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 细胞的代谢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2980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科版 细胞的代谢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浙科版 细胞的代谢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浙科版 细胞的代谢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浙科版 细胞的代谢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浙科版 细胞的代谢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科版 细胞的代谢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

《浙科版 细胞的代谢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科版 细胞的代谢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科版 细胞的代谢 单元测试Word格式.docx

C.需要载体蛋白

D.协助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转运

9.淀粉酶能在极短时间内催化淀粉水解,但不能使麦芽糖发生水解,这体现了酶的()

A.高效性和多样性B.催化性和专一性

C.高效性和专一性D.催化性和高效性

10.下列关于酶的表述,全面而准确的足()

A.酶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C.酶与无机催化剂没有本质区别

D.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11.图1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图2表示酶促反应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2中实线是在图1温度a时的生成量.则当温度增加至2a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是()

A.曲线1B.曲线2C.曲线3D.曲线4

12.如图甲表示某植物内的光照下CO2的吸收速率、黑暗中CO2的释放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图乙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B.图乙中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图甲中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D.图乙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①④过程都能产生[H]

1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四种化合物中“○”内A所对应含义的解释有一个是错误的

B.硝化细菌体内含有甲图中的四种化合物

C.若乙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某反应效果图,则温度a>b>c

D.若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的某种酶催化某反应效果图,则酶浓度a>b>c

14.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此为红细胞膜,其上D糖蛋白会导致免疫反应,说明这些糖蛋白具有抗原的特点

B.若此为脑细胞膜,决定其具有选择透过性的是B磷脂双分子层

C.若此为神经元细胞膜,则在静息状态,a和d过程分别运输的物质是Na+、K+

D.若此为肝细胞膜,其中的E可看做[H],在酶的作用下生成水,同时形成大量ATP

15.用14C标记参加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可以了解光合作用的哪一过程()

A.光反应必须在有光条件下进行

B.暗反应不需要光

C.二氧化碳被还原为糖的过程

D.光合作用中能量的传递过程

16.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CO2和产生ATP最多的阶段分别是()

A.阶段一和阶段二B.阶段一和阶段三

C.阶段二和阶段三D.阶段三和阶段三

17.蔗糖酶能够催化蔗糖水解.下表是在同﹣温度下研究蔗糖酶和蔗糖浓度对水解反应速率影响的系列实验结果.

实验组

实验一

实验二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蔗糖酶浓度

0%

1%

2%

4%

5%

蔗糖浓度

10%

20%

30%

相对反应速率

25

50

100

200

65

下列有关该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一中,酶浓度低于5%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蔗糖浓度

B.实验二中,蔗糖浓度高于20%后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浓度

C.两组实验的自变量不同,无关变量有差异,因变量相同

D.如果系列实验条件温度升高5°

C,相对反应速率可能降低

18.关于下面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ATP

B.图中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关

19.将马铃薯块切成两半,各在其上挖个凹穴,穴内外分别放两种溶液,一种是清水,另一种是0.3g/mL的蔗糖溶液,液面一样高.一段时间后液面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是蔗糖溶液,b是清水B.a是清水,b是蔗糖溶液

C.甲中c处细胞吸水D.乙中c处细胞失水

20.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

现取同一新鲜蔬菜若干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液浓度,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细胞吸水,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B.B点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C.BC段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恢复原来位置

D.此曲线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

21.苹果果形端正、皮薄甜脆、汁多爽口.为了尽量延长新鲜苹果的储藏时间,储藏条件最好是()

A.低O2、适当的湿度、零上低温B.低O2、适当的湿度、零下低温

C.无O2、保持干燥、零上低温D.无CO2、保持干燥、零下低温

22.下列科学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A.巴甫洛夫是近代消化生理学奠基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和他的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并证明了促胰液素的存在

B.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无法根据CO2是否产生来判断其呼吸方式

D.科学家卡尔文用标记的二氧化碳供一种单细胞的绿藻进行光合作用,最终探明了二氧化碳中的碳转化为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23.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需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部分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B.人体激烈运动时,在线粒体和细胞溶胶都能产生CO2

C.植物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用于光合作用中三碳酸的还原

D.水果储藏在完全无氧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24.如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的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中C、H、0的转化,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c过程产生[H]时也产生ATP

B.甲、乙过程中的[H]转移途径相同

C.进行甲、乙过程的环境条件有差异

D.c过程需要水的参与

25.如图表示某高等绿色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Ⅲ的某些反应阶段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

B.阶段Ⅰ生成的可作为还原剂用于⑤过程生成水

C.过程①④⑤可为叶肉细胞吸收Mg2+等提供动力

D.过程③④⑤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二、综合题

26.图甲为豌豆种子吸水三个阶段的模式图,图乙为豌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氧气的消耗速率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速率的曲线.请冋答下列问题.

(1)种子萌发一般需要的条件是:

.有些种子萌发还需耍光照,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2)图甲第阶段发生的主要是渗透吸水,理由是.

(3)图乙在胚根长出前发生的主要是(填“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

(4)由右图可以得出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的机理是:

27.某兴趣小组围绕酶的特性进行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

已知酚氧化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能使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比如酚氧化酶可引起果蔬酶促褐变,也是引起果汁褐变的最主要因素.将含有酚氧化酶的提取液分装在甲、乙、丙三只试管内,然后进行以下操作:

第一步:

甲试管不作处理,乙试管加入蛋白酶,丙试管滴加强酸物质.

第二步:

10分钟后,向三只试管内分别加入2mL缓冲液.

第三步:

再向每试管内加入2mL酚类物质,并观察三只试管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1)预测实验结果:

甲、乙、丙三支试管内的颜色分别为、、.

(2)实验分析:

试管甲、丙对照,可得出的结论是.

(3)知识拓展:

酚氧化酶的合成是否需要酶的催化?

是否需要ATP提供能量?

实验二:

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设计以下三种方法方案.

各组试管的添加物质鉴定试剂

方案一一组试管内加淀粉酶和淀粉,另一组试管内加淀粉酶和蔗糖碘液

方案二一组试管内加淀粉酶和淀粉,另一组试管内加淀粉酶和蔗糖斐林试剂

方案三一组试管内加淀粉酶和淀粉,另一组试管内加蔗糖酶和淀粉碘液

(4)方案一不可行的原因是;

方案三不可行的原因是.

28.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中温度和光照等条件适宜,O2、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和无氧呼吸不计):

步骤一:

摘取外型正常、生长旺盛的菠菜叶若干,在叶上避开大型叶脉用打孔器打出直径为lcm

的小圆形叶片30片;

步骤二:

用适当方法使小圆形叶片内部的气体全部逸出,放入黑暗处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待用,此时叶片全部沉在水底;

步骤三:

取3个小烧杯,分别倒入20mL富含CO2的清水,然后备放人10片小圆形叶片;

步骤四:

分别对这3个实验装置进行强、中、弱三种光照,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片浮起的数量.

(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2)将步骤二中的烧杯置于光照强度等均适宜的条件下,结果发现小圆形叶片仍全部沉在水底,试分析其原因:

(3)农业生产上许多增加产量的措施,是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光合作用强度是指植物.在实际生产中除了可通过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来增加产量外,还可以通过.

29.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

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

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

A组:

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

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

B组:

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

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

C组:

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毫秒);

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

D组(对照组):

光照时间为135s;

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回答下列问题:

(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

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

(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30.气孔是CO2等气体进出叶片的通道,气孔导度表示单位时间内进入单位叶面积的CO2相对量,能反映气孔张开的程度。

研究小组探究了植物A和植物B在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

图1表示温度对植物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以测定的产氧和耗氧速率为指标)

(1)据表分析可知,一天中植物A和植物B吸收CO2的差异主要是。

沙漠植物的气孔导度变化更接近于植物(填“A”或“B”)。

(2)由图1可知,最适合植物A生长的温度是℃;

在M点时,植物A的10平方米叶片5分钟光合作用同化CO2的量约为mmol。

(3)图2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物质代谢过程。

凌晨3:

00时,

四种生理过程中,植物A和植物B都能完成的是。

31.图1表示利用高粱和小麦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强度下进行的实验,图2表示小麦在最适宜的光照强度、C02浓度等条件下测得的温度与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关系曲线.图3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1、2、3、4、5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回答:

(1)从图1中可知,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如果将长势相同的高粱和小麦幼苗共同种植在一个透明密闭的装置中,保持题干中的条件和21%的02体积浓度环境,一段时间后,幼苗先死亡.

(2)图2中的A点表示,图2中测得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值为(用单位时间内CO2的总吸收量表示)mg/单位面积.h.当温度达到时,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3)图3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用图中数字表示),A表示,D表示.写出小麦水淹时根尖细胞无氧呼吸总反应式.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

A、随着细胞逐渐吸水复原,细胞内外浓度差越来越小,吸水能力逐渐降低,A错误;

B、随着细胞逐渐吸水复原,细胞内外浓度差越来越小,吸水的动力越来越小,因此吸水能力逐渐降低,B正确;

C、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投入清水中,细胞吸水能力逐渐降低,C错误;

D、细胞吸水的能力死不断降低的,D错误.

故选:

B.

2.B

①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III染液,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是滴1﹣2滴50%酒精而不是盐酸洗去浮色,①错误;

②取新鲜的菠菜叶,加少许SiO2和无水乙醇的作用分别是研磨充分和溶液色素,但没有加碳酸钙保护色素,所以研磨液呈黄绿色,最可能的原因是叶绿素被破坏了,②错误;

③在叶绿体的色素中,叶绿素a的含量最多,呈现蓝绿色,所以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结果中,蓝绿色带最宽,可判断为叶绿素a含量最多,③正确;

④乳酸菌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含有核糖体,但染色体只是真核生物具有的结构,④错误;

⑤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测定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需在暗处进行,可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⑤正确.

所以错误操作或想法有①②④.

3.C

A、胚芽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大多数来自胚乳,其中有机营养物质不来自环境,A错误;

B、有活力的种子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所需有机物来自胚乳,B错误;

C、小麦种子一直浸没在无菌水中,氧气不足,使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种子有毒害作用,C正确.

D、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储存在ATP中,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错误.

C.

4.C

A、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的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H2O)中的化学能,A错误;

B、C3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B错误;

C、据图分析,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C正确;

D、光照减弱时,ATP和[H]合成减少,三碳化合物还原受阻,C5生成减少,短时间内C5去路不变,最终导致C5含量降低,D错误.

5.C

根据需氧呼吸的过程可知,产生能量最多的阶段是第三阶段,[H]与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6.B

夏季中午由于阳光过强,植物为了防止蒸腾作用散失过多的水分,使气孔关闭,但同时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导致暗反应中二氧化碳固定减少,生成的C3减少.

7.B

光合作用的碳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暗反应极复杂.

暗反应的物质的变化主要是:

①CO2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C3化合物;

②C3化合物的还原,即利用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将C3化合物还原成糖类等有机物.

8.D

A、主动转运需要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A正确;

B、主动转运是从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B正确;

C、主动转运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正确;

D、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主动转运直接出入细胞,需要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通过胞吞和胞吐方式出入,D错误.

D.

9.C

淀粉酶能使淀粉在短时间内水解成麦芽糖,说明了酶的高效性;

而对麦芽糖的水解不起作用,说明了酶的专一性.

10.B

A、酶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A错误;

B、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B正确;

B、酶是有机物,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C错误;

D、酶是蛋白质或RNA,D错误.

11.B

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点,由图1可以看出,在温度为2a时,酶的催化活性高于a,所以温度由a增加到2a时,化学反应的速率增加,到达平衡点所需的时间变短,生成物的量不变.

12.D

A、图甲中可以看出,在26℃条件下植物的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最大,即净光合速率最高,因此此温度条件下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A错误;

B、图乙中①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过程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属于暗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因此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错误;

C、图甲中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相等,即光合作用总量是呼吸作用的两倍,C错误;

D、图乙中①④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两个阶段,②③两个过程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因此这些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①④过程都能产生[H],D正确.

13.C

A、甲图四种化合物中“○”内A所对应含义的解释有一个是错误的,即第3个中“○”内A所对应的含义应为腺嘌呤,而不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正确;

B、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也能产生ATP,B正确;

C、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

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若乙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某反应效果图,则温度不一定为a>b>c,C错误;

D、酶浓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底物充足时,随着酶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若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的某种酶催化某反应效果图,则酶浓度a>b>c,D正确.

14.A

A、红细胞膜上糖蛋白会导致免疫反应,说明具有抗原的特点;

故A正确.

B、细胞膜决定其具有选择透过性的是载体蛋白;

故B错误.

C、神经细胞静息状态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故C错误.

D、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在酶的作用下生成水,同时形成大量ATP,场所是线粒体的内膜;

故D错误.

A.

15.C

A、证明光反应必须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只需要设计对照试验就可以,变量是有无光照,A错误;

B、暗反应需要不需要光照的证明,提供[H]和ATP,设计对照实验,变量也是否有光照,B错误;

C、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C正确;

D、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D错误.

16.C

A、阶段一不产生二氧化碳,阶段二产生的ATP较少,A错误;

B、阶段一不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

C、二氧化碳产生于阶段二,阶段三产生ATP数量最大,C正确;

D、二氧化碳产生于阶段二,不产生于阶段三,D错误.

17.A

A、实验一中,酶浓度低于5%时,随着酶浓度的升高,相对反应速率加快,说明酶浓度低于5%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浓度,故A错误;

B、实验二中,蔗糖浓度高于20%后,随着蔗糖浓度升高,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快,说明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浓度,故B正确;

C、实验一的自变量是酶浓度,实验二的自变量是底物浓度,可见两组实验的自变量不同,所以无关变量有差异,两组的因变量相同,都是相对反应速率,故C正确;

D、当该实验在最适温度下进行时,实验温度升高5°

C,酶活性会降低,相对反应速率可能降低,故D正确.

18.B

A、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A错误.

B、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逆浓度梯度运输,被动运输不能逆浓度梯度进行,B正确.

C、大分子不是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而是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C错误.

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失水过多后死亡,细胞膜变成全透性膜,蔗糖才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无关,D错误.

19.A

A、据图甲分析,低浓度处的水向高浓度方向渗透,因此一段时间后液面高的是溶液浓度高的地方,a是蔗糖溶液,b是清水,故A正确;

B、据图乙分析,b处液面下降,a液面上升,而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则a是蔗糖溶液,b是清水,故B错误;

C、甲图中a处液面升高,表明甲中c处细胞失水,故C错误;

D、乙图中b的液面降低,表明乙中c处细胞吸水,故D错误.

20.D

【解析】AB段细胞液浓度下降,说明细胞吸水,但由于细胞壁的存在,因此细胞体积不会明显增大,A错误;

B点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但由于细胞壁对植物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限制了植物细胞继续吸水,B错误;

AB段细胞液浓度下降,说明了细胞吸水;

BC段细胞液浓度不断升高,说明BC段细胞开始失水,但不明确是否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

从细胞液浓度因吸水而下降,后又升高来看,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

【名师点睛】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②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③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与失水处于动态平衡,细胞形状未改变。

21.A

要长时间贮藏水果,就要降低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在低温条件下,呼吸酶活性降低;

低氧状态下,细胞有氧呼吸弱,无氧呼吸受到抑制,整个细胞呼吸强度处于最低状态下,可以有效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