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打靶卷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19960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打靶卷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徐州市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打靶卷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徐州市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打靶卷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徐州市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打靶卷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徐州市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打靶卷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打靶卷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江苏省徐州市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打靶卷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打靶卷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徐州市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打靶卷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合群从弟子侄讲《春秋左氏》《易王氏》,孜孜无倦,以忘其忧。

德清君喜曰:

兹谓遁世无闷矣。

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生。

先君独乘驴无僮御以出,求仁者冀以给食。

尝经山涧,水卒至,流抵大壑,得以无苦。

被濡涂以行无愠容,观者哀悼而致礼加焉。

既而以为天子平大难,发大号,且致太平,人罹兵戎,农去耒耜,宜以时兴太学,劝耦耕,作《三老五更议》,斋沐以献。

道不果用。

授左卫率府兵曹参军。

尚父汾阳王居朔方,备礼延望,授左金吾卫仓曹参军,为节度推官,专掌书奏,进大理评事。

以为刑法者军旅之桢干,斥候者边鄙之视听,不可以不具。

作《晋文公三罪议》《守边论》,议事确直,世不能容。

表为晋州录事参军。

晋之守,故将也,少文而悍,酣嗜杀戮,吏莫敢与之争,先君独抗以理。

无辜将死,常以身捍笞箠,拒不受命。

守大怒,投几折箦,而无以夺焉。

终秉直以免于耻,调长安主簿。

居德清君之丧,哀有过而礼不逾,为士者咸服。

服既除,吏部命为太常博士。

先君固曰:

“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

”三辞而后获,为宣城。

四年作阌乡令。

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后数年,登朝为殿中侍御史,会宰相与宪府比周,诬陷正士,以校私仇。

有击登闻鼓以闻于上,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至则平反之。

为相者不敢恃威以济欲,为长者不敢怀私以请间,群冤获宥,邪党侧目,封章密献,归命天子,遂莫敢言。

逾年,卒中以他事,贬夔州司马。

居三年,丑类就殛,拜侍御史。

制书曰:

“守正为心,疾恶不惧。

”贞元九年,宗元得进士第。

上问有司曰:

“得无以朝士子冒进者乎?

”有司以闻。

上曰:

“是故抗奸臣窦参者耶!

吾知其不为子营私矣。

”是岁五月十七日卒,享年五十五。

(选自《柳宗元文集》,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被濡涂以行无愠容 

被:

披着

B.人罹兵戎 

罹:

遭受

C.而无以夺焉 

夺:

争夺

D.卒中以他事 

中:

中伤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柳镇“守正为心”的一组是(3分)

①间行以求食,深处以修业 

②议事确直,世不能容

③无辜将死,常以身捍笞箠,拒不受命 

④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

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⑥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至则平反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镇有一次独自骑着驴外出,请求具有仁心的人希望能赠给一些食物,路过山涧时洪水突然爆发,幸亏水流冲进大沟中,他才没有遇难。

B.尚父汾阳王很欣赏柳镇的才能,准备了礼物来看望延请他,授予他左金吾卫仓曹参军的职务,让他担任节度推官,专门掌管书信和奏疏。

C.柳镇为父亲德清君守丧期间,悲哀得非常厉害却行为不失礼数,有见识的人都非常佩服他,吏部还任命他担任太常博士。

D.贞元九年,柳镇的儿子柳宗元考中进士,皇上问有关官员说:

“该不会是以朝廷官员儿子的身份蒙混进来的吧?

”有关官员将实际情况汇报给他。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生。

(2)酣嗜杀戮,吏莫敢与之争,先君独抗以理。

(4分)

(3)是故抗奸臣窦参者耶!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

金山送柳子玉①

苏轼

谁作桓伊②三弄,惊破绿窗幽梦?

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注:

①熙宁六年十一月苏轼与友人柳子玉一同南下,次年二月于金山送别柳子玉。

②桓伊,东晋时音乐家,善吹笛,曾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调。

(1)词中“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

”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分)

(2)本词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诗经?

蒹葭》)

(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庄子《逍遥游》)

(3) 

,又重之以修能。

(屈原《离骚》)

(4)自非亭午夜分, 

(郦道元《三峡》)

(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不复出焉。

(陶渊明《桃花源记》)

(6)予谓菊,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7)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8) 

,鬓微霜,又何妨。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苦菜花开

于永军

  ①春风拂过,苦菜花开。

那一株株可爱的小精灵,穿着绿裙,挺着脖颈,扬着金黄色的笑脸,尽情地炫耀着自己的快乐。

清香弥漫,那似乎带着苦味的感觉顿时让我想起家乡漫山遍野满沟满坡的苦菜,想起那剜到母亲篓子里的或择洗干净放在菜板上的叶绿根白的苦菜。

那是远远近近的记忆,那是深深浅浅的记忆。

②我生长在“瓜菜代”的年代,野菜、草根、树皮、树叶、酒糟渣、观音土,凡是能充饥的东西,都“勇敢”地作过“穿肠过”的实验。

至今我依然记得:

树皮类只有榆树皮能吃,甜丝丝、黏糊糊的像地瓜枣;

草根类只有茅草根能吃,可“进口”容易“出口”难,排泄时能憋死人;

树叶类只有洋槐叶能吃,但会使人浮肿,那时我们村二百来户人家,一百多人得了浮肿病,我四岁的三弟,脸肿得像个皮球。

那几年天灾加人祸,粮食没甚收成,野菜却疯长,饿极了的人们便扑向了野菜,什么麦蒿、七七菜、猫耳朵、疯狗草……只要能吃、药不死人,剜到篮里便是菜。

苦菜让我记忆深刻,不只是因为它生命力顽强,有土的地方就能生长;

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完美奉献,根叶茎都能吃;

更可贵的是,别的野菜过了季节就成了草,它却一枝独秀,过了春茬还有秋茬,鲜嫩时晒干,冬天用水一泡照样能吃。

③1962年的大年三十,我们一家五口人吃不起饺子,父母只能用干苦菜插渣(做菜豆腐,老家方言叫“插渣”)。

除夕早上,娘泡上了半锅干苦菜,又泡了半碗留待来春做种子的黄豆。

傍晚,当家家户户响起刀剁案板声,娘剁苦菜、爹磨豆,做了一锅苦菜渣。

那飘着清香的尤物,馋得我们兄弟几个口水直流。

大年夜,一家人围坐土炕上,每人盛了一大碗。

那渣吃到嘴里,苦中有香,香中稍苦,对长年肚子里罕见油水的孩子来说,那感觉着实美不可言。

  ④这样的记忆留存了好些年。

1974年秋,人民公社社员仍在温饱线上挣扎,我参军了,就要离开父母了。

娘问我想吃什么,我说,最想吃苦菜渣。

可惜,这个时候苦菜太少了。

无心的一句话,娘却上了心。

第二天,晚饭时分,炕上放着一小盆苦菜渣。

原来,头天夜里,娘就泡上了黄豆,翌日一大清早便拎着篓子出了门,满山坡里寻苦菜。

弟弟告诉我,为了这顿苦菜渣,娘整整在坡里找了一大上午,沟沟坎坎寻遍了,两只小裹脚都磨起了泡。

那天娘催促我趁热吃、多吃点,而我,筷子还没有动,泪水便盈满了眼眶。

  ⑤军旅生涯三十多载,一年两度黄花开。

妹妹告诉我,打我参军之后,每当苦菜花开,娘都要上坡去剜苦菜,泡豆子插渣。

年年如此。

有好几次,老家有人到济南,娘还专门央人给我带一瓷钵呢。

  ⑥有一年三月,又是苦菜花开时,领导特批让我回家看看,我想给娘一个惊喜,事先没有打电话。

不承想,一到村口,大老远看见娘站在那儿张望。

我不解地问娘,您在这儿等谁?

娘说,在等你。

我说,您怎么知道我今日回来?

娘说,这两天我左眼一直跳,寻思着你该回来了,好几天都上这儿望望,没想到你还真的回来了,夜来(方言:

昨天)还让你嫂子插了苦菜渣呢!

  

⑦娘活了八十又四岁,找早逝的父亲去了。

⑧苦菜花又开了。

娘啊,您在哪里?

1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苦菜“远远近近、深深浅浅”的记忆。

12.请简要分析第①段的表达特色。

13.请分析第⑧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6分)

14.阅读全文,请探究本文的深刻意蕴。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宽以待人

①有人说:

“假如我们都知道别人在背后怎样谈论我们的话,恐怕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了。

”这并不是一句否定人与人之间友情的话。

②要知道,人们背后一时兴之所至,谈到了你的过错或缺点,说了对你不利的话,这是人之常情。

即使他是你的朋友,偶尔一两次顺口说来的话,也并不证明他不够朋友。

③假如你不知道,这事情就会和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

④可是,假如你时常担心别人背后对你的谈论,而要千方百计地去打听的话,传话的人可能会把事情夸张些或歪曲些。

这样一来,本是无意之间的闲谈,就会成为相当严重的有意的中伤,当然就会影响到朋友之间的感情。

⑤我认为在这一方面是大可不必过于认真的;

假如你喜欢你的朋友,在传话的人面前,你反而应该替他辩护一下或洗白一下才对。

因为这是换得朋友对你的信心及杜绝闲话的最好办法。

⑥朋友之间的感情本不是短时间可以建立得起来的,而在漫长的时间中朋友间难免会出现各种小矛盾。

在彼此交往期间,不计较小的恩怨,适当地消除小的误会,原谅对方有意或无意的错误等等,都是使友谊巩固和增进的最好办法。

许多人一生交不到一个朋友,那就是因为他太斤斤计较了。

要知道,世间有几个人没有缺点和没有粗心大意的时候呢?

假如别人也同样的来计较我们的错失的话,我们不是也会成为孤立可怜的人了吗?

⑦我一向喜欢快乐和气的气氛。

不管是家庭里,邻里之间、朋友之间、同学同事之间,假如大家见了面都是一团和气,彼此心中没有成见,没有意气用事的地方,嘻嘻哈哈,有说有笑,那该多好!

而这种快乐气氛的造成,就是靠着每一个人从本身做起的一种宽厚、容忍的功夫。

⑧对人抱持一个“恕”字,欣赏别人的好处,记着别人的好处,忘掉别人的错处,这就可以获得一种心安理得的快乐。

⑨常见有人说话方面不饶人,你损我一句,我必定要报复你三句,认为是精神上莫大的胜利。

可是事实上,我们知道,无论所争执的事是大是小,既有争执和意见,心里就不会舒服,无论自己是胜是败,精神上总难免受相当的损失。

为琐屑小事争强好胜的结果,必定会把无意变为有意,把小事扩大为大事,以后就更难和平相处了。

⑩“恕”并非软弱,一个懂得“恕”字用处的人,“恕”会成为他的无形武器;

它消极的可以避免卷入无益争论的漩涡,积极的可以克服对他有所不利的敌人,而且可以更进一步把敌人化为朋友。

15.在第①段中,作者通过引用想表达什么看法?

1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⑥段的论述层次。

17.作者提出的“恕”的含义是什么?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年事渐长,慢慢懂得了一点道理,花中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却是各自有它的特色。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菊,凌霜自得,不趋炎热。

——梁实秋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

“白马解围”四字,即作《西厢记》之主脑也。

余剧皆然,不能悉指。

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作,不知为一事而作。

尽此一人所行之事,逐节铺陈有如散金碎玉以作零出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20.《西厢记》是 

(朝代) 

(作者)的剧作。

21.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本的观点。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家》中的高觉新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人,他受过新式教育,喜欢化学,想去北京、上海上学,同时又受到封建思想影响,最终成为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B.《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为报父仇而故意装疯,疏远了心上人奥菲利亚,后来又误杀了奥菲利亚的哥哥,以致痛苦中的奥菲利亚溺水而亡。

C.《茶馆》中,常四爷说“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这是他最后绝望的呼喊,体现了他的爱国精神,同时也表现了旧中国的黑暗与腐朽。

D.《呐喊》中,阿Q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赤贫者,现实处境十分悲惨,但他在精神上却常处优胜,常常夸耀:

“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

你算是什么东西!

”。

E.《欧也妮·

葛朗台》中,当葛朗台看到查理送给女儿的金梳妆匣时,马上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欧也妮一看见父亲瞪着金子的眼光,叫起来:

“上帝啊!

救救我们!

23.简答题(10分)

(1)请简述《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刘皇叔跃马过檀溪”的故事情节。

(2)《红楼梦》中,宝玉撰写《芙蓉女儿诔》悼念哪位女子?

请列举两例有关她的主要事件。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

“草根”是网络时代基层大众的自嘲性称呼,这些“草根”生活在底层,具有非凡的思想力。

他们对社会生活有着直接体验,和权贵们又无瓜葛,所以看问题犀利、尖锐,其思想敏锐,洞察性强。

另外,底层险恶的生活环境,也练就草根灵活的适应能力,他们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在生活大石的重压下,他们总能蜿蜒曲折地往外生长,具有顽强的忍耐力和承受性。

这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草根是大地万物中生命力最顽强的物种,草根思想如同草根一样坚忍不拔,生命顽强。

圣人说:

“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

”而草根思想大都质胜于文,带有一些野性,具有素朴的质感性。

这种“野性”在“群体”条件下,很容易得到感染、放大和极化,这样“草根群体”就会出现情绪化和冒险冲动现象。

这种“群体”比个体更爱冒险。

这是由于个体在集体中是匿名的,其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就会降低,而且个体的责任意识也会降低,它会因为“在无名状态下找不到行为的责任人”或“责任分散了”而更加放纵自己的行为。

郁达夫说:

“没有情感的理智,是无光彩的金块,而无理智的情感,是无鞍镫的野马。

”草根思想,只有插上理性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24.从材料看,草根思想有哪些特点?

25.依据材料,简要分析为什么这种“群体”比个体更爱冒险。

26.结合材料,谈谈“草根思想”怎样才能健康发展?

语文答案

1.(3分)D(A 

/cuì

luò

/luò

/qì

B项xiá

n/xiá

chè

/chāiqiǎng/qiǎng 

C项sǒng/sǒng 

/huò

bǐ/bǐ 

D项dà

i/dà

ijiǎo/jiǎojiā/jiā)

2.A(B项“停止”和“现象”不搭配,应改为“消失”。

C项应去掉“与否”。

D项多重否定不当。

3.(4分)“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较轻,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现象。

4.(5分)

(1)(2分)多米诺效应/骨牌效应/连锁反应……

(2)(3分)无远虑有近忧;

慎始才能善终;

呵护自然取得双赢;

伤害自然,必被自然伤;

伤害自然,破坏家园,小命玩完……

5.(3分)C(夺:

改变志向)

6.(3分)D(①隐居时的做法,尚不能体现“守正为心”;

②因坚持正直才表现如此;

③坚持正直;

④表现孝慈;

⑤政治才能;

⑥正直)

7.(3分)C(“期间”错。

吏部任命他担任太常博士是在其守丧期满以后)

8.(10分)

(1)(3分)战乱发生不久,全族的人迁居到吴地,没有办法维持生计。

(“有间”“如”“无以”各1分)

(2)(4分)非常喜欢杀戮,官吏没有人敢跟他争论,惟独先父敢于跟他以理相争。

(“酣嗜”“莫”、状语后置句式、句意各1分)

(3)(3分)这是当年对抗奸臣窦参的人啊!

我知道他不会为了儿子图谋私利的。

(“是”“营私”、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

我去世父亲名字叫柳镇,字某。

天宝末年,参加“经术”类考试高中。

正好遇到安史之乱,就奉养着德清君夫妇,带着家里的藏书隐居到王屋山。

抄小路行走去寻找食物,深藏行迹来研修学业。

集合各位堂弟及子侄来讲解《春秋左氏》《易王氏》,勤勉不倦怠,来忘掉国难的忧愁。

德清君高兴地说:

这就是所说的避世隐居而没有沉闷啊。

战乱发生不久,全族的人迁居到吴地,没有办法维持生计。

父亲就独自骑着驴不带僮仆出门,请求具有仁心的人希望能赠给一些食物。

曾经路过山涧,洪水突然爆发,水流冲进大沟中,他幸免于难。

他披着湿衣服满身泥浆走路却没有生气的表情,看到的人都感到非常哀伤并且非常客气地对待他。

不久认为皇上平定了安史之乱,发号施令,并且得到了太平,老百姓都遭受了战争的祸害,农民们都不能从事农业生产,应该按时令兴办太学,鼓励耕作,于是写了《三老五更议》的奏疏,斋戒沐浴后献给皇帝。

然而他的思想最终没有被朝廷采纳。

被授予左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官职。

尚父汾阳王(郭子仪)居住在北方,准备了礼物来看望延请我父亲,授予他左金吾卫仓曹参军的职务,担任节度推官,专门掌管书信和奏疏,不久又升迁为大理评事。

他认为行刑执法的人是军队里的骨干,斥候是边防的耳目,军队里不能没有这些人。

写了《晋文公三罪议》《守边论》两篇文章,议论事情确切直接,世人不能容纳他的意见。

汾阳王上奏章推荐他做晋州录事参军。

晋州的太守原来担任过将军,缺少文化修养并且性格凶悍,非常喜欢杀戮,官吏没有人敢跟他争论,惟独先父敢于跟他以理相争。

有无辜的人将被处死,先父常常用身体来挡住鞭打杖击,拒绝执行太守的命令。

太守非常生气,将几案扔出去,将席子折断,却没有办法改变先父的做法。

最终依靠持心正直而避免了耻辱,被调任长安主簿。

先父为德清君守丧,悲哀得非常厉害却行为不失礼数,有见识的人都非常佩服他。

守丧期满,吏部任命他担任太常博士。

先父坚持说:

“有老母亲和年幼的子女在吴地,我希望做宣城县令。

”推辞了多次才获得批准,迁职担任宣城县令。

四年后担任阌乡县令。

考核官员时的成绩都是最好,官吏和百姓都非常思念他,树立了石碑来颂扬他的功德。

后来过了几年,进入朝廷担任殿中侍御史,恰逢宰相和御史台的人结党营私,诬陷正直的人来报私仇。

有人击打登闻鼓来让皇上知道,皇上命令先父带领三司来审理这事,他到任后就为这事平反了。

宰相不敢依仗威势来达成私欲,御史台的官员也不敢怀着私心去挑拔离间,很多蒙冤的人都获得了赦免,奸邪的人侧目而视,先父封好奏章秘密地献给皇上,回到朝廷向皇上复命,于是没有人再敢说什么。

过了一年,终究用其他的事情来中伤先父,贬官做夔州司马。

过了三年,奸邪的人被惩治,先父被授于侍御史的官职,皇帝的命令上说:

“坚守正直之心,痛恨邪恶而不畏惧。

”贞元九年,我考中进士。

皇上问有关官员说:

”有关官员奏明情况,皇上说:

“这是当年对抗奸臣窦参的人啊!

我知道他不会为了儿子而图谋私利的。

”这一年五月十七日去世,终年五十五岁。

9.(10分)

(1)(2分)用典。

(1分)表达了作者的愁怨之情。

(1分)

(2)(4分)主人公深夜被笛声惊醒,看到一轮新月,江天茫茫,(1分)想到友人也不忍离别,而明天则是花落絮飞的季节,朋友终究要离去,主人公内心充满了离愁。

(1分)刻画了一位不忍送别,依依惜别的主人公形象。

(3)(4分)想象、以景结情。

(2分,各1分)设想朋友远去,只有飞絮相送,借飞絮表达作者的不舍之情;

(1分)而流水无情,滔滔东流,借流水无情衬托人的有情。

10.(8分)

(1)蒹葭萋萋

(2)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4)不见曦月(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6)花之隐逸者也(7)浑欲不胜簪(8)酒酣胸胆尚开张

11.(4分)“瓜菜代”时期吃野菜特别是苦菜的深刻记忆;

(1分)年夜饭一家人吃苦菜渣的美好记忆;

(1分)参军离家吃苦菜渣的感动记忆;

(1分)军旅期间回家探亲吃苦菜渣的惊喜记忆。

12.(4分)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2分)从视觉、嗅觉的角度,(1分)形象生动写出了苦菜的可爱美丽。

13.(6分)内容:

暗示又是一年苦菜花开,可母亲已不在了,由花及人,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升华了对母亲的挚爱和缅怀之情。

(4分)结构:

照应题目,收束全文。

14.(6分)①苦菜“有土就能生长”,人在饥荒年代,凡能充饥的都“穿肠过”:

表现生命力顽强;

②苦菜、麦蒿等野菜救人命,母亲做苦菜渣:

表现感恩;

③过年、送别、探亲吃苦菜渣:

表现亲情、和睦;

④缅怀逝去亲人、回味艰苦岁月:

表现人不应忘记过去。

15.(6分)①背后谈论的行为并不意味着否定友情;

②背后谈论别人是人之常情,并不意味着不够朋友;

③过于担心朋友背后的谈论才会影响友情。

(每点2分)

16.(6分)①首先指出朋友间发生矛盾的必然性,②接着提出宽容是增进友谊的最好办法,③最后指出斤斤计较会破坏友谊。

17.(6分)①欣赏别人的好处,忘掉别人的坏处;

②不争强好胜;

③并不意味着软弱。

参考立意:

1.梅:

面对困境,勇于抗争;

2.兰:

高洁自守、耐得住寂寞;

3.竹:

豁达、高风亮节;

4.菊:

刚正不阿

19.(6分)尽此一人所行之事/逐节铺陈/有如散金碎玉/以作零出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每处1分,多画不得分)

20.(2分)元朝、王实甫(王德信)(各1分)

21.(2分)作传奇要突出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

“重婚牛府”四字,是《琵琶记》的关键剧情,“白马解围”是《西厢记》的关键剧情。

其他的剧作都是这样,不能全部指出。

后来的人写作传奇剧,但是只知道写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