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19311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

古代汉族成年礼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易服和命字。

衣着发式的改变是成年的身体标识;

命字则是人际交往中的成年标识,从此同辈之间便以字相称,而在人际交往中直呼其名被视为不敬。

成年礼对于个人、家族和国家都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于个人,成年礼是个体生命历程中的特殊时刻,能促使一个人真正从身心发生改变,是人的生命转换和身份转换的特定标记。

于家族,成年礼的举行不仅意味着接纳一个新的事务参与者,同时也是接纳一个风险分担者和利益分配者。

于国家,接纳一个能分得田地的成熟的新的社会成员以后,也多了一个各种赋税和杂役的承担者。

可见,成年礼所蕴含的功能意义牵涉到社会的不同层面,因而在人类社会中至今犹存。

1.下列对文中“成年礼”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年礼最初以考验为目的,到周代转变成一种以强调社会责任和赋予权利为目的的仪式。

B.成年礼是士人阶层年轻人的专属礼仪,是男子可以承担社会事务和女子可以出嫁的标志。

C.成年礼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就是命字,取字之后同辈之间便以字相称,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D.成年礼是一个人生命转换和身份转换的特定标记,对于所在的家族和国家也有特定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人对男子成年礼相当重视,会在男子二十岁生日时安排一系列繁复隆重的仪式,这些仪式还会随社会历史的改变而改变。

B.主人在仪式前要准备礼器酒筵,于门外三揖三让亲迎宾客,然后招待客人,给每位客人赠送俎肉,这样才算完成整套礼仪。

C.女子成年礼称为笄礼,一般在十五岁时与许嫁同时举行,跟男子的冠礼相比,仪式简略稳定得多,主要是结发戴簪及命字。

D.男子加冠取字、女子举行笄礼都是个体生命历程中的特殊时刻,是男子成年的身体标识,也是女子人际交往中的成年标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冠礼中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代表着长辈对冠者的不同祝愿,也使其感受成年的诸多权利和责任。

B.人们可根据一个人的衣着发式来判断他是否具备了祭祀神灵、出征、婚娶以及承担其他社会事务的资格。

C.古代,所有女子在完成笄礼后就都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她们从此足不出户,一心一意于闺中等待出嫁。

D.一个人成年之后,既可以得到属于自己的利益,也必须担负起应该承担的各种责任,当今社会依然如此。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雾中的村庄

苏作成

①我一直觉得,雾中的村庄是有灵魂的,我好想到城市近郊去看看这种状态下的村庄。

②尽管天气微寒,但天空的那一枚太阳,还是给了我温暖。

吃过早点,我就开始了我的“短程旅行”。

然而,还没有从城东走出城市,太阳就淡成了一片圆形的白纸。

继而闪一下,便和天空融成了一块。

从而,我就确定了这边起了浓雾。

③走入郊外的村庄,雾还真的来得气派。

在一处废墟附近,我停了下来。

我不知道为什么产生了一种恐惧。

骤然像进入了童年,甚至有了一种回到了母亲子宫的那种感觉。

我是在梦中吗?

我蹲了下来,路边的几棵狗尾草却站在陌生的季节静悄悄地摇动它们的身子。

几声虫鸣和移动的影子似的鸟啼,显然也无力撑开这种来得奇异的浓雾。

一棵树挂了些枯叶,面对压抑,脱去了生动,只留下梦一样的剪影。

④我知道,如果不是城里的汽车声穿透了村庄,我真不会相信不是在梦中。

然而,整个城外的村庄,乃至整个世界,只剩下了孤独的我。

附近的田野,只有几畦白菜,在尽力地往我的目光和感知中伸出它们的存在,我脚边的一种野草,静静地匍匐,仿佛领了上级的潜伏命令,一种粉红的米粒大小的花,成了它们警惕的耳朵。

在野草的附近,一些开着黄花的菜,全身披挂从深夜走来的露水,也安静着,计划着。

一种植物已枯掉了叶子和身子,却依然开出一种像细丝棉似的花球,带着寒冬的眼泪,为丢失的时光伤感。

就在左边附近,一个台阶举起的小小寺庙,淡成了一帧历史照片,也在静听尘世的声响。

紧挨着它的一棵棕榈树,执拗地让干渴的绿色在暗色中坚守。

在东边的雾中突然有了一枚银币闪动,就像某个官吏蛮横的眼神,那是太阳,瞬息它又被雾推开和融化了。

雾不让我看到太阳的挣扎,我也不愿意听到太阳挣扎的声音。

⑤我很快喜欢了这雾。

雾淹没了城市,淹没了村庄,淹没了我,淹没了无数的思绪、野心和贪婪。

雾真是一个高明的艺术家,雾精简了这个世界,雾精简了这个村庄。

这个世界,这个村庄在此时此刻成了精品:

脚下的一段道路,近旁一些忘记了季节仍然开着花的无名野草,不远处一些菜园,一些废墟,一个寺庙,几个被季节抹黑的菜棚的木架,两三个农家院子的轮廓,还有几个交流的人的声音,几声顽皮孩童的哭叫,几个脚步的声响和孤独的我的躯壳和思考。

⑥那一个白纸的圆在村庄的一处又闪了一下。

我疑心它是另一个世界不怀好意的使者,它更像是我所在世界的一个威力无比的漏洞。

我开始喜欢的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力量来堵塞这个漏洞?

⑦我感到我的躯体开始变热。

我返身朝东边看了一下,那圆的白纸,在雾中已然光亮起来了。

很快,越发亮起来的太阳光线,让城市这一面的雾开始后退,那雾竟然闪出一种好看的蓝光。

有一座楼房的几排窗口,光鲜地露出了脸。

我知道城市很急切地想将雾中的村庄纳入它的视野和地盘。

鞭炮声、车子的喇叭声、街道的嗡嗡声,成了城市的帮手。

我明白我很快又会被城市逮住,成为一个城市人。

河边的一棵树,挺立着,似乎做好了面对现实的准备。

然而村庄仍然懒在雾中,没有完全起身,我知道村庄的心事,我也同情村庄的心事。

⑧不久,城市露出了贴近村庄的更多的建筑,在散开了的雾中,清瘦着,精神着。

⑨有了几个农民在田野走动,一个还扬起了锄头,然而我明白,他再怎么努力往下挖,也无法再将那渐行渐远的世界留下,挖一锄,挖两锄,挖三锄,乃至挖一千锄,也只是枉然。

⑩然而,我真心祈祷,雾中村庄的灵魂,能够变成城市的音符。

(《散文百家》2012年第9期,有删改)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开门见山,直接表达了作者对雾中的村庄的认识:

雾中的村庄是有灵魂的。

这既奠定了整篇散文的情感基调,也照应了结尾。

B.在第③段中,作者写雾中的村庄,通过村庄中的狗尾草、虫鸣、鸟啼等在浓雾中给人的感觉,表现出了乡村环境的恍若梦境的特点。

C.第④段画线语句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太阳和雾的斗争,表明了作者对太阳的敌视,对真实世界的躲避的心态。

D.第⑦段画线句子中,树、村庄和作者的态度不一样,树在坚守自己的底线,村庄却已然向现实妥协,而作者是一个旁观者。

E.文章第⑨段运用细节描写,雾渐渐散去,农民开始在田野劳动,写农民挖地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表达了作者对渐渐远去的村庄的灵魂的深思。

5.文中多次写到“太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6.这篇散文意蕴丰富,表现了深刻的主题,请结合作品加以探究。

(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请将7题答案按照4的序号涂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材料一:

新华网北京12月13日电(记者吴植、魏梦佳)当来自汉江的一库清水从渠首倾泻而出,蜿蜒北上,泽被北方时,有一个需要我们铭记的群体——移民。

为成就中国半个世纪的调水梦想,湖北、河南34万库区移民告别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水土,放弃了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生计,服从了迁徙再迁徙、改变再改变的命运,这是继三峡工程之后,我国规模最大的水库移民“大迁徙”,其强度之大、速度之快,在世界水利史上几无前例。

没有这群人巨大的付出与牺牲,南水北调这项世纪工程不可能成功。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生态调水工程,旨在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其中线工程于12月正式通水,主要向京津冀豫地区送水。

为实现中线工程调水目标,湖北省十堰市5个县市区18万多人口,以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16万多人口必须搬迁。

鄂东黄冈市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近200个外迁移民安置点之一。

4年前,鄂西北郧县安阳镇有874户3721人跨越千里,把新家安在这里。

可当初,没有人乐意迁往他乡。

按照移民政策,时任安阳镇余嘴村党支书的赵久富本可在老家安置,但为了用实际行动说服和带领大家,他主动选择外迁,舍下80多岁的父母。

赵久富的父亲心中不舍,嘴上却说,你是干部,要是你不带头走,南水北调就办不成了。

刚到黄冈,移民们都不适应,许多人情绪波动。

为了能让乡亲们稳住并发展起来,作为新任移民新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的赵久富做了大量工作,如今,移民们都找到了比过去在偏远山区更多元的致富出路。

但今年59岁的老赵心里一直觉得愧对父母。

去年,他的父亲在老家去世了,母亲的腿脚也越来越不便。

今年中秋,老赵赶回老家与母亲团聚,临走时,他来到汉江边,装了点家乡的水和土。

他说:

“把老家的水土带到新家去,要世世代代水土相连,”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是最早通水的工程项目,届时“长江水”将补给京津地区。

如果说东线工程的主要压力在于治污,那么中线工程的主要难题在于移民。

为保证丹江口水库具备足够的容量和高度,顺利流入京城,降低因落差不够引起的技术难题,中线工程的重要内容就是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由原来的162米加高到176.6米,水位要从157米提高到170米。

为此,丹江口水库上游地区需要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移民34.5万人。

移民作为世界性难题,难度不言而喻。

日本一位官员曾经在参观中国南水北调移民工程时称,他们修建一个水利项目,为搬迁260户前后用了11年。

而按照2008年10月31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建委会确定的工期,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必须集中在2010、2011年完成,其中2011年要完成近19万人的搬迁安置,这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为落实“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南阳取缔非法选矿,整治排污等企业,关闭取缔企业135家,淘汰小冶炼炉32台,丹江口水库周边1000米以内禁止建设任何污染项目,不能有居住人群,3000米之内仅有部分旅游项目可以开发。

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毗邻处,域跨鄂豫两省,南阳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有限。

南阳市南水北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南水北调和治理丹江水,当地投入大量资金,同时关停企业,财政损失数以亿计。

他们特别希望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与北京开展对口协作,以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据透露,湖北、河南等输水地区已经联名向中央提出,实施受水城市对输水城市的对口帮扶计划。

他们希望尽快制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对口帮扶(或协作)工作方案》,设立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基金,用于对水源区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水污染防治等工作的扶持,确保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

(《京华时报》)

材料三:

在丹江口库区,保护一库清水是人们的共识。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需要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

61岁的丹江口市茅腊坪村农民辛喜玉曾两次移民。

十多年前,他和家人在丹江口水库边承包了一片荒山,经过艰辛劳动,漫山遍野已都是郁郁葱葱的核桃树。

辛喜玉还带领村民们喂起了牛、羊、鸡,收入大大提高。

但辛喜玉意识到,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2009年,他决定带头摸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在他的示范和政府的扶持下,库区移民在荒山上建起了生态种养基地。

大家把自家的玉米、麸皮和豆粕制成饲料喂给家禽和牲畜,再将它们的粪便收集起来放进沼气池,产生的沼液能代替农药打在果树上,沼渣能代替化肥洒在地里,影响库区水质安全的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新华网)

7、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对南水北调工程中的移民一事做了报道,主要突出了移民的觉悟和巨大牺牲。

材料二也有相同的内容。

B.材料一、材料二都表示,南水北调工程中,中线移民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是世界水利移民史上绝无仅有的。

C.材料一突出了赵久富对移民群体巨大的付出和牺牲,材料二以南阳市为例突出了政府的努力。

D.材料二通过和日本对比突出我国完成移民工程速度快、用时短,并提到了对移民的对口帮扶问题。

8、下列对材料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二第1自然段列举的前四个数字具体而客观地说明了坝高与水位的变化,后两个数字表现了移民的经济投入巨大。

B.材料二第1自然段列举六个具体数字,体现移民难度大,强调移民付出之多。

数字的列举,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符合新闻的要求。

C.材料三报道的角度是,在丹江口库区,为确保清水永续北送,当地政府采取了很多具体措施。

D.坚决取缔致污企业,是丹江口库区当地政府为落实“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确保清水永续北送所采取的一项重要的具体措施。

E.设立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基金,用于移民家园建设,扶持库区移民改变生活生产方式,建立生态种养基地,这些措施也为确保清水永续北送发挥了重要作用。

9、阅读材料二与材料三,在丹江口库区,为确保清水永续北送,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

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请将10——12题答案按照5—7的序号涂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揭傒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

父来成,宋乡贡进士。

傒斯幼贫,读书尤刻苦,昼夜不少懈,父子自为师友,由是贯通百氏,早有文名。

大德间,稍出游湘、汉,程钜夫、卢挚,先后为湖南宪长,咸器重之,钜夫因妻以从妹。

延祐初,钜夫、挚列荐于朝,特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时平章李孟监修国史,读其所撰《功臣列传》,叹曰:

“是方可名史笔!

”升应奉翰林文字,仍兼编修,迁国子助教,复留为应奉。

南归省母,旋复召还。

傒斯凡三入翰林,朝廷之事,台阁之仪,靡不闲习,集贤学士王约谓:

“与傒斯谈治道,大起人意,授之以政,当无施不可。

”天历初,开奎章阁,首擢为授经郎,以教勋戚大臣子孙。

文宗时幸阁中,有所咨访,奏对称旨,恒以字呼之而不名。

每中书奏用儒臣,必问曰:

“其材何如揭曼硕?

”间出所上《太平政要策》以示台臣,曰:

“此朕授经郎揭曼硕所进也。

”其见亲重如此。

富州地不产金,官府惑于奸民之言,为募淘金户三百,而以其人总之,散往他郡,采金以献,岁课自四两累增至四十九两。

其人既死,而三百户所存无什一,又贫不聊生,有司遂责民之受役于官者代输,民多以是破产。

中书因傒斯言,遂捐其征,民赖以苏,富州人至今德之。

傒斯少处穷约,事亲菽水粗具而必得其欢心,暨有禄入,衣食稍逾于前,辄愀然曰:

“吾亲未尝享是也。

”故平生清俭,至老不渝。

友于兄弟,终始无间言。

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 

为之掩复也。

为文章,叙事严整,语简而当;

诗尤清婉丽密;

善楷书、行、草。

朝廷大典册,及元勋茂德 

当得铭辞者,必以命焉。

殊方绝域,咸慕其名,得其文者,莫不以为荣云。

(节选自《元史·

揭傒斯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

B.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

C.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

D.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妹,就是堂妹。

用“从”称呼,指亲属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子指的是侄子,从兄指的是堂兄。

B.乡贡进士是指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考试的及第者。

参加这一层次的考试需经乡试、府试两级选拔。

C.台阁,指尚书台等官署,辅佐皇帝处理政事。

《孔雀东南飞》中有“汝是大家子,仕宦在台阁”。

D.菽水,豆和水,形容生活清贫。

成语“菽水之欢”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揭傒斯在诗文、书法方面皆有成就。

他年轻时就有文名,受到程钜夫、卢挚等名公显宦的器重;

朝廷重要的文书,显宦的碑铭大都请他撰写。

B.揭傒斯在史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监修国史的李孟读了他撰写的《功臣列传》,赞叹其为史家笔法,并认为和他交谈能大受启发。

C.揭傒斯受到皇帝信任和赏识。

他担任授经郎教授功勋大臣及皇亲国戚的子孙读书,每当中书省推荐官员,皇帝都会拿揭傒斯来做比较。

D.揭傒斯非常孝顺,一生清廉节俭。

他有了俸禄以后,生活稍微好一点,就会想到他的父母,觉得自己的父母没有享受到这些。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文宗时幸阁中,有所咨访,奏对称旨,恒以字呼之而不名。

(2)中书因傒斯言,遂捐其征,民赖以苏,富州人至今德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感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①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

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15.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现诗人执着追求理想,即使失去生命也心甘情愿的一句名句是“”。

(2)《将进酒》一诗中表现李白藐视富贵利禄,但同时也有些消极避世的一句是:

“,。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请将17—19题答案按照8—10的顺序涂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17.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只要作奸犯科,就难免授人以柄;

即使是潜伏很深,也难免意外被捉。

“贪爱沉溺即苦海,利欲炽然是火坑”,官员一旦因贪欲掉入了“苦海”“火坑”,想坦然应对、蒙骗过头是不可能的。

B.在赤道之国厄瓜多尔,一年一度的“水果鲜花狂欢节”将十里八乡的人们聚拢而来,大家簇拥着用鲜花水果装扮的彩车,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C.法律与道德应当是兼容并包、相得益彰的,两者共同指引人们的言行,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对社会主义法律、对高尚道德多一份认知、多一次践行、多一点宣扬。

D.吉林雾凇,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同被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那里的雾凇整个冬天都能看到,而且连绵数十里,观此美景,你会感到莫名其妙。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

因具有节省交易时间和空间,提高交易效率的特点,它深受工作忙碌的上班族所欢迎。

B.鉴于巴黎遭受恐怖袭击和目前外国恐怖分子对美国本土安全造成的威胁,美国政府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恐怖袭击事件的不再发生。

C.针对几乎每年春运都会出现的“一票难求”,XX、360、携程等APP抢票神器可谓“各显神通”,一键式刷票抢票,让用户即使处于离线状态,依旧可以在云端抢票。

D.贵州盲人女教师刘芳无时无刻不心系学生,凭借着超人的毅力,教书,写书、救助贫困儿童,被人称作“中国大山里的海伦·

凯勒”。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最美的感觉当然就在这深巷里。

我喜欢它两边各式各样的古屋和老墙。

________我尤其喜欢站在这任意横斜的深巷里失去方向的感觉。

A.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

B.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C.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D.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

20.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

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

示例:

青天,是一片芭蕉叶,

月亮是一滴露珠。

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

21.把下面四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6分)

(1)美国大学教授马克·

鲍尔曾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