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吉家聪.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3274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吉家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吉家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吉家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吉家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吉家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吉家聪.docx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吉家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吉家聪.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吉家聪.docx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吉家聪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湖北省郧阳科技学校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要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为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海南省农业机械制造、使用和维护、教学与管理、营销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符合型等方面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制定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需求与培养目标分析

(一)人才需求分析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国是农业大国,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公布施行以来,全国农机市场产销两旺,农机工业产值逐年均增长。

据统计,目前海南省从事农机制造、修理、销售、使用和管理人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较多,文化基础低,技术水平差,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机械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精准作业和联合作业的需求。

随着我省农机化程度的提高,据调查,未来5年,海南省每年需要农机管理人员,各类农机技术人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大约3万多人,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近几年海南省对各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排名来看,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需求越来越多,这为该专业及专业群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职业目标分析

通过企业调研和职业岗位分析,本专业面向农场、农村和农机生产、销售、维修等企业,培养从事农机使用与维修、农机装配与调试、农机管理、农机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并根据海南地区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的需要,面向农场、农村承担一定规模的农机操作人员、机务管理人员和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培训,以适应现代农业机械对高素质、高技能农机技术人员的需求。

主要就业岗位:

农机使用与维修、农机装配与调试、农机管理、农机营销及农机售后服务等岗位。

(三)职业资格要求

要求学生在校三年期间,除按本专业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之外,还将按职业资格标准中规定的考核内容进行职业资格认证。

至少考取劳动部门颁发的专业技能证书一个,才能获得毕业证书。

并鼓励学生考取多项职业资格证书。

具体规定见下表所示。

 职业岗位对应职业资格分析表

序号

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

等级

备注

1

农机使用与维修

农业机械操作工

中级

四选一

农机修理工

中级

电焊工

中级

农机电器设备修理工(电工)

中级

2

农机装配与调试

农业机械操作工

中级

三选一

农机修理工

中级

普通钳工

中级

3

农机管理

普通车工

中级

二选一

农机修理工

中级

4

农机营销及售后服务

计算机操作工

中级

三选一

农机修理工

中级

市场营销师

中级

(四)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调研本专业面向的行业企业和分析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了本专业学生从事相应工作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即应具备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科学知识及适度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具备熟练的农机操作与维修等专业能力;具备协调沟通和独立解决问题等社会能力;具备辩证思维、系统思考的方法能力;具备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的职业素质。

具体的岗位能力分析,见下表所示。

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

岗位

岗位描述

职业能力

职业素质

专业能力

社会能力

方法能力

农机使用与维修

使用农业机械,按田间作业标准完成田间作业;

完成农机具日常维护工作;排除农机故障,完成农机修理任务。

1.机械图样识读能力;

2.农机驾驶及作业能力;

3.农机维护保养能力;

4.农机检测能力;

5.农机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

6.农机修理能力。

1.具有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

2.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3.公共关系处理能力;

4.劳动组织与协调能力;

5.成本控制能力;

6.自我评价、自我展示能力。

1.独立思考能力;

2.创新与设计的能力;

3.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及理论知识能力;

4.信息获取与自主学习能力;

5.工作计划、方案制定能力。

1.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2.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3.熟练的工作技能和科学的创新精神。

4.爱岗敬业和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5.安全文明生产与环保意识。

农机装配与调试

在农机制造或维修企业完成各种农业机械的装配与调试任务。

1.机械图样识读能力;

2.简单的机械加工能力;

3.工件的测量与检验的能力;

4.农机的调整与检测能力;

5.农机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

6.农业机械装配能力。

农机

管理

对农机具进行优化的作业调配,对农机具的存放、油料、检修进行合理管理。

1.农机驾驶及作业能力;

2.农机具的调度能力;

3.统计分析能力;

4.油料管理能力;

5.农机检测能力。

农机营销及售后服务

根据市场需求对农业机械及配件进行推广销售,能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三包服务,及时为用户排除故障。

1.农机驾驶及作业能力;

2.农机维护保养能力;

3.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

4.农机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

5.产品推销能力;

6.统计报表能力。

(五)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机械图样、机械材料、农业机械构造与原理、农业机械管理、农业机械营销等基本知识,掌握农机使用、保养、检修、安装调试等职业能力,面向农业机械的使用维护、检测维修、营销、安装调试以及管理等岗位需要的从事农机使用、维修、售后服务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施

1.工学交替践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为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

示范建设期间本专业在原有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础上,对农场、农机生产企业、农机销售公司、农机合作社进行广泛调研,通过分析本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经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确定出主要工作岗位;分析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根据任务的典型性、重要程度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依据工作任务的情况、完成任务的方式归纳、整合形成行动领域;按行动领域所包含的知识、能力的相互关系构建学习领域;从职业素质、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几个维度确定学习领域能力目标,即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

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依托本专业的农机作业服务站、校内南圣农业基地、六弓基地等实训基地,构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2.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合作深度不断加强。

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制定了校企合作章程,建立了校企合作制度,规范了合作内容、合作形式、运行方式、利益分配方式等内容,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

工学交替,绿野农机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采取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完成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和毕业顶岗等实习任务,主要进行顶岗和选岗实习,培养农业机械高技能人才。

建立了农机底盘、农机发动机、农机电气、收获机械等实训室,训练学生的发动机、底盘、电气、液压等方面的拆装和故障排除能力。

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农业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应以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打破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模式,逐步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观念,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有选择性地开设课程,注重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在传授给学生以先进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主选择能力,以提高其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本领。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基于农业生产过程,注重学生吃苦耐劳、善于与农民打交道、热爱农业的品行培养,构建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围绕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课程建设。

各专业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突出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1)以必须够用为度、兼顾可持续发展,设置专业技术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

(2)基于农业生产过程的职业行动领域和郧县典型农机具,结合农机构造、维修、调整、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建设专业核心课程;

(3)以职业性和实践性为出发点,设置两轮生产实践;在实习中进行课程的学习,由专任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讲授。

(4)根据农机新技术的发展调整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

在课程中融入行业标准、农机作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并体现“立志为农,强技为业”的品德。

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课程开发小组通过企业专家、行业协会、用人单位、毕业生反馈共同研讨确定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如下所示。

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序号

主要工作岗位

岗位描述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工作过程

1

农机使用与维修

1.能按田间作业标准完成田间作业;

2.能完成农机具日常维护工作,保证机械的完好率不低于95℅。

拖拉机驾驶

道路驾驶

场地驾驶

联合收获机驾驶

拖拉机维护保养

完成日常保养、1号保养、2号保养、3号保养、4号保养。

联合收获机维护保养

农机具的维护保养

田间作业

完成耕整地、播种、中耕、收获等作业任务。

2

农机装配与调试

在农机制造或维修企业完成各种农业机械的装配与调试任务

发动机装配与调试

各种农业机械的拆缷、检测、装配、调试。

拖拉机装配与调试

收获机装配与调试

农机具装配与调试

3

农机营销与售后服务

能根据市场需求对农业机械进行推广销售,能根据用户的反馈,分析判断故障,进行现场维修。

发动机销售

对农业机械的性能参数及适用性向用户进行详细讲解。

拖拉机销售

收获机销售

农机具销售

发动机故障排除

与用户交流沟通,对用户的故障车辆现场提出解决方案,对常见故障能及时排除。

底盘故障排除

电气系统故障排除

液压系统故障排除

农机具故障排除

4

农机管理

能对农机作业合作社或农场作业区农业机械进行合理管理。

农机具保管

按机务管理制度的要求,合理调度农机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农机作业调度

农机具的编组

农业机械的管理

按农机监理的规章制度要求,完成农业机械及人员的管理。

三.加强重点课程建设,优化教学内容

充分考虑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任务的难易程度、学时分配的合理性和教学组织的可操作性前提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能力养成规律,按行动领域所承载的知识、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能力培养的递进关系,确定本专业课程体系。

(一).课程改革思路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教学改革的基础和关键,它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新构建的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方案,体现了以下的改革思路:

(1)体现了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的教学改革基本思想。

强调了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并在此基础上突破了原有体系,对课程进行了重新整合,压缩专业课学时,增加了基础课学时。

如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合并为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合并为机械设计基础;原农业机械学120学时、拖拉机汽车学120学时,分别压缩为90学时、80学时;原农机运用学和企业经营管理两门课,共90学时,合并为农机运用与经营管理学,50学时。

在大量压缩课内学时的同时,加大了基础理论的覆盖面和深度。

例如,增加了CAD制图、CAXA制图、编程等课程。

(2)重视学生基本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改革实验教学,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动手实验机会,增强实践动手能力;重视学生创作实验室建设,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市场动态,在实践中学习先进管理办法,培养市场经济、市场经营的观念。

(二).加强重点课程建设,优化教学内容

课程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基本要素。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项目组对专业主干课进行了重点建设,对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通过项目建设已经完成了各门专业课教学大纲、实验课大纲的修订工作。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学内容应反映学科交叉、融合及综合的趋势,应随着学科的发展不断更新。

课程描述如下:

 课程描述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课程目标

主要内容

备注

1

农机机械基础

专业主干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农业机械常用材料、机械零件、零部件的受力分析和常用机构等基本知识。

初步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构件选材分析、具备构件受力分析能力,常用机构的设计能力、具有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查阅及运用资料手册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农业机械系统和机械工程的综合应用能力。

主要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构件受力分析,农业机械中比较常见的机构与传动的类型及其应用,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实验和综合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掌握典型机构的机械运动规律,并初步学会并运用这些规律分析和解决农机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机械问题。

2

柴油机拆装与维护

专业主干课

通过本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柴油发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柴油发动机常见故障现象及基本诊断方法,以及废气涡轮增压、缸内直接喷射等发动机的新技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基本维修工具对发动机进行维护保养的技能,使用解码器、示波器等专用仪器对发动机进行故障诊断以及维修的技能。

柴油发动机基本结构原理、发动机机械维修工具和设备、维修资料的选用和查询;曲柄连杆机构零件的检测与修复、配气机构零件的检测与修复;润滑系统零部件的检测与修复、冷却系统零部件的检测与修复;柴油发动机机械系统综合故障诊。

3

底盘拆装与维护

专业主干课

通过本学习领域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底盘系统的结构、原理及检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底盘的使用保养、故障诊断和维修等专业能力。

离合器、变速器、驱动桥、转向器、制动器等关键总成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离合器、变速器、驱动桥、转向器、制动器的拆装与调整;底盘系统的使用保养、故障诊断与修理;底盘系统的装配、调试与磨合;

4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

专业主干课

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和“两轮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作业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各种作业机械的保养、故障诊断和维修等专业职业能力以及营销咨询、售后服务等拓展职业能力。

农业机械维修设备、仪器工具、维修资料的使用和查询;工作场所的准备、工作安全与环境保护;耕整地机械、播种与栽植机械、田间管理机械、谷物收获机械的结构原理;常用各种作业机械的拆装、检查、保养、故障诊断及排除;

5

农机液压系统检修

专业主干课

通过本学习领域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液压元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能正确拆装液压元件;会检测液压油和液压元件;能够承担农机液压系统的安装、操作、维护和调试等工作任务,能对农机液压系统进行简单的改造;了解并掌握一个完整项目实施过程的工作步骤及其关键要素;能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处理使用过的辅料以及损坏零部件。

按典型工作任务划分7个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1:

液压油污染的检修,学习情境2:

液压缸漏油的检修,学习情境3:

齿轮泵噪声严重的检修,学习情境4:

收割机割台下降速度过快的检修,学习情境5:

液压悬挂系统不提升的检修,学习情境6:

液压转向失灵的检修,学习情境7:

静液压驱动收割机行驶无力的检修。

6

农机电气系统维护

专业主干课

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掌握农机常用的电器及辅助电子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加深对农机电器总线路图的理解;培养学生具备正确使用仪器、仪表进行农机电器与辅助电子系统的检测、维修、保养和基本故障初步的诊断能力。

充电系统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起动系统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照明与信号系统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仪表与报警系统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辅助电子系统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整车线路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空调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总线路的综合分析及检修;农机电器系统综合故障诊断;

7

顶岗

实习

专业主干课

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上岗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岗位技能,了解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正式就业打下基础。

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要求,学生要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听从学校和企业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导,虚心求教,多动脑、多动手。

同时要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生产组织管理,技术质量控制的方法和程序;接受生产一线的现场锻炼,学习提高岗位知识与岗位技能。

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的更新必然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特别是在学时数普遍缩减的情况下,更应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以前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法。

在教学手段方面,部分学科基础课已实行了多媒体教学,同时,专业必修课多媒体开课率达到100%,学科与专业选修课多媒体开课率达到66%。

课程均按学习领域课程模式设计,建议采用“教、学、做”一体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场景教学模式。

教学实施过程中,可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情景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法,按“六步法”行动环节组织实施,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

指导教师课前应充分准备满足学习情境教学需要的信息单、资讯单、任务单、考核评价单等教学文件,并创设与职业环境同构的教学情境。

教学效果评价应采取过程评价(任务考评)和综合考评(含理论考试、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评价,三者按2:

6:

2分配)相结合的方法。

过程评价,通过细化工作过程质量标准,在学习情境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随时进行评价;综合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形式,从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过程考评占70%,综合考评占30%。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技术的重要途径。

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和管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实施的关键。

学校领导和项目组对此高度重视,始终把它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来抓。

2、认真修订教学计划,进一步完善工程实践技能系统化全过程的训练体系。

把它具体落实在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中。

在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的周时数保持在一定水平,在实践教学计划的安排上,逐渐完善、优化,形成全过程、系统化工程技能的训练模式,做到全学程机械制图、设计不断线,计算机应用不断线,专业技能训练不断线。

3、努力改善实验、实习条件,提高实验水平和实践能力,项目组通过多次外出调研,完成了现代农机实验室的发展规划、人员、设备配套论证等工作,完成了专业课的新实验大纲修订,已完成一期设备购买,二期设备购买项目已申报。

建立和巩固了一批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了有利实习条件。

(四).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树立良好教风学风。

有了好的教学计划,还必须有好的教学管理制度来保证计划的落实,这样才能保证新教学计划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方面项目组两年来完成了以下几点工作:

1、任课教师做到“三有”:

有教学大纲、有教学进度表、有教案和实验计划表。

2、教研室每学期都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检查,互相听课、互相监督,对教学进行有效监控,提高了教学质量。

3、教考分离,建立试题库,严格考试制度。

有条件的部分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已建立了试题库。

考试完后,抽查考卷,严禁打“人情分”,保证考试成绩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得到较好落实。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

通过两年的建设,目前本专业的专业课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层次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化,我们将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进修、实行外出学习、老教师传帮带,同时和国内外相关专业进行交流,争取在近几年内建成一支年龄、学历、知识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专业师资队伍。

四.改革课程实施

1.实施的基本思路

(1)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目标;

(2)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3)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

(4)采用场景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法等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5)以特色教材为核心,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便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模式设计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以实际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开发学习性工作任务,按照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教学过程的系统化设计并在试点班组织实施。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主策划任务的完成→教师讲解、任务分解→学生修订策划→投入实施训练→记录工作状况、数据→教师和学生互动总结→学生撰写任务报告→教师批改→问题反馈”的模式,分层次逐步消化知识点。

对实操技术中的难点,主要通过“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法,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并注意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反复操练,并在实训总结中引导学生总结难点、操作技巧。

另外通过综合创新训练的课外自主学习项目,鼓励学生发表有创意的见解和制作一些创新设计,利用实训(车间)室开放的条件和课余时间,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师资配备要求

为更好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组建了专兼结合的课程实施团队,每门课程的负责人应是中级以上职称,达到“教育教学双师型,社会服务专家型”标准。

每门专业核心课程至少配2名任课教师,1人为专任教师,1人为兼职教师。

专任教师必须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必须是企业中的能工巧匠和专家里手,兼职教师必须是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一线员工。

企业员工最好是参与过课程的开发,进行过教学方法与教育论的培训,这样使其更好的发挥出实际工作经验的优势,以适应这种新型教学模式。

4.实施环境创设

着力于创造一个企业化学习氛围,即一体化的职业环境,即实车、实件、设置真实故障情境;一体化的学习资源,即硬件包括车辆、仪器、设备、工具,软件包括纸质印刷资料、音像材料、网络在线资源等;一体化的学习内容,即理论与实践,知识与任务;一体化的学习过程,即学习、工作及评价。

为此共建设集教学、生产、培训、鉴定“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实训室内均设有教学区、工作区、讨论区、学习角、展示区等,为实现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提供有力保障。

主要实训设备和教具有大马力拖拉机、东方红拖拉机、联合收获机、耕整地机械、播种及田间管理机械、喷油泵试验台、拖拉机电器实训台、收割机电器实训台、液压实训台。

五.教学条件保障

(一).教学设施满足情况

本专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先后改扩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新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并配有大马力拖拉机、玉米收获机和水稻收获机等先进的实训设备,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二).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状况

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按照农业生产过程和工学结合教学情境实施的需要,建设集教学、培训、鉴定、生产“四位一体”的农机新技术培训基地、实习农场和农机作业服务站,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真实的教学实训场所。

建设和完善了具有先进性、职业性、开放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