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58545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分别是《诚实与信任》、《珍珠鸟》和《九色鹿》。

这三篇课文都是围绕“诚实守信”这一主题而展开的,因此,练习6的“处处留心”也是围绕“诚信”展开故事、熟记短语。

“读读背背”也是讲人与人之间应该信任、互助、亲密合作。

《诚实与信任》、《珍珠鸟》写的是人与人、人与鸟之间的诚实与信任,《九色鹿》是一个民间故事,它虽写的是一个背信弃义的故事,但民间故事传达出的是人们渴望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诚实守信的美好理想和希望。

四年级正是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期,学习这三篇课文要不忘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本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驱、陌”等11个生字,会写会用“诚、障”等29个生字。

2、理解本单元的新词,并注意积累,能读好、默写好课文后面的28个词语,会读读背背练习中8个成语和5条短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分角色读好《诚实与信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会背诵《珍珠鸟》最后四个自然段,讲讲、演演《九色鹿》的故事。

4、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从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交往过程,领悟诚实、信任、和睦、信用的价值,明白做人的道理,学会与人、与动物和睦相处。

5、感受课文语言朴实、情真的特点,练习分角色演一演;模仿着写好一种动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6、认真听老师介绍,复述核潜艇的知识;搜集现代兵器资料,选择其中一方面有条理地向同学作具体介绍。

7、展开想象的翅膀,挑选一两个卡通人物,重新编个故事,注意突出卡通人物的个性。

做到想象丰富、合理,故事生动有趣,有一定的意义。

重点难点分析:

1、 引导学生从“打电话”这部分内容的朗读中,认识体会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2、 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

3、 抓住调达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句子,让学生朗读感悟,揭露调达在金钱面前见利忘义、背信弃义的丑恶嘴脸。

(三)每篇课文的训练点

篇目名称

训练点

《诚实与信任》

分角色朗读对话,通过语速和语调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并内化课文的语言。

《珍珠鸟》

探究“信赖”的过程及缘由,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九色鹿》

自主阅读,认识调达前后两副截然不同的嘴脸,分角色演一演,深刻领会恪守信用的道理。

二.篇目教学分析

《诚实与信任》

1、文本解读

这篇课文记叙了“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字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说明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共有11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一、(1—3):

“我”撞碎小红车的反光镜后,留下联系用的字条。

二、(4—10):

打电话相互表示歉意,表现人间真情。

三、(11):

小红车主人的话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本文写作以小见大,描写手法朴实无华,但人物言行感人至深。

在朴实的文字中揭示处世之哲理,在平淡的故事里中蕴含绚丽之光芒,对话部分要让学生分角色体验、朗读,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人间真情。

2、教学目标分析

(1)掌握本课10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毕竟”、“环顾”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3)通过朗读、想象、感悟来深刻理解“我”与小红车主的言行,领悟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4)讲讲有关“诚实”的故事,积累“诚实”的短语、名言。

3、教学资源运用

(1)读读背背语文练习册上关于“诚实”名言:

诚实重于珍宝。

诚实乃人品之珍。

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2)阅读《新补充读本》或《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相关内容。

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建议本课采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初步感受“我”的诚实与小红车主对“我”的信任。

第二课时:

(1)研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毕竟”、“环顾”的意思,感受“我”诚实的品格。

(2)围绕通话内容,体会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对话,通过语速和语调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并内化课文的语言。

5、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意识诚信。

1.《狼来了》的故事,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

(这个孩子为什么最后会落到那个下场?

是因为他不诚实,所以人们都不信任他。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诚实与信任”的文章。

2.引出本课题。

板书课题“诚实与信任”。

3.就题质疑,引读课文。

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课题,猜一猜这一篇文章会写了什么内容?

那么就请带着这些猜测来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初识诚信

1.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动笔墨不读书)。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词,认读。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3)交流读后感悟。

3、理清文章思路。

出示填空题:

课文共有十一个自然段,写了发生在“我”和“小红车车主”之间的一件事,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写了;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是第二部分,写了;第自然段是第三部分,写了。

这件事是围绕课题写的,着重反映了“我”的及“小红车车主”对“我”的。

4、你认为这篇文章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

出示这句话:

“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理重要,我再一次谢谢你!

交流谈话。

(1)这句话是谁说的?

他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找出相关的内容读一读。

(2)作者为什么要留下字条?

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

5、作业:

搜集、背诵关于“诚信”的短语或名言。

第二课时(经典课例)

一、复习导入,背诵名言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生齐读课题

2、昨天,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一些有关诚实和信任的名言警句,谁来汇报一下?

如果能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更好了!

生自由发言

3、这些名言警句都告诉了我们,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

同样,课文中也有句很有哲理的话,我们已经找出来了。

出示第10自然段,齐读。

二、再读课文,感悟“诚信”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段,感受“我”的诚实。

1、在小红车主人的眼里,“我”的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板书:

比金钱更重要

小红车主人为什么说作者给他留下了诚实和信任呢?

诚实和信任真的比金钱更重要吗?

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夜晚。

听老师读一读课文的1~3自然段,一边听,一边想,把那些最能体现“我”的诚实和信任的句子给画下来。

师读,生画句

2、交流

△“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

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你为什么画出了这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自由表达

·“环顾”的意思是什么?

(向四周看)四周,看不见一个人,只有天知地知我知,如果课文中的“我”不是一个诚实的人,他当时可能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生自由表达

·老师听明白了,当诚实的人,留下字条,就意味着要赔偿;而不诚实的人,就会一走了之,一分钱也不用花。

同学们,每个人对自己用辛勤劳动所换来的金钱总是看得相当重的,而作者却把什么看得比“金钱”更重要呢?

(诚实)

·过渡:

你还从课文中的哪儿可以看出“我”很诚实,敢于承担责任呢?

△     “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

·你为什么画出了这一句?

(如果小红车的主人按规定停车,或许这件事就不会发生。

但小红车毕竟是停着的,不可能退让,作者认为他自己应该负主要的责任。

·这辆小红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

你认为责任应该是谁呢?

(双方都有责任。

·“毕竟”一词什么意思?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归根到底的意思。

作者认为,小红车毕竟是停着的,如果自己开车进入慢车道时能小心一些、谨慎一些、车速再慢一些,那是完全有可能避开小红车的。

所以他认为——

引说:

责任应该在他。

于是,他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

引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3、出了事故,不逃避责任,而是严于律己、光明磊落地留下自己的姓名、电话,所以作者“我”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张字条,还留下了——

引说:

诚实和信任。

为什么还有信任呢?

在“信任”下加点

自己再读一读这段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里的“信任”指的是什么?

同桌之间再讨论讨论。

·同桌讨论

·指名说(这里的“信任”是指“我”留下姓名和电话,希望小红车主人能与我联系,“我”相信他不会因为贪财向我敲诈。

·确实如此,如果小红车的主人素质差,完全有可能怎么样?

(趁机谎报价格,敲竹杠)

·“我”与小红车的主人素不相识,却把自己的联系方法留给了他。

“我”担心对方贪财吗?

担心对方敲诈他吗?

担心对方狮子大开口吗?

(不,不怕!

)为什么?

(因为“我”信任小红车的主人!

)“我”相信小红车的主人是个怎样的人?

(讲道理的人,通情达理的人,有素质修养的人……)

4、如果你是小红车的主人,当看到小字条时会想什么?

心情怎样?

生自由回答

5、总结:

通过第一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在深夜驱车回家的路上不小心碰碎了小红车的反光镜,他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留下了字条,诚实地写明了自己的姓名、电话以便和主人联系,因为他相信小红车的主人是个讲道理、通情达理的人。

6、一天过去了,我没有接到小红车主人的电话,两天、三天过去了,仍然没有人打来电话要求索赔。

想象一下,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呢?

生自由回答

过渡:

事隔三天,小红车的主人终于打电话来了。

听课文第二部分的录音,想一想,在“我”和小红车主人通话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话进一步表现了“我”的诚实?

边听边在书上做上记号。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段,领悟“诚实与信任”的价值。

1、交流:

你都画下了哪些句子?

从这些句子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很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车的反光镜碰坏了。

”(有礼貌,承认自己的错误。

·“请你把购货单据寄来,好让我把钱寄给你。

”(说到做到,态度诚恳,主动提出赔偿。

·“这笔费用应由我来支付。

”(诚恳,坚决,一定要赔偿小红车的损失。

2、同学们交流得很好,可老师觉得,课文中还有一个字最能体现“我”的诚实。

在接到小红车主人的电话时,“我”——引说:

噢!

你从这一个字和一个感叹号中读出了什么呢?

(很高兴小红车的主人打来电话,心里的石头终于可以落下了。

3、你能将“我”的话给读好吗?

自己试一试,你们读“我”的话,我读小红车主人的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

4、小红车的主人给“我”打电话的目的是要索要反光镜的钱吗?

而是(表示感谢)

同学们,是“我”把小红车的反光镜碰碎了,小红车的主人不但自己装好了,不需要“我”赔偿,而且还向“我”表示感谢。

他感谢“我”什么呢?

(其实小红车的主人感谢的就是一个陌生人对他的诚实和信任!

5、我的诚实和信任,小红车的主人深深地体会到了,令小红车的主人感动了。

而小红车主人所说的发自内心的话更让我感到他对我的信任。

读到这里,你认为小红车的主人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也是一个诚实的人,换了车镜也不需要别人赔,因为他知道自己也有责任;他是个值得信任的人,并没有因为反光镜坏了而借此敲诈一笔。

6、小结:

是的,我的诚实与信任换来了小红车主人的理解和尊重,他也同样回报了我诚实与信任。

这种彼此的诚实和信任,使一场纠纷化解了。

来,男生读我的话,女生读小红车主人的话,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两个陌生人之间的“诚实”和“信任”!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7、车主的这番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我希望这句话同样也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

再一起读一读这段话,并试着记住它。

齐读齐背

8、电话挂断了,“我”后悔起来。

后悔没有问他的姓名、地址,也不知道他的年龄、职业。

在“我”的心目中,小红车主人是个怎样的人?

生自由说

三、总结课文,拥有诚信

1、小结:

无人知晓,无意碰坏,却主动要求赔偿;车子遭撞,物件被损,却打电话致谢。

同学们,这篇课文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诚实是无价之宝,拥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就是作者要以“诚实和信任”来作为课题的原因。

想一想,课文还能换个题目吗?

生自由说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是比金钱更重要的,说说看有哪些?

生自由说

3、学完课文,老师希望同学们能时刻记住,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再读课题。

4、仿写语句:

诚实是一把钥匙,打开彼此信任的大门;

诚实是一座桥梁,。

诚实是,

诚实是,……

6、课时作业设计

搜集、了解、互相叙述一个身边的诚实守信的小故事。

小小演讲稿:

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提示:

可以按以下问题去思考、去写,一段写一个问题,并安排好讲稿的层次。

1、什么叫诚实?

守信?

2、讲诚信有什么好处?

3、怎样才能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珍珠鸟》

1、文本解读

文章生动、细致地描述了珍珠鸟的外形特点及在“我”的爱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过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道理。

课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1—2):

写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给它们安排了舒适温暖而又安全的住处;二、(3—6):

写雏鸟的外形特点以及与“我”的亲近过程;三、(7):

写我从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全文主要写了由于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感情真挚。

文章从对“人与鸟”的关系叙述中,启发学生在“人与动物”和谐共处方面作深入思考。

抓住特征画活雏鸟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形态、动作、神态描写活灵活现,逼真传神,要指导学生感知、学习,并通过小练笔加以巩固。

2、教学目标分析

(1)掌握本课9个生字,认识三个生字,理解“舒适、愈发、信赖”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写法,写好一个小动物的形态及活动特点。

(3)读中体会鸟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

3、教学资源运用

仔细观察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及活动特点。

搜集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案例或故事,如老舍的《猫》。

阅读《新补充读本》或《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相关内容。

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建议本课采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理解“舒适、愈发、信赖”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初步了解雏鸟的外形特点及活动范围,感受与我相处的“变化”。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2)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3)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写法,写好一个小动物的形态及活动特点。

注意动词运用的准确、传神,发挥想像和联想,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做到神形兼备,妙趣横生。

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鸟语花香的世界中,鸟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人类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儿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很多的情趣。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人与鸟和睦相处的赞歌——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

2、谁见过珍珠鸟?

能不能介绍介绍它。

(珍珠鸟,学名斑胸草雀,别名锦花鸟、锦华鸡、珍珠鸟等,羽毛鲜艳,因散缀许多小白斑点,形似珍珠而得名。

珍珠鸟体态娇小玲珑,叫声细柔,动作活泼轻巧,非常可爱,给人以美的享受。

3、简介作家:

同学们听说过作家冯骥才吗?

读过他的作品吗?

(冯骥才,中国当代作家,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任天津市文联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小说《雕花烟斗》、《神鞭》等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他善于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检查朗读情况,注意:

一卷干草、愈发繁茂、绿蔓、拨开、咂嘴、信赖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生动、细致地描述了珍珠鸟的外形特点及在“我”的爱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过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道理。

3、分清层次,理清段落:

默读课文,标出课文共几个自然段?

每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可以归并在一起?

课文可以分为几大段?

(课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

(1-2)主要写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给它们安排了一个舒适温暖而又安全的住处。

第二段:

(3-6)主要写雏鸟的外形特点以及与“我”逐步亲近的过程。

第三段:

(7)主要写“我”从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4、作者笔下的珍珠鸟长得怎么样?

它的行动有怎样的特点呢

读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交流、朗读:

第三自然段主要描写外形。

第四自然段写了它活动范围的变化及行动特点。

5、“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课文中,谁信赖谁?

珍珠鸟信赖“我”。

怎样信赖?

为什么信赖?

我们下节课讨论。

第二课时

一、拎出“信赖”,突破铺垫

1、齐读课文结尾。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一个反问句来结束全文呢?

(强调只要有了“信赖”,就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这篇课文写了珍珠鸟儿对“我”的信任和依靠,找一找,说说课文描写的怎样的情景最能体现小珍珠鸟对“我”的无限“信赖”。

3、交流、明确、朗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大概在做梦呢!

二、紧承“信赖”,体察渐进

1、小珍珠鸟难道就不怕“我”伤害它吗?

它是一下子就对“我”这么“信赖”的吗?

2、自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反映这一过程的词句。

(读、思、画)

3、全班交流,探究,抓住这几句话:

“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探”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是这样的神态呢?

“渐渐地它胆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

“竟然”是什么意思?

“蹦到我的杯子上”——

“‘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

珍珠鸟是一下子就啄食“我”的笔尖的吗?

细致描写这一过程有什么作用呢?

4、指导感情朗读所画出的反映这一过程的词句:

起先——随后——渐渐地——先是——然后——后来——

5、背诵画出的词句。

三、联系“信赖”,探究缘由

1、为什么小珍珠鸟在试探、观察、考验“我”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这么“信赖”“我”呢?

最根本的原因是是什么?

到文中去找找答案,画一画。

2、交流、讨论:

(1)“真好!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开头与众不同,“真好!

”放在最前面写,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

(2)“我”为珍珠鸟准备了舒适而又温暖、安全的巢。

从中看出了什么?

(3)“我”是怎么称呼小珍珠鸟的?

从这称呼中,你读出了什么?

(4)白天,小珍珠鸟淘气地陪伴着“我”。

“我”是一个需要静心思考、写作的大作家,居然让小珍珠鸟整天淘气地陪伴着“我”,这说明了什么?

(5)“我正伏案写作时,为了小珍珠鸟,居然停笔不写了。

“我”为什么要停笔呢?

反映了什么?

(6)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表达、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四、透过“信赖”,想象美好

1、当“我”停笔不写之后,在“我”面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呢?

2、指导感情朗读,背诵这三句话。

3、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展开合理想象,如果你就是这只小珍珠鸟,你会做着怎样的梦,说出怎样的梦话呢?

……

4、这就是“美好的境界”,你是怎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

五、模仿迁移

1、仔细读读文章三、四自然段,想想这两段描写珍珠鸟的文字对你有什么启示?

2、交流:

抓住外形特征,动词运用准确传神,体会动物内心、情感,想象丰富。

课时作业设计

1、仔细观察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及活动特点,写一段话。

2、背诵课文最后四段,阅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3、关爱身边的小动物,学着与它们成为朋友。

《九色鹿》

1、文本解读

这是一则民间故事,主要讲了九色鹿不顾生命危险救了调达的命,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重金”面前,他竟然见利忘义出卖了九色鹿,但最终受到了惩罚。

全文共9个自然段,共分三段。

一、

(1):

讲山林中生活着神奇的九色鹿。

二(2—5):

写九色鹿救了调达,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住处。

三、(6—9):

写调达出卖九色鹿,但最终受到应有惩罚。

故事情节生动,内容简单,语言浅显,学生很乐意读,而且一读便懂,所以这是一篇被许多人公认的“浅文”。

但就是这样的一篇“浅文”,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

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而不应当见利忘义。

因此,在教学中要着力把课文语言的“浅”和内涵的“深”恰到好处的结合起来。

2、教学目标分析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能改编成课本剧,分角色演一演。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理解生词。

会用“只好”、“竟然”造句。

积累反映“诚信”的成语。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3、教学资源运用

(1)搜集敦煌壁画《佛说九色鹿经》,欣赏壁画。

(2)背诵练习册上反映“诚信”的成语:

见利忘义恩将仇报反复无常背信弃义

出尔反尔自食其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恩重如山感激涕零一诺千金言而有信

(3)阅读《新补充读本》或《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相关内容。

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建议本课采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理解“汹涌”“驱使”“起誓”“背信弃义”“知恩图报”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初步了解九色鹿与调达的特点。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各个人物的言行感受他们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2)会用“只好”、“竟然”造句,能将课文改编,演一演课本剧。

5、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的敦煌莫高窟,有着许多美丽的壁画,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九色鹿》。

欣赏壁画。

《九色鹿》是一幅连环画,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古老的民间故事。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词学习,

调(tiáo)达发誓泄露(lù)皇榜

发财气愤暴露斥责

灵魂肮脏残害无辜背信弃义

(2)根据出示的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总结:

是啊,九色鹿救起了调达,调达却出卖了九色鹿。

板书:

九色鹿调达

(3)根据刚才所说的故事情节,可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1):

有一天,九色鹿救了一个名叫调达的落水者,调达郑重起誓。

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

二(2—5):

写九色鹿救了调达,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住处。

三、(6—9):

写调达出卖九色鹿,但最终受到应有惩罚。

三、再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1、九色鹿是一幅连环画,我们课文中每一自然段呈现的就是一幅画,连起来就是一幅连环画,请你选择其中喜欢的一幅,小声朗读,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朗读他喜欢的段落。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中出现了哪两个重要的角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