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与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21667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与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与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与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与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与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与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与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与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与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

“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

1954年宪法的性质。

三、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

时间

手段

(一)启:

回顾旧知:

1.土地改革的原因?

2.土地改革的概况?

3.土地改革的意义?

导入新课:

水调歌头 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首词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

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历史不会忘记,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天堑”变通途。

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

仅武汉就有十一座长江大桥。

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读:

导学提纲: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4.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主要成就和意义?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间地点?

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容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影响?

8.(三)议:

分组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四)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

史料1 建国初期严峻的经济形势。

全国总产量

人均占有量

国民收入

358亿元

66元

粮食

1.1亿吨

209公斤

15.8万吨

0.29公斤

  史料2 国民党逃跑时掠走的金银。

国民党逃跑时

掠走的金银

黄金

277万两

白银

1520万元

美钞

1537万元

  教师:

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

国民党留给我们一个烂摊子,工业生产遭到破坏,物资紧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史料3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135万吨

754%

46.2%

6649万吨

105%

7.4%

棉花

130.4万吨

193.3%

53%

1.639亿吨

49%

79.3%

发电

72.6亿千瓦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史料4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中国

印度

1950年产量

美国

1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史料3和史料4中的图表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1:

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均超了历史最高水平。

学2:

我国工业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史料1 毛泽东感慨地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史料2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

“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教师: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一五”计划的重点为什么是发展重工业?

学生结合材料讨论后回答。

旧中国的工业十分落后,如不优先发展重工业,不能自己制造机器,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生2:

中国在近代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凌,就是因为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国防工业落后,要想避免历史的重演,必须发展重工业。

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毛泽东曾说:

……”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不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就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样,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

为什么在制定“一五”计划的时候,重点发展重工业,还要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

因为建国初期,一贫如洗,物质极大的匮乏,必须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适当的发展其他部门,以解决百姓生活的燃眉之急。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史料1 五年内施工的工矿建设项目达一万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有921个,到1957年底,建成全部投入生产的有428个,部分投入生产的有109个。

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建设项目,到1957年底,有135个已施工建设。

中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从而改变了我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实力。

史料2 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

1957年的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

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5%。

原定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4.7%,实际达到18%。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结合课本回答。

“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期间的工业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那么,“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学生通过课本和结合材料,讨论回答:

初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要成就的原因

史料1 中共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确定了“一五”计划的目标,并且不断选派优秀干部到工业路线上去,培养成为领导骨干。

史料2 20世纪50年代的激情岁月给定居北京的波兰裔作家爱泼斯坦夫妇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我们被一种同样的精神所感召,这是一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行动。

没有真心实意地参加过这种集体劳作的人是很难体会这种感情的。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请同学们思考“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小组内充分讨论,得出结论。

(1)苏联的帮助;

(2)党的正确领导;

(3)全国人民的热情参与。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史料1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是指哪次会议?

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史料2 1954年《宪法》有蒙、汉、维、哈、藏、朝文版本,全国有1.5亿人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民主党派代表558人,占45.52%,少数民族的代表177名,占14.4%。

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为什么要这么多人来讨论呢?

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我国政府尊重人民的意愿,代表人民的利益,体现了民主。

史料3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宪法的性质是怎样的?

学生分析材料讨论回答: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史料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政体,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按照法律程序,由选民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地方各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国家权力机关,并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有何作用?

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标志: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作用: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五)练:

1、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一五计划”成果展示会。

他们找到了下列图片资料,哪项不适合采用?

A.第一架飞机

B.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C.武汉长江大桥

D.葛洲坝水利枢纽

2.为了改变下表中我国工业落后状况,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A.颁布《共同纲领》

B.实行“一五”计划

C.进行抗美援朝

D.开展土地改革

3.小青同学用歌谣的形式总结了新中国的部分建设成就,这些成就出现在“一五”期间的有()

①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

②喷气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

③川藏公路到屋脊,沈阳第一机床成绩大

④神州再创千秋业,水利工程葛洲坝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4.民主政治着手抓,一九五四制《宪法》,两个“坚持”定方向,人民掌权治国家。

“一九五四制《宪法》”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5

7

5分钟

20分钟

10

多媒体展示课件

多媒体展示导学提纲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多媒体展示学生答、互批

四、板书设计: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背景:

2.目的: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务

4.时间:

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5.主要成就

6.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

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形成: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影响: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反思

【素材积累】

1、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摘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入人的身体里。

脚下,雨水冲刷过的痕迹跃然眼前,泥土地上,湿湿的,软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