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含答案及解析word可编辑版本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24601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含答案及解析word可编辑版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含答案及解析word可编辑版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含答案及解析word可编辑版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含答案及解析word可编辑版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含答案及解析word可编辑版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含答案及解析word可编辑版本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含答案及解析word可编辑版本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含答案及解析word可编辑版本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含答案及解析word可编辑版本Word文档格式.docx

福柯所倡导的古希腊人的生存艺术与儒家所追求的审美理想——君子人格不谋而合。

“文质彬彬”的君子人格既符合道德规范,又具有审美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能真正做到“自由而不逾矩”。

而这种人格要通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实践过程才能获得。

也就是说,美好的人生、理想的人格要经由语言的教化和道德的内化,才能在审美中最终实现。

(摘编自《促进道德与审美的统一》)

材料二:

虽然审美教育的概念出现较晚,但人们很早就懂得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其对道德养成的重要意义并付诸实践。

我国古代曾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授学生,其中“乐”和“书”主要是用音乐和书法来进行审美教育。

儒家创始人孔子特别重视诗和乐(文学和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认为人的教育可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总体来看,审美教育具有寓教于乐、怡情养性、潜移默化等特征,能有效推动公民道德建设。

首先,审美教育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象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蕴含在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

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象,他们一旦被艺术作品所表现也就成为艺术形象。

审美教育可以通过这些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激发人们见贤思齐、学习英雄模范的内在动力。

其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怡情养性的心灵教育,是针对人们心灵的“知、情、意”的整体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触及人们心灵的深处,进而提升公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

再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动态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通过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的情感感染,贯穿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给受教育者日积月累、润物无声的熏陶。

(摘编自《以审美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内容与形式之关系,形式服务于内容,是关于道德与审美关系的最早看法,也是二者实现统一的一种方式。

B.尼采的人生美学理想认为,人生的意义源于永不停歇地创造着自身,并把现实的苦难转化为审美的欢乐。

C.儒家所追求的君子人格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自由而不逾矩”,所以它既符合道德规范,又具有审美价值。

D.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我国“六艺”中的“乐”和“书”就是用音乐和书法进行审美教育。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好的文学艺术作品可以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表明审美和艺术具有以情动人的力量,且可以和道德相统—

B.康德和席勒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征”的观点,他们认为的审美与道德之间的类比关系比内容和形式关系更深一层次。

C.要想实现真正的道德自由,必须让道德修养成为主体的主动实践,个体要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塑造自己的生活.

D.艺术作品中慷慨赴义的英雄唤起人们的敬重之感,激发人们学习英雄的内在动力,可见审美教育具有恰情养性特征。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材料一第二段论据的一项是(3分)

A.《尚书》中的“诗言志”被解释为诗须传达儒家道德。

B.柳宗元提出“文以明道”观点,反对专门追求形式美。

C.孔子曾说: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D.董仲舒用“诗道志,乐咏德”说明审美的道德教化作用。

4.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4分)

5.

强调:

“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请结合材料和习

的话,简要说明如何开展审美教育。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隐匿的光芒

胡玲

多年前,村里突然来了一位神秘的老头。

老头头发花白,腰杆笔直,脸上细密蜿蜒的皱纹里,仿佛写满了沧桑的故事。

最显眼的是他的右手臂,光秃秃的,只剩一只空袖管在冷风中轻轻晃荡。

人们不知道他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来到这里,更不知道他曾经历过什么。

有人好奇,问起他,他淡然一笑,什么也不说。

时间久了,大家也懒得再问了。

老头把村头一间废弃的破房子简单修整一番后,住了进去。

他虽然没有右臂,但左手干起活来灵活自如。

他在这里开荒种地、养鸡养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换来了鸡鸭成群,庄稼茂盛。

我和小伙伴喜欢去老头家玩,因为无论我们在他家里怎么疯闹,他都不会责骂我们。

有时候,他还会塞给我们一些零食,时而是一把香脆的炒瓜子,时而是几块甘甜的红薯干。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那些零食让我们感到幸福和满足。

老头喜欢给我们讲故事。

他讲的是清一色的打仗的故事,如八路军打日本鬼子,解|放|军打囯|民|党反动派,等等。

夜色如水,我们坐在柚子树下,听他绘声绘色地讲着故事。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他的语调时而欢快时而悲伤。

他的故事讲得生动精彩,仿佛亲身经历一样;

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仿佛亲眼目睹一般。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故事?

我们问。

从书上看到的。

孩子们,你们要好好念书,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啊,他说。

有一次,老头熬夜给我和小伙伴每人做了一把木头小手枪,那小手枪做得生动逼真,让我们爱不释手。

我们握着小手枪,奔跑在绿油油的田埂上,饶有兴致地玩起打仗的游戏。

他静静地坐在田埂上,出神地看着我们,若有所思,沧桑的眼里闪烁着亮晶晶的柔光。

日子久了,我们都成了老头的小尾巴,他去哪儿,我们都紧跟着,他干活的时候,我们就在一旁玩。

那时,村里办了个酒厂,村民们家里有多余的玉米,会卖给酒厂换些零钱。

老头家的玉米吃不完,也会卖一些给酒厂。

村里人一般都是把玉米晒干后,直接装进袋子送进酒厂。

老头和大家不一样,他每次晒玉米,会把晒玉米的空地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玉米晒干后,他还用筛子仔细筛去灰尘、杂物和小粒的劣质玉米,再装进袋子里送去酒厂,这样,玉米称重自然会少很多。

村民笑话他多此一举,他不恼,憨厚一笑说,这样出来的玉米干净,酿出的酒也干净。

20世纪90年代,村里集资修路建桥,发动村民捐款,老头毫不犹豫地捐出五百块钱。

在那个年代,五百块钱是个大数目。

村干部说,你捐这么多,日子不过了?

老头露出质朴的笑容,我就一个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用不了几个钱!

老头在村里生活了四十多年。

一个寒冬,老头几天没出现。

大家推开他的房门时,发现他躺在床上,神色安然,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已经离世。

村民们把老头葬在了后山,时间久了,大家都快将他遗忘了。

去年,在某电视台的一档寻人节目里,一位年近百岁的老八路向节目组寻求帮助,想要找到自己失散多年的老战友小春子。

老八路在节目中讲述了小春子的故事。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小春子的家乡沦陷。

14岁那年,小春子的父母和许多乡亲被日本鬼子杀害,他因为在山上砍柴,才幸免于难。

为了生活,他四处流浪。

流浪到省城时,他听说附近有一个专门打日本鬼子和反动派的八路军队伍,就到处打听。

找了半个多月,他终于找到了八路军部队。

部队的首长见他可怜,把他留在了部队。

于是,他成了部队里最小的“小鬼兵”。

他从小就喜欢玩弹弓,到了部队,他没事便缠着老战士学习射击。

每次部队和敌军交战,他都不怕危险,总爱往前沿阵地钻,看战友们如何开枪打敌人,时间长了,他练就了一手好枪法。

后来,小春子加入了中囯共|产|党。

在漫长的战争年代,他跟随部队身经百战,屡建战功,被战友们称为“神枪手”。

在一次战斗中,为了掩护战友撤离,他的右臂被敌人的子弹打中,截了肢。

战争结束后,失去右臂的小春子知道自己不能再握枪打敌人了,就主动离开了部队。

之后的岁月里,战友们到处打听小春子的消息,可他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杳无音信。

看着电视屏幕上那张被放大了的小春子的照片,大家突然想起尘封在记忆里的那位独臂老头,实在太像了。

村干部和节目组取得了联系。

几天后,老八路来到了我们村。

村干部领着老入路来到独臂老头生前住的房子前。

老头去世后不久,这间房子就锁上了,再没人进去过。

打开尘封已久的屋子,裂了缝的泥土墙壁上,独臂老头在遗像里朝大家微笑。

老八路颤巍巍地站在那张遗像前,老泪纵横。

他轻轻拭去照片上的灰尘,抚摩着照片里那张笑脸,喃喃地说,小春子,好不....

村干部从床底下取出一个上了锁的大木箱,对老八路说,这是老人唯一的遗物,我们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现在交给您保管吧。

老八路撬开箱子,箱子里放着一套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叠得整整齐齐。

军装胸前位置,别着几枚经过岁月洗礼的旧勋章,阳光照在上面,闪烁着耀眼的金光......

(选自2021年08月27日《羊城晚报》)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人给“我”和小伙伴零食、做木手枪,看孩子们做游戏等情节,侧面表现了他孤独的生活境况。

B.老人给孩子们讲故事的同时教育孩子们要好好读书,说明老人很重视农村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C.老人卖玉米给酒厂时的“较真”,捐钱修路建桥时的毫不犹豫,体现了老人的善良无私与不凡。

D.老人住在一间废弃的破房子里,唯一的遗物是一个上了锁的大木箱,暗示了英雄晚年的凄凉。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采用儿童视角和补叙手法叙述老人的故事,结构严谨,避免了平铺直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B.小说在刻画老人时,多次写到他的笑,如“淡然一笑”“淡淡的微笑”等,展现了老人平和的内心世界。

C.小说除了老人外,其他人物都没有名字,这种次要人物模糊化处理的方式,使叙事简洁,利于突出老人的形象。

D.小说中老人讲的故事都是打仗的故事这一细节,暗示了老人的真实身份,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深化了主题。

8.文章标题“隐匿的光芒”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9.文章富有传奇色彩,请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安庆绪以尹子奇为汴州刺史、河南节度使。

甲戌,子奇以兵十三万趣睢阳。

巡督励将士,昼夜苦战。

凡十六日,擒贼将六十余人,杀士卒二万余。

远谓巡曰:

“远懦不习兵,公智勇兼济,远请为公守,请公为远战。

”自是之后,远但调军粮,修战具,居中应接而已,战斗筹画,一出于巡。

尹子奇益兵围睢阳益急,张巡于城中夜鸣鼓严队,若将出击者,贼闻之,达旦做备。

既明,巡乃寝兵绝鼓。

贼以飞楼瞰城中,无所见,遂解甲休息。

巡将五十骑开门突出,直冲贼营,至子奇麾下,营中大乱,斩贼将五十余人。

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自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壬子,尹子奇复征兵数万,攻睢阳。

先是,许远于城中积粮至六万石,虢王巨以其半给濮阳、济阴二郡,远固争之,不能得。

睢阳城至是食尽。

睢阳士卒死伤之余,才六百人。

是时,许叔冀在谯郡,尚衡在彭城,贺兰进明在临淮,皆拥兵不救。

城中日蹙,,巡乃令南票云将三十骑犯围而出,告急于临淮。

既至临淮,察进明终无出师意,遂去。

至宁陵,与城使廉坦同将步骑三千人,闺月戊申夜,冒围,且战且行,至城下,大战,坏贼营,死伤之外,仅得千人入城。

尹子奇久围唯阳,城中食尽,议弃城东走,张巡、许远谋,以为:

“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贼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

且我众饥赢,走必不达。

古者战国诸侯尚相救恤,况密迩群帅乎!

不如坚守以待之。

”癸丑,贼登城,将士病,不能战。

巡西向再拜曰:

“臣力竭矣,不能全城,生既无以报陛下,死当为厉鬼以杀贼。

”城遂陷,巡、远俱被执。

乃并南霁云、雷万春等三十六人皆斩之。

巡且死,颜色不乱,扬扬如常。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安史之乱》)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嵩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

B.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嵩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

C.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

D.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度使,古代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在重要地区设置的节制调度的军事长官,元朝时废除。

B.甲,铠甲,古代战士穿的用皮革或金属片制成的护身服,“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中“甲”即为此意。

C.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如“五石之瓠”中的“石”;

也用作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D.癸丑,癸为天干末位,丑为地支第二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与“壬戌之秋”中“壬戌”都是纪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巡对朝廷忠心耿耿,奋力保卫城池。

叛军多次重兵攻睢阳,张巡竭力抗击,杀死很多叛军,城破被俘,从容赴死。

B.张巡与叛军作战,讲究谋略,让士兵在白天休息,停止敲鼓,使敌人放松警惕,然后派将突然冲出,将叛军杀得大败。

C.睢阳保卫战唐军指挥分工明确,张巡负责军事统驭,而许远担负调运军粮、修理战具等后勤保障工作,二人配合默契

D.睢阳城危在旦夕之际,附近谯郡、彭城、临准的唐将都按兵不动,张巡派南霁云突围向临淮求救,贺兰进明没有出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尹子奇益兵围睢阳益急,张巡于城中夜鸣鼓严队,若将出击者。

(2)巡西向再拜曰:

“臣力竭矣,不能全城。

”(4分)

14.张巡在粮尽援绝之际为什么没有弃城撤退?

请简要说明。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登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李白

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

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

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

击筑①落高月,投壶②破愁颜。

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

注 

 

①筑:

古代一种击弦乐器,声音悲壮。

《战国策·

燕策》记载,荆轲西行刺秦王,太子丹易水送别,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兮一去不复还。

”②投壶:

古代的一种宴饮游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古燕赵多壮土”,第二句在看似平淡的叙事中蕴含了无豪迈之气。

B.第四句表达了对赋予自己伟大使命,使自己施展才华的时代的感谢之情。

C.第六句“望”字描写动作和心理,表现了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的伟大形象。

D.最后两句采用虚写的手法,表达了对出征将士的期待和战争必胜的信心。

16.本诗题目中“观发兵”是如何表现的?

请结合第五、六联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

学而》中,孔子认为君子不应对物质生活有太高的要求,而应该“________,________

”,才能称得上是好学。

(2)在《过秦论》中,贾谊铺叙各国依仗优秀的人才和强大的军事实力对秦国展开攻势但结果却是“________,________”,导致各国的联盟瓦解,争相贿赂秦国。

(3)《将进酒》中,“________”表达了李白对于功名利禄的鲜明态度,“________”则抒发了定能一展才华的无比自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时值当下,不论是作为一种文化底色,还是作为一种审美取向,国风在年轻人之间都显得风头正盛。

在“草根”属性更强的网民自发创作中,国风也扮演着________的角色。

大众化、流行化的趋势,让国风彻底脱离了小圈子“圈地自萌”的状态,成了________的主流文化。

国风何以在多年“厚积”的基础上突然薄发,在影响力上取得突破性的进步?

如果要问________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传播形式与传播渠道的升级进化,或许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

应当看到,在国风文化的早期传播中,专业人士的创作与草根社群的活动,是两条互有影响,但交集有限的“并行线”。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流渠道的国风传播常常________,而草根渠道的国风传播也很少有机会大规模“破圈”。

最近几年,在国风传播中,主流渠道与草根渠道的互动不断增加,太有“合流”之势。

两个传播场域汇聚合一,形成了“1+1>

2”的同频共振效果,让国风的魅力全面迸发。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举足轻重不折不扣促成曲高和寡

B.举重若轻不折不扣导致阳春白写

C.举重若轻彻头彻尾导致曲高和寡

D.举足轻重彻头彻尾促成阳春白雪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卢老师发现,当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时,有些学生可能因选不到合适的导师而“流落街头”。

(“探界者”钟扬》)

B.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

《《改造我们的学习》)

C.热情的“北京话”还告诉她,他爱人有个亲戚就住在站上。

(《哦,香雪》)

D.今天作为文字的“E”,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飞船与空间站成功交会对接。

承担这次交会对接精确瞄准的设备是第三代光学成像敏感器,光学成像敏感器激光投射散斑抑制系统就好像一把特殊的“手电”,而光学成像敏感器光学系统则是 

① 

神舟飞船用“手电”照射空间站上的合作目标,然后“眼睛”通过判读合作目标的分布关系,实现精准对接。

这把“手电” 

② 

原来这把“手电”光学成像敏感器激光投射散斑抑制系统发射的是两种不同波长的激光,它将由于干涉效应明暗不均的激光散斑进行匀化,使得在±

17范围内的激光分布均匀。

③ 

,当神舟飞船的“眼睛”看空间站时,就会有时“晃眼睛”,有时“看不清”。

而正因为有了这把特殊的“手电”,( 

),确保了两个飞行器实现交会对接。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全视场范围内空间站都可以被神舟飞船“看清”

B.神舟飞船都可以在全视场范围内“看清”空间站

C.空间站在全视场范围内都可以被神舟飞船“看清

D.神舟飞船在全视场范围内都可以“看清”空间站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①每段故事都有一个结局,但是在人的一生中,每一个终点,同时也是一个新的

②过去一百|年,中囯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现在,中囯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解析:

A项,“最早看法”错,应为“最普遍看法”;

C项,强加因果;

D项,“就是用音乐和书法进行审美教育”错,应为“主要是用音乐和书法进行审美教育”

2.D解析:

D项体现的是审美教育的寓教于乐特征。

3.C解析:

C项是孔子对《诗经》思想内容的概括,没有体现道德目的。

4.①材料一首先提出“道德与审美的统一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实现”的问题,然后按时间顺序,纵向展开,结合个人理解运用引证法、例证法,阐释了道德与审美统一的方式。

②材料二首先追溯我国古代重视审美教育,然后结合审美教育特征分别论述审美教育如何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本题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①要注重审美教育与道德的统一,把道德教育蕴含在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

②从时代生活中发现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激发青年一代见贤思齐、学习英雄模范的内在动力。

③遵循美育特点,将审美教育贯穿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

(本题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C解析:

A项,“表现了他孤独的生活境况”错;

B项,“重视农村孩子们的教育”错,主要是告诉孩子要珍惜好生活;

D项,“暗示了英雄晚年的凄凉”错,应为表现了老人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品质。

7.D解析:

“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深化了主题”错

8.D“隐匿的”指老人不能再握枪打仗,主动离开了部队,隐姓埋名;

(1分)老人传奇经历不为外人所知。

(1分)

②“光芒”是指老人当初英勇善战,舍己为人,立下的赫赫战功;

(1分)也指深藏功名,低调无私的高尚品质。

(1分)(本题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人物形象:

神秘老人在村里突然出现,辛勤劳作,卖粮的“固执”,捐款的慷慨等细节体现了人物的传奇色彩;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