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密山市实验中学六年级五四学制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202189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密山市实验中学六年级五四学制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密山市实验中学六年级五四学制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密山市实验中学六年级五四学制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密山市实验中学六年级五四学制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密山市实验中学六年级五四学制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密山市实验中学六年级五四学制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黑龙江省密山市实验中学六年级五四学制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密山市实验中学六年级五四学制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密山市实验中学六年级五四学制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4.最早种植粟的原始居民()

A.山顶洞人B.北

京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地处黄河流域,干旱少雨,半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人类。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5.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半坡原始居民,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故选D。

北京人.山顶洞人位于北京周口店,河姆渡原始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故选D。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社会

6.人文初祖是()

A.炎帝B.皇帝C.黄帝D.蚩尤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传说中的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黄帝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被称为人文初祖。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7.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A.黄帝时期B.尧时期C.舜时期D.禹时期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定都阳城。

禹由部落联盟的首领,变成了国王。

他所建立的国家称夏朝。

至此原始社会结束。

考点:

夏朝的建立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

大禹之前的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压迫,财产公有。

夏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的一大变局。

社会的组织形态,由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演进到了国家。

我国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

8.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后来又称商朝为()

A.殷朝B.商汤C.商纣D.伊尹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躲避水患和政治动乱,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所以商朝又称殷朝。

9.西周的众多诸侯国,诸侯王的产生是通过()

A.奴隶制B.

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分封的对象是宗室、功臣和前代贵族的后裔。

通过分封制,西周产生众多诸侯国。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众多诸侯国”是解题的关键,西周实行分封制。

1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

、西周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清末发现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记载商朝的政治、经济、祭祀等活动。

甲骨文是一战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11.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城濮大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纷争的相关知识,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从此晋文公成为中原的霸主,所以答案是A。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12.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东起临洮西到辽东

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陇西

D.西起山海关,东到嘉峪关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秦始皇命人修筑了万里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

A.大泽乡起义B.楚汉之争C.项羽起义D.刘邦起义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秦二世更加残暴;

直接原因是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

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抓住题干关键词“第一次农民起义”是解题的关键,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14.水排的作用()

A.灌溉B.排水C.鼓风冶铁D.浇水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汉杜诗发明了鼓风冶铁工具水排,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5.汉代促进汉匈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的使者是()

A.卫青B.王昭君C.文成公主D.张骞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王昭君是促进汉匈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的使者,B项符合题意;

汉武帝时卫青北击匈奴;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

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

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6.《史记》没有记载的人物是()

A.汉武帝B.秦始皇C.华佗D.陈胜

抓住题干关键词“《史记》没有记载”是解题的关键,《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华佗是东汉人,不可能被记载。

17.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的发明者是()

A.华佗B.张衡C.李冰D.蔡伦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汉的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B项符合题意;

华佗是东汉时期的神医;

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18.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是在()

A.东汉B.秦末

C.三国D.西晋后期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造成西晋社会经济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王朝实力消耗殆尽,成为西晋衰落的直接原因,直接导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

抓住题干关键词“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是解题的关键,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直接导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

19.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

A.《齐民要术》B.《缀数》C.《天工开物》D.《论衡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丰富,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20.《水经注》的作者是()

A.祖冲之B.贾思勰C.顾恺之D.郦道元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D项符合题意;

我国的祖冲之求得的圆周率成果领先世界近1000年;

贾思勰著《齐民要术》;

东晋的画家顾恺之,擅长人物画。

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二、填空(每个空2分,共16分)

21.铁农具和农耕技术被广泛使用是在______时。

【答案】战国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开始使用的铁农具在战国时期得到推广,我国进入铁器时代。

我国在春秋时已经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逐渐推广。

铁农具和农耕技术被广泛使用是在战国时。

22.修筑都江堰的是秦国蜀太守_____。

【答案】李冰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修筑都江堰的是秦国蜀太守李冰,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3.“医圣是指________

【答案】张仲景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汉名医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被人称为医圣。

24.“书圣”是指____________。

【答案】王羲之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晋的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他的行书摆脱了以往隶、篆的痕迹。

王羲之是“行书”的集大成者。

“书圣”是指王羲之。

25.

目前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______________。

【答案】司母戊鼎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26.总结“望、聞、问、切”四诊法的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华佗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望、聞、问、切”四诊法。

27.“世界和平理事会”把_____________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代表作品是_____。

【答案】

(1).屈原

(2).《离骚》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创造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著有《离骚.》等优秀诗篇,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代表作品是《离骚》。

三、列举题(8分)

28.列举本学期学过的和历史有关的成语。

【答案】围魏救赵,卧薪尝胆,三顾茅庐,温故而知新,破釜沉舟,鸿门宴。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围魏救赵”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退避三舍”指春秋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信守当年立下的诺言开战前先退军九十里;

“问鼎中原”指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

破釜沉舟,鸿门宴。

29.列举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

【答案】长平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秦以少胜多打败赵国;

公元前207年的巨鹿之战、200年官渡之战、208年的赤壁之战和383年的淝水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四、材料分析题(14分)

30.材料一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同一。

“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左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____,右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______作为规范文字。

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

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为加强

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

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A、都是开国皇帝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答案】

(1)圆形方孔铜钱,小篆,郡县制,焚书坑儒。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

(3)(B)

...............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3)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汉武帝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B项符合题意。

抓住材料图片信息及“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五、综合分析(6分)

31.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对中国的文化影响深远,请你列举孔子的政治主张与反映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名言。

政治主张: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答案】政治主张:

“仁”,“爱人”,“为政以德”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温故而知新。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政治主张是“仁”,“爱人”,“为政以德”;

学习态度的名言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方法主张温故而知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