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24730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分离定律的内容。

2.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采用举例、挂图、投影或是多媒体课件等进行教学,联系所学知识,演绎归纳本节知识,应用遗传定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设计教学情景让学生多动脑,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适当地归纳,从而掌握重难点内容。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学生对本部分内容先做好预习工作。

2.教师的教学准备

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并结合实际培养学生本课的学习兴趣,精心备好本堂课。

教学用实验录像。

3.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1)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

(2)豌豆各种相对性状挂图;

(3)对分离现象解释示意图;

(4)投影仪;

(5)多媒体课件。

八、课时安排

2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大家知道生物的性状是受什么控制吗?

譬如,拿人来说,个子有高有矮,有胖有瘦。

教师可以打出幻灯片出示明星姚明的照片和普通人照片。

学生比较两者高矮。

然后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受遗传物质和后天营养条件的影响。

教师给予肯定,然后引出我们今天所学的主要是关于性状和遗传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中包含的规律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看P2的问题探讨

[学生]阅读后各抒己见,有的认为融合遗传正确,白牡丹和红牡丹杂交子代为粉色;

有的认为错误,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白色;

还有的认为是红白夹杂的花斑的……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回答和参与给予肯定。

先了解孟德尔简历:

[教师]出示孟德尔的照片,介绍生平。

孟德尔是奥国人,自小喜爱自然科学,曾经由于家境贫寒进修道院做修道士,1851年到维也纳大学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

回到修道院后,他先后用豌豆、菜豆、玉米、草莓等作试验,其中最为著名和成功的就是豌豆杂交试验。

后来他运用统计学的知识以及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大胆创新,创作了论文——《植物杂交试验》,成为遗传学的奠基人。

(一)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教师]大屏幕出示豌豆花剖面

[学生]阅读、讨论后回答:

采用杂交的研究方法,豌豆作为试验材料,它在自然条件下是自花传粉,而且是严格闭花传粉的植物,因此能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同时它又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都是纯种,作杂交试验比较可靠,又容易分析。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豌豆杂交试验,大家通过阅读课文后,试回答:

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行?

[学生]讨论,回答,杂交试验过程为:

去雄、套袋、授粉。

教师适当点拨,介绍两性花的结构,并播放初中已学习的关于自花传粉、向日葵的花序、异花传粉的flash影片。

最后播放孟德尔杂交试验的基本步骤,强调杂交试验的过程——三部曲,去雄(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套袋(给去雄的花套上纸袋,等待另一株成熟的花粉)—授粉(取另一株花粉,授到去雄的柱头上)。

(强调各项实验技术的应用及其目的)

接着教师通过已讲解杂交过程来说明父本母本的概念,指导学生分别用♂和♀表示。

(强调父本、母本的含义及其功能)

教师最后强调:

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

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

(1)同种生物;

(2)同一性状;

(3)不同表现类型。

教师出示:

豌豆相对性状的挂图。

学生观察后得出:

不同品种的豌豆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教师]孟德尔选择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的植株做杂交实验,结果容易观察分析。

这也是孟德尔选择豌豆做杂交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

提问:

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

答:

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直发和卷发……

再提问:

孟德尔开始是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时分析呢?

学生回答:

否。

[教师]:

孟德尔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便于分析,没有同时研究多对相对性状,从简单到复杂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促使孟德尔走向了成功。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学生]阅读教材P4~5。

[教师]出示挂图:

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

讲述:

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

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后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用F1表示)总是高茎的。

子一代为什么全是高茎而没有矮茎的呢?

[学生]回答

[教师]鼓励、肯定,错误的留着下面分析。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看孟德尔是怎样做的。

他让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子二代出现的两种性状,能提示我们什么?

矮茎性状在子一代中并没有消失,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教师讲述:

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

把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如矮茎。

子二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

同时孟德尔对子二代两性状的株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在子二代豌豆植株中,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l。

[提问]这是一种偶然还是豌豆其他对相对性状也是如此呢?

其中有没有一定的规律所在呢?

带着这个问题,学生看教师出示的孟德尔做的豌豆其他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的结果投影。

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杂交子二代都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1,得出该现象不是偶然,具有规律性。

那到底什么原因呢?

——承上启下。

[总结]这节课要重点掌握孟德尔为什么选择豌豆作为杂交实验的材料,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怎么做的,理解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掌握子二代的性状分离。

 

第二课时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知道了什么是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

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1。

如何将这些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一)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提问]:

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大家觉得融合理论在豌豆花色遗传中对吗?

[回答]:

不对。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P5。

[教师讲述]:

孟德尔摒弃了前人的融合遗传的观点,大胆创新、推理,认为:

①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隐性性状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如矮茎用小写字母d表示。

② 

假设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即纯种的高茎豌豆的体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DD。

由于F1自交后代中出现了隐性性状,,所以在F1体细胞中必含隐性遗传因子;

而F1表现为显性性状,因此F1的体细胞遗传因子为Dd。

接着,说明以下概念:

纯合子、杂合子。

[学生]理解纯合子和杂合子特点。

③生物在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两两随机结合。

[注]教师边说明边在黑板上写出示意图让学生观察。

相关教育:

科学需要我们不迷信权威,敢于开拓创新。

在孟德尔提出这一假说时,生物学界还没有认识到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染色体的变化。

因此他能勇敢地提出假说,认为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单个存在,是超越自己时代的一种非凡设想,令人钦佩。

[设计学生活动]:

按照孟德尔的假说,解释了为什么F1总是显性一种性状,那么我们也顺着他的思路尝试着作图说明一下为什么F2总是出现3:

1的性状分离。

[学生]模仿教师的板书,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作图,教师看学生的作图情况,选学生进行回答说明。

[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给予肯定,对不完整的回答给予补充,对错误的回答给予纠正。

把正确学生的作图投影在大屏幕上,进行有的放矢地说明,并做好板书。

教师播放实验录像,并根据内容与学生做相关的问答。

录像中:

讲台上,向甲桶里分别放入两种颜色(并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雌配子)。

向乙桶里分别放人另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雄配子)。

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从桶中抽取小球。

第一次从甲桶中取出D,从乙桶中取出d,结合为Dd,做好记录。

第二次抓取组合为dd,第三次组合为Dd,第四次……,第10次为Dd。

随机抓取10次,请同学们统计结果,是否出现三种组合,且遗传因子组合比是否为1∶2∶1?

回答:

不是。

如果连续抓取100次或更多次,情况又会怎样呢?

会越来越接近1∶2∶1。

由这一模拟试验我们知道了随机事件的概率是在数据越大的情况—下越接近,所以孟德尔在统计豌豆杂交分离比时是统计了上千株的豌豆。

如果只统计l0株能得出这一结论吗?

学生交流回答。

同时,通过这一实验,我们想到由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便可产生三种遗传因子组合:

DD、Dd、dd,且它们的数量比为1∶2∶1。

F2的性状表现有两种类型,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为3∶1,从而证明孟德尔的假设推论是成立的。

(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教师]介绍假说——演绎法

[学生]阅读孟德尔如何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他的假说。

[教师]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的,又设计了另一个试验---测交试验。

测交就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上黑板写出测交的遗传图解。

孟德尔所做的测交试验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明了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到了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本世纪初,遗传学家通过大量的试验,证实了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就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基因,它们在形成配子时的确如孟德尔所说会有分离现象,因而证明孟德尔的理论的正确性。

(三)分离定律

[学生]熟悉教材P7关于分离定律内容

[教师概述]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十、知识结构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

一、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

a. 

自花传粉而且是严格的闭花传粉,能避免外来花粉干扰

b. 

自然条件下都是纯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可靠

c.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的植株做杂交实验,结果容易观察分析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P5四个要点

二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十一、作业设计

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的是(D)

2.玉米高秆对矮秆为显性。

矮秆玉米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高秆,使其自交得到F1植株是(B)

∶1B.全是矮秆

3.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和一个双眼皮,对这种现象最好的解释是(C)

4.P7的实验设计程序该是如何?

[问题讨论]

1. 

本节课设计时,第二课时的时间比较紧张,所以也可以设计3课时,其中模拟实验可以与P7的“技能训练”整合起来设计一课时,可作为对分离的定律的总结进行模拟实验,然后作为拓展进行P7的“实验程序设计”,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样学生做模拟实验的时间也很充裕,而设计成两个课时,P7的“设计实验程序”只能作为习题来让学生参与了。

也可以将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到第一课时去说明,那样的话第一课时内容就比较多,需要教师准确地把握时间。

2. 

本节课中孟德尔为了解释实验结果所作的假说是很关键的,所以如果时间宽裕的话,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探索,引导学生尝试提出假说,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因为学生自己思考后所形成的记忆要比简单的机械记忆好得多。

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高二语文《季氏将伐颛臾》导学案

2课时使用班级11班、12班

审核编制:

高二语文备课组李玉林编制时间:

2014/08/31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学习孔子以礼治国,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学习方法:

诵读、质疑、探讨

一、文章背景

1、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字,末期国人。

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

并在晚年整理“六经”(《》、《》、《》、《》、《》、《》)。

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2、《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部体的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记载了及其的言行,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宋儒把《》《》《》和《》合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

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

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3、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

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

其一是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

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

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二、预习检测

1、重要字音:

冉()有  颛臾()干戈()近于费()  社稷()

虎兕()出于柙() 毁于椟()萧墙()

2、成语积累,查工具书解释下列成语:

⑴祸起萧墙:

⑵既来之,则安之:

⑶分崩离析:

大动干戈

3、阅读课文、参看课后注释、查工具书、小组合作疏通全文。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

“求!

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

过:

)?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何以-----为:

冉有曰: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周任有言曰:

‘陈力(陈:

力:

)就列(就:

列:

),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二、文本探究:

1.阅读第一段,孔子认为季氏讨伐颛臾是错误的,理由是什么?

2.阅读第二段,面对孔子的批评,冉有无法正面回答,便把季氏拉出来做挡箭牌,企图推卸责任,孔子又是怎样批驳的呢?

(点拨:

注意答出孔子运用了什么方法。

3.阅读第三段,孔子是怎样批驳其弟子的,又正面阐述了自己怎样的治国思想?

批态度,立观点、指错误。

4.文中表现孔子高度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的句子是哪一句?

找出句子,解释句义,分析实质)

5、孔子在本文的思想对现实有什么意义?

三、巩固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社稷之臣也      这

B.则修文德以来之     整治

C.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指孔子

D.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主祭蒙山的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后世必为子孙忧   何以伐为

C.而在萧墙之内也   是社稷之臣也

D.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2)无乃尔是过与?

(3)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6)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7)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四、小结

我们学习《论语》,不仅学习了其中的一些文言知识,还了解了孔子的政治思想。

修文德,以德服人,反对谋动干戈进行武力征伐,在内部创造一个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

这种思想不照样适用于我们今天吗?

我们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需要一个安定、和平的政治局面。

因此,我们应刻苦学习,掌握知识,为创造一个长期安定、和平的政治局面而努力。

五、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 

二、古今异义:

1.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 

以为..:

古义——以+为=让„„担任 

今义——认为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

古义——诸侯的封地 

今义——国家 

家:

古义——卿大夫的封地 

今义——家庭和住所

三、一词多义:

为:

①语气词,呢 

例:

何以伐为 

 

②动词,担任 

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 

③动词,成为 

后世必为子孙忧 

④介词,替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相:

①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则将焉用彼相矣 

②动词,辅佐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过:

①动词,责备 

无乃尔是过与 

②形容词,错误 

且尔言过矣 

③名词,过错 

是谁之过与 

安:

①形容词,安定 

不患贫而患不安 

②使动用法,使„„ 

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疾:

①大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②憎恨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快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止:

①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停,动词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制止,动词 

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只,副词

四、词类活用:

1、后世必为子孙忧 

忧:

动作名,所忧患的事物 

2、既来之,则安之 

来、安:

使动用法,使„„来,使„„安 

五、特殊句式: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状语后置 

季氏将于颛臾有事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而于邦内谋动干戈

4、是社稷之臣也 

判断句 

6、无乃尔是过与 

宾语前置

7、何以伐为 

宾语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