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全一册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20093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全一册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人教版全一册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人教版全一册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人教版全一册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人教版全一册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全一册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

《人教版全一册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全一册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全一册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x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该路线制定出发点:

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8、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

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

意义:

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9、四项基本原则含义: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它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10、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的根本目的:

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我国的立国之本是什么?

(四项基本原则)我国的强国之路是什么?

(改革开放)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11、为什么对外开放?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

实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我们曾因为闭关锁国而落后,继而挨打,而开始了百年屈辱的历史。

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3、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要把“一个中心”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就要在实际工作中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

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地位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1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是: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16、我们应如何履行(承担)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责任)?

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和责任,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17、什么是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是党和国家为完成最终统一大业制定的基本方针。

“一个中国”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香港、澳门的回归,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8、对台湾统一问题的相关认识、方针政策: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1、现代科技,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也使世界变得更加开放,任何国家都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2、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就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3、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所有国家、各个方面的开放。

在对外开放的同时,我们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其他特点:

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的目的: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要求: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5、我国的环境问题表现在许多方面,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

严峻的环境形势迫使我们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

6、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7、在人类发展史上,科技发展的每一次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

8、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水平。

9、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我国要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0、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11、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12、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13、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损失、浪费严重。

14、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也不能对它随心所欲。

15、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说到底都是发展问题。

面对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形势,谋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16、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它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17、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评论(6) 

第二单元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p32—45

231 

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p32—36

1、如何认识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p32—33

(1)、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国家强了起来。

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2)、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3)、在欢欣鼓舞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4)、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竞争日益激烈。

我们必须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如何认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p34—35

(1)、原因有三:

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2)、初级时间:

(3)、阶级矛盾:

由于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4)、现阶段主要矛盾: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如何认识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p35-36

(1)、九十多年的艰辛探索,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旗帜就是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32 

党的基本路线 

p37—40

1、党的基本路线的相关重要内容。

P37

(1)、制定依据: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2)、主要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核心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怎样认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思想。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3、怎样理解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p39—40

(1)、我们之所以取得这些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就是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离“两个基本点”。

(3)、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决不动摇。

233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p41—45

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制度?

有什么意义?

P42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p42

3、维护民族团结要做到那三个尊重?

p43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4、爱国统一战线由哪些人构成?

p44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5、关于“一国两制”。

P44

(1)、制定的理由: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方针。

(2)、含义:

(3)、意义:

6、关于台湾问题。

P45

(1)、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3)、对台方针:

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4)、历史必然:

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一定能够实现。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241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p47-50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p47—48

(1)、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科技不断发展,世界一天一天变得更加开放。

(2)、在开放的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都不能成功,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

(3)、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一切先进文明成果,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新形势,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4)、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怎样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p49-50

(1)、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开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全方位开放。

在对外开放中与世界各国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2)、中国不能依靠别人来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我们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道路。

(3)、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242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p51—54

1、我国为什么要实现计划生育政策?

p51—52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3)、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实行优生优育,使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

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2、计划生育的目的、要求、意义是什么?

p53

(1)目的:

(2)要求:

(3)意义:

第一,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第二,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第三,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

3、我国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们应该怎么办?

p54

(1)、主要表现:

①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

②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

③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

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

(2)、应该怎么办:

我们应该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共建美丽中国。

24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p55—59

1、我国资源现状如何?

p55

(1)总量大,种类多,人均资源少,开发难度大;

(2)我国目前的自然资源开发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损失、浪费严重。

2、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之路?

p56

(1)、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说到底都是发展问题。

面对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2)、谋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3)、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3、什么叫可持续发展战略?

p57

既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244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p60—64

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p60—61

(1)纵观科技发展的轨迹,它的每一次突破,都会促进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2)、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2、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进步?

p61—62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我国虽然在某些方面在世界处于前列,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2)、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3)、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迅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3、如何理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p62—63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2)、我国要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4)、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

4、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p64

(1)原因:

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时代的高度,分析了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所产生的巨大推动力量,以及对我国的严峻挑战,审时度势,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2)、办法:

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以为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要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3)、目的:

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国家方面:

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②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

③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

④奖励科技和教育创新人才,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和创造。

⑤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2)、中学生方面:

中学生要提高创新能力,就要热爱科学,刻苦学习,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要勤于思考,敢于冒尖。

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的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51 

灿烂的中华文化 

p66-69

1、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p66-68

(1)、产生: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民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永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来的中华文化。

(2)、构成:

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③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④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⑤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⑥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

(3)、发展:

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4)、影响:

①、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③、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5)、特点: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2、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

传统美德有何作用?

应该如何发展?

P69

(1)、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慨,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方面。

(2)、作用:

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地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3)、发展与继承:

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传承下去,青少年任重道远。

25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70—73

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