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建二中届高考化学专题卷一 化学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24109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新建二中届高考化学专题卷一 化学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新建二中届高考化学专题卷一 化学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新建二中届高考化学专题卷一 化学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省新建二中届高考化学专题卷一 化学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省新建二中届高考化学专题卷一 化学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新建二中届高考化学专题卷一 化学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x

《江西省新建二中届高考化学专题卷一 化学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新建二中届高考化学专题卷一 化学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新建二中届高考化学专题卷一 化学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x

杂方法应用

选择题16

实验误差分折

填空题17

教材中检验Cu与稀硝酸反应的还原产物改进探究

填空题18

化学实验与计算

填空题19

基本理论与化学实验综合应用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探究和实验方案设计,综合性强。

填空题20

化学实验与元素及化合物的综合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及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仪器的使用、离子的除杂和实验方案设计,综合性强。

填空题21

有机实验主要考查有机物的分离及提纯方法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D

2.下列保存物质方法正确的是()

①氢氟酸保存在的玻璃瓶中②氯水应保存在棕色的细口玻璃瓶中

③保存液溴时向其中加入少量水④金属锂应存放在煤油中防止被氧化

⑤把汽油放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中⑥把水玻璃贮存在带玻璃塞的玻璃瓶

A.①③⑥       B.①④⑥C.①⑤⑥D.②③

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碱式滴定管量取12.85mL的KMnO4溶液

B.实验室蒸馏石油可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

C.取用金属钠或钾时,没用完的钠或钾要放回原瓶

D.配制500mL0.4mol/LNaCl溶液,必要的仪器如图乙所示

4.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②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③如果苯酚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

④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⑤金属钠着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A.①②③ B.①④C.①②⑤D.全部

5..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

操作

A

钠与水的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mL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C

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

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

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6.对实验:

①中和滴定、②中和热的测定、③实验室制备乙烯、④乙酸乙酯的制取,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④必须加热B.②③必须隔热C.①②必须用指示剂D.③④必须用催化剂

7.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

是()

序号

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氯化钠溶液(碘化钠)

氯水、四氯化碳

萃取、分液

氯化铵溶液(氯化铁)

氢氧化钠溶液

调节PH=4,过滤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氧化铜粉末

加热

苯(苯酚)

过滤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③D.③④

8.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9.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10.某学生想利用下图装置(烧瓶位置不能移动)收集下列气体:

①H2②Cl2③CH4④HCl⑤NH3⑥NO⑦NO2⑧SO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烧瓶是干燥的,由A进气收集①③⑤

B.烧瓶是干燥的,由B进气收集②④⑥⑦⑧

C.在烧瓶中充满水,由A进气收集①③⑤⑦

D.在烧瓶中充满水,由B进气收集⑥

 

1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A.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黑色物质可用稀盐酸洗涤

B.失去标签的AgNO3溶液、稀盐酸、NaOH溶液、AlCl3溶液可选用(NH4)2CO3溶液作鉴别试剂

C.用铜丝代替铂丝做焰色反应

D.在裂化汽油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振荡后若紫色褪去即可证明其中含甲苯等苯的同系物

12.下列相关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相关实验

预期目的

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大理石粉末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反应

探究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把装有颜色相同的NO2和N2O4混合气的两支试管(密封)分别浸入冷水和热水中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蔗糖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并加热

探究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两支试管中装有等体积、等浓度H2O2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

探究CuSO4溶液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13.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D.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14..不能鉴别AgNO3、BaCl2、K2SO3和Mg(NO3)2四种溶液(不考虑他们间的相互反应)的试剂组是()

A.盐酸、硫酸B.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C.氨水、硫酸D.氨水、氢氧化钠溶液

15下列几组物质中,可用相同的方法能除去混有的杂质(括号内为少量杂质)的是()

A.淀粉溶液(NaCl)、乙酸溶液(NaCl)

B.Fe(OH)3胶体(KCl)、淀粉溶液(KI)

C.Na2CO3固体(NaHCO3)、NaHCO3固体(Na2CO3)

D.铁粉(硫粉)、碘(食盐)

16.下列实验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①配制100g10%的CuSO4溶液,称取10g硫酸铜晶体溶于90g水中

②测定碳酸钠晶体中结晶水的百分含量时,所用的晶体已经受潮

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游码读数为0.2g,

所得溶液的浓度

④用酸式滴定管量取用98%,密度为1.84g/cm3的浓H2SO4配制200mL2mol·

L-1的

稀H2SO4时,先平视后仰视

A.只有①B.只有②C.②③④D.①③④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2分)[问题提出]教材中在检验Cu与稀硝酸反应的还原产物时,实验直接在试管中进行,由于试管中有空气,开始往往看到的是红棕色气体,导致实验现象与实验原理无法吻合。

某校化学活动小组对这一实验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改进措施。

[研究目的与要求]

(1)克服教材实验的缺点,并能证明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是NO。

NO不溶于水,可以与O2反应产生红棕色的NO2

(2〉改进后的实验必须达到的要求:

节约药品、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减少污染。

[实验过程]

实验方案一:

(1)按图1所示接好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对装置和研究目的的理解,请补充制取NO并验证NO不溶于水的实验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验证NO和O2生成NO2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二:

(4)按图2所示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在干燥管内加入3.2g铜片,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经过预热的稀硝酸。

(5)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快速抽空干燥管内的空气,使稀硝酸充满整个干燥管,然后关闭止水夹。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反应停止后,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将抽取的空气慢慢推入干燥管内,发现干燥管内的气体变成红棕色,且液面缓缓上升,Cu和稀硝酸反应继续进行。

不断充入O2,直至加入的3.2gCu完全反应,则共消耗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18.(12分)工业上可用下列仪器组装一套装置来测定黄铁矿中硫的质量分数(忽略SO2、H2SO3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如下:

A.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称取研细的黄铁矿样品

C.将2.0g样品小心地放入硬质玻璃管中

D.以1L/min的速率鼓入空气

E.将硬质玻璃管中的黄铁矿样品加热到800℃~850℃

F.用300mL的饱和碘水吸收SO2,发生的反应是:

I2+SO2+2H2O===2HI+H2SO4

G.吸收液用CCl4萃取、分离

H.取20.00mLG中所得溶液,用0.2000mol·

L-1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

试回答:

(1)步骤G中所用主要仪器是________,应取________(填“上”或“下”)层溶液进行后续实验。

(2)装置⑤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填编号)。

(4)步骤H中滴定时应选用________作指示剂,可以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来判断滴定已经达到终点。

(5)假定黄铁矿中的硫在操作E中已全部转化为SO2,并且被饱和碘水完全吸收,滴定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滴定

次数

待测液的

体积/mL

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前

滴定后

第一次

20.00

0.00

20.48

第二次

0.22

20.20

第三次

0.36

20.38

则黄铁矿样品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1位)。

19、(10分)工业上从废铅酸电池的铅膏回收铅的过程中,可用碳酸盐溶液与处理后的铅膏(主要成分为PbSO4)发生反应:

PbSO4(s)+CO32—(aq)

PbCO3(s)+SO42—(aq)。

某课题组用PbSO4为原料模拟该过程,探究上述反应的实验条件及固体产物的成分。

(1)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

(2)室温时,向两份相同的PbSO4样品中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均可实现上述转化,在溶液中PbSO4转化率较大,理由是。

(3)查阅文献:

上述反应还可能生成碱式碳酸铅[2PbCO3·

Pb(OH)2],它和PbCO3受热都易分解生成PbO。

该课题组对固体产物(不考虑PbSO4)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

全部为PbCO3;

假设二:

假设三:

(4)为验证假设一是否成立,课题组进行如下研究。

①定性研究:

请你完成下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取一定量样品充分干燥,……

②定量研究:

取26.7mg的干燥样品,加热,测得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

某同学由图中信息得出结论:

假设一不成立。

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

20.(10分)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活塞)。

(1)若气体入口通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E内放置CuO,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CO,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填代号)。

能验证CO氧化产物的现象是。

(2)停止CO和CO2混合气体的通入,E内放置Na2O2,按A→E→D→B→H装置顺序制取纯净干燥的O2,并用O2氧化乙醇。

此时,活塞a应,活塞b应,需要加热的仪器装置有(填代号),m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气体入口改通空气,分液漏斗内改加浓氨水,圆底烧瓶内改加NaOH固体,E内放置铂铑合金网,按A→G→E→D装置顺序制取干燥的氨气,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

①装置A中能产生氨气的原因有:

②实验中观察到E内有红棕色气体出现,证明氨气具有性。

21..(8分)醇与氢卤酸反应是制备卤代烃的重要方法。

实验室制备溴乙烷和1-溴丁烷的反应如下:

NaBr+H2SO4HBr+NaHSO4①

R—OH+HBrR—Br+H2O②

可能存在的副反应有:

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脱水生成烯和醚,Br-被浓硫酸氧化为Br2等。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溴乙烷

正丁醇

1-溴丁烷

密度/g·

cm-3

0.7893

1.4604

0.8098

1.2758

沸点/℃

78.5

38.4

117.2

101.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溴乙烷和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中,下列仪器最不可能用到的是。

(填字母)

a.圆底烧瓶b.量筒c.锥形瓶d.漏斗

(2)溴代烃的水溶性(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相应的醇;

其原因是。

(3)将1-溴丁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在(填“上层”“下层”或“不分层”)。

(4)制备操作中,加入的浓硫酸必须进行稀释,其目的是。

a.减少副产物烯和醚的生成b.减少Br2的生成

c.减少HBr的挥发d.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5)欲除去溴代烷中的少量杂质Br2,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的是。

a.NaIb.NaOHc.NaHSO3d.KCl

(6)在制备溴乙烷时,采用边反应边蒸出产物的方法,其有利于;

但在制备1-溴丁烷时却不能边反应边蒸出产物,其原因是。

答案与解析

1.C    2.D

3.解析:

A中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取;

B中的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D中不需要分液漏斗,而需要容量瓶。

答案:

C

4.答案A5答案C

6.【详细解析】中和滴定不需要加热,A错;

制备乙烯不需要隔热,B错;

中和热测定不需要指示剂,C错;

实验室制备乙烯,乙酸乙酯制取都需要浓硫酸作催化剂,D正确。

7.【解析】选C。

加入氯水充分反应后,再加入四氯化碳,进行萃取,分液,可以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溶液,①正确;

除去氯化铵溶液中的氯化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两者同时除去了,②错误;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让混合气体通过热的氧化铜粉末可以除去一氧化碳,③正确;

除去苯中的苯酚,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苯酚,应该用萃取、分液,④错误;

D选项正确。

8.解析:

A关系不对,陈述Ⅱ是还原性。

B二氧化硅不导电。

C关系不对,陈述Ⅱ是吸水性

9.D【解析】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利用的是SO2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不能说明其具有氧化性,A项错误;

向溶液中含有SO32-时,加入酸化的Ba(NO3)2也会出现白色沉淀,B项错误;

Fe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为NO,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C项错误;

HCl、NH3极易溶于水,盛有HCl、NH3充满的烧瓶倒置水中,气体溶解,液面迅速上升,D项正确。

10.【解析】选A。

由A进气,应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和空气反应的气体,①③⑤可以用此方法收集,A选项正确;

由B进气收集应该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和空气反应的气体,②⑥⑦⑧可以用此方法收集,B选项错误;

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且应该由A进气,因此C、D选项错误。

11.解析:

加入(NH4)2CO3溶液时,AgN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稀盐酸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NaOH溶液中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lCl3溶液中既有白色沉淀又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高锰酸钾分解后残留的二氧化锰可以用热的浓盐酸洗涤,不能用稀盐酸来清洗。

做焰色反应实验应选用铂丝,不能选用铜丝,因为铜丝灼烧时会产生明显的绿色火焰。

裂化汽油中含有较多的烯、炔等不饱和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2.解析:

C项,蔗糖中加入稀H2SO4,水浴加热后应加入NaOH中和过量的稀H2SO4,再加新制的Cu(OH)2并加热。

13.C14.D.

15【解析】选B。

除去淀粉溶液中的NaCl可以用渗析法,但是除去乙酸溶液中的NaCl不可用以渗析法,A选项错误;

Fe(OH)3胶体、淀粉溶液都属于胶体,除去离子化合物可以用渗析的方法,B选项正确;

C选项中前者可用加热方法,后者加入碳酸氢钡;

D选项中铁粉中的硫粉可用二硫化碳除去而碘中的食盐可用升华方法除去。

16.【解析】选D。

①中硫酸铜晶体中含有结晶水,10g硫酸铜晶体溶于90g水中CuSO4溶液浓度会小于10%;

②碳酸钠晶体受潮,会导致含水量增大,结晶水的百分含量偏大;

③药品与砝码放反,称量结果会导致浓度偏小;

④酸式滴定管量液体时,先平视后仰视会导致浓度偏小;

D选项正确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答案:

(1)关闭活塞,从U形管的右端加水,使两边产生液面差,静置一会,观察液面差是否缩小

(2)连接好装置,打开活塞,从U形管的右端注入稀硝酸,直到左端完全充满液体,然后关闭活塞,观察现象

(3)将活塞慢慢打开,观察到分液漏斗内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5)干燥管内铜片溶解,表面有气泡产生,干燥管内液面逐渐下降,溶液变成蓝色,当稀硝酸不与铜片接触时,液面停止下降(6)0.56

18.解析:

(1)步骤G是萃取操作,需要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下层为CCl4,应取上层溶液进行后续实验。

(2)酸性高锰酸钾是用来除去空气中的SO2和其他还原性气体。

(3)先要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除去空气中的SO2和其他还原性气体,然后用碱石灰干燥,再连接发生装置,再接玻璃丝,最后吸收SO2。

(4)用碱来滴定G中所得溶液中的酸,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后,溶液变为浅红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5)第一次数据与第二、三次数据相差较大,舍去,取第二、三次数据的平均值可得V(NaOH)=20.00mL,n(NaOH)=c(NaOH)·

V(NaOH)=0.2000mol·

L-1×

20.00×

10-3L=4×

10-3mol,S~SO2~4H+~4NaOH,n(S)=n(SO2)=

n(NaOH)=1×

10-3mol,300mL吸收液中含有的n(S)=1×

10-3mol×

=0.015mol,w(S)=

×

100%=

100%=24.0%。

答案:

(1)分液漏斗 上

(2)除去空气中的SO2和其他还原性气体(3)⑤③②④①

(4)酚酞 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后,溶液变为浅红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色(本问答甲基橙

和对应的现象也给分)

(5)24.0%

19.【解题指南】本题的难点是第4小题实验方案的设计,解答时要充分注意题目信息的提示,“PbCO3·

Pb(OH)2和PbCO3受热都易分解生成PbO”,“取一定量样品充分干燥”这些信息都指向了运用二者加热分解产物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设计。

【解析】⑴根据反应方程式容易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

⑵HCO3-难电离,相同浓度时,Na2CO3溶液中CO32-浓度远大于NaHCO3溶液中CO32-的浓度,CO32-浓度越大,越有利于PbSO4的转化。

⑶根据信息及假设一,不难得出假设二和假设三分别为全部为PbCO3·

Pb(OH)2、PbCO3与PbCO3·

Pb(OH)2的混合物。

从题目信息可知“PbCO3·

Pb(OH)2和PbCO3受热都易分解生成PbO”并且前者分解有水生成,而后者没有,再联系实验步骤开始的第一句话,不难推出用验证加热分解后是否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

若全部为PbCO3根据PbCO3

PbO+CO2↑,26.7g全部分解得到的PbO:

223g·

mol-1=22.3g,而实际质量为22.4g,因此假设一不成立

【答案】⑴

⑵Na2CO3相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前者c(CO32-)较大⑶全部为PbCO3·

Pb(OH)2PbCO3与PbCO3·

Pb(OH)2的混合物

⑷①

实验步骤

取一定量样品充分干燥,然后将样品加热分解,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和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瓶

若无水硫酸铜不变蓝色,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说明样品全部是PbCO3

20.

答案

(1)ACBECFAB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2)关闭打开km

2CH3CH2OH+O22CH3CHO+2H2O

(3)①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

氢氧化钠吸水,促使氨放出;

氢氧化钠电离出的OH-增大了氨水中OH-浓度,促使氨水电离平衡左移,导致氨气放出

②还原

解析

(1)制取干燥纯净的CO气体,应用A中的NaOH溶液除去CO2,用C中澄清石灰水验证CO2已除尽,用B中浓硫酸干燥得纯净CO气体。

E中反应为CuO+COCu+CO2,再用C中澄清石灰水验证生成CO2气体,尾气CO气体用点燃除去,防止污染环境。

(2)关闭活塞a,打开b,稀硫酸和A中生成的Na2CO3反应,生成的CO2气体中含水蒸气,共同和E中Na2O2反应生成O2,再通过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