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区域定位与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学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6385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2.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1区域定位与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学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专题11区域定位与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学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专题11区域定位与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学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专题11区域定位与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学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专题11区域定位与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学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1区域定位与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学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专题11区域定位与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学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1区域定位与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学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含答案Word下载.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1区域定位与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学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项目

含义

循环经济

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其特征是自然资源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低排放,使所有资源和能源都合理利用

清洁生产

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模式。

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

其特点是在污染前采取防治对策,将污染物消除在整个生产过程中

生态农业

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使农业区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良性生态系统,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适度消费

适度消费提倡满足基本需求条件下的适度、适量消费,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特别提醒】节能减排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目标和手段,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源头实现节能减排的最有效途径。

四、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

分析各区域的特点,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所示:

【特别提醒】一个区域内的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分析区域地理特征时,正确掌握区域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间的联系线索,有助于从整体上掌握区域地理特征。

其中区域自然环境条件是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突破口,如下图所示:

五、区域差异比较的一般思路

比较法是区域地理学习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比较区域差异可以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进行。

具体分析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区域比较时应明确人类活动是在利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二者的关系可表示如下:

2.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

(1)地形:

主要从地形类型、特征、地质作用、地质灾害等方面分析。

地形类型与名称:

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判断,还可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河流流向、海拔及地形剖面图判断。

地形特征:

主要从地形类型、海拔、地面起伏状况(即地势)、地形分布等方面分析。

地势特征:

主要根据地面起伏变化趋势来描述,如西高东低或由西向东倾斜。

地质作用:

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在地面起伏大的高原山地主要是侵蚀作用,在低平的地区主要是堆积作用,在降水多的区域(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作用,在降水少的区域(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风力作用。

地质灾害:

主要是指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

(2)气候:

可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现主要介绍前两个方面。

气候类型:

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气候要素的分布:

主要是指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主要包括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大区域气候要素的分布,即其气候特征;

第二种是局部地区气候要素的分布,就是根据其局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来分析,如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等。

(3)河流:

主要从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分析。

水文特征:

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含沙量、冰情(有无结冰期、冰期长短、有无凌汛)等。

水系特征:

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水力资源等。

开发利用:

在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河流中上游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

在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中下游地区开发内河航运。

3.人文地理特征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农业:

主要从区位条件及评价、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结构类型等方面分析。

(2)工业: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等方面分析。

(3)城市:

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4)交通:

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5)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沙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

环境问题应从其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六、资源跨区域调配

1.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原因——明确资源分布与消耗区的差异即明确该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的紧缺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并分析利用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等。

2.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

3.跨区域调配资源的线路选择——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

要考虑线路的造价;

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

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4.评价该工程——对输出地侧重说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

对输入地则突出说明解决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

(1)对资源调入地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2)对于资源调出地区而言,随着资源的开发和工程的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完善基础设施。

(3)资源跨区域调配有利于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稳定。

5.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2.正确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1)主要考虑因素

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

其次是把握影响工业部门选择区位的因素。

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

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具体思路是:

(2)实例分析

①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区位存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发展变化。

例如钢铁工业一开始是接近煤炭产区的,即接近能源产地。

随着技术的发展,能耗的下降,其主要因素由原来的能源为主变为原料为主,工业区位倾向于铁矿石产地。

“二战”后,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市场对工业区位影响力加强,工业区位又倾向于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的沿海地区,如日本的钢铁工业、我国的宝山钢铁总厂。

总体上讲,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从能源→原料→交通、市场的变化,导致钢铁工业的区位不断发生空间上的转移。

②又如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工人的工资高低对这类企业的区位影响也较大,致使工业区位也随之发生变化。

其过程如下所示:

3.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一般规律

(1)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

(2)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最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地区)。

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点一 环境问题

例1、【2017全国卷Ⅱ】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

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

据此完成1—3题。

图1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答案】1.C 

2.D 

3.D

【解析】

2.根据材料提示,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的寓意为:

“由于长江的阻隔,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故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故选D。

3.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变式探究】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

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海水有净化作用。

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1~2题。

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2.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B.退耕还林,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

答案 1.C 2.B

【变式探究】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下题。

3.土壤铜含量(  )

A.因河水稀释而逐渐变小

B.从冶炼厂向北递增幅度小

C.高值区沿盛行风向延伸

D.在居民点大于200mg/kg

解析 据图分析,土壤铜含量在上游河段并非随河水向下游流动而逐渐变小,A项错误;

从冶炼厂向东南等值线最稀疏,说明从冶炼厂向东南变化幅度小,B项错误;

等值线凸向低值,则为高值区,图中高值区位于西北和东南方向。

我国北方地区盛行风为西北风和东南风,故高值区沿盛行风向延伸;

在居民点小于200mg/kg。

答案 C

考点二 可持续发展

例2、 

【2017江苏地理卷】 

图12为“2012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

读图回答23~24题。

23.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两个城市为

A.日照市 

B.潍坊市 

C.青岛市 

D.威海市

24.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

A.单位GDP消耗大 

B.城市调控能力好

C.单位GDP污染小 

D.城市发展水平低

【答案】23.CD 

24.BC

【变式探究】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读图完成第1题。

1.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

A.价格低廉B.减耗保鲜

C.绿色优质D.品种丰富

解析 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是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生产,不使用化肥,既合理利用了资源,又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C正确。

【变式探究】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上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

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

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

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

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

考点三 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

例3.【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图13所示信息,说明京、津两城市间铁路线较密集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请回答两项。

(6分)

2016年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使京津冀地区的铁路网进一步完善。

(2)唐山至承德之间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较大。

据图13所示信息说明原因。

(3分)

(3)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对承德市社会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答案】

(1)京、津两城市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过境和中转的客、货列车多);

京、津两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多,客、货运量大(交通需求量大;

交通需求的多样化);

京、津两城市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

(2)穿越山地(地表起伏大;

地质条件复杂)。

(3)增加收入;

扩大就业;

完善基础设施;

保护旅游资源。

(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密度的因素。

主要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经济越发达,人口越多,区域之间的联系越多,对交通的需求量越大;

而且,经济越发达,区域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力量雄厚,利用交通建设和技术条件越有保障;

而且从图示来看,津、京两市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货物的中转量大,交通压力大,因此该区域的交通密度较大。

 

(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建设的主要因素。

从图示来看,从唐山到承德需要穿越山地,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量大。

(3)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从题干中可知,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承德旅游资源丰富,通过旅游服务功能的提升,能够带动该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进而能够扩大区域的就业、促进基础设施的完善,增加经济收入,而且旅游业

【变式探究】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

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

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及作用。

(2)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

答案 

(1)路网特点:

路线较少(密度较低);

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

作用:

方便农矿产品出口和进口商品的运输。

(2)横贯沿海地区(或几乎与海岸线平行);

连接东、西两条(通向内陆地区的纵向)铁路,构成铁路网。

【举一反三】甘德国际机场(下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

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

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

A.位置B.经济

C.地形D.人口

2.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答案 1.A 2.D

考点四 资源跨区域调配

例4.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等四个相连湖的总称,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

(2)题。

材料一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 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下图)。

(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

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增加,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

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

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水量增加,利于通航;

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

(2)禁止沿湖地区发展污水排放量较大工业的发展;

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

加强对沿岸工业发展监督检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提高工人的环保意识。

【变式探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工程是为了解决或缓解北方缺水的问题,必须保证水源地的水质不出现问题,这样可以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A项正确。

南水北调,使得长江的径流入海量相对减少,不会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B项错误。

南水北调使长江的入海径流减少,可能使甲地咸水入侵的概率加大,不会降低咸水入侵问题,C项错。

长江口外海洋潮汐规律是由日、月、地球相互间的作用力产生的,不会受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D项错。

答案 1.D 2.A

考点五 产业转移

例5、【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4—5题。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

图4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份额及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

4.据图4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 

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

5.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交通运输 

B.劳动力成本 

C.技术水平 

D.距市场远近

【答案】4.A 

5.B

5.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上涨,成本上升;

而河南、江西等中部地区,经济相对东部沿海地区较为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

因此,导致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

故选B。

【变式探究】企业总部是企业决策和控制中心。

下表表示2001年1月至2012年4月我国上市企业总部在四大区域间的迁移情况。

完成1~2题。

地区

迁入数

迁出数

其中迁入来自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23

5

10

8

3

2

1

11

9

1.2001年1月至2012年4月,我国上市企业总部在四大区域间的迁移表现为(  )

A.东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主要向东北地区迁移

B.东部地区是上市企业总部迁移的主要目的地

C.中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的净迁出量最大

D.西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主要迁往中部

2.下列因素中,影响我国企业总部布局的主要是(  )

①原料 ②交通 ③劳动力 ④信息 ⑤政策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②④⑤D.③④⑤

答案 1.B 2.C

【变式探究】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3~5题。

3.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主要是因为(  )

A.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

C.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

4.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广阔B.劳动力价格低

C.交通运输方便D.原材料丰富

5.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  )

A.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B.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

C.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

D.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答案 3.A 4.B 5.C

【2017全国卷Ⅱ】 

1、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该线是我国800mm年降水量线,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等,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河段与之对应,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又因为洪泽湖以东地区以平原为主,地理环境南北变化是渐变的,在理论线的南北两侧差异并不大。

“由于长江的阻隔,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