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4册教学计划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21805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第4册教学计划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第4册教学计划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第4册教学计划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第4册教学计划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第4册教学计划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第4册教学计划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

《小学数学第4册教学计划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第4册教学计划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第4册教学计划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

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表内除法

6%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

4%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重难点:

四、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

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

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

在《标准》中提出了有关解决问题教学的详细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为此,本册实验教材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采取了这样几个措施。

首先,在“解决问题”单元,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里教材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计算问题。

先由小精灵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然后通过“做一做”让学生自己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试着独立解决之。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特别是初步理解什么是数学问题,现实生活存在着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等,从而逐步形成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二年级上册相同,本册实验教材仍然注意结合计算教学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将解决问题与计算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同时,在其他教学内容的教学中也注意提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或练习。

例如,在“克和千克”(第87页的内容、第89页第7题)和“统计”(第113页第3题)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解决问题的例题或练习。

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刚刚学到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使学生受到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

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因此,《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并在不同的学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学生数感的建立是一个逐步体验和发展的过程,需要通过每一学段、每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循序渐进地培养。

本册实验教材结合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加减法的教学,提供丰富的建立数感的学习素材,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理解数的意义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通过数概念教学培养数感是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的最直接途径。

本册实验教材的数概念教学内容主要是“万以内数的认识”。

在这部分教材中,不仅安排了传统的有关万以内数概念的基本内容,还增加了有助于学生理解一万、三位数、四位数的意义的教学。

让学生在认识这些数的过程中感知和经历更多的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数的含义,使学生更具体、更准确地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

首先,通过可容纳一万人的体育馆的主题图,让学生对10000有一个整体的感受。

其次,提供一些有关三位数、四位数有多大的具体而生动的实际例子,例如“广场上有330只鸽子”“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有六、七千颗”,让学生结合现实素材感受这些大数的含义。

第三,安排了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几个三、四位数的相对大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第70页“做一做”第3题,第80页第9题)。

第四,安排了结合实际认识万以内数的近似数的教学(第77页例8),以及让学生估计一些物品的数量,展示用数来表达、交流的有关内容等(第72页第6题,第82页“数学游戏”)。

第五,结合实际安排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例题(第81页例9),使学生对万以内数以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有了更丰富的体验和经验。

第六,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中出示多种算法和估算等。

这样,在上述丰富具体的素材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形成万以内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表内除法是第一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表内除法计算也是学生需要掌握和形成的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

与现行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变化较大。

(1)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本册实验教材集中安排表内除法的教学。

“表内除法

(一)”教学除法的意义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表内乘法

(二)”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首先,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与乘法的初步认识一样,先给学生提供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春游前的准备活动。

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平均分”以及计算平均分的结果的问题,为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做了准备。

第二,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段进行。

“平均分”通过组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

“除法”则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同时了解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

这样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关于除法意义的认识逐步形成起来。

第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一方面加强探索性,展示了不同的求商的方法(第23页例1);

另一方面加强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第31页例4),使学生在学习除法计算的同时就体会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集中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乘法口诀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之后,在“表内除法

(二)”中教材集中安排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

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又可以节省教学时间。

(4)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渗透于学习除法的含义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

学习除法计算的目的是用它解决问题。

教材在注重让学生通过活动探索、理解除法计算的含义和方法的同时,渗透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

例如,在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之后安排了解决“租几条船”(第15页例3)的问题,又如在教学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不仅安排了根据情境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的例题(第29页例3),还安排了用除法和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第31页例4)。

“表内除法

(二)”的编排,则注意将除法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首先,教材用主题图提供了丰富的包含有用除法计算问题的素材。

在“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例1中,引导学生探索“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几面”的解决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方法的同时,学习了用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第二,在教学过了用乘法口诀求商之后,教材安排了“解决问题”一节,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包含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除法计算教学与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结合编排,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的机会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所学习的除法计算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因此,教学时应让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本册实验教材在“图形与变换”单元安排了认识锐角与钝角、简单的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锐角与钝角的应用,理解平移、旋转现象;

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学会对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的方法,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采取这样一些措施:

首先,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生活中有关图形和图形变换应用的素材。

例如在“游乐园”的主题图中展示了本单元要学习的所有内容的实际应用;

接着分别用“斜拉桥”“缆车”“升降机”“推拉窗”“生活中的数学”等实例,展示实际生活中角、平移与旋转的现象,使学生不仅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使学生获得了有关图形以及图形变换的丰富的感性经验。

其次,教材为每一部分的教学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如观察、折纸、制作、作图、拼摆等。

通过活动让学生对锐角、钝角、平移、旋转的概念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感知和体验图形的变换、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等。

另外,教材还设计了一些既具探索性且生动有趣的操作活动。

例如,第42页“做一做”第45页的“拉一拉”“拼一拼”“转一转”,以及实践活动“剪一剪”等。

让学生在这些充满童趣的操作或制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变换的奇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得到发展空间观念的训练。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册实验教材的编排,十分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1)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

教材在每个教学单元的开始,都安排了既反映现实生活内容又包含有所学数学知识的主题图。

使各部分知识的教学都从学生有所体验的实际问题或现实背景引入。

例如,“表内除法

(二)”的教学,在“欢乐的节日”背景下,首先要解决的是在布置联欢会的会场时“平均每行挂几面小旗”的问题。

又如“万以内的加减法

(一)”的教学,在“参观鸟岛”背景下要解决的是如何乘船的问题等。

(2)许多内容的教学都注意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首先,计算教学继续体现算法多样化。

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思维习惯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保护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不同方法;

万以内加、减法的不同算法等。

其次,许多例题和习题具有开放性,提供让学生继续探索的线索,为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创新意识创造条件。

例如,第98页例5是教学万以内加、减法估算,教材不仅展示了用两种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情境,还提供了让学生继续提出问题并继续探索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估算方法的线索。

如果学生提出“第一、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通过继续探索,学生会发现估算时只需把第四周收集的219个看作220个,就可以与第一周收集的180个相加,求出大约收集了400个。

这种经常出现的探索要求和线索,不仅可以养成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另外,教材继续注意提供既丰富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例如,在“找规律”单元,继续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又如在“图形与变换”单元,让学生用学具制作美丽而有趣的玩具等,这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而且也可以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的设计理念: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六、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

(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

(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1

2.11~2.13

解决问题(3课时)

2

2.16~2.20

解决问题(1课时)、机动1课时、表内除法3课时

3

2.23~2.27

表内除法5课时

4

3.2~3.6

5

3.9~3.13

机动1课时、图形与变换4课时

6

3.16~3.20

机动1课时、表内除法4课时

7

3.23~3.27

8

3.30~4.3

机动1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

9

4.6~4.10

万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机动1课时

10

4.13~4.17

克和千克2课时、机动1课时、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课时

11

4.20~4.24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5课时

12

4.27~5.1

机动1课时、统计3课时、五一放假

13

5.4~5.8

五一放假、统计1课时、机动1课时

14

5.11~5.15

找规律4课时、机动1课时

15

5.18~5.22

总复习5课时

16

5.25~5.29

期末复习

17

6.1~6.5

18

6.8~6.12

19

6.15~6.19

20

6.22~6.26

期末考试

21

6.29~7.3

学期结束工作

22

八、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九、各单元教学目标

一、解决问题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表内除法

(一)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图形与变换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2.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表内除法

(二)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

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六、克和千克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