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救寺导游词.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33824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救寺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普救寺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普救寺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普救寺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普救寺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救寺导游词.docx

《普救寺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救寺导游词.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救寺导游词.docx

普救寺导游词

普救寺导游词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

这里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临壑,惟东北向依塬平展。

原有范围,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50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这里地势高敞,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

这是一座千年古刹,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从1986年以来,新修复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规模恢宏,别具一格。

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

加之和《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的建筑:

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穿插其间。

寺后是一地势高低起伏,形成活泼的园林花园。

园内叠石假山悬险如削,莺语双亭飞檐翘角。

荷花池塘上横架曲径鹊桥,亭桥相接、湖山相衔。

莺莺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屹立在寺中的莺莺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奇特的结构,明显的回音效应著称于世。

游人在塔侧以石扣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声,令游人连连称奇。

据方志中称之"普救蟾声",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

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迩。

而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

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

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花园烧香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

"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莺莺立即和诗一首:

"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经过诗歌唱和,彼此更增添了好感。

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两人默

默地相爱了。

就在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

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许愿说:

"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

"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

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

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要二人兄妹相称。

张生因此致病。

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

张生叫红娘给莺莺带去一信,莺莺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

当晚,张生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只好假装生气,训斥张生不礼貌,张生从此一病不起。

红娘前来探望张生,暗示当夜莺莺一定前来相会,张生病即痊愈。

深夜,莺莺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订了终身。

这件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使她只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她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

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

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谣说,张生已作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

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结为连理。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在浦东普救寺内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

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

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使他们为其所赞叹,所感动。

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

《西厢记》的问世,特别是自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问世以来,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崔张故事,源远流长。

最早见于唐德宗贞元末年(802年~804年),和白居易同时代的著名诗人元稹(778年~813年)所写的传奇小说《会真记》(又名《莺莺传》)。

据北宋末年的学者王性之的考证,《莺莺传》写得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结果是张生遗弃了莺莺,是个悲剧的结局。

这篇小说不过数千字,却情节曲折,叙述婉转,文辞华艳,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它写出了封建时代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爱情理想被社会无情摧残的人生悲剧,宣传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

此后,故事广泛流传,产生了不少歌咏其事的诗词。

到了宋代,一些文人直接以《莺莺传》为题材进行再创作,现在能看到的有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和赵令畦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

这些诗词,对莺莺的命运给予了同情,对张生始乱终弃的薄情行为进行了批评,但故事情节并没有新的发展。

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400年左右的时候,正是金代章宗时期,董解元(约1160~1220年)的《弦索西厢》(称《西厢记掐弹词》)、《西厢记诸宫调》问世了。

这就是后来称之为"北曲之祖"的"董西厢"。

"董西厢"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第三人叙事的说唱文学。

无论是思想性或艺术性,都远远超过前人,对《莺莺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做出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张生成了多情才子,莺莺富有反抗性;故事以莺莺偕张生私奔作结,使旧故事开了新生面。

"董西厢"在艺术上尚嫌粗糙,对爱情的描写也尚欠纯至,还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到了元代,随着都市经济的繁荣,戏剧更加发达起来。

大戏剧家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把崔张故事改为杂剧。

这就是被誉为"中国古典文艺中的双璧"之一的《西厢记》,亦称"王西厢"。

《西厢记》约完成于元成宗大德三年至十一年(1299年~1307年)间,其生命力不仅在于它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而且从正面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

作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其规模之宏伟、结构之严密、情节之曲折、点缀之富有情趣、刻画人物之生动细腻等,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超过了元代的其他剧作家,称得上是"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流传广泛,刻本最多。

仅明代刊本就有60余种,有徐文长、徐士范、王伯良、凌蒙初、闵遇五、金圣叹、毛西河诸家为它校注过,又有李日华,陆天池的"南西厢记",以及其他文人歌颂西厢故事的作品。

明清时期还出现过很多《西厢记》的"翻""续"之作的,但其社会意义不大,艺术成就不高。

新中国成立后,《西厢记》的研究更是呈现蓬勃的新气象,新的校注本和各种研究论著不断篇二:

山西省导游考试寻根觅祖游

山西省导游考试运城-侯马-临汾寻根觅祖游)精简版

(2010-01-1423:

22:

48)这是考虑时长后的精简版适合准备考试的我自己手打的普救寺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我们今天游览的目的地是爱情圣地普救寺。

普救寺坐落在山西省西南边陲永济市境内的峨嵋塬头,这里是秦、晋、豫三省交会处,黄河金三角地带的组成部分,交通十分便利,从这里南望巍巍中条山翠若屏障,与中条第一禅林"万固寺"遥相辉映;西眺滔滔黄河水银如白练,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和国宝"唐开元铁牛"也近在咫尺。

"剧以寺而生,寺因剧而名"。

由于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动人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这里,使这座千年古刹成为名扬海内外的旅游胜地。

【山门】普救寺是一座佛教十方禅院,据史料记载,距今至少有1400年的历史。

千余年来,几经沧桑,反复兴废。

普救寺占地103亩,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渐升高。

普救寺之所以名扬天下,是因为这里是元代戏剧大师王实甫所著杂剧《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

该剧描写的是,唐贞元年间,河南洛阳书生张君瑞赴长安赶考途中,与前朝相国之女崔莺莺小姐邂逅相遇,一见钟情,演绎出一曲反抗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动人的爱情故事。

【钟楼】钟楼在古时主要起报时、示警等作用,这座钟楼全高17米,分两层,是一座重檐歇山顶的仿唐建筑,这口大钟重约4000公斤。

由于《西厢记》故事发生于普救寺,所以这里的每一个建筑都与《西厢记》有着不解之缘。

这座钟楼的二楼是《白马解围》一折戏中的"观阵台",当时守卫蒲津渡桥的将领孙飞虎听说相国之女崔莺莺长得如花似玉,貌若天仙,便率领本部5000人马将普救寺团团围住。

扬言三天之内如不交出小姐,便将普救寺一把火烧掉,僧俗倶斩不留。

老夫人迫于无奈,许下诺言,"谁能退得贼兵,便将莺莺嫁给谁"于是张生修书一封,由寺内武僧慧明突围而出,递与白马将军,这白马将军杜确与张生是同窗好友,又是八拜之交,后弃文从武,官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兵马镇守蒲关,这白马将军接信

后,火速赶来,张生为显示朋友威力,曾请法本长老、崔老夫人登钟楼之上,观看白马将军如何生擒孙飞虎。

因此,钟楼变成了临时的"观阵台"

【古塔】莺莺塔原名舍利塔,是寺内的瞻礼性建筑,塔高39.5米,共13层,可以登9层。

距今已有430多年历史,与北京天坛回音壁,河南三门峡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的"石蹬琴音"齐名,并称中国古代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

这里就是击蛙台,古人解释不了这蛙鸣回声,便牵强附会地说建塔时在塔底埋有两只金青蛙,有人击石便会鸣叫,这当然不可信。

据专家考证认为,这奇妙的蛙声源于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特殊的地貌。

莺莺塔所处地势高敞,四周无障碍物,可以接受大范围内传来的声波。

二、是特殊的建筑结构。

它的每一层塔檐挑出成内凹弧形,能把声音反射汇聚,蛙声就是13层塔檐反射汇聚的结果。

三、是特殊的建筑材料。

莺莺塔全部用青砖叠砌而成。

几百年来黄土高坡上风沙吹拂,其表面特别光滑,对声波的反射系数高达0.95~0.98。

基于以上几个原因,我们在击蛙台上敲击,便产生类似蛙鸣的声音了。

【回廊】是当年张生与崔莺莺小姐第一次相遇之处。

张生当年23岁,十年寒窗苦,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志在凌云!

但见着莺莺小姐一面之后,却什么功名利禄都弃之不顾,珍重爱情,轻视功名。

这正是《西厢记》主题可贵之处。

这里是《西厢记》的中心地带--梨花深院。

这是一座具有北方民俗特色的三合小院。

北房是崔老夫人的居室。

东厢房里住的是莺莺小弟小欢郎。

西厢房是当年小姐和红娘的居室。

《西厢记》即是以此命名的,红娘是从小被卖到相国府的丫环,乳名唤作红娘,她热情、正直、聪明、机智且又深谋远虑。

《西厢记》里"悔婚"一折戏便发生于此。

"白马解围"之后,老夫人摆下筵席,单请张生,席间老夫人表示了悔婚之意,离席后张生涕泗横流,万念俱灰后。

后在红娘巧施周旋之下,张生在莺莺小姐晚上烧香之际以一曲情深意浓,如痴如狂的《凤求凰》打动了小姐,于是给张生开了一个药方,这便是流传千古的《西厢诗》。

诗的题目是"明月三五夜","明月"是指

满月。

"三五夜"指十五的晚上,这是大时间。

第一句"待月西厢下",即等月亮移到西厢房时,大约是半夜三更时分了。

第二句"迎风户半开",意指小姐的房门半掩着,门没关,如果要是门关着,张生你就别来了,有情况。

第三句"扶墙花影动"是指西厢对面墙外杏树的影子晃动,暗指路线。

让张生从此翻墙而过相会。

第四句"疑是玉人来"小姐就知道张生你来了。

那张生可是猜谜的行家。

诗中寓意一目了然。

《西厢记》里张生夜半跳粉墙巧会莺莺便由此而来。

《西厢记》中最有名气的一折戏"拷红"发生在北房。

这折戏是红娘冰清玉洁,机智聪明美好形象的生动展现。

当老夫人发现张生与崔莺莺经常晚上幽会后,便叫来红娘拷问。

红娘见事已至此,就全招了。

老夫人当时就气晕之极,但生米煮成熟饭,无计可施,迫于无奈,叫来张生说:

"张生啊!

你有本事,都这时候了我就把女儿许配给你吧!

但相国家三代不招白衣女婿,你明日便上京应考去,考中了你就回来,如果不中就算了。

"

张生被迫上京赶考,考中之后,他不贪恋荣华富贵,也无心游玩长安美景。

回来与莺莺小姐终成眷属。

昭示了崔莺莺与张生爱情的美好与高尚。

永乐宫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今天将要游览的是壁画艺术宝库--永乐宫。

这是一座为纪念八仙之一吕洞宾而建的一座道教宫观,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元代道教建筑群,有"东方画廊"之美誉,它同北京的白云观,陕西户县重阳宫被誉为中国道教的三大祖庭。

50年代末时,国家要修建三门峡水库。

而永乐宫正处于水库淹没区,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周总理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它保护好。

1959年工程人员和800多民工投入搬迁工程,直到1965年才基本完工。

永乐宫的搬迁成为了我国建筑史上人工搬迁的一个创举,在世界建筑史上也留下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永乐宫在中轴线上由南向北排列着5座主要建筑:

即宫门,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除宫门是清代建筑外,其余均为元代建筑,其中三清殿最大,永乐宫

壁画就是以三清殿的壁画艺术水平最高。

殿内的《朝元图》是我国现存画技最高,画幅巨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绘画精品。

堪称中国壁画皇冠上的明珠。

《朝元图》画面高四米多,长约95米,面积达四百多平方米。

描绘了天上,地下各路神仙,手持笏板,脚踩祥云,背后瑞气蒸腾,汇集到此来朝拜道教主神元始天尊的场景。

相传老子一气化三清,在神龛中央供奉的就是老子的三个化身的塑像,由西向东依次为玉清、上清、太清,三清殿因此而得名。

朝拜队伍以青龙,白虎为先导,八位主神率领各自的属下向老子朝拜。

东壁绘有皇天后土两位大主像,男的帝王装扮,即传说中总管天界的最高神祇玉皇大帝。

女像为后土,即传说中的后土娘娘,主管人间阴阳生育,吉凶祸福,山川水土各路神仙。

玉皇大帝与后土娘娘是一对夫妻。

后土娘娘背后这位头戴帝君帽,长脸黑须者,为传说中的丰都大帝,百姓称之为阎王爷,掌管阴曹地府。

那位文人装束,身穿白色道袍者为"文昌帝君"。

民间也叫他为"文曲星"。

皇天后土之间这一组人物形象是山川水土各路神仙。

即传说中的四渎五岳之神,四渎五岳分别是黄河、长江、淮河和济水四渎和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和南岳衡山五岳。

我们接着看看北壁东墙,北壁所绘的两幅主像是紫微北极大帝和勾陈南极大帝,北壁的形象多与星宿有关,而这两位大帝正是代表天象。

这位是紫微大帝,他主管北方的一些星宿。

在他面前排列的这七个形象,个个头罩光圈,身着青衣,年轻而没有胡须,分别代表北斗七星,在他们左边是金木水火土。

而前面两位,头罩金色光圈的是太阳神,头罩银色光圈的是月亮神。

月亮神上侧那位面目白皙的女性是水星,你看她一手拿笔一手拿文卷,说明我国古代妇女很早以前就能断文识字。

水星身边怀抱琵琶的是金星,金星下边手端木盘的是木星。

脚踩大地的是土星,手执武器,面目凶猛的是火星。

最上面青面獠牙,脖子上有绿色飘带的是彗星,俗称"扫帚星"。

传说它每六十年出现一次,总会给人们带来灾难。

神龛两侧主神像与其他六位不同的是站着的,这边是南极长生大帝,南极头顶上的这根丈余长的飘带,给人的感觉是一气呵成,竟找不出抬笔和落笔的地方。

由此可

见古代画家技艺高超,功力、气力、腕力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

王母近前这一位身穿蓝色道袍的太乙,其色彩在整个大殿中最为鲜艳。

此刻他手举笏板,脚踩祥云。

从衣纹飘舞的方向上,可以看出,正慢慢向王母走去。

从表情上看,他心中似有要事要向王母禀报。

他就是哪吒师傅太乙真人。

往前看,西王母近前的这位玉女,她的面部表情最为生动。

她的眉毛是倒八字型,是忧愁之态。

可她嘴角却微微上翘,是微笑之态。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苦楚图。

这反映了玉女内心尽管非常忧愁,而在王母面前又不得不装出一幅笑脸,而王母却视而不见。

在王母身后排列着八个人物。

帽子上都画有八卦的符号,是八卦神。

代表八面玲珑的自然现象。

分别为天、地、水、火、风、雷、山、泽。

在八卦神下测排列的分别是:

手拿六铃小鼓的雷公,头上有羽毛的风伯,帽子像屋檐的雨师,而另一位女神就是电母了。

北壁西墙是南极勾陈大帝,他背后是二十八星宿神,每个人头上都有圆圈,圈中都有动物标志,以示区别。

站在最前面的是天、地、水三官。

而勾陈大帝的右侧是南斗六星。

与北斗七星年轻无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均为老者形象。

神龛西侧壁的主像是东极救苦天尊。

关帝庙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素有"中华武庙之冠"美誉的解州关帝庙到了。

中国的关帝庙很多,但以解州关帝庙为最大。

因为关公是解州常平村人,所以这座庙宇又被称为"武庙之祖"。

它与山东曲阜孔子家乡的"孔庙"一文一武,遥相呼应,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文武崇拜的两脉之源。

篇三:

山西省导游现场考试口试景点讲解:

应县木塔导游词

应县木塔导游词

我们一会儿要经过一个鬼斧神工的建筑--应县木塔,相信大家对佛教知识还是记忆犹新的吧。

那么大家一定记得那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这是一句对见义勇为的道德情操赞美的话,同时,它也反映了佛家慈悲为怀的理念。

浮屠即是塔的别称。

塔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特有的建筑形式,它起源于印度,最初的佛塔都是舍利塔,也就是佛的埋骨塔,有坟茔的意味。

那在这儿就给大家讲讲舍利。

舍利是梵语的音译,主要是指得道高僧们在荼毗后炼出的结晶体,它们坚如金刚,闪闪发光、形态各异、色彩也各不相同,常称为"五色舍利"。

例如五台山净如法师,在圆寂之后,发现了各色舍利5000余颗。

据专家研究,白色的舍利是骨舍利,黑色的舍利为发舍利,赤色的舍利为肉身舍利。

那随着宗教文化不断地深入与发展,塔也在不断地发展,塔的意义已超出了其建筑本身,而是发展成为了一种塔文化。

由于最初的塔是埋葬佛舍利的地方,所以它的作用就相当于我们今天寺庙中的大雄宝殿,那随着佛教的发展,寺庙中就有了专门供奉佛像的殿阁,那塔和殿就可以相提并论了,唐代是塔修建在殿旁,直到宋代塔才修在了殿后。

塔的用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改变。

塔在汉朝传入中国,最初为木塔,后来出现了砖塔,到宋代的时候,出现了石塔、金属塔、琉璃塔。

形制也发生了变化,最早的为覆钵式塔,到后来有了楼阁式、密檐式、还有最为宝贵的金刚宝座塔,全国这种塔仅存5座。

作用也从最早的舍利塔,发展到藏经塔还有一些世俗塔,比如风水塔、文峰塔。

塔的层数通常是奇数,面数通常为偶数。

中国传统文化中奇数数为阳,偶数为阴,而阳为天,阴为地,所以塔也可以称得上是负阴抱阳,顶天立地的。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塔,它一般都分为四部分,即塔刹、塔身、塔基,地宫。

我国最早的佛塔修建于东汉年间的洛阳白马寺内,遗憾的是这座塔早已被毁,我国最大的塔林在登封少林寺,共有229座。

山西也有很多珍贵的宝塔,广胜寺的七彩飞虹琉璃塔是我国现存唯一的琉璃宝塔,太原双塔是我国最高的双塔,普救寺的莺莺塔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五台山的大白塔是典型的覆钵式塔,也是五台山的代表。

那讲了这么多,这应县木塔到底有什么值得参观的地方呢?

下面我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是我国木构建筑的奇迹,它的珍贵价值可以概括为最古、最高、最多、最巧、最固这几个词。

最古是说它的塔龄,它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距今已有951年的历史了,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

最高时它的高度,它的高度有67.31米,相当于20层楼房,不仅是全国最高的木塔,而且是当今世界最高的纯木构建筑,所以,它也堪称是一个擎天柱。

最巧是说木塔的设计。

木塔为纯木结构,67.31米的高度没有用一根铁钉,全靠榫和卯咬合,造型美观。

据统计全塔共用木料10000方,重约7400吨,当地有这样一句话:

坎尽黄花松,建起应州塔。

最固是说它的结构。

我们知道高度和稳固是成反比的,越高越不稳定。

应县木塔67.31米,那为什么951年了,它仍屹立不倒,这与它的结构有关。

它是一个双层套桶结构,这就增加了它的稳固性,此外,这样的结构还巧妙的发挥了木头的柔韧性,所以,在经历了十几次大的地震后,宝塔还能屹立不倒。

应县木塔还有一绝,名匾众多,我们站在塔下,会看到大大小小的牌匾,共有53块,有的叙事,有的赞扬,那在这就不给大家一一介绍了,我们介绍其中的几块。

在塔的第三层有一块这样牌匾,上写三个大字:

释迦塔。

三个字写出了塔的本质属性,那除了这三个字以外,在其旁边还有很多小字,不要小看这些小字,共236字,却记载了木塔的修建年代,为对它的历史的考证,提供了有利的历史资料。

此外,还有明武宗朱厚照留下的"天下奇观":

明永乐皇帝所题的"峻极神工。

那塔的外观就介绍到此,我来看塔的内部。

塔既然相当于殿宇,那它的内部就一定会有塑像,整座塔在每一层都有塑像,而且造型都不一样,那所供奉的最多的就是释迦牟尼。

在第一层中供奉的释迦牟尼像是最有特点的,高11米,所塑的是释迦牟尼的说法印,大家细细观察会发现,佛的鼻子下面长有绿色的胡须,而且还戴有耳环,这也正是辽代男子的特征,所以,塑像也为考证木塔的建造年代,提供了依据。

那大家会问了,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建这么高大的一座塔呢?

大体有三个原因:

一、礼佛。

辽代的统治者是崇信佛教的,所以就建了这么一座塔,用来礼佛。

二、军事作用。

辽代时,经常发生战争,而这里又是军事重镇,当时,并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先进的瞭望设备,那么,高大的古塔就成了军事瞭望塔。

三、历史作用。

在辽代,萧氏家族共出现了三位皇后,那为了炫耀家族势力,他们就建了这座古塔,作为家庙。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萧皇后是应州人,建这么一座塔,是为了让她,登塔欣赏家乡的风光的。

此外,在春夏,大家会看到一景,那就是麻燕围绕木塔群飞,本身木塔就是一个谜,那麻燕群飞就也成了一个谜了。

其实,这也是木塔千年不毁的一个原因。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所以大家就不用担心,木材的天敌白蚂蚁了,这里没有:

但是,应县在山西地区又属气候较为湿润的地方,所以难免生虫,那麻燕就是在这里守护木塔,防止它被虫蛀,因为它们都在觅食。

应县木塔不仅是中国的奇迹,也是世界的奇迹,所以它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埃及的金字塔合称为世界四大奇塔。

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稍后大家去亲自看一看,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这样的鬼斧神工到底神在什么地方。

篇四:

运城导游

来自各地的同学们:

你们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盐湖区实验小学的同学们欢迎你们来我市旅游学习。

我是xxx,是实验小学的一名学生。

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运城的概况。

运城市古称河东,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山西省西南部。

全市总人口495万,全市国土面积1.4万平方公里。

运城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之一。

距今约18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生息。

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中国奴隶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的都城均在这里。

秦始皇统一中国,设36郡,运城属河东郡,以后两千多年,建置频繁,但一直惯称这一地区为"河东"。

新中国建立后,成立运城专署。

1970年,设运城地区。

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运城地区设运城市。

运城市人文荟萃,英贤辈出,文化灿烂。

春秋时期著名商人猗顿,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况、武将廉颇,三国名将关羽,西晋科学家裴秀,隋代教育家王通,初唐文学家王绩、王勃、王维,中唐政治家、文学家柳宗元,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元代戏曲家关汉卿都是这里人。

这里还有曾出过59位宰相、史称"将相接武、公侯一门"的闻喜裴氏家族。

全市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旅游景点达160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

驰名中外的有武庙之祖解州关帝庙、四大名楼之一永济鹳雀楼、艺术宫殿芮城永乐宫、《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永济普救寺、中华祭祀圣地万荣后土祠、中国死海运城盐湖,以及盐湖舜帝陵、黄河大铁牛、万荣秋风楼、夏县司马光墓等。

运城市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农业生产条件较为优越。

历史上"嫘祖养蚕"、"后稷稼穑"、"舜耕历山"等与农业有关的优美传说均发生在这里。

运城一直是山西省乃至全国的麦棉基地。

一度被称为"山西的乌克兰"。

全市负有盛名的十大农产品是:

小麦、棉花、苹果、稷山板枣、王过酥梨、绛县山楂、蒲州柿子、临晋酱玉瓜、万荣大黄牛、黄河鲤鱼。

运城市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西省新兴的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