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及巩固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25580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及巩固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及巩固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及巩固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及巩固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及巩固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及巩固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及巩固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及巩固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及巩固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图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

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

(3)使学生在拼图形,测量长度,观察物体及简单的调查等活动中,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更清楚地认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情感态度: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方向,用方块图表示统计结果以及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等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的长度,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3)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初步养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乘除法的计算及解决问题;

难点:

1.认识并使用常用的单位厘米、米

2.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3.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4.解决实际问题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三)

知识点:

1.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划线一定要用尺子,抄错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3.理解“不一样多”变成“同样多”的解题策略。

4.求“比一个数比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

要弄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知道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再分析用加法还是减法。

练习与巩固:

1、竖式计算

77-29-35=19+38+26=48+29-39=

 

2、填空

(1)在下面横线上画△,使△的个数比○多4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算式是:

___________;

(2)明明有28枚邮票,明明有18枚邮票,大力比明明少()枚邮票,明明送给大力()枚后,两人的邮票枚数同样多。

3、解决问题

(2)一条裤子46元,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24元,一件上衣要多少钱?

(3)一箱牛奶要45元,一瓶花生油要37元,妈妈带100元,够吗?

二、认识图形

1.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

2.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3.在折、拼、剪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和联系。

1.下列图形中,是平行四边形的有(填序号)。

(1)

(2)(3)(4)(5)(6)(7)

2.按要求在每个图形上画一条线,把它分成两个指定的图形。

两个三角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五边形两个四边形

3.按要求分一分。

(1)下面图形至少能分成几个分成三角形,分一分。

()个

()个()个()个

(2)把下面的图形分成两个四边形。

(3)把下面的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4.在下面的点子图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

·

三.表内乘法

知识点

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方便。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

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

相同加数。

如:

5+5+5+5表示5个4相加,写成乘法算式:

4或4×

5。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

乘数×

乘数=积,如:

6=12,其中2表示乘数,6表示乘数,12表示积。

6.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几的乘法口诀前一句和后一句就相差几。

7.乘加:

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

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顺序: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加法:

3+3+3+3+2=14

乘加:

4+2=14

5-1=14

8.熟练地背诵1-9的乘法口诀,顺着背、倒着背、竖背等多种方法。

9.乘法口诀关系到后面的除法的计算,务必背熟。

10.乘法、乘加、乘减、加减的应用,要求学生首先读题,弄清楚题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再确定用什么法计算。

(课本41页第10题,区分用加法还是用乘法。

1、判断,在( 

)里,对的打“√”,错的打“×

”。

(1)求“8比5多多少?

和求“比8多5的数是多少?

”都用加法算( 

(2)求“9比16少多少?

”和求“比16少9的数是多少?

”都用减法算( 

(3)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 

(4)5×

5=25读作:

两个因数都是5,积是25。

2、先看图,再填空。

★★★★★★★★★★★★

(1)求一共有多少个的加法算式是:

_________;

(2)求一共有多少个的乘法算式是:

(3)在8×

6=48中,8和6都叫做(),48叫做()

3.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写出两个相应的乘法算式。

(1)( 

)八二十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 

)六十三

四、表内除法

1.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出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比较熟练地运用2~9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的除法。

2.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的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分均分的两种分法:

分法1:

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几个;

分法2:

按每几个一份的分,平均分成几份。

有10个苹果,分法1:

平均分成5份,每份分得2个;

分法2:

按每2个一份的分,平均分成5份。

3.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含义解决的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学意识;

能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社会问题,能有条理地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填空。

(1)写出下列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126÷

2=3

()()()()()()

(2)写出4道商是8的除法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13个苹果,至少要拿去()个苹果,可以使余下的苹果正好平均放在4个盘里;

至少要再拿来()个苹果,可以正好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

(4)从30里面连续减去6,需要减()次得0。

(5)4个6比5个5少(),比2个6多()。

比58少23的数是(),比75多15的数是()。

78比()多8,比()少8。

(6)按规律填数。

1、2、4、7、11、()、()。

()、()、30、24、18、12、6。

3、6、6、12、9、18、()、()。

(7).先圈一圈、填一填,再列式。

○○○○○○○○

8个○,每4个一份,可以分成()份。

算式:

□□□□□□□□□□□□

12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

(8).先按要求在方框里画一画,再填空。

10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

算式:

10个△,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份。

2.按要求列式。

(1)2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

(2)2个5相乘的积是多少?

3、解决问题。

(1).小红看一本30页的书,平均每天看6页,看了4天,小红看了多少页?

还剩多少页没看?

(2).

6元4元3元2元

小红18元可以买几个冰激凌?

②买4个汉堡和1杯饮料,一共需要多少元?

③先补充好条件再计算:

小兰买_________________,一共用了多少元?

④请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解答。

五、米和厘米

1.常用的长度单位:

米、厘米。

2.测量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

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大小的。

1、单位换算

1米=()厘米100厘米=()米

5米=()厘米200厘米=()米

2、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

(1)数学课本的宽是14()。

(2)学校操场的长是70()。

(3)铅笔的长是15()。

(4)大树的高是6()。

3、下面的图中可数出几条线段,最短的一条长是几厘米。

上图有()条线段,最短的一条线段长()厘米。

4、下面是一条线段,请画一条比它长3厘米的另一条线段。

5、把下面各数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49厘米12厘米25厘米1米

()>

()

六、观察物体

1.从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不一样。

(课本93页第7题,97页第15题,在家可利用实物进行观察,以加深对该知识点的认识)

2.根据立体图形判断平面图形,根据平面图形判断立体图形。

(课本92页第2题)

1、他们看到了什么?

请连线。

小华小杰小亮小明

小亮小红小芳小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