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0835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31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课件展示:

通过大屏幕播放各种各样的物体的运动:

雄鹰拍打着翅膀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火车在田野里高速行驶,刘翔箭一般冲向终点线……

结论归纳:

详细描述的困难在于物体有自己的大小和形状。

讨论交流:

是不是我们研究的所有问题,大小和形状都起关键作用而不可忽略呢?

创设情景(PPT展示)

情景一:

地球绕太阳公转(flash动画模拟)

情景二:

远洋航行的轮船,指挥部要确定它在海洋中的位置情景三:

从斜面上滑下的木块

情景四:

火车在从南京开往上海的途中

教师引导:

引导学生对比以上所看到的物体的各种运动,并作对比,讨论在什么情况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即探究可看作质点的条件。

教师设疑:

哪些物体可以看作质点呢?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总结:

视野拓展:

课件展示阅读材料:

《质点与理想化模型》

内容: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尽管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但它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进行的科学抽象,它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征,抓住了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使所研究的复杂问题得到了简化。

方法指导:

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课堂训练

有人说:

“当一列客车从芜湖开往北京时,如图所示,就可以把这列车看成质点。

”这种说法正确吗?

当研究这列火车经过芜湖长江大桥时,火车能看做质点吗?

二、参考系

公路上向左匀速行驶的汽车如图甲,经过一棵果树附近时,恰有一颗果子从上面自由落下,图乙是其运动的轨迹.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的运动轨迹是C,车中人以车为参考系看到的果子的运动轨迹却是B.(不计阻力)

同样的苹果落地,为什么会观察到不同的轨迹呢?

学生分组积极思考讨论:

是因为观察者所处的位置,即观察角度不同。

师生活动:

找一位同学站到讲台前面,站好不动。

教师从讲台一侧走向另一侧,同时问该同学:

“我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该同学回答:

“老师是运动的。

”第二次与该同学并排同速走动,再次询问:

“我是运动的吗?

”该生回答:

“我没有看到老师运动。

”但是坐在教室里的其他同学说老师运动了,为什么?

为什么对于同一物体的同一状态,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不一样呢?

是因为观察的角度即所选参考系不同。

总结:

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运动是绝对的.运动又具有相对性.因此,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

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另外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课堂交流:

下述物理过程中选择什么为参考系较恰当?

课件展示问题:

1.“嫦娥一号”从地球表面向月球发射的过程中,若要研究“嫦娥一号”的运动情况,各应选择什么为参考系?

参考答案:

都可以。

但描述不同。

一般的说,发射时一地球为参考系,被月球捕获后,一月球为参考系。

三、坐标系

学习了参考系后,我们就能定性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但是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军事中对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有更详细的要求。

问题:

如图所示,某人从学校门口A处开始散步,先向南走了50m到达B处,再向东走了100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150m到达D处,则A、B、C、D各点的位置如何表示?

学生分组讨论,可能说法较多,如B点在A点南面50m处、C在A的东南方向等.

教师点评:

学生的描述在日常生活中是能够简单表明意思的,但严格地说是不准确的。

对于上述问题有下面的解决方式:

可以A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向,向北为y轴正向,则各点坐标分别为:

A(0,0)、B(0,-50m)、C(100m,-50m)、D(100m,100m)。

总结归纳:

一般说来,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在坐标轴上,刻度应均匀分布。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质点概念的建立,能够看作质点的条件判断;

参考系及坐标系的建立.本节课不仅对运动的描述奠定了知识基础,而且确立了物理模型的思想.本节主要内容包括:

1.质点的概念;

2.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条件判断;

3.参考系;

4.坐标系.

布置作业《名师一号》

 

第二节:

时间和位移

知道时间与时刻的含义及它们的区别,学会用时间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时间与时刻

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知道矢量和标量,能区分矢量和标量

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1.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自然离开不了时间,我们的生活与时间这个词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经常这样说“汽车的开出时间是12点50分”“汽车在某站停留的时间是10分钟”。

那么这两句话中的“时间”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呢?

设计意图:

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时间与时刻

师:

不是,第一句中的“时间”是某一时刻,某一瞬时;

第二句中的“时间”是指一段时间。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用物理学严谨的语言对时间定义

时刻:

指某一瞬时,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的各个状态先后顺序的标志。

时间:

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间用来表示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长短的量度我们可以用一个时间轴来表示

理解记忆:

时刻对应于时间轴上一个点,时间对就于时间轴上两点之间的线段时间=末时刻-初时刻。

关于时间的几种说法:

第3秒末=第4秒初;

第2秒=第2秒内(夸大记忆,如第2秒可以记成第2天,第2年);

前3秒=前3秒内

放大理解法:

如有同学不知道第2秒是时刻还是时间,那我们可以将秒放大至天或月或年,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比如学生一定知道第2年是第2个一年,是一年时间,不是时刻。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表示时间很长。

某人跑步成绩13秒是时间。

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

时刻[

1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

例2、正确的是(AC)

物体在5秒时指的是物体在5秒末时,指的是时刻

物体在5秒内指的是在4秒末到5秒末这1秒的时间

物体在第5秒内指的是在4秒末到5秒末这1秒的时间

第4秒末就是第5秒初,指的是时刻

二、位移

运动表示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如何在数学坐标系中表示物体的位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该如何表示?

定义:

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用S表示。

单位:

米(m)

位移与路程的比较:

路程

位移

定义

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个有向线段

大小

方向

联系

|位移|≤路程当物体单向直线运动时才等于

从一点到另一点位移一定,但路程却有无数个

三、标量与矢量

物理学中把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如位移)叫做矢量,以前我们学过的有大小无方向的量叫做标量。

举例:

矢量:

力、位移;

标量:

长度、时间、质量、温度等

不同点:

矢量有方向而标量没有。

运算法则不同

写出法则并举例:

先正东走3米,再向正北走4米,求整个过程的位移(作图得

以此说明运算法则不同)

例3、正确的是(BCD)

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

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但其位移可能相同

例4、一支队伍前进时,通信兵从队尾赶到队首又立即返回,当通信兵回到队尾时队伍已经前进了200m,求整个过程中通信兵的位移。

(200m)

四、一维坐标系中如何描述位移

ABC位移分别为SAB=4m,方向与正方向相同;

SBC=2m,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仔细观察发现:

位移=末位置坐标-初位置坐标:

SAB=XB-XA=3-(-1)=4m;

SBC=XC-XB=1-3=-2m

大家可以看到,算下来结果有正负之分如果是正的就表示跟正方向相同,如果是负就表示跟正方向相反。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知识与技能

l、了解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

3、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4、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5、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6、知道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养成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

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那些概念(物理量)?

学生活动:

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1、以你骑自行车上学为例,假设你经过的某短路时平直的,你能说明“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

2、观察教材的图示,用数轴表示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能否用数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3、教材上“思考与讨论”中的两个问题应怎样回答?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二、速度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速度”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

结合你身边的实例加以说明。

2、什么是速度?

为什么用速度就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表示速度的单位有哪些?

它是矢量还是标量?

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

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初步建立起速度的概念。

问题1:

对于同一个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也不是每时每刻都一样。

我们用公式

计算出的速度,能否精确描述物体在任一时刻运动的快慢?

问题2:

怎样精确描述物体在任一时刻运动的快慢呢?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和速率”两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我们日常生活中说到的“速度”是指什么?

请举例说明。

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图片,认识汽车速度计的表盘并练习读数。

2、指导学生观察教材18页表格,了解表格中常见物体的速度;

3、就课本“说一说”中讲述的故事,展开讨论,回答图1.3-3中的问题。

思考P20“问题与练习”第1、2题,讨论后回答。

四、速度和速率

1.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2.日常生活和物理学中说到“速度”,有时是指速率。

思考:

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吗?

提示:

平均速度是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需时间的比值。

平均速率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的比值。

由于物体在通过一段位移时,位移的大小一般不等于路程,故平均速率一般也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特例:

只有当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平均速度的大小才与平均速率相等。

【典例分析】

【例1】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的速度运动60m,又以2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物体运动的信息(时间、位移)。

2.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瞬时速度。

3.明确速度—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描点法画图象的方法,并画出该实验中的速度—时间图象,能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1.通过学生自己看打点计时器的说明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通过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信息,用数学方法表述出来。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处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

3.通过画速度—时间图象培养学生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的能力,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发展中的作用。

4.体验实验中理性思维的重要,既要动手,更要动脑。

5.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体运动。

1.感受打点计时器的巧妙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指导作用,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2.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实验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并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3.养成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意识。

以及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1.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

2.能根据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3.会用描点法描绘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

处理纸带的方法,用描点法画图象的能力。

(一)电磁打点计时器

教师布置学生对照仪器看说明书,引导学生注意其重点:

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其使用说明书,明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如图所示。

工作电压为4V~6V.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

通电以前,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

当接通电源时,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使振动片(由弹簧钢制成)磁化,振动片的一端位于永久磁铁的磁场中。

由于振动片的磁极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在永久

磁铁的磁场作用下,振动片将上下振动,其振动周期与线圈中的电流变化周期一致,即为0.02s.位于振片一端的振针就跟着上下振动起来。

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二)电火花计时器

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说明书,明确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电火花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的外形如图所示,它可以代替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也可以与简易电火花描迹仪配套使用。

使用时电源插头直接插在交流220V插座内,将裁成圆片(直径约38mm)的墨粉纸盘的中心孔套在纸盘轴上,将剪切整齐的两条普通有光白纸带(20mm×

700mm)从弹性卡和纸盘轴之间的限位槽中穿过,并且要让墨粉纸盘夹在两条纸带之间。

这样当两条纸带运动时,也能带动墨粉纸盘运动,当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放电火花不至于始终在墨粉纸盘的同一位置而影响到点迹的清晰度。

也可以用上述尺寸的白纸带和墨粉纸带(位于下面)做实验,还可以用两条白纸带夹着一条墨粉纸带做实验;

墨粉纸可以使用比较长的时间,一条白纸带也可以重复使用,应注意降低实验成本。

(三)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提示。

指导学生动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并引导学生思考:

纸带上的点与小车的位移和时间是如何对应的,怎样将纸带上的点变成相关的数据?

交流与讨论

针对问题,学生讨论实践后回答。

问题1.电磁打点计时器中怎样安放复写纸和纸带的位置?

问题2.振针打的点不清晰或打不出点可能是哪些原因?

怎样调

问题3.开启电源打点完毕后要及时关闭电源,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投影展示:

电火花计时器的纸带安装方法(让学生阅读):

学生亲自手拉纸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自己设计表格,记录测量数据.

(四)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思想方法:

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粗略代表这段时间内的某点的瞬时速度。

所取的时间间隔越接近该点,这种描述方法越准确.

示例:

如图1-4-4,测量出包括E点在内的D、F两点间的位移Δx和时间Δt,算出纸带在这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

,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E点时的瞬时速度。

可以大致表示E点的瞬时速度,D、F两点离E点越近,算出的平均速度越接近E点的瞬时速度。

然而D、F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学生根据粗略表示某点瞬时速度的方法,选择合适的计数点,测量包含这个点的一段时间内的位移Δx,同时记录对应的时间Δt,填入教材第23页中设计好的表1中。

根据

算出刚填完的表1中各点附近的平均速度,把它当作计时器打下这些点时的瞬时速度,抄入教材第24页表2中。

从该表中能粗略看出手拉纸带运动的速度变化情况。

(五)用图象表示速度

提出问题:

刚才我们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粗略看出我们自己手拉纸带运动的速度变化情况,图象是表示变化规律的好方法,我们可以用图象来描述物体的速度变化情况,那么怎样用图象来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呢?

讨论交流:

在方格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用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用横坐标表示时间,根据表中各时刻的速度,将(v,t)作为一组坐标在图象中描点,将点连线后得出的图象称为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

学生具体操作描点。

(六)课堂小结

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仪器.v-t图象:

表示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某段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值表示该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大小.形状一样的图线,在不同图象中所表示的物理规律不同.

第五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掌握其定义公式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一致.

3.区别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

1.通过比值定义法,进一步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2.通过对速度变化快慢描述的探索过程,体会一个量的变化与变化快慢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物理学思想的博大精深

2.提升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1.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和加速度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

2.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3.利用图象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通过课件展示图两幅vt图象,供同学们交流讨论,并设疑对比思考。

指导学生对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认真观察,找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学生归纳总结出:

甲图中,物体的速度每秒变化5m/s。

乙图中,物体的速度每5s变化5m/s。

引导学生体会速度的变化有快有慢,加速度这一概念就是用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很自然地引出本节学习的内容。

影片导入

利用课件视频资源,依次大屏幕播放下列影片片断:

万吨货轮起航,10s内速度增加到0.2m/s火箭发射时,10s内速度能增到约100m/s;

以8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在急刹车时2.5s内能停下来以8m/s的速度飞行的蜻蜓能在0.7s内停下来。

在以上片断中,各物体的速度都发生了变化,你怎样才能比较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呢?

一、加速度

利用多媒体投影播放赛车、高速列车、自行车、运动员等录像,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谁的速度“增加”得快?

如何来表示增加的快慢?

依次展示三个速度表格,分析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

表一:

时刻/s

0[来源:

Z+xx+k.Com]

5

10

15

甲v/(m·

s-1)

20

25

30

35

乙v/(m·

50

70

丙v/(m·

丁v/(m·

交流讨论:

若物体在所用时间一样的情况下,速度改变大的物体速度改变得快。

表二:

初速度(km/h)

末速度(km/h)

所用时间(s)

轿车启动

7

5吨货车启动

38

10吨货车启动

学生认知观察表中数据并交流讨论,若在速度改变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比较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越短,速度改变得越快。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提高学生根据数据表来概括总结规律的分析能力。

若如下表所示,既无法用第一种方法,又无法用第三种方法比较,怎样比较它们速度变化的快慢?

认真观察表三,通过计算说明这四个物体哪个速度改变得快。

表三:

初速度(m/s)

末速度(m/s)

A自行车下坡

2

11

4

B公共汽车出站

6

3

C火车出站

100

D飞机在空中飞行

300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