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52730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1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docx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docx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

备课笔记

六年级下目录

第一单元学习好助手

第1课汉字的发展

第2课世界之最

第3课房间的布置

第4课铺地砖

第5课编制古诗集

第6课周历制作

第7课我们的生活变化多

第8课二十年以后

第9课毕业留念册

第二单元与机器人零距离

第10课认识机器人

第11课走近机器人

第12课机器人送信

第13课机器人导游

第14课机器人巡逻

第15课机器人避障

 

第一单元学习好助手

单元简介:

本单元教学内容以综合性的任务为主,通过对不同主题任务的研究,使学生能更加熟练地应用所学过的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搜索、筛选、加工、处理和发布等,培养学生能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来展示学习成果的能力。

在内容安排上,根据任务由易到难进行安排,并把相似任务的课放在了一起。

如第3课“房间的布置”和第4课“铺地砖”;第7课“我们的生活变化多”和第8课“二十年以后”。

本单元中的每一课,一般都需要2~4课时才能完成。

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课时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也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用更合适的主题来展开教学。

第1课汉字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能针对主题收集资料,并能将资料分类保存;熟练地运用PowerPoint制作相关的幻灯片。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制作汉字发展过程的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汉字的发展”幻灯片的制作。

教学难点:

资料分类保存的习惯培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收集资料来研究汉字的发展过程。

建立文件夹、下载资料等知识学生都已学过,这一课重点突出分类保存的优越性,要传授一些操作技巧,如强调根据需要建立文件夹;将图片通过“另存为”的方法保存到相应的位置;根据需要下载文字,可以通过将网页中的文字复制粘贴到记事本并保存起来的方法减少一些不需要的代码等。

幻灯片制作中,主要介绍了将图片设置为背景的方法。

在指导学生制作时,应注意背景与文本等内容的协调,避免利用图片作背景而使整个版面变乱。

在交流中,除了交流作品外,应让学生多交流一些制作时的经验、感受,引导学生相互欣赏,相互学习。

教学建议:

1.激趣引入。

课件展示汉字“车”的发展,激发学生了解汉字发展的兴趣,提出本节课的任务。

2.收集资料。

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准备收集哪几方面的材料,并创建相应的文件夹。

推荐相应的网站“中国科普博览”。

可先提问图片的保存方法,再来说说文字的保存,并强调文件名的命名。

小组合作完成资料的收集。

3.动手制作。

小组讨论准备介绍的内容和形式,确定使用哪些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一定的整理。

先请学生演示幻灯片中背景的设置,再引导学生尝试用图片作背景。

小组合作完成幻灯片的制作,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不拘泥于教师的演示文稿,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4.典型交流。

教师选取有特点的作品(有创意的或有明显缺陷的作品),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制作方法、合作情况、遇到的问题等,教师从旁引导、点拨。

5.整理作品。

各小组分别整理自己的作品,并回顾制作的过程,体会其中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6.交流评价。

交流可采用集中交流和组间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同学有展示的机会。

第2课世界之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能针对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并将资料分类保存。

2.能力目标:

熟练地运用Word制作相关的小报。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相关主题小报的制作。

教学难点:

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材分析:

这一课的任务是制作有关“世界之最”的作品。

资料收集除了通过网络收集外,还有很多渠道,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清楚这一点。

对其他资料收集的方式可由教师演示,如数码相机、扫描仪的使用,也可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

要注意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在开始制作前,应让学生确定其介绍的主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特点,采用大主题、小主题的方式,成立制作小组,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

提倡多形式的小报版式,可用横向或竖向版式,报头也可以位于左上、右上、中间等形式,不要千篇一律,以体现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小报的内容与主题的贴切度、吸引力,小报版面的合理性、美观度,内容的协调度、创新程度等方面。

可采用小组自评、组间评、教师评等形式展开。

教学建议:

1.置疑引入。

教师提问:

“你知道哪种树木只剩一株了吗?

让学生自己提出想了解、介绍“世界之最”知识的想法。

2.确定主题。

小组讨论,确定本组的介绍主题,并进行相应的分工。

3.收集资料。

介绍“顺藤摸瓜”的收集方法。

请学生介绍一下资料保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回忆一下如何保存。

教师提示:

除了网络外,还有其他的资料来源,如图书馆等。

教师演示将图书中的资料保存下来的方法,如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

小组合作完成资料的收集。

4.动手制作。

小组讨论准备介绍的内容,确定使用哪些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一定的整理。

小组讨论并构思版面布局,可让学生在书上画一画。

讨论:

如何让排版更方便。

小组合作完成小报的制作,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不限于教师的演示文稿,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5.典型交流。

教师选取有特点的作品(有创意的或有明显缺陷的作品),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制作方法、合作情况、遇到的问题等,教师从旁引导、点拨。

6.整理交流评价。

各小组整理自己小组的作品,并回顾制作的过程,体会其中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把制作好的小报打印出来,在班中进行展览,互相交流。

第3课房间的布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进一步掌握自选图形的画法以及精确控制图形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

让学生掌握根据比例知识来画图的方法,培养其设计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设计房间。

教学难点:

选用适当的比例,将家具的平面图绘制出来。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几张新楼盘的房间设计图。

教材分析:

房间的布置看似简单,其实涉及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数学、科学等。

由于平时学生一般不会注意房间的大小和家具物品的尺寸,因此这些常识反而成了这节课的一个难点。

上课前,可让学生先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或者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家具市场去看一看,这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是有帮助的,同时也便于上课。

比例尺的应用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平时数学课中很少有机会像本课一样实际运用到比例尺的知识,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先计算出比例尺,再动手画图。

制作完成后,要让学生充分展示其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充分的激励和肯定。

教学建议:

1.激趣引入。

由情境引出,让学生来做一回小设计师。

2.准备工作。

教师提问:

设计之前应该了解些什么呢?

让学生说说包括房间、家具尺寸等的大小。

介绍比例尺,并计算出按设定的比例尺,相应的图上尺寸是多少。

展示几组不同风格的设计。

3.设计。

根据比例尺,学生分头设计。

对自选图形的设置,可让学生自学书本的相关介绍。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4.展示评价。

教师选取有特点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讨论其优点,也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4课铺地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自选图形的绘制、旋转、移动与大小调整,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

2.能力目标:

通过图形的拼砌,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知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地砖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教学难点:

学会用Word的绘图工具精确地绘制出自己需要的图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典型案例,出发点是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它除了帮助我们学习,也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要为学生尽可能创设比较真实的生活情境。

在设计制作地砖铺设方案之前,先要引导学生合理地将整个图形进行初步的设计,这是确定地砖铺设方案的关键。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并让学生设计一种自己认为最满意的方案,然后引导学生展开交流与讨论,如评出最美观的方案、最简洁的方案、最省经费的方案、最活泼的方案等。

教学建议:

1.情境引入。

创设相应情境,引出任务,让学生来做一回小设计师。

2.准备工作。

了解一下场地及大理石的尺寸和价格。

并分别制作相应的图形。

展示几组不同风格的设计方案。

3.设计。

学生组内相互讨论,并进行初步的设计,画出草图。

学生分头设计、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4.展示评价。

学生组内讨论各自设计方案的优点,也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推荐出一个有特点的方案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讨论,注意多加肯定。

最终评出最美观的方案、最简洁的方案、最省经费的方案、最活泼的方案等。

第5课编制古诗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超级链接的概念,明确超级链接的作用。

2.能力目标:

能利用网络收集相关古诗的背景资料并进行整理与分类;熟练运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包含古诗、作者简介的幻灯片;掌握在PowerPoint中设置超级链接的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编古诗集,培养学生对古诗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整体构思和布局。

教学难点:

超级链接的设置。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制作演示文稿范例——《古诗集》;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图片。

教材分析:

本课的任务是通过网络、书本等多种途径收集古诗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类与整理,运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包含古诗、作者简介的幻灯片。

幻灯片的整体构思和布局是本课的重点,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超级链接的设置是新知识,在PowerPoint中设置超级链接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动作设置和超级链接,两者虽然名称不同,但功能大致一样。

在PowerPoint中,在每个对象上单击右键,就会弹出右键菜单,里面都有动作设置和超级链接,我们不要求学生加以明确的区分。

如果有些学生在制作目录时,将所有的内容都放在一个文本框中,设置时,要单独选择部分文字。

对文字设置超级链接后,文字的颜色将会发生改变。

教学建议:

1.设计任务,激发兴趣。

教师引入:

“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古诗?

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学生活动:

自由地背诵古诗。

“是啊,同学们记住的古诗可真不少,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我们把这些古诗编在一起,那不就是一本属于自己的古诗集了吗?

展示演示文稿范例《古诗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接着布置任务。

2.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1)明确目标。

教师提供一些素材让学生完成《古诗集》的制作。

(2)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学生根据学校的条件来进行分组,可以两人一组,也可以三人或四人一组。

每组人员进行分工(如查资料的,制作幻灯片的)。

(3)教师可一边巡视一边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不拘泥于老师的演示文稿,同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4)学生完成任务,保存文件。

3.小组汇报,相互评价。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记住制作优秀的一二个小组和制作明显有缺陷的一二个小组,让他们将自己的作品在大屏幕上进行演示汇报(可以让学生从制作方法、设计意图、合作情况等方面来说),其他同学来评价。

其他同学分小组演示,相互进行对比、评价。

教师从旁引导、点拨。

4.教师小结(或让学生小结)。

第6课台历制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周历的制作方法,通过制作周历,了解有关历史大事。

2.能力目标:

能利用网络收集每一个日期发生的历史事件,并对其进行分类与整理;综合运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周历;进一步掌握超级链接的设置。

3.情感目标:

通过周历的制作,让学生了解历史、关心历史。

教学重点:

周历的设计及制作。

教学难点:

合理选取有用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周历的实物和周历的范例作品2~3个,最好是风格不一样的。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含有历史事件的超级周历。

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资料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完成这份周历,大量的时间是查找资料、选取资料。

历史事件的收集,可以利用“XX”或“”搜索关键词“历史上的今天”,进入专门的网站进行查看。

周历封面的设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切忌千篇一律,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新。

教学建议:

1.激趣引入。

大家知道要珍惜时间,那么如何珍惜时间呢?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计划。

有计划地安排好你的每一学期、每一个月、每一周,每天都知道今天有什么任务,必须完成什么,只有这样,才不会浪费时间,因此,最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记事周历本。

今天,我们就要在Powerpoint中制作自己设计的周历。

2.设计周历。

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事都要先思考,要有计划。

鼓励学生设计出具有个性的、风格各异的周历。

3.制作周历。

(1)制作周历的封面,并注意美化修饰。

(2)收集历史事件。

把收集的历史事件按日期分门别类地存放在相应的文件夹里。

(3)重现历史上的今天。

(4)设置超级链接。

把周历封面上的日期和“历史上的今天”链接起来。

4.交流评价。

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让大家一起来改进周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最终制作好自己的周历。

还可以在上完这一课后,举行一个周历设计展,把信息技术课深入到学生的活动中。

第7课我们的生活变化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统计图的相关数学知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利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能利用数学知识更精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

激发和增强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绘制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看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出适当的推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硬件:

一人一机,大屏幕投影仪,多媒体教学网,局域网;软件:

提供主页,Word文字处理软件。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先确定研究的主题,根据选定的主题,选择一组感兴趣的数据,用统计图把它们表示出来,看看它到底是怎样变化的,从中找出它的变化规律。

1.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活动。

整节课的设计十分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从情境的创设到内容的选择都应注意这一点。

(1)个性化学习的思想。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都能按自己的个性来完成自己的作品。

(2)体现合作学习的思想。

一个人要在一节课内完成一个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是不现实的,因此,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以后,要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网络在Word中合成研究报告,并加以美化修饰。

这是一个需要多人互相协调、一起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从而让学生们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

(3)重视交流。

任何教育活动都离不开交流,这节课当中安排了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以及师生之间进行交流。

2.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信息时代一个公民的基本素质,这节课正好为学生虚拟了一个信息社会背景下的网络环境,学生就像在因特网上一样查找和获取自己的信息。

同时,为学生提供的主页(信息)并不都是有用的,而是需要经过过滤的,这样对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过滤能力创造了条件。

学生在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以后,还要用计算机对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最后找出数据变化的规律,根据规律进行推断,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此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节课的任务是完成一个研究报告,完成这项任务对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需要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网络、数学知识和生活知识,还需要和其他同学一起努力,因此完成这项任务就成为一项创造性的工作。

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引入:

“同学们,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2)引入统计图。

“如果我们知道以前是多少,现在是多少,用数学方法进行对比,可能会把这种变化说得更精确。

我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把我们所说的变化情况更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让我们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来呢?

”(统计图。

(3)引出数据。

“统计图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那么要制作统计图需要有什么呢?

”(数据。

“很好,那么我们需要的数据可以到哪里去找呢?

”(书籍、报刊、电视、上网。

(4)明确学习任务。

“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分小组来研究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的变化,网上有一个专门介绍‘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巨大变化’的主页,上面有许多的数据。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组数据,从一个方面来研究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最后每个小组要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5)全班讨论报告内容。

“为了更好地反映我们的生活在某一方面的变化,在我们的研究报告里,除了有数据,还可以有什么呢?

”(统计图、统计表、文字、图片。

(6)“报告里有这么多内容,如果这些事情都要一个人来完成肯定要花很多时间,我们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个报告又快又高质量地完成呢?

”(小组分工。

2.查看资料,确定研究内容。

(1)浏览主页,查看资料。

“同学们说得好极了,首先每个同学用两分钟时间来浏览我们的主页内容。

”(呈现主页所在位置。

(2)小组讨论,确定内容。

呈现小组讨论内容:

①选择一组数据反映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

②“从数据中,我可以知道什么,这组数据是怎样变化的?

3.小组合作,完成报告。

接下来,就分小组研究自己所选择的数据,最后每个组用Word来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1)活动要求。

①分工:

制作统计图表;根据统计图写出数据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变化趋势做出适当推断;写出自己的建议或看法;下载图片并写上文字说明。

②合作(一起用Word合成报告):

文字是否通顺;推断是否合理;建议是否合理。

③美观修饰。

(2)呈现活动内容。

①合作完成研究报告。

②修饰美化。

(3)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交流。

4.汇报交流。

(1)每个组根据自己完成的报告向全班同学汇报。

(2)选择相同内容的小组,补充自己的不同看法。

5.总结提高。

第8课二十年以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统计图的相关数学知识。

2.能力目标:

学会看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发展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

3.情感目标:

激发和增强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看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出适当的推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学难点:

学会看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出适当的推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与第7课属于同一类型的综合课,首先,让学生选择一组感兴趣的数据,用统计图把它表示出来,然后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变化的,从中找出它的变化规律。

小论文的内容包括令人感兴趣的一组数据、一幅统计图,以及对未来的预测和自己的一些建议。

在教学中要注意:

1.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它应该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各学科当中,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这就是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所提出的“计算机和学科课程的整合”。

这节课里所指的“整合”有两层含义:

一是计算机技术和各学科的整合;二是数学学科和常识学科的整合。

整个软件将环保知识、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能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学生可以用计算机这一工具更直观、形象、快捷地来表现出环境状况的变化。

2.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绘制统计图这一基本技能,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将重点放在学会看统计图上,根据统计图中数据的变化趋势,对未来作出适当的推测,并以此提出自己的建议,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学生在绘制统计图输入数据时,往往会把单位跟着数字一起输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正误对比,认识到在数据表中只要输入数字就可以了。

4.这是一节开放性比较强的课,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较好机会。

5.重视对学生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信息分析能力的培养。

首先,学生要从众多的数据文字中选择出一组自己感兴趣的文字,然后还要从这段文字中筛选出自己所需的数据来填入统计表中,这就是对信息的一种过滤。

由于这节课将统计图的制作工作交给了电脑,因此制作上是没有什么难度的。

学生学习的重点是对统计图的分析,通过对其变化规律的分析,做出各种推断,然后提出各种有见地的建议。

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引入:

“大家都知道洪水泛滥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你想一想可能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洪水泛滥的呢?

“环境的破坏可能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因此环境保护显得越来越重要。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计算机一起来研究环保问题。

2.呈现材料,教师演示。

(1)呈现学习材料。

2004年关于某地区环境状况变化的调查

对某地区的环境状况调查结果如下:

该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

1984年为267.2万人,1989年为276.7万人,1994年为282.4万人,1999年为288.5万人,2004年为294.4万人。

该地区的森林面积变化:

1984年为34.4万公顷,1989年为32.9万公顷,1994年为29.7万公顷,1999年为26万公顷,2004年为21.24万公顷。

该地区的人均耕地占有面积的变化:

1984年为2160平方米,1989年为2070平方米,1994年为1720平方米,1999年为1390平方米,2004年为980平方米。

该地区水土流失变化情况:

1984年为2.1万吨,1989年为2.4万吨,1994年为2.8万吨,1999年为3.4万吨,2004年为4.1万吨。

该地区野鹿数量情况:

1984年约为2000只,1989年约为1850只,1994年约为1500只,1999年约为1050只,2004年约为450只。

该地区发生洪灾次数:

20世纪60年代发生7次,70年代发生6次,80年代发生9次,90年代发生12次。

“看了刚才的材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我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把刚刚看到的环境变化状况更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能让人一目了然呢?

”(统计图。

(2)教师演示。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用电脑来制作统计图,看看手工画和用电脑画有什么不同。

①选择数据。

②制作统计图:

生成统计图;输入统计图标题、单位名称、制作时间;输入年代、数据;选择统计图类型。

③预测未来。

④提出建议。

⑤美化修饰。

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

(1)同桌自由交流。

(2)指名学生汇报。

“我们从自己画的统计图中,做出了许多推断,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建议,相信我们国家今后的环境状况一定会充满希望。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