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个园导游词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6275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个园导游词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扬州个园导游词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扬州个园导游词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扬州个园导游词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扬州个园导游词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扬州个园导游词Word下载.docx

《扬州个园导游词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个园导游词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扬州个园导游词Word下载.docx

清代大才子、大诗人袁枚有"

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

的诗句,物象鲜明,意境空灵,可谓深得竹的神韵。

另外黄至筠自己也以"

个园"

作为自己的别号,人与园合一,意味深长,园中竹居三一,石居三一,人居三一。

分而独立成章,各奏华彩、合而大化天成,高潮迭起。

人与竹与石浑然一体,宾主难分。

是最具扬州地方特色的江南私家住宅园林。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万竿修竹]进入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万竿修竹,竹是个园的精魄,个园的灵魂,游个园,第一要观竹。

黄至筠爱竹,并在园内种竹万竿,就连个园的名称也是由竹而来。

其实竹在扬州的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姚合的《扬州春词》里就写到扬州人"

有地唯载竹,无家不养鹅"

"

竹"

历来也为中国文人所爱,不仅是因为竹子姿态清雅,色如碧玉,更主要的因为它"

正直,虚心,有气节"

的品格。

比如张九龄的"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苏东坡的"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板桥的"

一枝一叶总关情"

1997年,个园在四季假山北建"

品种竹观赏区"

,逐渐恢复当初有竹"

百种万竿"

的历史原貌。

目前-3-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

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现有竹60余种,近20000竿。

设土山竹林、品种观赏、映碧水榭、竹西佳处等区域。

一进门放眼望去全是竹子,园主人为什么要在自己的花园里种这么多的竹子呢?

"

岁寒三友"

、"

花中四君子"

中都有竹子,古代那么多的诗人都那么爱竹。

那么竹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

竹是象征君子的,大家看竹的干是笔直的,代表正直,同时又是一节一节的。

代表有气节,竹子中间是空的,代表虚心,这都是君子的特点。

同时竹还有个特

这个字,所以人们习惯称它个园,正好与竹叶形状相似,更生动形象,容易接受。

曲径通幽,是江南园林的审美要素之一。

而悠长纤瘦的竹林小径,在体现园林意境美方面更胜一筹。

进入竹生态区,即有一条数十米长的小路穿越其间,竹影横斜,竹香清幽,筛光漏月。

行至竹径尽头,就可见一匾额上题着"

竹西佳处"

竹西"

的来历,出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那为什么叫竹西佳处呢?

很好理解这里是看竹最佳的地方,那么怎么个"

佳"

法呢?

大家转过来看我们刚才走过来的地方,是不是有一种"

庭院深深深几许"

的感觉?

宋代大词人姜夔在《扬州慢》中写到"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为什么叫淮左名都呢?

在宋代的时候扬州是属淮南东路管辖的,在阴阳五行中南为极阳,东为次阳,而左也是表阳的,所以叫淮左名都,那竹西佳处又怎么解释呢?

咱们扬州以前有个竹西村,那里种了很多的竹子,许多文人都喜欢去那里,而且去了之后都不舍得离开,所以用竹西来指这样的地方。

进入竹西佳处是两边种着桂花树的林荫小道,桂花八月中秋左右开花,闻着桂花香走在林荫小道上是何等的舒服,那么这桂花小道为什么要做成这样的拱形的呢?

在中国儒教文化比较盛行,儒教文化讲究一个中庸思想,中庸思想讲究的是保守、安逸,像这样拱形的小道人走在里面会有安全感,很舒服。

[丛书楼]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丛书楼,从名字可以知道这是主人藏书、读书之所。

桂花向来和旧时人们仕途得意、飞黄腾达密切相连。

黄至筠在园中植桂花、置书楼当然是希望子孙后辈才华出众,仕途通达。

楼下有楹联:

清气若兰,虚怀当竹:

乐情在水,静趣同山。

此建筑原来是马曰官、马曰璐两兄弟藏书的地方,后来被黄至筠买下来做了读书楼,马家两兄弟特别喜欢藏书,他们藏书数量之多真的是难以想像,清代纪晓岚在编《四库全书》的时候,马家兄弟捐书十四万多册,比第二名多好几万册,因为他们贡献比较大,所以总共只有四套的《四库全书》就留了一套在咱们扬州,就在天宁寺那附近。

(北京、承德、杭州、扬州)。

大家找找看这个丛书楼的楼梯在哪里呢?

等会儿我们到秋山就能见到了。

-5-[住宅]过丛书楼向南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园主人黄至筠的日常起居之所。

依照坐北面南、前宅后园的传统,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

大门对面是座豪华大八字磨砖砖雕照壁。

陈从周先生在《园林丛话》中说;

华丽的照壁,贴水磨面砖,雕刻花纹,正中嵌?

福?

字,像个园大门上的,制作精美"

清人金雪舫曾说个园是:

门庭旋马集名流"

传说个园鼎盛时期的住宅分别以"

福、禄、寿、财、喜"

为主题,纵向排列,五路豪宅次第开,原有房屋二百多间。

虽然目前保存下来的只有东、中、西三路,但一厅一堂,一梁一柱无不显示出主人的家居生活考究与奢华,印证着扬州盐商财力的雄富。

☆东纵建筑:

(禄)现在随我进入东路建筑,东路住宅前后三进,檐口瓦头滴水及门窗阁扇,皆以鹿喻禄。

[厨房]"

民以食为天"

,所以我们先来看看黄家的"

厨房"

,这是东路建筑的最后一进房屋,格局为三间两相,从屋脊到檐口有梁七架,排山有中柱(立帖式),是非常典型的扬州民居单元形式之一。

由于原厨房早已废弃,为了让人能更直观的了解历史状况,在这里按传统厨房布局作恢复性陈设布置。

内设大锅灶,置食盒、酒坛、条凳等厨房用具,可以想象当初厨子、仆人在此忙碌的场景。

清代盐商对美味的追求达到极至。

民间传说黄至筠每天的早餐是:

燕窝,参汤,外加鸡蛋两只。

而其子黄小园则常备十几种点心和十几种粥在早晨待客。

由此也可略见黄家财力的雄厚和生活的奢侈。

关于黄至筠饮食的精制讲究,至今还有两则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逸事※一两纹银一只蛋有一天,黄至筠空闲无事,随手翻看记事薄,看到"

卵二枚"

下面注着"

每枚纹银一两"

,非常诧异说:

就算现在鸡蛋价格昂贵,可也不至于到这种程度阿"

立刻叫人把厨子喊来,斥责他弄虚作假。

谁知那厨子说:

我每天送来的鸡蛋,不是市面上的鸡蛋能比的,每个一两银子的价钱是很便宜的了,主人要是不相信,就重新找一个人来吧,请你好好品尝分辨一下"

说完就请辞走了。

黄至筠重选了一个人来代替他,鸡蛋的价格是下来了,可是味道却大不如从前。

一连换了好几个厨子,都是这样。

最后只好又要原来的厨子来做,结果第二天鸡蛋的味道又和从前一样了。

黄至筠大惑不解,就问那厨子:

你到底用了什么办法让鸡蛋的味道如此鲜美呢?

厨子说:

我的家里养了上百只母鸡,每天都用人参、白术、红枣等研磨成粉末,加入饲料中的,所以才有这样的美味的,你差个人到我家里看看,就知道了。

黄至筠派人

去看,果然如他所说,自此再不提换厨子的事了。

※担挑肉炖黄山笋黄至筠爱竹成性,他不仅自己的名字里有竹,在家园里植竹,以竹意题园名,而且还有一个与竹有关的奢好:

喜欢吃竹笋。

当然,个园里的竹皆为观赏竹,笋子是不宜吃的,即便吃,也有限。

所以黄至筠最爱吃黄山笋,还要趁着刚挖出土的新鲜劲儿吃。

但黄山离扬州路途遥远,如何能够吃到新鲜出土的鲜笋子呢?

这在寻常人家看来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嘛,可对富甲一方的大盐商来说,就不一样了,他完全不必作苏东坡等穷文人的痛苦选择。

这不,早有人专门为他设计了一种可以移动的火炉,在黄山采到竹笋后立刻洗净切好,和肉一起放到锅里焖上。

然后让脚夫挑着火炉向扬州赶,等人到了扬州,竹笋和肉也煨好了。

一盘竹笋肉竟然如此费周折,期间花费的银两就不用说了。

这厨房谁在这吃饭的呢?

主人当然不可能在厨房吃饭了,这是仆人做饭也是仆人吃饭的地方,那么主人在哪里吃饭呢?

请跟我来,我们去到前面看一下。

[楠木厅]刚才你看到的主人的厨房,那么这里自然就餐厅了。

就是主人吃饭的地方,整个厅的级别是非常高的,在一般私家园林中餐厅都是比较气派的,因为请客吃饭是中国传统的待客方-6-式,所以餐厅自然是比较有特色的,而整个园子表现的就是富有,这个厅梁柱取材为楠木,所以叫楠木厅,楠木是非常珍稀的一种材料,它千年不腐万年不烂,是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在当时是用来造船用的,是军用物资,所以很少,有"

寸梁寸金"

之说,在这里用这么粗这么长的楠木做梁,可见黄至筠当时是何等的富有。

这是三间两披廊的格局,构造堪为考究。

构架圆作、抬梁式,用料肥硕。

建筑学上称之为"

蝉翼抬梁造"

,是民间建筑上级别很高的一种建筑格式。

看梁两端略作"

卷杀"

刻弧线,前后施轩,厅堂装修前置木雕阁扇,后置屏门。

两次间是木雕落地罩,周围墙壁置合墙板,厅内直柱粗挺,柱下白矾石柱磉"

天圆地方"

,线脚简洁,造型洗练。

厅内中间是三个大理石镶面的圆形大桌和圆形矮凳。

纵观此厅堂,规整宽敞,庸容大度。

屏门悬宋人山水及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所撰楹联,"

饮量岂止于醉;

雅怀乃游乎仙"

立柱楹联是:

家余风月四时乐:

大羹有味是读书"

此厅架构圆柱、圆梁、圆椽,厅内设圆桌、圆凳,楹联抱柱又借论酒谈羹发人生感悟,很显然这里是个宴请聚会的场所,"

圆"

是取团圆、团聚之意。

[清美堂]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

清美堂"

清美"

是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

同时他还是管家办公的地方,在过去管家的地位是很高的,处理家里的大小事务,把它命名为清美堂也就是提醒管家要清正、廉洁,作风正派。

厅前三面置廊拱卫,厅堂构架造型特征为抬梁式,形制虽简朴,但做工较考究。

加之厅堂低于南首门外地坪60公分,更见历史久远,可推为明代遗构。

梁两端下口带园势曲线,匠人称之"

剥思"

亦称"

拔亥"

条端处垫木木雕如意云式,此垫木称之"

水浪机"

前后施轩,因状如船蓬,南方一般称之为船蓬轩,北方则称为卷蓬。

厅堂明间后步架置屏门,两次间置木雕落地罩。

此厅有楹联两副,一副是:

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

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

耕读传家,勤俭持家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态度,不过现在已经受到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

还有一副悬于屏门之上,上联是:

竹宜着雨松宜雪;

花可参禅酒可仙"

如果说雨雪增添了竹的韵致和松的姿态,那么花和酒则可以让人获得远离红尘的淡然心境。

耕读传家表达了主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竹、松、花、酒又传递了他的文人雅致情怀,脱俗境界。

也最好的诠释了黄至筠即是商人又是文人的双重身份。

[东火巷]在到中路前,我们先来看看扬州的火巷。

火巷是封建社会大富人家大宅门内聚族生活所需的狭长通道,使住宅与住宅之间按需要能隔能合,兼作防火防盗之用。

也是封建礼仪道德、尊卑位序,交通交往所至。

例如仆人杂务、女眷进出,宾客要至后花园也只能从火巷出入,不能穿堂入室抵后花园。

黄氏火巷比寻常人家宽敞许多,两侧高墙大屋,高低错落。

青砖青灰丝缝砌筑,墙体厚实,不加粉饰、清水本色、质朴古拙。

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有别于江南墙体单薄、白灰粉刷,黑烟刷色。

扬州人所说的火巷,江南苏州地区称之备(避)弄。

北方地区叫胡同。

但扬州火巷比江南苏州地区民居备弄开朗许多。

上见天、见阳、透光、透气。

通常在巷内两对门之间加盖敞开披屋盖。

称之瓦。

而江南备弄相对狭小,上盖几乎全封闭,采光较暗。

他们的理念是"

暗室聚财"

[鸳鸯墙]从黄氏火巷两侧墙面看有两个特点:

一是墙下半段是青砖扁砌。

上半

个园

主要游览路线:

万竹园--南部住宅--四季假山

【万竹园】

中国的园林数不胜数,而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被称为"

中国四大名园"

,它们分别是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和我们今天要一同欣赏的扬州个园。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南临扬州著名古巷"

东关街"

,北对着扬州内河风光带"

盐阜东路"

,是清嘉庆二十三年也就是1818最终修建定型的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可以算得上是扬州乃至中国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

大家看见"

二字,肯定比较奇怪,这个"

字一般用来作量词,怎么能作园林的名字呢?

其实,"

竹一竿"

古书《史记正义》便有"

汉字原本就是象形文字,而"

清代大才子、大诗人袁枚就有"

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

的诗句。

您看,走进个园首先迎接我们的就是万杆翠竹,个园现有竹60余种,近20000多竿。

我们面前的这几株龟甲竹是园中最奇特的竹子,它是楠竹的自然变异,因此极为稀少,上千亩竹林中也难见其踪,是珍稀观赏竹种。

您看,龟甲竹的节片像龟甲又似龙鳞,凹凸有致,坚硬粗糙,与其他灵秀、俊逸的竹相比,少了份柔弱飘逸,多了些刚强与坚毅。

秆基部节间连续呈不规则的短缩肿胀,并交斜连续如龟甲状,象征着健康长寿,福如东海。

老年朋友们可以在此合影,借着这几株珍贵的龟甲竹我也祝大家身体健康。

这些丛生的竹子叫做孝顺竹,也叫慈孝竹,新笋紧靠老竹生长,像是遵从古训"

父母在,不远游"

一样。

而老竹,则殷殷呵护,扶持着新竹免遭风雨侵袭,平安成长。

正如板桥所言"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杆为扶持。

因为气候的关系,个园内丛生竹较少,只有孝顺竹、凤尾竹和小琴丝竹几种。

中国文人对竹子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不仅仅是因为竹子姿态清雅,色如碧玉,更因其具有"

正直、虚心、有气节"

张九龄就评价它"

苏东坡更是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扬州八怪郑板桥最擅长画竹子,他"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的著名理论对美学、文艺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园主人黄至筠也是个爱竹之人,"

筠"

的古意本来就是"

竹皮"

,后来就代指竹子,黄至筠自己也以"

作为别号,人园合一,意味深长。

黄至筠出生于河北赵州一个知府家庭,有着优越的生活和良好的教养。

不幸的是他14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家产也落到了旁人的手里,小小年龄就流离失所,19岁的时候,他拿着一封父亲朋友写的推荐信,独自骑驴上京城去拜见主管两淮盐业的两淮盐政。

两淮盐政大人见他颇有才气,为人机敏,心里很喜欢,就委任他作了两淮盐总,到扬州去经营盐业,黄至筠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50多年,家财万贯、炙

手可热,上至盐政,下到盐商都得看他的动静行事。

穿过这条桂花小径,我们眼前的这座小楼就是"

丛书楼"

了。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小小的丛书楼,它原来的主人是扬州著名的马氏兄弟"

马曰琯、马曰璐"

,马氏兄弟一生"

独以古书、朋友、山水为癖"

,丛书楼中曾经藏书10万余卷,而且有很多的孤本、善本。

乾隆年间修订《四库全书》的时候,马家是南方藏书家中献书最多的,乾隆皇帝在《上谕》中对他们褒奖有加。

而今虽然历史沧桑,物是人非,但楼下这幅楹联:

清气若兰,虚怀当竹;

乐情在水,静趣同山"

,仿佛还在告诉着我们这里曾是书香之地,名士往来之所啊!

【南部住宅】

由丛书楼向南,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园主人黄至筠一家日常起居之所。

住宅部分依照坐北面南、前宅后园的传统而设定。

据说个园鼎盛时期的住宅分别以"

为主题,纵向排列,五路豪宅次第开,原有房屋二百多间。

虽然目前保存下来的只有东、中、西三路,分别有着"

福、禄、寿"

的主题,但一厅一堂、一梁一柱无不显示出主人的家居生活考究与奢华,印证着扬州盐商财力的雄富。

我们首先进入东路建筑,东路住宅前后三进,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一路住宅檐口瓦头的滴水及门窗阁扇都刻着梅花鹿的图案,以鹿喻禄,所以这一路的主题就是"

禄"

,我们先来看看黄家的"

,这是东路建筑的最后一进房屋,由于原厨房早已废弃,为了让人们能更直观的了解历史状况,在此屋按传统厨房布局作恢复性陈设布置。

内设大锅灶,置食盒、酒坛、条凳等厨房用具,立于其中可去细细揣摩当初厨子、仆从来往穿梭,细作羹汤,精制佳肴的场景,清代盐商对美味的追逐达到极至。

燕窝,参汤,外加鸡蛋两只。

燕窝,参汤自不用说,就是这两只鸡蛋您也不要小视,据说

有一天,黄至筠空闲无事,随手翻看记事薄,看到"

鸡卵二枚"

每枚纹银一两"

,非常诧异,因为按照当时的市价,一两纹银可以买到150斤的大米,就算鸡蛋价格昂贵,可也不至于到二个鸡蛋就等同于300斤大米的地步啊。

他立刻叫人把厨子喊来,斥责他弄虚作假。

我每天送来的鸡蛋,不是市面上的鸡蛋能比的,每个一两银子的价钱是很便宜的了,主人要是不相信,就重新找一个人来吧,请你好好品尝分辨一下"

黄至筠重选了一个人来代替他,鸡蛋的价格是下来了,可是味道却大不如从前。

最后只好又要原来的厨子来做,结果第二天鸡蛋的味道又和从前一样了。

黄至筠大惑不解,就问那厨子到底用了什么办法让鸡蛋的味道如此鲜美呢?

我的家里养了上百只母鸡,每天都用人参、白术、红枣等研磨成粉末,加入饲料中的,所以才有这样的美味的,你差个人到我家里看看,就知道了。

黄至筠派人去看,果然如他所说,自此再不提换厨子的事了。

鸡蛋都如此珍贵,黄家生活的奢华就可见一斑了。

刚才大家看到的主人的厨房,那么这里自然就是餐厅了。

餐厅梁柱取材为楠木,称为楠木厅,您看此厅架构是圆柱、圆梁、圆椽,厅内又设圆桌、圆凳,吃饭的时候当然要一家人"

团团圆圆"

了!

纵观此厅堂,规整宽敞,雍容大度。

我们再来看立柱上的楹联"

家余风月四时乐,大羹有味是读书"

,此联借论酒谈羹发人生感悟,又指出"

读书"

的重要,放在餐厅里是再合适不过了。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

是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黄家人追求的境界。

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

耕读传家与勤俭持家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态度。

竹宜着雨松宜雪,花可参禅酒可仙"

如果说雨雪增添了竹的韵致和松的姿态,那么花和酒则可以让人获得远离红尘的淡然心境。

耕读传家表达了主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竹、松、花、酒又传递了他的文人雅致情怀、脱俗境界。

巧妙地诠释了黄至筠既是商人又是文人的双重身份。

中路前进为正厅,中进和后进为住宅,称之为前厅后寝。

汉学堂是大宅门主厅,是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此厅面阔三间,抬梁式,柏木架构、柏木轩梁,所以又称之为柏木厅。

地面的柱础上圆下方,屋顶的童柱古朴简单,整个构架造型简练,应该是明代的遗构。

厅内家具陈设为扬州传统布置格局,桌椅所有文饰均为竹叶形状。

迎面挂着对联和中堂画轴的叫"

太师壁"

,条案上摆着瓷帽筒、石插屏和花瓶,谐音"

平平安安"

两边抱柱为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漆书"

三千余年上下古,七十一家文字奇。

大家不妨猜一猜这一路的主题是什么?

对了,是"

福"

,因为滴水和门窗阁扇上都刻着"

蝙蝠"

的图案呢!

中路中进是黄至筠次子黄奭夫妇的居所,最后一进是黄至筠四子黄锡禧居住的地方。

黄家初到扬州的时候,扬州的文人名流因为他是个商人,大多不屑与他为伍,黄至筠也不和他们往来,但他每年都要花重金聘请安徽的知名人士来家教导儿子,并且天天晚上亲自检查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发现有不精确的地方,就会立即派仆人陪着到书房,重新请老师讲解,必须完全领悟才可以去睡觉,二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

严格的要求,优秀的老师再加上自身的努力,黄至筠的四个儿子都有了很深的文学造诣,而且都有著作流传于世。

据说,有一次,扬州的一位名士到黄家和孩子们的老师谈话,偶然涉及到《汉书》中的一个问题不甚明了,老师就让仅仅十来岁的大公子黄锡庆来回答,锡庆背诵如流,解释详尽,这位名士尴尬的出来后逢人就说"

黄氏有佳儿,不可轻视之"

其实扬州盐商们绝不是一群没有文化的生意人,而大多是"

儒商"

,在文化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否则这一座座优美的园林又怎会在他们的手中诞生呢!

到西路之前,我们先驻足看看这条火巷。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条火巷前宽后窄呢?

也正是这种建筑格局给了人们"

的意境,让我们感觉到大宅门的幽深和神秘。

我们再来看这口井,黄家的用水就取自这里,井边的墙壁很独特下半部分成拱形,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由于长期用水,水珠溅在墙上,容易造成墙体的塌方,用拱形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撑效果,而且定期拆换圆拱以下的砖石以保证墙基的稳固也方便的多了。

篇三:

扬州个园导游词

个园导游词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是在"

寿芝园"

的旧址上扩建的,是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

并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万千生态竹】

园主黄至筠,黄颜色的"

黄"

,宾客至上的"

至"

,"

竹字头,全园占地面积2万平米,相当于将近四十亩地,共分为三个区域,现在位于的是北区万竹园,可以先转过来看这个竹。

龟甲竹。

上面的节片似龟甲又似龙鳞,坚硬粗糙,凹凸有致,楠竹的变异品种,是珍稀观赏种竹,因此极为稀少,扬州呢也就有这么几根,园中这地方呢,有竹子60余宗,共计20000余杆,别这个斑竹、方竹等等。

那么这会呢,该讲这个名字了,为什么园子不随主人叫黄园呢,园主人叫黄至筠,而"

字在汉语中最早的意思是量词,一个人,一个苹果,而中国的文字绝大多数是象形文字,我们可以稍微看一下,竹叶倒过来看不正是一个两个的个吗?

主任喜欢竹子所以叫它"

,他认为竹本固、心虚、正直,而且我们平常看画家的画上也有很多竹子。

这个竹子呢,大明竹,它主要是观叶类类,这个呢在扬州当地可能做盆景比较多。

前面这个竹子,黄颜色的杆,猛一看想是枯死的竹子,但不是,它长出来就是这样的,就想我们中国人,是黄皮肤一样吗,它是日本友人赠送过来的,和我们中国产的金镶玉有一点点像,也是黄颜色的。

苏东坡曾讲过: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而扬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