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专题党课讲稿范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219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专题党课讲稿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专题党课讲稿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专题党课讲稿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专题党课讲稿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专题党课讲稿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专题党课讲稿范文.docx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专题党课讲稿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专题党课讲稿范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专题党课讲稿范文.docx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专题党课讲稿范文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专题党课讲稿范文

  一、中国面对的国际经济环境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加剧了大变局之“变”,世界经济发生了许多根本性变化。

特别是中美经贸关系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中国与美国、与世界的经济关系。

这些外部环境变化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稳定增长态势终结

  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洗礼后,2010年世界经济出现明显的回升势头。

在2010年至2019年的十年里,全球GDP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左右。

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后,由于疫情冲击和行政管控带来的次生经济灾害巨大,全球经济增长态势终结,将进入下行调整期。

  2021年4月2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报告认为,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3%,衰退程度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要严重,可以说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

同时,报告还认为,2021年全球经济提速,经济增长将达6%,但各国经济复苏进展不一且存在明显分化,中国经济复苏领先全球,经济增长将达1%。

并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4%。

  总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加速终结了全球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

在全球经济下行过程中,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经济增长可能出现短暂反弹,之后放缓,全球经济波动幅度将会增大,持续稳定较高的增长恐难实现。

  

(二)全球供应链遭受重创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世界各地均采取了较为严格的边境管控措施,限制了人员特别是货物的流动,这使得国际贸易大幅度萎缩,全球供应链出现裂痕。

尽管有志之士呼吁要加强全球供应链的国际合作,但疫情蔓延引发的以xx利益和公共安全为名的调整供应链、建立本土供应链体系倾向,将加速全球供应链收缩,打击生产全球化、投资全球化。

  中间品贸易萎缩,国际投资加速下滑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发展,中间品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主体。

我国作为货物贸易大国,在全球中间品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间品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0%以上,占全球中间品出口的10%以上,中间品进口占进口总额的70%以上,占全球中间品进口的15%以上。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收缩,将加剧中间品贸易萎缩,对我国中间品贸易构成一定冲击。

  在生产全球化中,国际直接投资迅猛发展,2007年达到创纪录的83万亿美元,但在金融危机后大幅下挫。

近年来,全球国际直接投资一直低迷,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更是出现了断崖式下跌,2020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金额下降了42%。

受疫情影响,生产、投资全球化收缩,国际直接投资将陷入相对低迷期。

  (四)利己主义抬头,高标准经贸规则遇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一些xx实行的单边主义,已经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有效性构成威胁。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人类共同面对的公共卫生危机,原本需要各国团结协作、联合抗疫,强化各国间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抵御经济下行风险,但却出现以邻为壑、推脱责任、指责他国的非理性行为,排外情绪、极端的民族主义和利己主义思维开始抬头。

单边的利己主义与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冲突,将成为未来困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突出矛盾。

  在疫情发生之前,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缺陷就已暴露无遗。

比如,不能有效解决世界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偏低以及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发展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拉大,各国之间以及国内不同阶层之间经济利益分配不均衡;一国经济金融风险向世界传递加剧世界经济动荡,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改革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呼声日隆。

但是,疫情中出现利己主义的非理性思维和行为,会进一步割裂、分化各国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这时,建立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自由化规则体系就更难取得国际共识,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阻碍和难度就会不断加大。

  (五)中美经贸关系变化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各国在经济政策上都采取了很多应对措施。

美国也不例外,它实行了扩张性财政政策,这样使本已岌岌可危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

2019年,美国政府债务总量就已达到22万亿美元,与GDP的比率升至108%,大幅高于2006年即金融危机爆发前63%的比率。

2020年,美国预算赤字达到创纪录的132万亿美元,占GDP的16%。

美国国债总额达到241万亿美元,相当于2020年预计GDP的130%以上,创造了二战后的新纪录。

  面对难解的债务状况,美国不得不依赖增加对外负债,扩大资本账户的顺差。

而为了保持并扩大资本账户顺差,美国必然会扮演扰乱国际秩序的角色,打压竞争对手,比如中国,让寻求安全的避险资金流入美国,以此缓解财政窘境。

这就是美国谋求遏制中国发展的背景。

当然,美国还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就是增加税收。

通过增加税收来增加财政收入,使财政收支差额减少,赤字率下降,这样债务依赖也会有所降低。

但是,加税的结果却不利于投资者获得更高收益,也不利于刺激消费。

可见,这对美国宏观经济运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以上就是中国在寻求长期稳定发展过程中要面对的国际环境。

当然,经济全球化不会停止前行的脚步,世界各国加强合作的愿望仍旧突出。

中国会在全球化过程中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会在扩大开放过程中寻求更多与各国合作的机会,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发展,同时也为自身发展赢得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二、中国国内经济环境变化

  我国国内经济环境和长期的趋势性变化明显,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经济发展阶段发生变化

  工业化加速扩张时期已经结束,国民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成为主要特征。

  比较优势发生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生产要素成本优势明显。

当时,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凭借廉价的土地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大力吸收外商投资,推动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实现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

而外资、外贸的快速发展也拉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但是,随着近年来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的全面上涨,我国生产要素成本优势不断弱化。

在这一条件下,我们必须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提升要素效率,从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四)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变化

  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我们必须走依靠技术创新推动集约式内涵型经济增长道路,也就是走依靠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面对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发生的重大根本性变化,以及国内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到底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了解一下。

  

(一)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2020年我国GDP增长3%,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xx。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持续性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强烈的负面冲击,世界经济增速比2019年下降了约5个百分点。

而中国经济增速虽然也下降了8个百分点,但依然实现了正增长。

中国经济的表现还是非常亮眼的。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2%,与2019年持平,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上升了0.6个百分点。

可以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条件下,我国城镇失业率还保持相对稳定,这是超乎想象的。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在合理预期内。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8%,较2019年有微幅下滑,表明人们对投资品需求相对低迷。

  xx外汇储备32165亿美元,比2019年末增加1086亿美元。

这是中国xx实力增强、国内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条件。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981亿元,比2019年下降9%。

中国是一个消费大国,消费需求稳定对于中国经济稳定至关重要。

当前在疫情冲击下,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了一定下降,但相信随着疫情的好转,餐饮、旅游等消费市场会迅速恢复发展。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7270亿元,比2019年增长7%。

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下,基本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444亿美元,增长5%,创造了新的纪录。

2020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金额下降了42%,而中国能够逆势增长5%,是非常难得的。

  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1102亿美元,下降0.4%。

可以说,作为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主体,中国对外投资的相对稳定为其提供了重要支撑,避免出现更大幅度的下滑。

  货物进出口总额321557亿元,比2019年增长9%。

其中,出口179326亿元,增长0%;进口142231亿元,下降0.7%。

  服务进出口总额45643亿元,比上年下降17%。

其中,服务出口19357亿元,下降1%;服务进口26286亿元,下降20%。

  从以上2020年宏观经济指标来看,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我国经济运行逐季改善、逐步恢复常态,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

  

(二)我国财政状况

  2020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6615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

地方债务率(债务余额/地方综合财力)约为80%,也在合理的安全线内。

  中央财政国债余额208906亿元,中央财政负债率20.56%。

政府债务负债率(中央与地方债务余额/GDP)为482%,与公认的60%的警戒线还有距离,也在安全线内。

  全国政府财政赤字37600亿元,赤字率为7%。

中国赤字率突破了3%的警戒线,而债务率在安全线内,两者并未同时突破警戒线。

由此可以说,中国财政状况仍处在安全线内。

但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

  我国金融状况

  2020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775万亿元,同比增长18%;全年增加163万亿元,同比多增82万亿元。

可见,快速信贷扩张是当前经济稳定的主要工具。

  本外币存款余额2137万亿元,同比增长10.2%。

显然,贷款的增长速度比存款要高出6个百分点。

可以说,通过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我们保持金融稳定,没有因疫情冲击使一些企业资金链断流而加剧金融风险。

  (四)我国企业总体效益状况

  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511亿元,比上年增长1%;资产总计1276万亿元,比2019年末增长7%;负债合计706万亿元,增长1%;资产负债率为51%,比2019年末下降0.3个百分点。

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34227亿元,同比下降5%;资产负债率60%,较2019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从以上指标来看,我国企业运行总体平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效益有所提高,其资产负债率也偏高;国有企业的效益低于平均水平,而负债率却高于平均水平。

应该说,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略有下降,但它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稳定社会经济特别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突出贡献。

  总之,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仍能保持宏观经济运行相对稳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有喜有忧,但基本好于预期,处于总体健康的状态。

各种风险压力增大,但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这是一个难得的成就,也是我们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信心来源。

  四、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目标与政策

  

(一)2021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21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主要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