共关系委员会:

是由组织的主管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组织的公关工作协调委员会,它统一指导和协调全局的公共关系活动,下设公共关系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7、对内关系:

主要是处理员工关系、部门关系和股东关系等。

处理这些关系主要运用职工调查、编印内部刊物、举办职工活动、撰写年度报告及召开股东大会等方法和手段,增强员工和股东的归属感、自豪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28、公众:

即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伤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

“公众”

 这个概念涵盖了公共关系工作的所有对象,凡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对象都可称之为公众。

 29、公众环境:

公众环境与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不同,是指运行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总称。

这些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范围很广,涉及组织内部和外部、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相互关联,构成复杂。

30、公益性组织:

以国家及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为目标,其公众对象是社会各界,如政府部门、公共安全机关和消防队等。

 31、积极公众:

是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已经形成、对组织的问题认知和卷入较深,对组织积极施加影响的那部分公众。

 32、消极公众:

是与组织存在着内在关系,但又因对这种关系的认识不够,或该组织的行为对其造成的影响尚未被察觉,同进又具有察觉、卷入和认知这些问题的可能性,但目前对组织的行为和传播持消极不干预、不影响、不积极反馈态度的公众。

 33、政府公众:

指政府各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即组织与政府沟通的具体对象。

任何组织都必须接受政府的管理和制约,这是所有传播沟通对象中最具权威性的对象。

 34、国际公众:

是指一个组织的产品、人员及其活动进入国际范围,对别国的公众产生影响,并需要了欠妥和适应对象国的公众环境的时候,该组织所面对的不同国家、地区的公众对象。

 35、名流公众:

指那些对社会舆论和社会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有名望人士,这类关系对象的数量有限,但传播的作用很大,影响力很强。

通过社会名流去影响公众和舆论,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6、知晓公众:

即已经知晓自己的处境,明确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问题与特定组织有关,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与该问题有关的所有信息并开始向组织提出有关权益要求的公众。

 37、内部公众:

指组织内部沟通、传播的对象,包括组织内部全体成员构成的公众群体,如企业内部的员工、股东等等。

内部公众既是内部公关工作的对象,又是外部公关工作的主体,是与组织自身相关性最强的一类公众对象。

 38、临时公众:

是因为某一临时的因素、偶发事件或特别活动而形成的公众对象。

比如,因为飞机航班误点而滞留机场的旅客、足球场闹事的球迷等。

 39、非公众:

指与组织无关,其观点、态度和行为不受组织的影响,也不对组织产生作用的公众群体。

 40、潜在公众:

即由于潜在公共关系问题而形成的潜伏公众、隐患公众、隐蔽公众或未来公众。

 41、行动公众:

即已采取实际行动,对组织构成压力,并迫使组织相应采取行动的公众群体。

 42、赌金持有人:

是指积极公众。

“赌金持有人”是与某一组织联系在一起、与该组织有着相互影响关系的人们。

一个赌金持有人可能是影响该组织行为、决策、政策、策略或目标的;

或受它们影响的任何人或集团。

 43、知觉的选择性:

就是在知觉过程中,为了清晰地反映对象,人们总是从许多事物中自觉(主动)地或不自觉(被动)地选择知觉对象和心理过程。

 44、定型作用:

即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也称“刻板印象”。

 45、知觉的偏见:

是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

 46、晕轮效应:

即一种片面的知觉。

人们在认识事物或人时,往往会从对象的某些突出的特征或品质推广为对象的整体印象和看法,从而掩盖了对象的其他特征或品质,形成某种幻化的知觉。

 47、心理定势:

是人的认知和思维的惯性、倾向性,即按照一种固定了的倾向去认识事物、判断事物、思考问题,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和专心注性。

 48、社交的需要:

即希望与别人进行交往,避免孤独,希望与伙伴和同事之间和睦相处,关系融洽,希望归属于一个团体以得到关心、爱护、支持、友谊和忠诚的需要。

 49、态度:

是人们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情感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

 50、流行:

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是指社会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方式在较短的时期到处可见,人而导致了彼此之间发生连锁性的感染,即所谓的“一窝风”现象。

 51、舆论:

是公众的意见与看法,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值人的共同信念,是人们彼此间信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

 52、价值观:

是人们对于是非善恶、好坏的评价标准,对自由、幸福、荣辱和平等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轻重主次之分,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

 53、逆反心理:

是指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所能接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体验,使个体有意识地脱离习惯的思维轨道,向相反的思维方向探索。

 54、知觉:

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当一个客观事物的某一种属性对有关的感觉器官发生作用时,通过一系列传导神经,把这一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相应的感觉中枢,引起相关的一个感觉信息组合的活动,因而得以反映该整个事物的存在。

 55、近因效应:

即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

事物给人留下的最后印象往往非常深刻,难以消失。

对一个事物或对一个人接触的时间延长以后,该事物或人的新信息、最近的信息就会对认识和看法产生新的影响,甚至会改变原来的第一印象。

 56、需要:

需要是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推动行为的直接动力。

它反映了有机体对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所表现出的缺乏。

这种缺乏既可能是生理的,也可能是心理的

57、流言:

是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根据,而在人们中间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的虚假信息。

它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一经发生传播极为迅速。

 58、公共关系管理:

是对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

这种管理同样包括一般管理的基本环节,也就是对组织的公众传播沟通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和监督等。

 59、自我形象:

就是一个组织自己所期望建立的社会形象,这是一个组织公共关系工作的内在动和、方向、目的和标准。

 60、实际形象:

即组织的实际状态和行为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反映,亦即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组织实际状态和行为的认知和评价。

 61、组织形象差距分析:

即将组织的实际形象与组织的自我形象做比较分析,揭示二者之间的现实差距,指明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这是公共关系调查的第三个环节。

 62、知名度:

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尽度,侧重于“量”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63、美誉度:

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侧重于“质”的评价,即组织的社会影响的美丑、好坏。

 64、目标作业法:

即先制定出公共关系期望达成的目标和工作计划,然后将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各项费用项目详细列举出来,核定单项活动和全年活动的预算。

 65、宣传型公关:

主要是运用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等宣传性手段,传递组织的信息,影响公众舆论,迅速扩大组织的社会影响。

其特点是主导性强,时效性强,传递面广,推广组织形象的效果快,特别有利于提高组织的知名度。

 66、交际型公关:

主要运用各种交际方法和沟通艺术,广交朋友,协调关系,缓和矛盾,化解冲突,为组织创造“人和”的社会环境。

交际型公关的特点是直接沟通,形式灵活,信息反馈快,富有人情味,在加强感情联络方面效果突出。

 67、服务型公关:

主要以实际的服务行为作为特殊媒介,吸引公众,感化人心,获取好评,争取合作,使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为组织提高社会信誉。

服务型公关的特点是以行动作为最有力的语言,实在实惠,最容易被公众所接受,特别有利于提高组织的美誉度。

 68、把关人:

又称“守门人”,它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道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

 69、两级传播:

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匪尔德提出的。

也提出了“两级传播”的假设,即观念总是先从广播和报刊传向“意见领袖”,然后再由这些人传到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

也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这两种传播的模式进行的,即两级传播。

 70、意见领袖:

又称“舆论指导者”,指社会活动中能有较多机会接触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即“消息灵通人士”,或对于某一领域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即“权威专家”,而其态度和意见对广大公众影响较大的那一部分人。

 71、预存立场:

就是自己原有的意见、经验、兴趣和精神状态的总和,同时,也受到周围信息的影响。

 72、议题设置:

是指大众传播对某些议题的着重强调和这些议题在受传中受重视的程度构成强烈的正比关系。

换言之,在大众传播中越突出某一事件,多次、大量地报道某一事件,就会使社会中的公众突出地议论这一话题。

 73、选择性注意:

是指在信息接受过程中,人们的感觉器官虽然受到诸多信息的刺激,但是他们不可能对所有信息都做出相应的反应,只能是有选择地加以注意的心理状态。

 74、选择性记忆:

人们往往只能记忆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或只记自己愿意记的信息,而其余信息往往和会被遗忘。

这种记忆上的取舍,就叫选择性记忆。

 75、文字传播媒介:

是指借助于可视的语言文字符号传递社会信息的各种载体。

 76、电子媒介:

是指运用电子技术、电子技术设备及其产品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其中包括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和光碟等等。

大多数电子媒介属大众传播媒介,其中广播、电视是最主要的电子媒介。

 77、因特网:

即Internet,是指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互联而成的主要TCP/I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以及这个网络所包含的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信息资源。

 78、非语言文字符号:

主要是指身势语言和表情语言(情态语言),在面对面沟通以及电视演讲中是很重要的一种传播手段,它们传播出来的无声的信息是语言或文字不能取代的,而且对声音起着强化或弱化的作用。

 79、间隔随机抽样:

就是将人口总体顺序编号,用等距法,每隔一定间隔抽出一人为样本。

 80、整群抽样:

就是将一个总体系统中的基层分支单位作为抽样的基本单位,用随机抽样方式整群地抽取,然后对各群中的个体进行全面调查。

 81、配额抽样:

先确定调查对象人口总体的各项特征,根据“抽样框”,按人口总体中具有各项规定特征的人口比例,确定样本中具有各种特征的人数比例

82、分层异比抽样:

就是将人口总体按特征分层后,根据特殊需要,在不同的层次中按不同的比例进行抽样。

 83、分区多级随机抽样:

就是对数量广大而分布散乱的公众,按区域划分为若干群,分阶段渐次缩小选样的地区范围,直至家庭或小组单位。

 84、面访调查:

即调查者直接走访被调查者,当面听取被调查者的意见。

形式上可以个别面谈,也可以小组座谈。

 85、深度调查:

类似记者采访,不使用问卷,不受给定问题的限制,访问者按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重点,与调查对象深入交谈,以求获知对象的深层动机、大量的感性材料、真实细节以及广泛的背景资料。

 86、新闻发布会:

是组织与公众沟通的例行方式。

它是一种两级传播,先将消息告诉记者,再通过记者所属的大众媒介告知公众。

新闻发布会的工作包括:

确定主题、邀请记者、会前准备、主持会议和收集反馈信息。

 87、策划新闻:

即策划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也叫做“制造新闻”或“策划新闻”,是组织争取新闻宣传机会的一种技巧。

即在真实的、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策划、举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或活动。

吸引新闻界和公众的注意力,以达到提高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的目的。

 88、开幕典礼:

又可称为开幕式。

是指为第一次与公众见面的、具有纪念意义的事件而举行的庄重而又热烈的活动形式。

 89、展览:

是指通过实物、文字和图表等来展现成果或问题的一种宣传形式,它属于微缩了的、纵使性的传播媒介。

 90、赞助:

是组织或团体举办的一项社会活动,所获得的社会各界钱财或物质上的援助,就称为赞助。

 91、公关礼仪:

是指公关人员在公关活动中应遵循的礼仪要求,并不包括其他场合的礼仪。

但是,公关礼仪与其他交际礼仪也有相通之处,只不过目的、对象有所不同罢了。

 92、公关广告:

是一个社会组织为引起公众对自身的注意和兴趣,进而产生好感和信任,最终获得公众的支持和合作的传播活动,它带有某些广告特征,是指它通过购买大众媒介作为传播手段向公众“广而告之”而言。

 93、礼仪:

是指程序和礼节两个方面,也就是说既有礼节方面的规范化要求,也有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的程序方面的规范化要求。

 94、会见:

国际上一般称接见或拜会。

凡身份高的人士会见身份低的,或是主人会见客人,这种会见一般称为接见或召见。

凡身份低的人士会见身份高的人士,或是客人会见主人,这种会见一般称为拜见。

我国一般统称会见。

就其内容而言,会见有礼节性的、政治性和事务性的,或兼而有之。

 95、会谈:

指双方或多方就某些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问题,以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会谈也可以是洽谈公务,或就具体业务谈判。

 96、形象广告:

是以提高组织的知名度,树立组织整体形象为目标的公关广告。

形象广告的设计注重组织整体形象,不表现某个具体产品,广告文稿和图像尽量避免商业化气息。

 97、观念广告:

通过提倡或灌输某种观念和意见,试图引导或转变公众的看法,影响公众的态度和行为的一种公关广告。

可以宣传组织的宗旨、信念、文化或某项政策,也可以传播社会潮流的某个倾向或热点。

 98、响应广告:

即用来表示组织与社会各界具有关联性和共同性的一种广告,其内容可以是联络感情性质的,也可以是社会性的,这种广告一方面显示组织关心、参与公众生活、向公众或其他组织表达善意和好感;

另一方面借助于社会主题的影响或借助于对方的传播机会来扩大本组织的影响。

 99、演讲与报告:

是一种有准备的、较规范的言语传播方式。

演讲是演讲者就某一问题向一定范围的听从发表讲话。

报告则是演讲的一种形式。

 100、谈判:

是有关方面就共同关心的问题相互磋商,交换意见,寻求解决的途径和达成协议的过程。

 101、企业内刊:

企业自行编辑、出版、发行的一种“准大从媒介”。

这种内刊免费提供给员工阅读,并适当赠阅外部公众、旨在向员工传递本组织的各种信息,是企业内部正式沟通的一种重要媒介。

它一般由企业的公关部负责编辑、出版和发行。

 102、企业文化:

是企业以价值鸡肉、经营管理哲学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包括企业的历史和传统、企业的典型人物、企业的目标、信念和理想、领导作风和经营管理风格、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及公司礼仪与行为规范等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物化表现。

 103、合理化建议制度:

是一种规范华的企业内部沟通制度,旨在鼓励广大员工能够直接参与企业管理,下情上达,让员工能与企业的管理者保持经常性的沟通。

 104、CI战略:

是一个帮助企业从经营宗旨、组织体系、市场策略、商品政策、公关广告乃至人员素质方面,进行全方位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目的是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使企业的整体动作纳入既定的同一轨道。

 105、理念识别系统:

是企业识别系统的核心与原动力,属于思想文化的意识层面,经营理念是由内向外扩散,经由这种内蕴动力的贯彻,最后达成认知识别的目的,塑造独特的企业形象。

MIS是企业经营的战略、生产、市场等环节的总的原则、方针、制度、规划、法规的统一规范。

在设计层面上,MIS具体表现为企业的经营信条、精神标语、座佑铭和经营策略等形式

106、行为识别系统:

是以明确而完善的经营理念为核心,显现到企业内部的制度、管理、教育等行为,并扩散回馈社会的公益活动、公共关系等动态识别形式。

 107、视觉识别系统:

是运用系统的、统一的视觉符号系统,对外传达企业的经营理念与情报信息,是企业识别系统中最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的要素,它接触的层面是广泛,可快速而明确地达成认知与识别的目的。

视觉识别是静态的识别符号具体化、视觉化的传达形式,项目最多,层面最广,效果更直接。

 108、标准色:

指企业为塑造独特的企业形象而确定的某一特定的色彩或一组色彩系统,运用在所有的视觉传达设计的媒体上,过色彩特有的知觉刺激与心理反应,以表达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产品服务的特质。

 109、CI手册:

是一本阐述企业CI战略基本观点与具体作业规范的指导书,是CI整体内容的导向,参确保CI运行作业的水准,企业可以参照手册中的规则来检查自己的管理体系。

 110、产品定位:

就是在潜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为你的产品设置一个特定的位置,这个位置只为你的产品所独占而其他同类产品则不可能拥有。

企业的产品定位是广告诉求的基点。

 111、政府公共关系原则:

指政府公共关系活动中必须始终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它是由政府公共关系的性质和职能决定的

 112、政府公共关系实务:

也称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它是政府为加强与公众的双向沟通传播,促进公众对政府的了解、理解和信任,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争取公众的拥护、支持与合作,以达成政府目标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的一系列公共关系业务工作。

 113、社会协商对话:

就是围绕公众关心的重大问题,由政府有关机构的负责人,与有关的公众群体或团体进行平等的、直接的、公开的对话,面对面地听取公众的意见,回答公众的问题。

 114、协调沟通:

协调指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的而把各自的行动加以互相配合。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分享,是把某种思想、消息和态度从某个人或某个团体传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团体,给对方留下预期的印象。

 115、政府服务文化:

是一种组织文化,它是指一个政府组织全体成员所共有的服务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模式的总和。

 116、政府形象咨询:

指公关人员在广泛收集社会公众对政府形象评价信息的基础上,对新获取的有关政府形象的各部分不同信息进行认真地综合整理、分析,形成一个比较准确的关于政府形象的评估,使政府认识到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实际形象与自我感觉中的自我形象之间的差距。

 117、公共关系公司:

是公共关系咨询公司、公共关系顾问公司、公共关系事务所和公共关系服务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