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3943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改正朔”“敬授民时”指的是重视修订历法,即每个改朝换代的帝王即位后要重新修订历法,以顺承天意,这说明古代帝王重视历法以维护封建统治利益,故C项正确;

A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材料没有注重统治合法性的信息,故B项错误。

3.隋初,针对地方官吏在征派时的作弊行为,宰相高熲主张由政府将民户统一划定不同的户等,规定各自应负担的赋役数目,并使之低于豪强地主对依附农民的剥削量。

该主张有利于

A.抑制土地兼并

B.消除封建割据基础

C.壮大自耕农队伍

D.催生新的社会阶层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主张使许多原来依附于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他们,向官府申报户口,纳税服役,成为国家的编户,壮大自耕农队伍,C项正确。

该主张的实施主要是针对地方官吏在征派时的作弊行为,增加国家税收,与抑制土地兼并无关,A项错误。

消除一说错误,B项排除。

该做法使得国家财政收入增加,赋役的来源扩大,削弱了豪强地主的经济实力,并没有催生新的社会阶层,D项错误。

4.明清之际抨击君主的思潮“无需借助文本的传播,主要是口耳相传,也不受官员士大夫和道德的规范,按照实际生活表现民众的真情实感,编成各种民歌、民谣等,在通衢阳市演唱、传播,以致从官员到民众对皇帝非议成风”。

这实际上是

A.人们对当时封建秩序的大力抵制

B.民众追求民主政治的体现

C.封建小农经济逐步解体的反映

D.市民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清之际抨击君主的思潮,是对既存的封建秩序的抵制和打击,故A项正确。

材料反映了人们对当时封建秩序的大力抵制,而不是民众追求民主政治,B项错误。

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逐渐解体,C项错误。

必然结果一说绝对化,D项错误。

5.下表为抗战期间我国部分地区新设高校分布情况,其主要作用是

所属地区

四川

西康

贵州

云南

广西

陕西

甘肃

新疆

增设数量

17

1

3

2

10

A.提升西部科研水平

B.保存国内教育资源

C.防止教育质量下滑

D.发展少数民族教育

【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抗战期间我国四川和陕西地区新设高校数量较多,这是受到抗日战争形势的影响,国民政府出于保存国内教育资源的目的,将高校资源内迁,故B正确;

“提升西部科研水平”不符合抗战的历史背景,故A错误;

“防止教育质量下滑”不能解释西部地区新设高校数量较多的现象,故C错误;

西部地区并不都是少数民族地区,故材料数据不能说明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数据,紧扣关键信息“抗战期间”,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抗战时期高校资源内迁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6.新中国初期,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了大量半工半读的学校。

改革开放后,九年制义务教育逐渐普及。

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读是

A.我国的教育模式发生了变化

B.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

D.我国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力的增强九年制义务教育才逐渐普及,即是由于国情发生了变化而变化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教育模式未发生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教育体制未发生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教育方针未发生变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B。

7.《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回顾》一书中写道: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疏导社会游资,平稳市场物价,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

但是到了1952年7月和8月,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关闭。

造成证券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证券交易不利于经济发展

B.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C.政府强化管控经济的结果

D.“左”倾错误已严重泛滥

【答案】C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证券交易属于市场经济手段,有利于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开始于195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关闭证券交易所,不让证券市场发展,这是强化计划经济的结果,C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左”倾错误,D项错误。

所以选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计划经济

8.2015年全国政协会议召开的时间为3月3日至13日,全国人大召开的时间为3月5日至15日,以往每年的政协和人大会议召开的时间也具有上述特点。

这种时间安排最主要是基于

A.政协通过的决议须经过人大审核

B.照顾双重身份代表的需耍

C.人大代表由政协会议选举产生

D.避免重大决策失误的需要

【解析】政协的职能是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政协的建言献策有利于科学、民主决策。

人大的职能是立法、决策。

政协先于人大召开,有利于避免重大决策失误,故D正确;

政协通过的决议经过人大审核,其主要目的仍然是避免重大决策失误,故A排除;

双重身份代表不利于民主政治的推行,一般在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中很少有双重身份代表,故B错误;

人大代表并不是由政协会议选举产生,故C错误。

9.但丁在《神曲》中说:

“造福世界的罗马,向来有两个太阳,分别照明两条路径,尘世的路径和上帝的路径。

(但现在)一个太阳把另一个熄灭,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罗马以法律精神造福世界

B.两条路径代指政权和教权

C.但丁抨击尘世生活的腐败

D.文艺复兴照亮了两条路径

10.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宣称:

“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上的幸福。

”这表明文艺复兴

A.是人类自我意识首次觉醒

B.论述了天赋人权思想

C.强调人和人性的价值

D.将人类从神权中解放出来

【解析】材料“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上的幸福”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容,人文主义强调人和人性的价值,故C正确;

古希腊智者运动是人类自我意识首次觉醒,故A错误;

材料未涉及天赋人权思想,故B错误;

宗教改革将人类从神权中解放出来,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这就是在尘世上的幸福”,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角度出发,区分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史实,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1.近代普鲁士容克贵族实行长子继承制,即爵位土地全部由长子继承,而其佘子嗣则需要自谋出路。

为了消化这些多余的贵族,国家鼓励参军,让他们凭借军功获得爵位。

这导致的结果是近代

A.德意志统一后军事快速发展

B.德国政治有很强的保守性

C.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普鲁士操纵德国联邦议会

【解析】步入近代仍然实行长子继承制,这样就会造成政治上的保守,是德国保留封建残余的一个具体表现,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军事快速发展是由德国军国主义思想而导致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所述现象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大小、操纵德国联邦议会等均无关联,所以选项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要注意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读懂和透彻地理解材料;

二是联系教材知识,注意迁移所学知识与材料的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

12.下表为英国1951年和1982年政府福利支出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单位:

亿英镑)。

由此可见英国

福利支出

国民生产总值

1951年

20.74

145.08

1982年

685.10

3166.98

A.经济增长与货币扩张有关

B.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增强

C.缩小了各阶层贫富差距

D.财政出现了严重的困难

【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英国1951年和1982年政府福利支出大幅增加,这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即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增强,故B正确;

材料数据不能说明英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与货币扩张有关,故A错误;

材料数据并不能反映各阶层贫富差距缩小,故C错误;

仅仅凭材料的数据也无法体现英国财政出现了严重的困难,故D错误。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官俸,历代更厚薄不同,而要以近代之薄为最甚。

……古代官俸,多用谷物,货币盛行以后,则钱谷并给。

又有实物之给,又有给以公田的。

明初尚有此制,不知何时废坠,专以银为官俸。

而银价折合甚高,清朝又沿袭其制,于是官吏多苦贫穷。

内官如部曹等,靠印结等费以自活,外官则靠火耗及陋归。

上級官不亲民的,则诛求于下属。

京官又靠外官的馈赠,总而言之,都是非法。

……现代的官俸,较之清代,已稍觉其厚。

然究尚失之于薄。

而下级的公务员尤甚。

材料二1789年9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明文规定:

“新一届从议员选出之前,任何有关改变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任职报酬的法律,均不得生效。

”……美国总统即使再有权力。

也没有给定工资标准、给自己加薪的权利。

……1990年11月5日,美国《联邦公务员可比性工资法案》正式生效。

该法案规定了以私企为参照确定美国公务员工资的制度。

法案列出了制定公务员工资标准的四项指导原则:

(1)在同一地区,一定要毫不折扣地体现同工同酬;

(2)在同一地区,工资等级差别取决于岗位性质和工作表现;

(3)联邦政府公务员必须与同一地区私营企业同等工作性质的职工工资标准一致;

(4)必须彻底消除任何联邦政府公务员与私营企业职工工资不平等的现象。

……普通公务员不管何种理由所有项目工资之和超过高一级工资标准,该工资不得支付。

——丁则民《欧美公务员制度研究》

(1)依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官员俸禄制度的変化趋势,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归纳近代美国公务员任职待遇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得以推行的原因。

【答案】

(1)趋势:

厚薄不同,逐渐走低;

经历了从实物到货币的变化;

官员常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收入。

原因: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封建机构庞大臃肿;

最高统治集团生活奢侈);

商品经济的发展;

官僚制度的弊端(監察制度不健全)。

(2)特点:

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和制定程序;

利益回避;

工资标准参照私企,有严格规定;

同工同酬:

实行工资封顶制度。

制度保障:

法律保障;

公民素质;

政党监督。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依据材料一不难发现古代中国官员俸禄制度的变化趋势主要从俸禄的多少、俸禄的形式、有无灰色收入、非法收入等等角度进行概括即可,材料一的意思也是非常容易看懂的。

“中国官员俸禄制度为什么这么变”一定要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官僚制度自身也存在着弊端等等角度进行合理的解释。

(2)“新一届从议员选出之前,任何有关改变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任职报酬的法律,均不得生效”反映的是美国公务员任职待遇是有非常严格的法律规定和制定程序的。

材料中的“以私企为参照确定美国公务员工资的制度”也是近代美国公务员任职待遇的显著特点,从材料中的“四项指导原则”也可以概括出近代美国公务员任职待遇的显著特点包括“同工同酬”的特点。

该制度得以推行的原因主要从严密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严密的法律制度、美国是多党制国家、其他党派的不断的监督等等回答即可。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官员俸禄制度•古代中国官员俸禄制度的变化趋势和原因;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近代美国公务员任职待遇的特点以及该制度得以推行的原因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

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依据材料,提炼观点,并运用世界史知识进行论证。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答案】示例:

观点:

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人类历史日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论述:

①新航路开辟,结束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②两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交通、通讯手段革新,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③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结论:

经济发展,促使各地联系加强,人类历史发展成世界史。

【解析】本题依据材料“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例如:

“世界史”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

再运用世界史知识从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等方面进行论证。

注意史论结合。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朝治理天山南路地区(及“回疆”)的政令、条规由理藩院负责汇编成《回疆则例》,共八卷,涉及行政、司法、经济等法律条规。

内容丰富,意义重大。

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天山南路地区的政治制度,确立了清朝对天山南路地区的管辖。

以伯克制度为例,《回疆则例》对伯克设置、执掌、任免、待遇、年班等,作了详细的规定,这些权力掌握在清朝手中,对伯克官员的升迁、任免由清朝各级官衙负责。

对于归顺较早、平叛有功的哈密、吐鲁番等地维吾尔贵族,清朝封以王、贝勒、贝子等爵位,实行扎萨克制度,《回疆则例》对于维吾尔貴族爵位的承袭、待遇等規定甚細。

《回疆則例》还体現了清政府对回彊实行政教分离,严禁宗教干政的原則,規定了慎迭阿匐,禁止莫洛回子念黑经等内容。

——王东平《论题:

清朝的边疆民族政策》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回彊則例》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結合所学知枳,説明《回彊则例》頒行的意义。

(1)特点:

条理分明,内容全面;

确立清朝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辖;

尊重民族习俗,笼络民族上层分子;

实行政教分离政策。

(2)意义:

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天山南路的统治;

推动了当地社会发展;

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内容丰富,意义重大……对于维吾尔贵族爵位的承袭、待遇等规定甚……政教分离,严禁宗教干政的原则”即可从条理分明、内容全面、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辖、笼络民族上层分子、政教分离政策等方面概括指出《回疆则例》的基本特点。

(2)本题根据材料“确立了清朝对天山南路地区的管辖……”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中央政府的统治、当地社会发展、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等方面说明《回疆则例》颁行的意义。

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中美关系的和解经历了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伴随着中美外交战略的调整,中美双方着手改善两国关系。

1972年2月,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公报》阐述:

台湾是门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中美关系升始走向正常化。

中美和解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尼克松签署《上海公报》后,又与苏联签署了第一期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

1973年《巴黎协定》签署后,美国宣布从越南撤出了全部军队。

1972作,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实现了中日外交关系正常化。

到1973年,欧共体九国中除爱尔兰外,都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关系正常化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1)美国方面:

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深受越南战争的拖累;

中国方面:

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拓展中国外交空间,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与国际地位的提高;

国际方面:

中苏关系恶化,多极化趋势开始显现等。

(回答1点可得,回答3点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育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中、美、苏战略大三角逐步形成井显示出初步影响;

有利于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促进国际政治力量多元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勢加强。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历史背景以及对国际格局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历史背景,应当联系所学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从美国方面的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深受越南战争的拖累,和中国方面的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拓展中国外交空间、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与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当时的国际形势,即中苏关系恶化、多极化趋势开始显现等方面来回答。

(2)中美关系正常化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中美和解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尼克松签署《上海公报》后,又与苏联签署了第一期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中日外交关系正常化。

到1973年,欧共体九国中除爱尔兰外,都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对中美苏战略大三角的影响、有利于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促进国际政治力量多元发展等方面来回答。

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民国时期,乡村问题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广泛关注。

许多知识分子提出:

只有解决了乡村的衰败,才能挽救国势的衰败。

他们深入农村,积极深索农村变革之路。

……卢作乎1927年出任重庆北碚区峡防团务局局长,开始在当地探索乡村建设,提出“乡村现代化”主张,通过招商引资将众多工厂企业引入北碚,并修路疏河,通邮通电,创办各类各级学校,建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院,建立农业银行、消费合作社,向农民传授各种知识、技能,并为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此外,还通过报刊实现政务公开,并由民众选举成立北碚市民代表大会,培养民众的自治意识与民主精坤。

北碚原本盗匪横行、贫穷闭塞,到30年代末,竞从“昔日蛮荒之地”变为“今日文明之乡”,被誉为“平地涌出来的现代化城镇”,成为全国乡村建设的典范区,吸引了各界人士来北碚参观。

卢作孚希望通过北碚的“乡村现代化”建没,成为“中华民国现代化的参考”,最终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卢作孚的历史攻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作浮的乡村建设书实践对当下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1)功绩:

倡导实业教国,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强调文化教育,利于中国近代思想解放;

推行乡村建设,巩固了抗日大后方。

(2)主要启示有: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产业,使人民安居乐定;

以人为本,大力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改变人的思想与精神风貌;

着力改善民生,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衣食住行问题;

重视科学文化教育,通过多种方式普及基础教育,弘扬科学与文化;

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循环可持续发展;

政务公开,以身作则,培养民众的自治意识与民主精神;

改善地方治安,使人民生活安定,社会和谐。

(2)“对当下新农村建设的启示”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可以进行开放性回答,例如,经济方面的启示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方面的启示是要改善地方治安,使人民生活安定,文化教育方面要通过多种方式普及基础教育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