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五峰后河景区生态旅游建设项目谋划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3830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35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五峰后河景区生态旅游建设项目谋划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湖北五峰后河景区生态旅游建设项目谋划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湖北五峰后河景区生态旅游建设项目谋划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湖北五峰后河景区生态旅游建设项目谋划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湖北五峰后河景区生态旅游建设项目谋划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五峰后河景区生态旅游建设项目谋划书Word文件下载.docx

《湖北五峰后河景区生态旅游建设项目谋划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五峰后河景区生态旅游建设项目谋划书Word文件下载.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五峰后河景区生态旅游建设项目谋划书Word文件下载.docx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项目背景资料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

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项目组织运作;

项目的经济效益和财务分析;

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

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1.2.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于1995年4月在西班牙召开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上通过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宪章》、《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

2、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和地球理事联合会1996年制订的《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21世纪议程》。

3、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和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关于抓紧开展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投资安排有关工作的通知》(计司社会函[1999]25号)。

4、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5、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国家计委《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6、建设部《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1992年)。

7、林业部《森林公园管理办法》(1994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9、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1993年)。

10、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12、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84年)

13、林业部发布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85年)。

14、《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稿)》

15、湖北省计委《关于五峰县后河旅游资源综合开发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16、湖北省计委《关于申报生态旅游项目及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的紧急通知》(鄂计社会字[1999]0826号)。

17、湖北省政府发布的《湖北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2003年8月)。

18、《五峰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9、《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建设规划》

1.4项目投资及效益评估

1.4.2主要效益评估结论

1.4.2.1经济效益

本项目建设期三年,即从2006年至2008年,2009年开始投入使用。

通过对项目启动后十五年(含三年建设期)的经济效益分析,项目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分别为12.76%和15.57%,投资内部收益率为12.10%,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累计为587.73万元,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为10.70年(含三年建设期),动态投资回收期为14.80年(含三年建设期),项目正常运行实现经营保本的游客数为8.2万人,经济评价指标良好,经济效益比较明显。

1.4.2.2生态效益

本项目总投资中生态系统保护与环境治理项目投资占17.37%,即安排俩大量的自然生态恢复、保护以及环境治理项目,这些投资项目的完成将能有效地维护并促进该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主要生态效益有:

1、改善后河景区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2、对整个景区甚至整个后河流域实行退耕还林,能有效地保护清江流域和长江中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3、改善景区及景区周边社区环境质量,增强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

4、有利于珍稀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5、通过一系列环卫设施的建设,能有效地提高环境质量。

1.4.2.3社会效益

1、调整后河地区产业结构,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2、保护和弘扬土家民族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3、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解决农民基本生活问题和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4、推动后河地区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

5、提高后河地区居民的综合文化素质;

6、丰富湖北旅游产品内容,完善旅游产品结构;

打通长江三峡至张家界的旅游通道。

 

第2章项目建设背景

2.1旅游产业化已成为全球趋势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活力的新兴产业,也是产业规模和产业效益最高的经济产业之一,加快其发展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和平与稳定为全球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全球旅游行业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世界旅游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方兴未艾的"

朝阳产业"

世界旅游组织专家预测,进入21世纪,旅游业、电讯业、资讯科技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三大主要推动力。

今天的旅游业,不仅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同时也已形成了社会的系统工程,从资源开发、设施建设、旅游服务、市场营销以及与配套的社会、经济、文化事业,构成了一统一的大产业体系。

作为现代社会基本需求之一的旅游业,已成为衡量各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据1997年12月世界旅游组织在土耳其《旅游业:

2000年前瞻》的展望报告,到2020年世界每年将有16亿人次到外国旅游;

每年的国际旅游花费是2万亿美元,全世界每天平均有50亿美元花费用在国际旅游上。

而且,大体上,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比率是1比10,因此,到2020年每年就有160亿人次在国内进行旅游,花费是20亿美元。

以上数据充分展示了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巨大空间,它表明旅游消费的时代已经到来。

我国旅游业虽起步较晚,但现已成为世界上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已进入世界十大旅游国行列,其发展的强劲势头正受到世人瞩目。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02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

特别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和带薪假日及双休制的实施,旅游活动逐渐成为人们基本生活需要,旅游消费与需求也呈现出日益大众化、生活化和个性化的特点,现代旅游发展方式也由单一的观光游览向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及以文化为载体的各种专题旅游于一体的多种方式转化,人们通过旅游活动不仅饱览优美的自然风光,更要品味和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达到修身养性、健康娱乐、丰富生活的提高素质的综合效果。

旅游业正不断地向人们展示其极其美妙的发展前景。

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指示:

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西移,各地要把旅游业作为发展国民经济新增长点。

按国家旅游局制订的发展计划,到2010年,中国旅游总收入将达13万-14万亿人民币,占GDP的比率将达到8%左右,旅游业将发展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

可见,中国旅游业在新的世纪必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

因此,五峰县后河将旅游业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突破口,顺应了世界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

2.2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近年来,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甚至掠夺性开发、对旅游区及旅游景点的粗放式管理、旅游设施的过度膨胀,这些不良后果正在迅速损害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

因此,要求旅游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有效的资源管理,使资源使用的速度低于更新的速度,保证现代社会和后代社会的发展有充足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生态旅游就是在旅游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其主要以欣赏和研究生态区的自然景观、自然环境、野生动植物及文化特征为目的,旨在突出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它与传统的观光旅游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①生态旅游以获取自然科学知识和人类文化知识为主;

②生态旅游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旅游活动;

③生态旅游所需的游览条件较简单;

④生态旅游是一种无污染无破坏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一经提出,以其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迅速引起国内外旅游界与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

生态旅游的发展能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风景、植物、动物及当地文化创造新的价值。

生态旅游区具有以下三大特性:

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性;

提高经济、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协调性;

保持经济效益的可持续获得性。

以大自然为取向的生态旅游活动逐年增加,发展势头强劲。

1998年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在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是生态旅游。

据估算,生态旅游正以25%-30%的年增长率快速增长。

众多国家或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因此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后河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项目,正是这种旅游发展趋势最现实的反映和必然的战略选择,可以说是切准了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脉博,选准了旅游开发的项目导向。

2.3湖北旅游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和支持全省旅游业的发展。

湖北省政府早在1996年就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全省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并明确指出要把旅游业作为全省的支柱产业发展,把旅游业当作脱贫致富、换取外汇和支撑本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湖北对外开放和国际接轨的重要桥梁。

继下发《加快湖北旅游业发展的决定》以后,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湖北旅游业发展的决定》。

这对全省旅游行业既是前所未有的重任,更是史无前例的重大机遇。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湖北已成为中国经济由东向西推进、港澳台投资和海外投资由南向北推进两大浪潮的交汇点,随着东西、南北资金、物资、信息、人才等的流动,必将为湖北旅游乃至经济发展注入极大的活力,为湖北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目前,湖北旅游"

十五"

规划已对旅游业进行了支柱产业的定位,给湖北旅游发展展示了极为美好的前景。

2.4后河旅游开发建设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

后河北离长江三峡160公里,南离张家界180公里,县内与后河仅距20公里,是一处峦轮廓优美,林海翠绿浩瀚,气候清爽宜人,云雾弥漫澎湃。

飞瀑泻雨,万木扶疏,奇花异草四季飘香,珍禽异兽追逐嬉戏,是一座大自然的迷宫。

后河集高山风光、原始生态、峡谷奇景、世外奇山、怪水田园、民俗文化于一体,是长江以南五峰绿色之旅的龙头,也不仅具有世界罕见、国内独用的原始生态旅游景观资源,而且位于国内黄金旅游路线的中部,具有良好的开发基础。

近年来,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关怀和支持下,后河旅游的开发得到了一定的程度的发展。

后河生态旅游开发已纳入省市两级旅游规划开发重点:

《湖北省旅游总体规划》已把后河生态旅游项目列为2005年前的重要开发项目,宜昌市旅游十·

五规划已将后河列为全市重点建设的四大旅游区之一,并把后河原始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列为宜昌市十·

五期间的十大旅游工程之一。

后河景区自身已有规划基础,已编制出台的《五峰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已对后河景区作了重点规划设计。

97年还作了以生态旅游开发为主体的《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建设规划》。

到目前为止,后河旅游已得到了初步开发,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些发展的基础,极大地增强了后河旅游发展的后劲,为后河的旅游发展展示了一个极为美好的明天。

第3章项目建设的作用

3.1.项目建设的作用

3.1.1带动地区社会综合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带动作用很强的综合性经济产业、文化产业和生态产业。

五峰后河景区的开发,将极大地增加区域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对促进当地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关联带动效应,必将起到开发一个景区,带动一方经济,繁荣整个社会的积极作用。

3.1.1.1扩大对外开放

从对外开放角度来看,通过旅游,可以使更多的海内外人士光临后河,了解后河,进一步拓展后河的对外影响与知名度,直接或间接地引来信息、技术和资金,改善地区投资环境,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从后河旅游客源的区域定位来看,其主要客源为以宜昌市以及周边大中城市(武汉、荆州、荆门等)构筑的核心圈层、以湖北、湖南其他地区、长江沿岸城市构筑的发展圈层、以其他国内市场以及以宜昌为目的地的海外市场构筑的拓展圈层。

后河旅游业的发展,必定会促进与这些客源地之间的社会交流,特别是这些旅游者中常有科学家、教授、学者、医生、企业家等各界人士,他们既有饱览后河山水的目的,也有进行学术交流或发展贸易的愿望。

因此,可以说,通过后河景区的开发,将会极大地促进五峰的对外开放。

3.1.1.2推动经济发展

从发展经济的角度来看,通过旅游,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带动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饮食通讯、饮食服务、商品流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加快区域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3.1.1.3促进社会进步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旅游业每直接增加一个从业人员,就能为社会提供5个就业机会,全世界每9个就业中就有1个旅游就业,全球旅游行业每2.4秒就创造一个新的就业机会。

因此,开发后河旅游资源,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通过大办旅游,可以创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门路,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确保社会的长治久安,促进区域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根据五峰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可以看到,通过大力开发以后河、后河、白溢寨为主的五峰优势旅游资源,到2005年五峰县旅游总人数达4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155万元,相当于五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9%,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9.9%;

到2010年,五峰全县旅游总人数达7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1200万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0%,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8.4%,这些数据充分地表明了开发后河景区对促进五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3.1.1.4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从资源开发与保护角度来看,通过开发旅游资源,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可以维护区域森林植被,加大区域大气、水体、噪音等的综合治理力度,实现区域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促进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后河地处喀斯特山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如若不能为当地居民找到一个好的生活出路,为了生存,当地农民陡坡毁林开荒这一落后的破坏性生产方式不可避免,开发后河景区,正好可以为当地居民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良性循环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而避免了对自然界的破坏性开发利用,因此可以起到较佳的生态效益,为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可能。

3.2.1解决区域旅游发展瓶颈问题

后河旅游发展潜力极其巨大,但由于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使区域旅游发展的潜力不能正常发挥。

制约后河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3.2.1.1旅游投资不足

目前,后河旅游资源的初级开发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内部积累以及由财政等有关部门的少量支持,多渠道投资体系尚未形成,融资渠道不畅。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金积累能力有限,资源开发和景区建设资金短缺,致使后河旅游景点、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滞后,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与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因此,后河旅游景区开发急需高强度的旅游前期资金投入。

3.2.1.2旅游产品开发档次不高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游客行为活动层次正在不断提高。

他们不仅要求观光,而且要求游乐、消遣;

不仅要求静态观赏,而且要求动态参与。

而后河景区现有产品大都静态的、非参与性的景观,旅游活动尚停留在静态观光的低水平上,正是因为景点内容单调,尚未形成具有强吸引力的旅游主导产品,旅游产品品位低,功能不全,不能给游客以鲜明的旅游形象;

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没有转化为高品位的旅游产品,致使后河的整体开发和管理与全国同类旅游区相比差距甚大,规模、影响和效益都不尽人意。

因此,营造后河精品旅游工程就成为发展后河旅游业的重中之重。

后河旅游开发项目的启动是实施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战略,建设旅游精品、王牌旅游景区的有效途径。

3.2.1.3区域整体形象不鲜明

由于五峰县经济贫困,缺乏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品,全区的整体形象不鲜明,知名度有限,给后河景区的推广增加了难度。

后河旅游开发也未全面启动,其对外宣传促销工作也未启动,而且其产品形象尚需进一步塑造,需要借助各种促销手段才能激发大众来后河旅游的理念和着力点。

形象宣传和旅游产品促销力度不够造成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很难将后河纳入旅行计划。

因此,后河旅游业不仅应重视景点等硬件的建设,还应提高对市场宣传促销的认识,实施"

边建边销,以销促建,内抓产品建设,外抓市场促销"

的旅游开发战略。

3.2.2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城市居民特别是大城市居民为了排遣快节奏、紧张的都市生活给他们所带来的抑郁感,一种回归大自然,返朴归真的游憩需求日益高涨,生态旅游随之应运而生。

后河正以其独特的绝壁石林、幽谷清溪、原始生态为主的大峡谷景观和迷人的土家文化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城市居民。

可以说,后河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的实施,是不断满足城市居民日益高涨的游憩需求的需要,可以起到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第4章项目建设条件

4.1自然条件

4.1.1地质地貌条件

保护区内地层全为沉积岩,其中碳酸盐岩分布尤广。

地层分布较全,出露较好,从元古代至新生代第三系,除个别地层缺失外,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

后河保护区的地质构造表现褶皱,断裂甚为明显。

后河保护区境内,群峰起伏,层峦叠嶂,地势由西向东逐渐倾斜,最高峰独岭海拔2252.2m,是武陵山脉东部的最高峰,最低点在百溪河河谷,海拔398.5m。

4.1.2气侯条件

后河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暴雨甚多,垂直气候带谱十分明显。

年均日照时数1554.5小时,日照率35%;

年平均气温11.5度,极端最高气温35.7度,极端最低气温-11.9度;

大于等于0度活动积温4755.5度,大于等于10度活动积温3927.6度;

无霜期211天;

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

年平均相对湿度78%。

4.1.3水文条件

后河保护区地处湘鄂边缘,区内河流属长江流域的澧水水系,主要河流为百溪河。

河流源头为区内天生桥,由西向东北折,汇新崩河、灰沙河、杨家河,流经后河,水滩头等村,至百溪河村雷打石流入湖南澧水。

境内长16km,宽10~30m,流域面积171km2,总落差1220m,坡度40%,平均流量4.4m3/s,最大流量380m3/s。

最小流量0.32m3/s。

区内石灰岩分布面积较大,天坑、溶洞较多,许多地表径流明流一段后,进入天坑、溶洞形成伏流,再成泉水出露,补给地表径流。

区内水资源丰富。

4.1.4土壤条件

根据湖北省土壤普查及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后河地区土壤分为6类,即:

红壤、黄壤、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石灰土、水稻土。

其中:

红壤分布在景区海拔较低,排水良好的缓坡或台地;

黄壤分布在红壤性土的上部;

黄棕壤分布在黄壤带之上,为景区分布较广的土壤类型;

山地草甸土分布在景区山顶局部缓坡地带;

石灰土在景区从山脚至山顶都有分布;

水稻土在景区内分布面积不大,仅在河谷两岸有零星分布。

4.1.5生物资源条件

1、后河是珍稀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后河保护区植被共分4级10个植被型,34个群系,以森林植被为主,其中又以阔叶林为主,其次为针叶林。

共有维管束植物193科817属2279种。

保护区内由29个稀有、珍贵树种组成的群落,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宋朝枢教授命名为"

稀有珍贵树种群落"

,被专家认为在同纬度地区为全国仅有、世界罕见。

其中列入I级的7种,包括珙桐(DavidiainvolucrateBaill)、光叶珙桐(DavidiainvolucrateBaill.Var.vilmoriniana(Dode)Wanger)、银杏(GinkgobilobaL.)、伯乐树(BretschneidersinensisHemsl.)、穗花杉(Amentotaxusargotaenis(Hance)Pilget)、红豆杉(Taxuschinensis(Pilg.)Rend),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Pilg.)Rend.var.maireiClemecetlevl.)Chengetlk.Fu。

树种群落中,还包括金钱槭、领春木、天师栗、红椿、银鹊、青天檀、连香树、水青树、白辛、香果树、篦子三尖杉、华榛等。

珙桐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第三纪古热带植物,我国特有。

后河大面积分布,共有11500株,后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珙桐原种基地。

2、后河是野生动物特别是华南虎的最佳栖息地

后河保护区为珍禽异兽提供了优良的栖息和繁衍环境,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

这里荟萃了脊椎动物4纲25目74科307种,占湖北省野生动物的50%,占三峡库区的70%。

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51种,湖北省新记录种20种。

属国家I级保护动物的有华南虎(pantherstigris)、金钱豹(pantherapardus)、云豹(Neofelisnebulosa)、黑麂(Muntiacuscrinifrons)、林麝5种,II级保护动物有黑熊(Selenarctosthibetanus)等13种。

后河是鸟类南北种相混杂的过渡分布带。

区内有各种鸟类125种,隶属13目13科。

占全国鸟类总种数的10.6%,其中湖北新记录种17种,还有黄眉柳莺等19种为"

中日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

协定中确定的保护对象。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33种,其中属于I级保护的金雕(Aquilachrysaetos)1种,属于II级保护的有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reevesii)等32种。

后河保护区有两栖动物24种,隶属2目8科,有爬行动物38种,隶属2目9科,湖北新记录种有1种,特别是平鳞钝头蛇国内仅有少数地区分布。

两栖爬行类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中国大鲵(Andriasdavidianus)1种。

后河是华南虎的一个较为理想的栖息地。

1991年,美国动物学家Kochler先生在对我国广东、湖南、江西、福建四省进行了华南虎现存野外种群的调查后认为:

后河是其所调查区域内仅有的几个天然林和草地栖息地面积超过4000hm2且未受到破坏的地区之一。

他还认为,后河是目前仅有的两处具有合适条件的华南虎保护区之一,存在具有繁殖能力的华南虎种群。

4.2社会经济条件

后河保护区辖15个行政村,区内总人口8035人,人口密度20.0人/平方公里。

区内15个村2001年人纯收入1544元。

保护区内通车里程75公里。

其中有省级公路9.5公里,县级公路37.2公里,林道18.3公里,区内行政村和管理站均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