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3798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2分)(2015•恩施州)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石油

天然气

酒精

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化学与能源.

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A、煤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错误.

B、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

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错误.

C、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错误.

D、酒精可以通过粮食发酵而制得,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2分)(2015•恩施州)金属和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下列对金属或合金的利用是由金属的活动性决定的是(  )

用铁回收含铜离子废液中的铜

用铝合金制作门窗框架

用锡合金作保险丝

用铜丝作电缆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金属与金属材料.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置换出酸中的氢,且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速度越快;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据此进行分析判.

A、用铁回收含银废液中的铜,是利用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可选;

B、用铝合金制作门窗框架是利用其密度小、颜色鲜艳的性质以及自我保护的特性,与金属的活动性无关,故不可选;

C、保险丝的作用是在通过自身熔断安全切断并保护电路,必须熔点低,属于物理性质,不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故不可选;

D、铜丝作电缆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故不可选;

故选A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5.(2分)(2015•恩施州)下列为某同学对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有错误的是(  )

空气的组成:

氮气、氧气、氢气、稀有气体等

燃烧的三个条件:

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人类所需要的六大营养素:

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常见的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空气与水;

化学与生活.

由题目的信息可知: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没有氢气;

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

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正确的;

合成材料又称有机高分子材料,常见的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

A、空气的组成: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没有氢气,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燃烧的三个条件:

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人类所需要的六大营养素:

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正确的,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合成材料又称有机高分子材料,常见的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正确但不符

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燃烧的条件、化学材料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

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2分)(2015•恩施州)下列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  )

02:

可以表示一个氧分子

Fe2+:

可以

表示一个铁离子

Ne:

可以表示一个氖原子

C02:

可以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根据已有的化学用语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以及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个原子,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的右

上角加上所带的电荷数,注意符号在前,数字在后,据此解答.

A、02可以表示一个氧分子,正确;

B、Fe2+可以表示一个亚铁离子,不是铁离子,错误;

C、Ne可以表示一个氖原子,正确;

D、C02可以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正确;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用语的意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2分)(2015•恩施州)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催化剂不仅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且会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氢气,负极产生氧气,其体积比为2:

1

NH4NO3是一种复合肥料,溶解时吸热

酸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pH会变大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电解水实验;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A、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

2;

C、根据复合肥料的判断方法考虑;

D、向酸性溶液中加水时,顺序变弱,溶液的PH增大,越来越接近7.

A、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2,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含有N、P、K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营养元素的物质属于复合肥,所以NH4NO3不属于复合肥,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酸溶液中加水稀释,酸性变弱,故溶液的pH越来越大.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催化剂概念的理解,电解水的实验,复合肥的概念,溶液的酸碱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分)(2015•恩施州)如图是甲、乙、丙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丙>乙>甲

t2℃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

可用冷却其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据此解答.

A、据图可以看出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丙>乙>甲,正确;

B、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溶解度相等,故甲和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冷却其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正确;

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

9.(2分)(2015•恩施州)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对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

四种粒子均表示原子

N与W可形成NW3型化合物

四种粒子均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四种粒子所代表的元素不在同一周期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

图..

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

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

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B、N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

W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

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D、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A、①②均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阳离子;

③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6,为原子;

④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

故选项说法错误.

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N元素和W元素分别显+3价、﹣1价,则与W可形成NW3型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四种粒子中K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不属于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错误.

D、M是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N是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

W是原子得到1个电子得到的;

四种粒子所代表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均为3,在同一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0.(2分)(2015•恩施州)2014年全球十大化学研究成果之一是复旦大学的同鸣飞教授课题组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Riedel教授合作,成功制备出了四氧化铱正离子(IrO4+),在这种离子中,铱(Ir)元素的化合价为(  )

+3

+6

+7

+9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化学式的计算.

根据题意,1个四氧化铱正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

结合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进行分析解答.

1个四氧化铱正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则四氧化铱原

子团的化合价为+1价;

氧元素显﹣2价,设铱元素的化合价是x,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

x+(﹣2)×

4=+1,则x=+9价.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共76分)

11.(4分)(2015•恩施州)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也是初中阶段应该具备的化学素养,下列事实或现象包含了﹣些基本化学观念.请根据要求合理回答:

(1)墙内开花墙外香,从微观分析其原因是:

 分子不断运动 .

(2)现有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

①Mg;

②CH4;

③稀硫酸;

④CuO;

⑤KMn04.请按单质、氧化物、盐、有机物、混合物顺序排列为 ①④⑤②③ (填序号).

(3)几千万年前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原因是:

 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 .

(4)化学物质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便利;

另一方面它也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种种危害.请举例并说明其两面性 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特性,所以可用来灭火;

过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阻止地球表面的散热,造成温室效应 .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

解决问题;

化学的用途;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化学反应的实质..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物质的分类.

(1)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解释;

(2)根据物质的分类解释;

(3)利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来解释;

(4)几种物质的利与弊,如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但它造成的温室效应.

(1)由于分子是运动,花香的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

(2)五种物质:

⑤KMn04中单质、氧化物、盐、有机物、混合物顺序排列是①④⑤②③;

(3)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质量、和数目都不变,故几千万年前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

(4)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特性,所以可用来灭火;

过多的二氧化

碳气体会阻止地球表面的散热,造成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

(1)分子不断运动;

(2)①④⑤②③;

(3)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

过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阻止地球表面的散热,造成温室效应

本题通过归纳几种物质的利与弊,使学生明白任何物质都有它的两面性,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12.(4分)(2015•恩施州)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按要求填空.

(1)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化学式为 Na2CO3 ;

(2)恩施被誉为世界硒都,具有丰富的硒资源.硒(Se)是人生命中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周期表中与硫同族、化学性质相似.A、B、C、D表示4种物质,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物质A和B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Se+O2

2Se+2H2O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

(3)有机化学中的最简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比的式子.某有机物中C、H、0元素的质量比为6:

1:

8,则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 CH2O (按C、H、0顺序).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反应类型的判定;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化学式的计算;

(1)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2)根据微观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

分析.

(1)在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故填:

Na2CO3;

(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A的化学式为H2Se,B的化学式为O2,C的化学式为Se,D的化学式为H2O,化学方程式为2H2Se+O2

2Se+2H2O,是由一

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故填:

2H2Se+O2

2Se+2H2O;

置换反应;

(3)设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xHyOz,则:

12x:

y:

16z=6:

8,则x:

z=1:

2:

1,故填:

CH2O.

本题考查了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以及根据化学式的计算,难度不大.

13.(3分)(2015•恩施州)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A、B、C为周期表1﹣18号中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A的核电荷数为8,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34.

(1)B的名称为 氟 ;

(2)C的单质化学式为 Cl2 ;

(3)用H2A2制取A2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

物质的鉴别、推断;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元素推断题.

由题意,A、B、C为周期表1﹣18号中的元素,已知A的核电荷数为8,B与A相邻,则B的核电荷数为9;

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34,则C

的核电荷数为34﹣9﹣8=17;

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1)A、B、C为周期表1﹣18号中的元素,已知A的核电荷数为8,B与A相邻,则B的核电荷数为9,B为氟元素.

(2)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34,则C的核电荷数为34﹣9﹣8=17,为氯元素,形成的单质为氯气,其化学式为:

Cl2.

(3)A的核电荷数为8,为氧元素,H2A2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1)氟;

(2)Cl2;

(3)2H2O2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元素的核电荷数、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4分)(2015•恩施州)实验室有失

去标签的四种溶液,只知道分别是K2CO3溶液、CuSO4溶液、CaCl2溶液和稀盐酸,请参与下列实验:

(1)不用化学实验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CuSO4 溶液;

(2)取另三种溶液两两混合,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如下:

实验步骤

现象和结论

任取少许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再用滴管取另一种溶液,分别滴加到上述两支试管中

①若实验现象为:

一支试管产生气泡,另一支试管无明显现象,则滴管所取的溶液为 稀盐酸 ;

②若实验现象为 一支试管产生气泡,一支试管产生沉淀 ,则滴管所取的是K2CO3溶液.

(3)某同学将

(2)中实验后的所有废液倒入一个烧杯中,最后烧杯一定存在的离子有 K+、Cl﹣ (填离子符号).

酸、碱、盐的鉴别..

物质的鉴别题.

(1)根据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分析;

(2)根据碳酸钾、氯化钙、稀盐酸两两混合产生的现象结合实验操作的现象进行分析;

(3)根据常见离子的溶解性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并正确写出离子的符号.

(1)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因此不用化学实验就能鉴别出来的是CuSO4溶液;

CuSO4;

(2)①盐酸能够和碳酸钾反应产生气泡,和氯化钙混合无现象,因此若实验现象为:

一支试管产生气泡,另一支试管无明显现象,则滴管所取的溶液为稀盐酸;

②滴管所取的是K2CO3溶液,碳酸钾能够和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因此观察到的现象为:

一支试管产生气泡,一支试管产生沉淀;

稀盐酸;

(3)三种物质两两反应,其中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氢离子结合会产生碳酸钙沉淀、二氧化碳和水,而氯离子和钾离子不会产生沉淀、气体或水,因此一定含有的离子是钾离子和氯离子;

K+、Cl﹣.

本题利用了溶液的颜色及溶液中溶质的共存关系对溶液的可能组成进行分析与判断;

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实验的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15.(10分)(2015•恩施州)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基础实验】图1是制取和收集气体的部分装置.

(1)若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制取并收集氨气的装置是 A ,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

(2)检验氨气集满的方法是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如果试纸变蓝,则证明已满 ,图1中A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防止冷凝水倒流入试管,将试管炸裂 .

(3)还可以利用B装置,向盛有固体氢氧化钠的锥形瓶中注入浓氨水快速制得氨气,则注入浓氨水的量至少要 足量 .

【探究实验】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氨气的性质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

(1)氨气显碱性吗?

(2)氨水显碱性吗?

【实验验证】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用三朵由无色酚酞试液浸润的干燥纸质小花进行图2中A所示的三个实验;

【实验现象】实验Ⅰ和Ⅱ纸花不变色,实验Ⅲ纸花变红

【实验结论】

(1)氨气不显碱性,

(2)氨水 显 碱性(填“显”或“不显”).

【查阅资料】图2中B是同学们查阅氨气溶于水后发生变化的情况.

【交流反思】

(1)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氨水显碱性的原因 氨气溶于水,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氢氧根离子 ;

(2)小军向实验Ⅲ中变红的小花上喷稀盐酸,小花红色逐渐消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HCl═NH4Cl ;

(3)根据探究结论可知,能用于干燥氨气的干燥剂是 AC (填序号).

A.生石灰B.浓硫酸C.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

【拓展探究】

已知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小.该兴趣小组增加了如图3所示的探究实验,在U型管A、B两端同时塞入蘸有试剂的棉花,则U型管内产生的现象应为 生成的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 .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气体的干燥(除水);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科学探究.

【基础实验】

(1)依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方程式,并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2)根据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