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 希伯莱马戏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希伯来 希伯莱马戏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希伯来 希伯莱马戏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从“梅卡瓦”Ⅱ出现至今,以色列与周边国家之间再未爆发过坦克战。
不过,以军的“梅卡瓦”系列坦克时常参与到对黎巴嫩及巴勒斯坦武装人员的打击中,显示着这种厚重且火力强大的钢铁巨兽在中东这片土地上的统治地位……
然而,自从2002年以后,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
先是在2002年上半年,两辆当时最先进的“梅卡瓦”Ⅲ(“梅卡瓦”iv那时尚未成建制服役)先后被巴勒斯坦武装人员用“在陷阱中埋设150公斤以上的炸药”这种看似变态却非常“管用”的方式炸毁,车内人员一次仅一人幸存,另一次全部死亡,“车内乘员无一伤亡”的金身就此告破。
而在2006年以色列对黎巴嫩“真主党”武装采取的军事打击行动中,包括最新型“梅卡瓦”iv在内的以色列所有型号坦克,都被“真主党”武装人员使用装有串联战斗部的rpg-7改进型火箭筒和发展自at-3和“陶”的改进型反坦克导弹击毁,车内乘员伤亡惨重。
客观地讲,我们不能因为这些损失就认为“梅卡瓦”的防护水平不高。
相反,“梅卡瓦”能把这些“安全记录”保持到21世纪已经很不容易了。
迄今为止,所有为传统野战条件下坦克战为主要目的设计的坦克,在面对以城镇巷战为主要模式的现代条件下低强度冲突――“治安战”中,都有些力不从心。
无论是俄军两次车臣平叛作战中的t-80,还是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m1ai改进型和mia2,概莫能外。
虽然一些国家开发了“城市战专用坦克”,但它们并没有经历过实战的考验,甚至没有与所在国xx一起前往阿富汗和伊拉克“维护治安”。
因为在当今世界形势下,即使盘踞在城镇内的全部或绝大多数人员都是敌方武装人员,也几乎没有一支xx敢于实施“将城镇夷为平地”的作战模式。
这就要求在城镇巷战中,双方必须在不大量破坏城镇建筑物的前提下,进行逐条街道、逐幢建筑物的争夺。
此时,传统装甲机械化xx的火力难以得到发扬,机动性则受到城镇街道的限制,而主战坦克的炮塔顶部、侧面以及尾部等薄弱部位很容易遭到rpg-7之类步兵反坦克武器的袭击。
相比之下,“梅卡瓦”Ⅲiv已然是比较侧重于应付低强度;
中突、尤其是城镇作战的坦克了,无论是前置发动机,还是炮塔和车体两侧及后方的附加装甲,以及作为辅助武器的60毫米追击炮都是明证。
但即使如此,作为一种以打击对方坦克为首要目的设计的坦克,“梅卡瓦”依然不是城镇作战的最佳选择:
120毫米主炮不能发扬火力,形同鸡肋;
辅助武器不足,射击死角较多;
车体加上炮塔显得太过高大,容易遭受攻击。
而且,重金打造的“梅卡瓦”Ⅲ/iv整天用来对付“折腾个没完”的武装分子,当然很不划算,如果有损失的话,那就亏得更大了。
然而,没有装甲力量协同作战的步兵,在现代条件下的城镇巷战中处境异常艰险。
在2006年以军对黎巴嫩真主党武装采取的军事行动中,其轻步兵分队的伤亡占以军伤亡的大多数,甚至有以军步兵班在巷战中被真主党武装全歼的记录。
而巴勒斯坦武装的“军事工业”也“取得了进步”,从一些公开的照片资料看,巴勒斯坦武装人员不仅有名声在外的rpg-7反坦克火箭,还自制了一种外形与二战中德国“铁拳”有些相似的“简易反坦克火箭”,另外还制造出不同口径的追击炮、掷弹筒和与之匹配的弹药。
虽然这些用钢管(很多为没有军用价值的无缝钢管,或卷焊的民用自来水管)和消防栓拼凑的“山寨武器”设计、制作都十分粗糙,却足够对以军轻型车辆和轻步兵构成威胁。
在迫击炮和掷弹筒的火力下,坦克内的乘员也无法露身车外进行观察,仅凭车长和炮长观瞄仪,视野又显得过于狭窄……
公开的资料显示,针对在以黎、以巴冲突中出现的新情况,以色列陆军高层曾经在2007年间,对以色列陆军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
其中有意见认为,以色列应当学习欧美国家,研制或引进类似“斯特瑞克”、“拳击手”一类的轮式装甲战斗车辆,建立“轻型化陆军”;
也有意见认为,以色列应当研制或引进类似“布雷德利”、“美洲狮”一类的履带式步兵战车,使现有装甲xx的构成更加完善。
从目前情况看,以色列高层似乎没有采纳上述提议中的任何一个,而是另辟蹊径,将一群更加另类的战车推向了前台。
在此次巴以冲突的地面作战中,“梅卡瓦”只被部署到城镇外围,作为“120毫米平射炮和60毫米追击炮的活动炮台”提供火力支援。
运载以色列xx进人城区并为士兵提供最直接火力和防护支持的,却是一群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却又有些陌生的奇特战车……
老兵新传
虽然有时会招来非议,但全世界都承认。
犹太人是一个十分精明的民族,这种精明也体现在以色列在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和使用中。
我们几乎看不到以色列销毁退役的武器装备,他们总是能够把那些看起来已经毫无使用价值的武器加以有效地翻新和改造,将其重新投入使用或销往国外。
同样,在此次“铸铅行动”中担当主角的另类战车,也是在那些已经退居二线甚至退役的坦克、装甲车辆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地改造,使得久经沙场的老兵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m113装甲车是世界装甲车辆中的一代“元老”,其分布范围遍及五大洲:
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在其车顶上加装类似“布雷德利”、“武士”或“美洲狮”步兵战车的炮塔,土耳其甚至给仿制的m113改进型装上俄制bmp-3步兵战车的炮塔,生产出各种“简易步兵战车”。
m113也曾经是以色列陆军的主力装甲运兵车,在“铸铅行动”中,这位一度很少活动的“老兵”重新披挂上阵,但已是“旧貌换新颜”了。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以色列改进型m113有两个型号,其中一个型号对主装甲进行一定的加强,在主装甲和履带外侧加装大量的格栅装甲,车顶加装一个由防弹玻璃和装甲构成的大型观察/射击堡。
格栅装甲对于rpg-7一类的聚能装药武器有一定的防御效果,观察/射击堡则可使乘员在面对敌方迫击炮和掷弹筒的火力威胁下,仍然可以露出车体(至少是探出头)进行视野较好的全向观察。
与这个相对简单的改进型相比,另一个m113的改进型号则要更加精致和完善,不仅在主装甲外侧加装了模块式附加装甲(从外形特征上看应该是复合装甲)、履带外侧加装了格栅装甲,还在车顶安装了一部以12.7毫米机枪为主要火力的遥控武器站,以及由防弹玻璃和装甲构成的小型观察堡。
此外,还在车顶上安装了烟幕弹发射装置。
两个型号都“铸铅行动”对车体进行了一定的改动,可能是为了安装更多的格栅装甲和模块式附加装甲。
从上述各个特点来看,这两款m113改进型都是以城镇作战为主要目的开发的,它们都参加了这次“铸铅行动”并深入加沙城区,只是分工有所不同,前者主要负责人员运输,后者则更侧重于火力压制和步兵随车战斗。
不过,将m113改造成为“城市战专用战车”,并不足以体现犹太人在武器开发方面的创造力。
以色列还推出了更让人称奇的家伙――将各种型号的坦克底盘改造成为重型装甲步兵战车。
在“铸铅行动”中,这些型号悉数上阵,可以说是以色列重型装甲步兵战车家族发展历程的一次大展示。
以色列最早的重型装甲步兵战车,是用库存“百人队长”坦克底盘改造的“纳格玛肖特”、“纳格帕登”和“美洲豹”3个型号,这三款战车一直使用至今并且在“铸铅行动”中表现活跃。
不过,这3个型号并非以色列的制式战车,而是以军各个xx根据使用需要,联系兵工厂自行改造而成的,因此形状其实是各不相同,“纳格玛肖特”、“纳格帕登”和“美洲豹”也是xx自己起的名字。
虽然它们在实战中表现良好,但毕竟是非制式装备,无法有效保证后勤支援。
而且经过历次战争,尤其是第四次中东战争(“赎罪日战争”)的巨大消耗,留存的“百人队长”坦克底盘已经相当少。
因此,这3个型号的战车在以军中的地位也就是“能用就用,用到不能用为止”。
不过,用“百人队长”坦克底盘改造重型装甲步兵战车的成功,也影响到了以色列军方高层。
于是,在陆军高层的直接推动下,以色列开发了“阿奇扎里特”重型装甲步兵战车,它也是世界上第一种批量生产的重型装甲步兵战车。
“阿奇扎里特”是以色列利用在中东战争中缴获以及后来“廉价收购”的大量t-54/55坦克底盘,研制而成的重型装甲步兵战车。
该车主要用于保障步兵在危险地域的安全,追求最高的防护力是其最大特点。
“阿奇扎里特”的前部和两侧安装了模块化复合装甲,发动机后部安装了“袍褂”网眼状装甲。
%54/55坦克在卸去动力传动部件和炮塔以后只有27吨,而经过改装后的“阿奇扎里特”重量竟达44吨,足见其对防护性能的重视。
车顶除了驾驶员、车长和高射机枪窗口外,仅仅设置了2个较大型的角型窗口。
除上述人员外,乘员还包括7-8名步兵。
“阿奇扎里特”安装了625马力(约467千瓦)底特律8v-71tta型柴油机和阿里森xtg-411-4型自动变速箱,整个动力传动部件的体积比较小,动力舱余下的三分之一空间被设计成为供乘员上下车的专用“走廊”。
早期型号的“阿奇扎里特”安装有4挺fn-m240型7.62毫米通用机枪、1门60毫米迫击炮和多具is-6型烟幕弹发射器。
不过,从以色列最近公布的照片上看,至少有一部分“阿奇扎里特”在车顶上安装了可以选装40毫米榴弹发射器或12.7毫米机枪的遥控武器站,以及一个由防弹玻璃和装甲构成的小型观察/射击堡,以替代7.62毫米通用机枪。
还有部分“阿奇扎里特”不再安装固定武器,代之以一个大型观察/射击堡。
“阿奇扎里特”重型装甲步兵战车参加了包括2006年黎以;
中突在内的历次军事行动,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城镇巷战,经受了实战的考验。
在此次“铸铅行动”中,“阿奇扎里特”及其已知的两个改进型号如数登场,安装遥控武器站和小型观察/射击堡的改进型可以说是“上镜率”最高的以色列战车。
这不仅因为“阿奇扎里特”是以军目前装备数量最多的重型装甲步兵战车,也证明了以色列陆军对于这种坚固可靠的重型装甲步兵战车在反游击作战、尤其是在城镇条件下的反游击作战中的表现所给予的高度信任。
“阿奇扎里特”虽然性能出色,但毕竟t-54/55坦克底盘也是“外来装备”,难以有效保证来源。
2008年6月,以色列陆军迎来了他们的新一代重型装甲步兵战车――“亚美尔”(雌虎)。
“亚美尔”是目前为止全世界性能最强的重型装甲步兵战车之一,目前已进入量产阶段。
“亚美尔”在以军退居二线的“梅卡瓦”i/Ⅱ型坦克底盘的基础上改造而成,改装内容包括:
拆除炮塔和车体顶部,代之以新的焊接上层装甲结构,安装新的尾部舱门/跳板,去掉驾驶员舱盖
“亚美尔”步兵战车的乘员舱代之以附加装甲等等。
“亚美尔”可载11名乘员:
车长、驾驶员、炮长和8名载员。
另据以军方介绍,该车还配备了一个担架设备,从而保证车辆在8名载员之外还可以搭载1名伤员。
“亚美尔”全身(包括车顶)都披挂了附加装甲,看上去似乎与“阿奇扎里特”及m113改进型的附加装甲型号相同,是一种模块化的复合装甲。
为了应对地雷的威胁,“亚美尔”还在车底部安装了v形“特殊装甲系统”,并重新设计了车内乘员与载员的悬置座椅。
此外,还计划装备“战利品”主动防护系统。
以色列方面称,“‘亚美尔’是世界上防护力最强的步兵战车……”。
“亚美尔”的电子系统也十分先进,装备与“梅卡瓦”iv主战坦克相同的战斗管理和火控系统、非冷却热成像电视和昼/夜观察设备。
车体外部安装有4台摄像机,3个在前,1个在后,载员顶观察瞄具替换为平板监视器,从而使车内乘员在闭舱作战时具有良好的视野,提高了态势感知能力。
另外,根据以国防军的作战经验,步兵战车乘员经常需要在车内持续待上24小时,因此“亚美尔”还配备了卫生设备。
“亚美尔”的武器系统包括1部可选装40毫米榴弹发射器或12.7毫米机枪的遥控武器站、1门60毫米迫击炮和1挺fn-m240型7.62毫米通用机枪。
车顶唯一的舱盖位于车长顶部,在车辆的左侧,从而使车长能够操纵7.62毫米机枪。
据报道,以色列军方计划第一阶段采购50辆“亚美尔”重型装甲步兵战车,用来替换即将退役的“纳格玛肖特”、“纳格帕登”和“美洲狮”。
有消息显示,部分“亚美尔”也参加了“铸铅行动”,但具体情况尚不清楚。
当然,成群“雌虎”驰骋在中东的土地上只是时间问题,从“纳格帕登”到“阿奇扎里特”,再到“亚美尔”,均显示了以色列人的精明与创意。
尾声和其他
重型装甲步兵战车最主要的优点,是能够为进攻一方的步兵提供足够的防护能力,其在现代条件下的城镇巷战中还能有效抵御反坦克武器的打击。
其次,重型装甲步兵战车具备足够的载重量,车上可以搭载包括榴弹发射器、机枪和各种遥控武器站在内的多种武器,在城镇巷战中为步兵xx提供必要的火力支援。
而且,重型装甲步兵战车采用坦克底盘,在维修、保养和战时抢修等方面能够减轻后勤支援xx的压力。
另外,利用坦克底盘改装成重型装甲步兵战车,还为即将和已经退役的坦克找到继续存在的理由,这样不仅节约了采购经费,还减少训练时间,保持了xx的战斗力。
事实上,以色列开创的用退役坦克底盘改造重型装甲步兵战车的做法,已经被数个国家所借鉴:
约旦将“百人队长”坦克底盘改造成abl4“鳄鱼”重型装甲步兵战车,俄罗斯以t-55坦克底盘改造出火力强大的btr-t重型装甲步兵战车和另一款重型装甲人员输送车。
这种做法对于我国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虽然以我国目前的国内国际环境,暂时还说不上有进行大规模现代条件下城市作战的迫切需要。
但周边局势风云变化,随着现代局部战争和反恐战场不断向以城镇为代表的人口稠密地区延伸,我军和武警xx迟早要面对城镇巷战这个命题。
另一方面,随着新型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的量产服役,大量63/77/85式装甲运兵车和59式坦克已经或即将退役封存。
我们能否参照以色列m113改进型和“阿奇扎里特”的模式,将它们改造成为适合我陆军摩托化步兵xx和武警机动xx使用的城市作战用战车,进而打造出几支着眼未来可能发生的高强度城镇巷战的陆军或武警xx呢。
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命题。
就在本文行将结尾的时候,笔者从图片资料中发现以色列展出的又一种新战车,与前面的型号一样,也是由旧型战车改造而成。
这次是在m113底盘上,加装由27毫米机关炮、增程型“长钉”反坦克导弹及相应观瞄设备组成的大型遥控武器站,该型战车的模块化附加装甲数量也超过了前面介绍过的两型m113改进型战车。
先进的大型遥控武器站和模块化复合装甲,使mll3具备了可以与“布莱德利”、“美洲狮”相媲美的火力与防护,有消息显示,该车还换装了更强劲的新型动力系统。
虽然目前还不清楚以色列打算将其装备本国陆军还是推向国际市场,不过考虑到以军目前还未装备任何一款在火力上能与国际主流步兵战车甚至主战坦克交锋的“真正的步兵战车”,因此不排除该车未来装备以军的可能性。
希伯莱人在战车上的创意,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