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脑科学开发少年儿童学习潜能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运用脑科学开发少年儿童学习潜能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脑科学开发少年儿童学习潜能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适当超前教育,对其智力影响一年等于其他时期中8到10年的效果。
因此,学前教育忽略不得且十分必要。
美国裂脑研究学家斯佩里认为,对于一般人来说,大脑的两个半球各有优势,右半球是表象存储系统,专门用来记录音乐、绘画、运动等形象信息;
左半球是字词存储系统,专门用来记录概念、定义语言信息。
对于那些满足于死记硬背所学知识,从不进行创造性学习,不敢于创新的人,他们的额叶将无法充分发挥巨大的潜能,这是人的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儿童读书、听老师讲课,演算习题时,主要使用左半球进行的学习活动。
借助形象学习各门学科,积极从事文娱、体育活动,这不仅可以调节生活,使大脑得到积极的休息,也是全面发展大脑潜能的有效方法。
2、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德·
加德纳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有关人类智力的理论,即智力多元论。
加德纳认为,传统的智力观过于狭窄,把智力主要限于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方面,忽略了对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其他方面,如音乐、空间感知、肢体动作、人际交往等方面。
他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七项智能:
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他认为以传统的智力观为基础的智力测验和考试,也主要集中在语言表达和数理推断方面,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
这种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好的预测性,但对预测学生毕业以后的情况,今后的潜力和表现则无能为力。
据此,启发我们安排教学活动需兼顾多方面的智能内容,提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使每个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
2、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的核心意义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其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使每个个体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积极的、主动的、充分的发展。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自古行行出状元,相信人人能成才”等等素质教育理念都为研究提供了厚实的理论基础。
(二)关键词的界定
1、脑科学:
即关于人脑结构、功能及运用机制的科学;
2、少年儿童:
个体在6至16岁间的总称。
横向包括正常儿童,纵向覆盖幼儿至小学学龄儿童。
3、潜能:
个体显现出的各种未得到开发或开发利用不够全面的能力。
学习潜能:
个体在学习方面所蕴藏的巨大能力,不仅指人的阅读计算等认知能力,还有语言表达、情感、对空间的想象与人交往的能力,肢体动作的协调,对节奏音高的判断等等。
4、运用脑科学,开发少年儿童学习潜能的研究:
运用对人脑研究的成果,(如:
适宜的环境刺激论,脑的可塑性理论,脑发育关键期理论,脑神经活动类型差异理论等),探索发挥少年儿童学习中所蕴藏的巨大力量的途径和策略。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近年来,为了求得左、右脑的平衡,沟通和互补,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人脑的效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协调两个大脑半球的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人的智力。
1、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
充分运用脑科学的研究成果,采取恰当的实施策略,就可以实现充分开发少年儿童学习潜能的目标。
2、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构建运用脑科学开发少年儿童学习潜能的策略机制;
探索运用脑科学开发少年儿童学习潜能的评价机制。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关于少年儿童学习潜能开发现状的调查研究。
(2)关于脑科学与少年儿童学习潜能开发之间关系的研究。
(3)关于运用脑科学,开发少年儿童学习潜能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①关于运用脑科学开发小学生学习潜能的研究。
②关于运用脑科学开发学前儿童学习潜能的研究。
③关于运用脑科学开发超常儿童学习潜能的研究。
④关于运用脑科学开发残疾儿童学习潜能的研究。
⑤关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脑科学开发少年儿童学习潜能的研究。
⑥关于在研究性学习中运用脑科学开发少年儿童学习潜能的研究。
⑦关于在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机结合中运用脑科学开发少年儿童学习潜能的研究。
⑧关于运用脑科学开发少年儿童学习潜能评价的研究。
四、实施途径与策略
实施途径: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双管齐下,全面开发、兼顾差异(特殊学生)。
总体策略:
条块结合、构建网络。
条:
实验对象为学前、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为我们的研究形成了一个序列。
块:
课题研究从动作刺激(手指操、左侧运动)、认知刺激(快速阅读、快速计算)、非认知刺激(艺体教育、研究性学习)三方面对实验客体进行训练,同时探索、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少年儿童的现实状况提出相应的训练要求,因此建立了快速阅读、珠心算实验、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艺体教育、研究性学习六个不同层面的子课题组。
由于部分内容具有跨学段的连续性(如珠心算贯串学前、小学全过程,学科课程要兼顾各年段的普通学生、特殊学生),因此各子课题组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形成了交叉性、立体化的研究网络。
实施情况总结:
(一)动作刺激训练。
1、手指运动。
⑴手指操。
人们常说的心灵手巧,其实应理解为脑灵手巧。
我们对四、五年级部分右利手和左利手学生的测试表明,在记忆力、空间想象、逻辑推理、计算能力、观察力、作文语言表达、形象思维六个方面,除逻辑推理一项右利手得分较高外,其它各项皆为左利手者高。
为此,我校在“九五”期间根据儿童手指活动的特点,编排了10节手指操,设计“手指兵”作为学生的课中操,并通过出列、操练、爬高、游戏等活动,增强学生双手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在课题研究期间,继续推广应用这一资源,同时还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参与翻绳、手影、指偶、折纸、泥工、拼插等操作游戏,这些游戏有效地刺激着手指头上通向大脑中枢的大量神经,有效地给了脑细胞直接的刺激,促进了脑的发展。
手指操主要在学前教育阶段和小学低年级实施。
⑵手指游戏竞赛。
手指游戏容易产生群体效应,一些平时活动中缺乏参与意识和交往能力的学生在周围气氛的感染下,也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手指游戏中来,同学间的友谊也由此产生。
例如: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换手游戏,名字叫“一枪打一个”,以两手变换造型枪和数为基本动作,从一枪打一个,一枪打两个,到一枪打十个。
两手频繁地交换动作、造成了一种热烈而紧张的气氛。
此游戏,既动口动手,又追求反应速度和结果。
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学按一定的规则或指令来进行。
为了争取胜利,学生需注意力集中,反应迅速,学生在反复练习掌握技巧的过程中,提高了脑、眼、手的协调能力。
(3)手影故事表演。
手影造型将学生从现实生活带进了一个充满神奇的富有想象的世界,利用手指做一些简单的造型,在阳光和灯光下,将形象投在背影上,就会出现非常有趣的影相,令人遐想,诱人创造,灯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就会出现不同的影象效果,很小的一个动作变化,影象上都能清楚地反映出来,让人不得不联想到,这是某某小动物正在探头探脑,那是某某小动物眼睛一眨一眨的。
又是某某小动物在走路、奔跑,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想象也更加丰富多彩。
利用手影造型进行故事表演,是培养学生创造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形式。
由于手指活动所需的双手随身,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使用,既不需要什么复杂的道具,也不需要掌握繁多的技能,造型灵活性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塑造角色形象,适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极易为他们所接受。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手、眼、耳、嘴、脑等器官都被调动起来,融知识学习与手的技能技巧训练为一体,有益于学生的心理活动的指向集中在自己的双手上,对培养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性和持久性也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
认真有效地开发自身器官的功能,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极利于大脑潜能的开发。
2、左侧运动。
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首先来自于体育教学的特定内容是运动的动作,而在安排动作过程教学时也应符合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性。
一般来讲,绝大多数同学两手的灵活性都有明显差异,普遍是右手比左手灵便。
而体育课中训练的大多数是以单侧运动为重的项目,上体育课时同学们往往喜欢用自己较灵活的右手活动,例如:
投掷垒球、打篮球、乒乓球等,这样,不灵活的左手自然锻炼得更少,身体的左侧肌肉更加僵硬,不利于身体的全面协调发展。
加强左侧运动,不但可以使人体全面发展,同时也有益于人的智力发展,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左侧运动的。
(1)左侧运动可以使一个人不经常活动的左侧肌肉得到锻炼,使四肢更为均匀协调。
(2)加强左侧运动还可以充分挖掘大脑右半球的潜力。
因为人的大脑两半球对身体的感觉和运动是由对侧支配的,而且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也不相同。
一般右手灵活的人大脑左半球比右半球发达,这与右手经常活动相关,所以一个人如果要想提高自己的空间造型结构能力,就应加强右侧的体育锻炼。
(3)左侧的活动有利于右侧肌肉疲劳的恢复。
我们在体育活动和体育课中,有意识的加强左侧运动的活动内容,比如:
左手持垒球掷远、掷准,两人握左手拔河、左手运球,我们还利用课余时间编了一套左侧运动的哑铃操,这样对身体匀称协调发展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经过实验,我们抽取的五十名学生“左侧运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他各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实验班学生经过训练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平均上升率为5.3%,体育成绩也有了进步,特别是协调、灵敏、反应等素质更是有了大辐度的提高。
实践表明,“左侧运动”对儿童智力的开发、身体的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认知刺激训练。
1、快速阅读。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小学生阅读速度慢、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
①复视现象严重。
所谓复视,就是顺读一行文字时,眼睛往回看,导致阅读时徘徊不前,影响了阅读速度。
②逐字朗读形成习惯。
③注意力的调控能力差,读书时间注意力不集中。
另外,阅读出声也是影响速度的一种常见病,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克服出声阅读的习惯,彻底摆脱一般阅读靠听觉来确认的做法,使视觉功能不再受一个个音组成的音声化现象的束缚和干扰,让脑的视觉性语言功能在彻底解放中获得明显发展。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
注意力高度集中是快速阅读的重要保证,我们利用大脑保健操来帮助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在轻柔舒缓的音乐伴随下,随着悦耳动听的引导词,学生放松肢体,调整姿势,轻合眼帘,有节奏地进行腹式呼吸,抛开一切杂念,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身心俱感轻松,再配合以摩面、扣头、梳发等动作,一套保健操做完,学生无不神清气爽,身心合一,进入了阅读的最佳状态。
其次,提高学生的视觉机能。
学生阅读时是通过眼睛来收容文字的,视觉机能灵不灵,将直接影响阅读的速度。
于是,我们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克服复视及阅读出声等不良习惯,训练时,让大家用铅笔等导行物沿每行文字的下沿有序移动,用作导引视线,并及时提醒、纠正不良习惯,在此基础上进行增强学生瞬间识别能力、扩大视野训练,并逐渐加大阅读信息量摄入的训练,指导学生把字及有关的词联成一个较大的单位一组一组地读,一边读,一边理解,再加上训练学生迅速移动视点,逐步增大识别间距,提高阅读速度。
再次,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利用不规则图形、字母、符号、汉字卡片等,要求学生在瞬间一瞥,尽量看清卡片上的东西,然后说出或写下来。
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以词汇或图画为单位,回想并写出贮存在记忆中的内容。
最后,教给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以上训练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水平,教给他们一些阅读方法。
如:
固定程序阅读法。
小学生接触得比较多的是记叙文,我们要求学生阅读时搞清四项内容:
即文章题目、主人公、记叙顺序和主要事件。
学生阅读时带着问题,态度积极多了,理解率也相应提高了。
同时,我们在进行阅读训练时,重视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快速阅读,重视指导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重视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信息综合化,指导学生学会把记忆的指标加以累积、叠加,在理解、内化的基础上使认识能力产生一个飞跃。
2、快速计算。
珠心算主要是开发右脑,促进形象思维。
从理论和实际经验看儿童双手拨珠,在拨打、看、听训练中要求动作规范、准确、迅速、力度适中、锻炼了双手,也是手巧心灵,眼明手快,耳聪目明,不仅刺激大脑形成脑映象,也大大提高触觉、视觉、听觉的灵敏度。
一个训练不到一年的儿童能一眼看清并记下一组几位数。
儿童观察力的提高,其效果是明显的。
珠心算的训练中,观察力、注意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为无论在看心算、听心算、拨打算盘时,都要求准确、迅速、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小小年纪培养出集中的注意力,在他们学习过程中作用是巨大的。
珠心算通过建立脑映象开发了人类大脑的潜在功能,把记忆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听心算过程中儿童们能飞快报出答数;
看心算中,观看神速,在短瞬报出正确答案,不禁令人叹服,也是记忆力提高的一个有力证明。
珠心算训练不仅直接有利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增强,也丰富了儿童的想象力和促进了判断力、思维力。
算盘简捷的模具和5粒算珠按档排可以进行大数目的运算,数位、数的分解组合一目了然。
学生从玩具,学具到算具过程中熟练操作算盘,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脑映象中珠码形象又能飞快转换,增强了想象力。
我们尝试的珠心算教学的主要思路是:
第一步抓基本功训练。
让学生通过手动、眼看、脑想来促进手、眼、脑协调动作。
我们在尝试过程中采用了布数、看数、数珠互译、珠图储存、静态等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图象认识能力及空间想象力,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第二步抓珠算速度训练。
珠心算是珠算的高级阶段,珠算技术水平是否纯熟将直接影响到心算的速度。
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根据教学进度,选用“珠心算系列练习册”天天练,另一方面选用“打百子”、“同数连加”、“同数连减”、“三盘清”等多种形式进行训练,直练到意到珠随为止。
在珠算训练的同时也提高了左右手操作的灵活性,提高了左右脑并用的效率。
第三步抓珠象内化。
在珠算操作熟练的基础上,着重抓仿拨和想拨两种训练,逐步将珠象的外部操作形式转向头脑内部,在头脑中形成算盘和算珠快速运动的表象。
这样一旦进行数的运算,大脑中即呈现算盘的心象,左右两半球协同进行运算,使脑的潜在功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训练过程中,我们本着面向全体,照顾两头的原则,不加重学生的负担,让尖子生吃得饱,又让学有困难的同学吃得了,让所有参训的学生学得轻松。
实验班老师在实践中自创了记录单学习进展掌握法,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对症下药,同时,学生据记录单也能清楚地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找出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并从中获得成功感,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成了比学赶帮的优良班风。
珠心算在教学中通过娱乐使孩子兴趣盎然地投入,即使在珠算操练指法,基本功训练中也产生美妙图案,使数字和形象思维融洽起来,不再使计算枯燥无味。
今天展示的课堂教学正体现了珠心算训练过程中,手、眼、耳、口和左右两脑同时运用,促进了综合心理能力的发展,从而也加强思维灵活性、深刻性、敏捷性,促使智力水平得到提高。
3、针对特殊搞“特教”。
残疾儿童是现实生活和教学实际中必须面对的个体,课题组一方面以特殊教育学校为载体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以小学阶段的随班就读儿童为对象进行研究。
特殊教育学校主要采用扬优补缺的理念,对残疾儿童运用补偿原理从听觉、视知觉等方面进行感知觉补偿训练,随班就读教学中强调扬优补缺。
在这两方面的研究中实施以"
合作学习"
为核心的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模式。
⑴创造"
合作"
的外部条件
对学生的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性,做好调查。
根据掌握的材料,将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再考虑到性别、兴趣、旧有水平、交往能力等情况合理搭配,进行编组,一般以四至五人为宜。
随读生所在组要设立一到两名相对固定的帮教伙伴,帮助他完成学习任务。
除此以外,还应指派一名组长,负责本组的合作学习活动。
然后制定明确、具体、适度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能力和思想品质、情感教育等内容。
随读生的目标可参考普通生的目标加以设计。
根据其智力程度,适当降低要求,减少难度,删减内容,以满足他的需要。
⑵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具体环节如下:
①复习导入,提示目标。
班内的随读生,也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其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这种目标的设计要根据其接受能力,适当减小难度,降低要求,达到学有所获的程度。
②布置自学,交给方法。
随读生对教师布置的适合于他的学习任务也要自学,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组内伙伴的帮助和教师的辅导。
此时,也正是对随读生进行个别教学的有利时机。
③小组活动,教师指导。
在小组合作活动时,教师要进一步做好随读生的辅导工作,要根据为其设计的学习目标检查其自学和伙伴帮助的情况,了解存在的问题,必要时给以直接的指导。
④全班交流,精讲升华。
在全班交流时,还应适当给随读生交流、展示的机会,通过教师的提示或同学的帮助使其取得成功,增强继续努力的信心。
⑤反馈检测,总结评价。
对随读生的检测,评价针对其学习目标和学习表现恰如其分地去进行。
当然要以鼓励为主,使其获得成功的愉悦,为后续学习提供动力。
这项研究把"
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展示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对应试教育那种把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别人失败之上的扭曲了的竞争意识是一种挑战,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为随班就读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理论探讨和课堂实践,对目前落实素质教育来说也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①做到了"
面向全体、兼顾差异"
。
由于"
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把残疾儿童(包括差生)完全融入小组活动之中并及时得到教师和伙伴的帮助,所以这种教学策略做到了"
,满足了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完全避免了残疾儿童随班就"
混"
现象的发生,也解决了随读生课堂上与普通生"
争时间"
的问题。
②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改革,不单单是着眼于几个随读生,更重要的是保证和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
的课堂,"
先学后教"
或"
先练后讲"
的学习程序,把学生的自学作为首要环节,把组内合作作为教学的基本环节,从而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置于一种突出的位置。
的课堂中,学生享有较多的学习自主权,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活动。
他们动口、动脑、动手,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向会学、乐学、学好发展。
实现了教学重心由教师的"
教"
向学生的"
学"
转移,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③开发了课堂教学中的人力资源。
在异质性小组中,学生可以优势互补,在交流中,信息的传播可以由单向、双向转化为多向,师生双边活动可以扩大到师生间、生生间的多边活动。
随读生也参加了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
多边的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④教学评价由教师单方面的评价向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外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三结合转变;
由单纯的分数评价(结果评价)向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评价(过程评价)与分数评价相结合转变。
使评价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成为后续学习的动力。
⑤"
的课堂创设了愉快的学习情景和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学生不光是学习知识,开发智能,而且还要学会合作,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包括帮助残疾学生),即学会做人。
"
的课堂教学将智商的开发与"
情商"
并重,使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发展同步进行。
当然,"
任何教学模式总是对应一定的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是千差万别的"
,研究教学模式时,只是抓主要矛盾。
教学模式的建立就是抓住了如何对普通生和随读生进行"
一体化"
教育这一主要矛盾来设计的。
对于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课性,应根据"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不同,模式要不断调整,产生种种变式"
(三)多元综合刺激训练
1、艺体教育。
艺术教育把技能训练与发展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变重技能训练为重智能训练。
实验时借艺术教育中丰富的形象因素,训练学生直观感受,形象的观察、形象的联想、想象、创造和形象的记忆,并以这些为重点,通过形象思维的训练来促进全脑功能的发展。
我们的基本训练思路是先教给学生学会想,再训练学生技能。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首先提供丰富的形象,让学生大脑中有足够多的信息储存,然后在训练中加强相关表象的诱导,如圆圆的太阳、月亮、盘子、手镯……从圆形的物品一直讲到相似圆形的物品,使形象具有相关性和连锁性,加大想象的内存度,最后在创作中通过语言诱导,图像示范等手法,让学生把脑中的形象进行交叉和组合,使学生脑中的图像从有限量变成无限量,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音乐教学中,教者首先通过丰富的音乐表象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再通过节奏乐的练习来加强对音乐的感悟,最后通过实践让学生来感受音乐,体验愉悦,并充分利用节奏乐带给学生的美感来扩展学生的联想力。
2、丰富第二课堂。
人的潜能开发,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还赖以深厚的知识底蕴为基础,没有知识,人们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问题缺乏依据,人们即使希望有所发现,但实际上创新也会失去了基础。
因此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是学校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潜能的又一重要渠道。
近年来,本校组织校级、班级两级兴趣小组达20多个,其中包括奥数、写作、阅读、书法、绘画、篮球、舞蹈等学科延伸性小组。
第二课堂学生参与率达85%。
通过一系训练来强化脑功能区的使用,并借此活跃大脑皮层,以促进全脑的协调发展。
3、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标中综合实践的核心部分,是从学习论的角度确立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例如: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1)教师为研究性学习“搭桥铺路”。
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一方面将现行的有关数学内容大胆地开发和重新组织,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将它设计成为适合学生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