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3726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009年真题】

(单选)

某学生在某次期中考试中.估计自己的英语考试成绩为80分,但其实际成绩为85分.于是,他将期末考试中英语考试的理想成绩定为90分。

根据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这反映了该学生的()。

a.成长需要

b.关系需要

c.求知需要

d.认知需要

erg理论中成长需要,

这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这种需要通过发展个人的潜力和才能,

才能得到满足

在生存一关系一成长理论中,阿尔德弗尔提出了人的三种基本需要:

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

其中,成长需要对应的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

c.归属需要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3、莫瑞【美】的理论

(1)需要之间相互关联,多种需要可能融合在一起,引起同一种行为后果;

各种需要之间也可能发生冲突。

(2)需要作为力,影响并组织个人的知觉、统觉、思维、意向,以及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

(3)需要永远作为力推动着活动,个性结构不可缺

(4)需要有不同发展阶段

需要的分类

第一需要:

生理性需要

第二需要:

心因性需要

3、莫瑞的理论——心因性需要

与学习任务有关的需要(条理、构造、守恒、获得)

影响学生操作水平的需要(成就、优于他人、避免失败)

与人际关系有关的需要(使人结合的、分裂的)

我们要把一个人的内部需要和外部世界的推动力这两个方面,并考察引起不同行为的个人头脑中的原因。

2012年真题(单选)

关于莫瑞(murray)需要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影响知觉但不影响思维(都影响)

b.需要之间相互独立(关联)

c.生理性需要源自童年经验(心因性需要)

d.需要有不同的阶段

(三)人类需要的类型

1、(起源与性质)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生物性需要,人类生命的维续和种族的繁衍。

社会性需要,工作、交往、成就、权力等需要。

2、(指向的对象)物质的(如吃喝)和精神的(如娱乐)

3、间接需要和直接需要(人们对需要的迫切程度)

间接需要:

比较概括的、抽象的需要,常常以理想、志向等形式表现出来。

直接需要:

随着间接需要产生的一系列具体需要。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一)人类行为的含义

行为是由客观刺激通过人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内部与外部的反应。

两个学派,两个公式

1.行为主义学派

b=s—r

2.新行为主义学派

b=f(p.e)

【德】勒温在1951年提出著名的人类行为公式:

b=f(p·

e)。

表达了人类行为的基本原理。

其中,b——行为(behavior),

p——个性或人格(personality),

e——环境(environment),

f——函数关系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

1、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根据行为的起源)

本能行为起源于遗传,不需学习就能获得。

习得行为相反,它是在后天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而形成。

人类行为大多数是先天本能加上后天学习的结果

2、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作用的积极消极)

亲社会行为:

助人、遵规、公共参与

反社会行为:

攻击他人、暴力、侵犯、破坏社会秩序

3、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

如果某人行为与大多数人相似,在统计上就可以视为常态,其行为就属于正常行为;

反之,则被认为是异常行为。

人类行为的正常与异常之分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类型划分,不应该成为一种价值判断。

划分正常与偏差行为的常用标准:

(1)统计学

(2)社会规范与价值

(3)行为适应性标准

(4)内省经验标准(主观性强)

但是这些标准是相对的,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认识的深入而发生变化。

(三)人类行为的特点

1、适应性

2、多样性

3、动态性

4、指向性

5、可控性

6、发展性

(四)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

生物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家庭、群体、社区、文化、社会制度)

第二节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

人类行为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一、社会环境的含义和特点

(一)社会环境的含义

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

主要构成要素包括:

家庭、群体、学校、社区、政府、社会、文化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子系统)。

(二)社会环境的特点

1、多样性(涵盖不同方面和层次)

2、复杂性(各子系统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相互交织)

3、定性(相对稳定性)

4、变化性(动态平衡性)

二、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一)家庭

家庭是人最原始、最基本的环境,是人接触社会生活的基础。

家庭对个体的影响主要通过家庭教养模式

纵向——家庭背景和家庭中过去的事件(宏观)

横向——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微观层面)

家庭教养模式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影响个体。

下列家庭教养模式影响因素中,对个体具有纵向影响的是()

a家庭的关系结构

b家庭的成员互动

c家庭的既往事件

d家庭的亲属关系

(一)家庭——家庭教养模式(6种)

1、娇纵型:

盲目溺爱、疏于管束

自我中心,小霸王,反社会人格

2、支配型:

过分溺爱+严加管束

怯懦、意志薄弱,清高孤傲

3、专制型:

粗暴管理、缺少爱心和耐心

自卑、消极、暴躁、依赖

4、放任型:

无爱心耐心、缺乏责任感

缺乏自信、自制力差、无责任感

5、冲突型:

成员紧张、不和谐、导向不一

缺乏安全感、意志薄弱、冷酷、反社会

6、民主型:

互相尊重、平等交流、约束+鼓励

自尊自信、自律、创造性、社交能力

【2012年真题】

一年级学生小林生性活泼,调皮好动,他的父母希望小林“乖乖”地听话,不能闯祸。

一天,小林吃饭时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小林的父亲不由分说,就把他痛打了一顿,从上述内容看,小林的家庭教育模式属于()。

a.娇纵型b.民主型

c.专制型d.放任型

(二)朋辈群体

朋辈群体是一群规模较小、年龄相近的个体聚集在一起组成的非正式的群体。

(1)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统均有直接影响;

(2)伴随个体的成长,朋辈群体在不同社会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朋辈群体的价值标准与社会主流价值标准一致时,会有利于群体成员形成积极的行为;

相反则有消极影响。

社会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朋辈群体的正向功能开展服务工作。

(三)学校——儿童青少年

学校既是传授知识、培训技能的地方,也是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学校系统、教师、管理者与社区之间有密切的交互作用,并共同影响学生的发展。

社会价值规范、遵守规章制度、学习社会角色

(四)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和其他组织对个体影响较大。

目标、人和人际互动是组织的三要素。

目标:

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成就感

压力、人际关系紧张、失业

人际互动出现问题是许多成年人发生心理疾病的诱因。

(五)社区

社区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生活强化了人类的群体意识和共同体意识。

社区与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密切相关,并成为人们生活的外部条件。

(六)文化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文化是凝聚社会的黏合剂,通过语言、文字、艺术等形式对生活其中的人们产生影响。

社会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对个性心理影响巨大,

性格、能力、兴趣、认知、态度都受文化影响

(七)大众传播媒介

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对人的行为和实践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这些影响既有积极正面的,如提供迅捷丰富的信息、为有效社会化提供更丰富的渠道。

也有消极负面的,媒体有可能传递不良信息,误导受众。

初二学生小军脾气暴躁,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和同学打架。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陈先和小军进行了两次面谈,然后与小军的父亲取得联系,期望登门家访,上述工作过程中,小陈主要关注的社会环境构成要素是()。

a.家庭

b.社区

c.朋辈群体

d.文化

小庆家庭经济困难,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很少与家里联系。

小庆的母亲和奶奶有矛盾,关系很僵。

小庆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无力管教小庆的学习。

小庆最近迷上网络游戏,常常彻夜不归。

造成小庆上述行为的主要家庭原因是()

a家长疏于管教b婆媳关系不佳

c经济状况不好d隔代关系疏离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个体必须适应环境;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3)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生物遗传禀赋的制约;

(4)作为能动个体,人类行为也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5)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更大一些。

2012年真题(多选)

孙某刑满释放后被父母拒之门外,邻居也躲着他。

社会工作者小黄说服孙某的父母重新接纳儿子回家,并邀请孙某参加社区青年社交小组。

在社区宣传活动中小黄还特别向居民讲述关于刑满释放人员改过自新的案例。

在小黄的帮助下,很多邻居开始逐渐接纳了孙某,孙某也逐渐树立起生活信心。

在上述工作中,小黄的工作改变了孙某与()之间的互动。

a.文化b.朋辈群体

c.家庭d.工作单位

e.社区

第三节人生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生发展各阶段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发展特征

2、人生发展各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婴幼儿阶段(从出生到3岁左右)

(一)婴幼儿阶段的主要发展特征

(1)生理发展

大脑发育迅速,动作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此期间逐步掌握了独立行走以及用手操作物体的能力。

(2)认知与心理发展

(3)社会性发展

从随意性的天生反射活动过渡到目标取向行为;

在2岁左右形成符号思维的能力。

情绪发展:

母婴依恋是情绪社会化的重要标志(考点)

语言发展:

重要时期,孩子学习、记忆、语言理解能力快速发展。

到2岁左右口语词汇迅猛发展。

婴幼儿自我意识发生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

游戏伙伴阶段;

第二阶段:

退缩阶段

第三阶段:

自我意识出现阶段

“安全型依恋”的培养有利于更多探索行为,促进更好形成自我认识。

(二)婴幼儿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生理发育问题

分离焦虑,恐惧

外界环境影响的作用逐渐显现,一些个体开始表现出行为及心理偏差。

(拒食、吮吸手指、自闭)

二、学龄前阶段(3-6岁)

(一)学龄前阶段的主要特征

1、生理发展

智力发展迅速(6岁儿童脑重量已经接近成年人)

大肌肉发育逐渐成熟(肌肉与手、眼协调,使之获得胜任感和独立感)

(2)心理发展

语言(开始形成内部语言、开始掌握书面语言)

思维

(3)社会性发展:

自我与人格——从以自我为中心到区分自我与他人。

性别认同形成。

社会交往扩大——在与他人交往与分享的过程中自尊感、利他与帮助行为开始出现。

家庭承担主要教化任务,影响儿童各项能力的正常发展。

(同伴、老师)

(二)学龄前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语言障碍——口吃

攻击性

沉迷电视

三、学龄期阶段

(一)学龄期的主要特征

生理机能进一步发展,加上外界环境变化、学校教育,促进了儿童各方面技能的发展。

动作方面,掌握了完整的动作,并且动作的熟练程度和协调程度日益提高。

2、心理发展

口头、书面、内部语言(不出声思考问题)

注意力的稳定性增强

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皮亚杰的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3、社会性发展

发展了更符合实际的自我观念、自我评价、自我体验

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

以他人立场考虑问题;

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人;

学校和朋友开始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领域和交往对象

(二)学龄期的主要问题

心理障碍:

环境变化引发的心理紧张

交往障碍(父母、老师、同学)

学习困难

儿童多动症、焦虑症、强迫症、学习障碍

四、青少年阶段(12-18岁)成长期、混沌期、危险期

(一)青少年阶段的主要特征

体型迅速变化

身体内部机能迅速健全

大脑和神经系统高度发达

性成熟

2、认知和心理发展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成熟

情绪发展丰富而强烈——反抗情绪、青春期叛逆

性心理发展——性意识出现

自我意识和自我关注

同伴关系

亲子关系:

正常的家庭应该尊重青少年的独立性,加强沟通,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宏观环境影响逐渐扩大

(二)青少年阶段的主要问题

环境影响导致的行为偏差:

早恋、犯罪、适应不良

学业失败的负面影响

强调家庭、学校、社区多方合作

青少年时期(12~18岁)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

下列人生发展阶段特征中属于青少年时期社会性发展特征的是()。

a.心智活动效率达到最高水平(青年阶段)

b.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c.个体生理发展成熟稳定(青年阶段)

d.形成稳定的人生观(青年阶段)

五、青年阶段(18-35岁)

(一)青年阶段的主要特征

生理发展已经成熟并呈现出稳定的状态。

生理发展上的“黄金时期”

感知、记忆、想象能力均达到成熟水平,进入最佳期;

相对稳定的高水平

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职业、人际、管理、适应)

人生观

友谊和爱情——亲密关系

心理适应——婚姻、职业、子女

(二)青年阶段的主要问题

1、角色转换与冲突

2、工作中遭遇的歧视问题

3、婚姻家庭的调适问题

六、中年阶段(35-60岁)

(一)中年阶段的主要特征

40岁之后,生理状况从高峰衰退。

进入更年期(女性50岁左右,男性稍晚)

与此同时,身体疾病也日益增多。

情感趋于深沉稳定。

婚姻更加务实,婚姻中责任已超越情感,成为维系夫妻和家庭稳定的关键因素。

本阶段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期—事业、地位、财富的巅峰期

如果在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则可能会陷入“中年危机”。

(二)中年阶段的主要问题

更年期

婚姻关系变化适应:

离婚、丧偶

赡养父母和养育子女

个人事业:

成就感和停滞感

作为应对,社会要发展各种服务给中年人以多种支持。

关于中年阶段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有()。

a.女性的更年期早于男性

b.固定智力下降,流动智力上升

c.教育子女成为重要责任

d.情感趋于深沉,性格稳定成熟

e.处于事业成败的关键时期

七、老年阶段(60岁—死亡)人生的衰退期

(一)老年阶段的主要特征

“退化”:

进入老年期后,各项生理功能和认知能力发射功能较大退化。

毛发脱落、脊椎弯曲、骨质疏松、记忆力下降,各类老年疾病开始出现,身体逐渐依赖他人。

认知——成熟、稳定+衰退

思维的速度、灵活度衰退得较快,知识文化相关思维衰退得较慢,但仍有创造性思维。

七八十之后明显衰退。

回忆往昔

3、社会性发展——角色转换

老人会经历退休、儿女离家、丧偶、丧亲等重大人生事件,虽然退休使得闲暇时间增加,但是,多数人对此有失落感,心理上抗拒退休,他们的社会参与减少并越来越封闭,从而导致社会地位下降。

 

(二)老年阶段的主要问题

退休——无用感、心理失衡

经济收入减少——生活困难

退出社会生活的主要领域——孤独感

生理上——疾病增加,身心受挫

面对死亡——恐惧感和无奈感、绝望感

应对:

1.维护老人权益、恢复老人功能

2.完善老人社会保障政策

老杨自从前年退休后一直很不习惯,社会活动减少,后来发展成经常为小事与妻子争吵,两人关系越来越紧张。

社会工作者小王家访时,老杨吐露了自己的苦闷。

针对老杨的情况,小王制订了服务方案。

根据老年发展阶段特征,小王最宜提供的服务是:

a.引导老杨参与社区活动

b.引导老杨改变个人性格

c.协助老杨处理负面情绪

d.协助老杨增强独立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