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师公招考试试题95押中率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22307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教师公招考试试题95押中率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四川教师公招考试试题95押中率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四川教师公招考试试题95押中率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四川教师公招考试试题95押中率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四川教师公招考试试题95押中率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教师公招考试试题95押中率1.docx

《四川教师公招考试试题95押中率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教师公招考试试题95押中率1.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教师公招考试试题95押中率1.docx

四川教师公招考试试题95押中率1

39、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C)环节。

A重要B必要C首要

44、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

A、师生对话B、师生交往C、共同讨论D、课堂活动

51、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52、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B)

A自主、合作、探究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56、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           (C)

A教学大纲  B学生发展特点  C国家课程标准  D课程改革纲要

60、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  )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

61、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B)

A人类至少有7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

B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

C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所以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

D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

62、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D)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66、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  (A  )

①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    ②研究教材。

③教师要从课程整体设计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④研究学生特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7、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B)

A教师对教科书的忠实取向

B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

C不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

D只需掌握具体性的专业知识,不需要掌握方向性的专业知

68、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D)

A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B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课堂统一

C让学生学会知识  D师生的交往互动

69、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C)

①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功能  ②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③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  ④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70、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D)

A问题性    B开放性   C过程性    D综合性

71、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C)

A.科学、人文融合的理念  B.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C.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D.创新教育理念

74、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

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     (C)

①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②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③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④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75、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的弊端是(A)

①教学目标上只规定知识方面的内容②内容偏难、深、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

③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④“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

76、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D)

①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

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②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

③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

④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⑤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77.下列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中正确的是(D)

①知识经济初见端倪②国际竞争日益激烈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④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⑤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⑥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

A.③④⑤⑥    B.①②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79、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发展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

81.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A)几部分。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

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8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即(D)。

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B、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C、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84、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B)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92、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 B )

A、课程性质    B、基本素养  C、教学原则    D、评价建议

96、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 C )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②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③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④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2、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根据具体的,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

(C)

A.教学目标B.情感态度价值观C.教学要求D.教学过程

104、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D)的圣殿。

A.情感体验B.师生交流C.学生成才D.人性养育

105、(A)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A.民主平等B.关心学生C.以人为本D.鼓励学生

106、“教师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

”体现出(A)的发展观。

A、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C、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07、(B)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

A、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B、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114.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B)。

A、纪律处分    B、行政处分    C、经济处罚    D、警告处分

119.中小学教师资格由(A)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B、国务院C、各级地方人民政府D、省、自治区、直辖市

120.教师的(A)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A、考核结果   B、工作成绩C、学历水平   D、业务水平

122.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的待遇,由(C)确定并予以保障。

A、上级主管部门 B、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C、举办者D、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123.侮辱、殴打教师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C)。

A、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B、承担民事责任C、追究刑事责任  D、给予行政处分

124.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教师申诉的(C)内,作出处理。

A、三个月        B、45日     C、30日           D、15日

12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享有的权利的是(B)

A、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B、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C、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D、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团体中充分发表意见

127.为了(A),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A、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B、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C、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D、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129.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D)的使命。

A、公民素质    B、公民思想道德素质C、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D、民族素质

131.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教师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B)。

A、责令其立即改正B、责令其限期改正C、依法追究刑事责任D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143.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D)

 A.课外校外教育B.各科教学C.社会实践活动D.班主任工作

144.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A)

 A.以教学为主B.教学、科研并重

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D.所有时间用于搞教学

147.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D)所持观点是:

教育无目的论。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D.杜威

151.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B)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153.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D)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5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巩固与保持知识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66.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D)

 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176.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B)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178.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A)

  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情境D.问题对象

186.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B)

  A.原型B.定势C.迁移D.原型启发

19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198.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活动的(A)

  A.个性心理条件B.心理过程C.生理条件D.个性倾向性

199.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

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

  A.自觉性B.独立性C.创造性D.主动性

200.一般地,教学中的感知可以区分为如下方式(C)

  A.学习感知、生活感知B.课内感知和课外感知

  C.直接感知、间接感知D.形象感知、抽象感知

207.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B)

  A.感觉B.知觉C.表象D.后像

211.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D)

  A.基于学校B.在学校中C.为了学校D.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223.主体教育在教学领域里的实践,最相关的一项是(A)

  A.主体性教学B.尝试教学C.反思教学

225.教师分析研究所教学科的教材及课标(大纲),变革与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从问题出发,开展专题性的课题研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是属于教师哪一方面的工作(C)

  A.教育工作B.教学过程C.教育科研D.管理与组织

230.在形式上,尝试教学强调教与学的先后顺序,下列属于其特征的是(D)

  A.先提出教学目标B.提出问题、学生钻研

  C.学生读书、教师指导D.先练后讲、先试后导

231.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B)

  A.针对学习自主性B.人际交往,相互促进C.个性张扬

232.发现教学法重视问题的认知属性,其认识起点是(C)

  A.教学的情感应力B.学习的心理动力C.问题刺激的阈值水平D.问题数量的多少

233.教师通过自己长期的辛勤工作,使学生提高了思想品德素养,完善了知识与能力,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些事实集中反映了教师哪一方面的能力(A)

  A.教育能力B.教学能力C.教育科研能力

236.在教学中,下列哪一说法或行为体现了教育民主(B)

  A.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绝对权威B.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过程

  C.学生按班主任意图主持班会D.学生不完成教师布置的事

253.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D.现代课程论

256.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D)

 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294.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C)

A.教育B.教育学C.教育论D.德育论

312.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C)

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非制度化教育D.正规教育

313.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A)

A.终身教育B.普通教育C.职业教育D.义务教育

322.将课程分为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D)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34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B)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D文化

343.教育能推进科学的(C)

A制度化B系统化C体制化D全面化

357.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D)

A控制作用B制约作用C促进作用D指导意义

360.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A)

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任务C教育的内容D教育的规律

362.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C)

A实践的属性B社会的属性C自然的属性D现实的属性

363.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A)

A动力B动机C条件D基础

364.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D)

A认识B设计C设想 D安排

370.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A)

A学科专业素养B教育专业素养C品德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

371.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C)

A管理能力B控制能力C教育能力D研究能力

37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D)

A必然要求B必然结果C心理前提D必要保证

373.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A)

A条件B任务C途径D结果

374.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B)

A自由发展B自主发展C自愿发展D自动发展

376.学校教育的基础是(D)

A教师B学生C班级D课程

378.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A)

A课程类型B教学计划C教学大纲D教科书

380.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B)

A实践型课程B研究型课程C拓展型课程D知识型课程

382.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把课程分为(D)

A学校课程B技能性课程C学生中心课程 D基础型课程

38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D)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384.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A)

A社会中心课程B技能性课程C研究型课程 D学校课程

385.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C)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386.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C)

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

399.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D)

A基本部分B基本内容C基本途径D基本阶段

407.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成为测量的(D)

A信度B难度C区分度D效度

414.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C)

A基础B途径C出发点D重要环节

415.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A)

A德育内容上B德育规律上C德育原则上D德育方法上

416.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C)

A内容B层次C结构D方法

418.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D)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419.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B)

A关键B基础C内容D途径

421.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D)

A方法B手段C内容D途径

424.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C)

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

427.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D)

A柯尔伯格B皮亚杰C麦克费尔D班杜拉

433.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A)

435.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C)

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

43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D)

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

44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C)

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

449.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D)

A.感受与体验B.前人经验C.记忆的内容D.信息及其组织

464.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D)

A.智力技能B.思维品质C.思维程序D.能力或特性

467.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D)

A.比较不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稳定的

468.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D)

A.新观点B.认知结构C.策略系统D.价值体系

470.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A)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

471.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B)

A.知识经验B.观念和信念C.道德认识D.道德观

472.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A)

A.态度的核心成分B.动力性成份C.非智力成分D.内化了的成份

473.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B)

A.行为方式B.意向或意图C.行为习惯D.语言或行为

474.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A)

A.社会适应B.社会化人格C.精神面貌D.精神状态

475.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浑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A)

A.积极的社会功能B.应有的责任能力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D.道德精神面貌

477.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D)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B.痛苦不安C.感到惴惴不安D.感到极端焦虑

478.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C)

A.严重惧怕B.原因不明地惧怕C.非理性惧怕D.持久性地惧怕

479.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C)

A.不容易矫正B.容易矫正C.不属于性心理障碍D.也属于心理障碍

480.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C)

A.思维品质B.学习内容C.学习结果D.知识技能

481.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B)

A.若干等级B.五个等级C.三个等级D.四个等级

482.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D)

A.信息加工B.智力活动C信息输入D.心理变化

483.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B)

A.各种智力活动B.各种子目标C.各种课堂行为D.教学阶段

484.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D)

A.信息加工B.学习活动C.复杂记忆D.理解

485.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A)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D.合作学习策略

486.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B)

A.有所不同B.相类似C.有一定联系D.没有必然联系

487.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A)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