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9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9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教案.docx

《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教案.docx

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教案

致同学们

模拟“特技拍摄”

现在,请大家与我一起来做一个“特技摄影”的模拟实验.

首先在一张窄长的硬纸片上画出房屋、树木、和白云,再在一张宽卡片的下方画出两条横线代表公路,在公路上画一辆汽车,并在宽卡片的上部两侧各开一条窄缝,使窄纸片恰好能插入,如图所示.

然后向左迅速拉动窄纸片,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由以上模拟实验可知,拍摄汽车在公路上奔驰时,先拍出汽车在公路上静止的镜头,再拍出作为迅速移动的背景:

树木、田野、山林等.然后再将两组画面放入特技机里叠合,人以迅速移动的背景作参照物时,也会产生汽车在公路上“飞奔”的效果.

请回答:

(1)迅速拉动窄纸条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效果?

(2)你能模仿这种摄影技巧,拍摄“武艺高强”的人“飞檐走壁”的镜头吗?

作品设计:

自己发挥想象,仿照上述内容完成一副作品

第一章声现象小实验

第1节声音的反射课外实验

【目的和要求】了解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射现象。

【仪器和器材】玻璃圆筒(直径约8厘米,高约40厘米),平面镜,三合板,金属板,海绵,表。

【实验方法】

1.在玻璃圆筒底部垫上一块海绵,海绵上放一块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正上方数厘米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

2.当耳朵离开玻璃圆筒口竖直方向后,如图1.57-1甲所示位置,则听不见表声。

3.在玻璃圆筒口安放一块平面镜,如图1.57-1乙所示,改变平面镜角度直到从镜面里能看到表像时,固定平面镜的角度。

耳朵仍在图1.57-1甲所示的位置,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

说明声音能像光一样反射。

4.用三合板、金属板、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实验,比较听见的声音的强弱。

说明不同材料反射声音和吸收声音的能力不同。

【注意事项】

  1.表的声音不能太小,所选的表要在距表约50厘米处仍能清晰地听见表声。

  2.为避免玻璃传声的干扰,垫表的海绵要选厚些的,以尽量吸收声音。

表也不要直接与玻璃圆筒内壁接触。

  实验前要反复校验,当表放入圆筒后,仅在圆筒竖直上方数厘米处能听见表声,其他方向听不见表声,这样演示效果才会好。

  3.为了使全班学生能同时听见表的反射声音,可用话筒放在耳朵处,用扩音机放大。

 

第2节乐音和噪声课外实验

【目的和要求】了解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仪器和器材】验音盘(发音盘),转台,皮唧,橡皮管,短玻璃管(一端尖)。

【实验方法】

  1.把验音盘固定在转台上,用橡皮管把短玻璃管(作吹气嘴)和皮唧连接起来,如图1.55-2所示。

转动转台,使发音盘匀速转动。

踏动皮唧,用吹气嘴对准验音盘上外圈的四列小孔吹气(用口吹也可以),空气柱振动,发出不同声音,但都是乐音。

2.当吹气嘴对准最里面的一圈小孔时,由于小孔排列不均匀,空气柱作不规则振动,就会发出噪声。

  3.在外圈的四列均匀排列的小孔中,用胶布不规则地封贴(或用小纸团塞住)一些小孔,则上述四种不同频率的乐音变成噪声。

【参考资料】

  1.用录音机先播放一小段音乐磁带,演示乐音;改用快速档,播放同一磁带,演示噪音。

  2.用一种乐器(如拨动弦乐器的一根琴弦),听到乐音。

用钢锉锉钢锯条的锯齿;用锯条在玻璃上或粗糙木板上刮动,就会听到噪声。

第3节声音的共鸣课外实验

【目的和要求】认识声音的共振现象──共鸣的产生条件。

【仪器和器材】共振音叉(440赫兹音叉一对,其中一个音叉的叉股上另附金属卡子,用来改变频率),共鸣箱,音叉槌,吊在线上的轻质小球。

【实验方法】

  1.取下套在叉股上的金属卡子,把两音叉分别插在共鸣箱上,使两共鸣箱的开口相对,彼此相距约50-75毫米,如图1.56-1所示。

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几秒钟后,用手握住音叉的叉股,使它不再振动发声。

这时可以听到另一个音叉在发声。

拿一个用线悬吊的轻质小球跟这个音叉的叉股接触,轻质小球被弹开。

表明这个音叉在振动。

2.在第一个音叉的叉股上套上金属卡子,改变这个音叉的振动频率,重做上述实验,另一个音叉就不会振动发声。

  说明产生共振的条件是两个音叉的固有频率相同。

【注意事项】

  1.音叉插在共鸣箱上插得越紧密,则共振现象越显著。

因此,实验时要防止音叉与共鸣箱结合处松动。

  2.实验前要反复校验两音叉的距离。

距离过远,则音响太弱。

距离过近,则显示的共鸣现象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

【参考资料】

1.把音叉从共鸣箱上取下来,敲击音叉,声音很小。

插入共鸣箱上,敲击音叉,声音就增大。

这是由于箱内空气的共鸣增大了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强度。

2.用气柱共鸣器演示空气柱的共鸣现象。

如图1.56-2所示,一根直径约3厘米,长100厘米的玻璃管竖直地夹持在支架上,下端用橡皮管与蓄水器连接,组成一个连通器,在玻璃管里盛水。

提高蓄水器,使玻璃管里的水面接近管口。

降低蓄水器,可增加玻璃管里空气柱的长度。

将振动着的音叉放在玻璃管口的正上方。

慢慢降低蓄水器,当水面降到某一位置时(波长的1/4),就听到很响亮的声音(气柱的第一个共鸣点);继续降低蓄水器,当水面降到另一位置时(波长1/4的3倍),又会听到一次响亮的声音(比上次弱些)(气柱的第二个共鸣点)。

3.实验方法1中如果没有叉股上的金属卡子,可在叉股上套一段橡皮管或贴上纸片、胶布,同样能改变音叉的固有频率。

4.用赫姆霍兹共鸣器演示:

赫姆霍兹共鸣器是用黄铜铸成的,内部是一个空腔,两端有粗细两个孔。

粗孔是用来接收传来的声波,细孔供监听用。

手握共鸣器,将小孔贴近耳边,如图1.56-3所示。

如果声音中有接近共鸣器固有频率的声音,共鸣器将共鸣。

第4节音调和响度课外实验

【目的和要求】了解音调高低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和响度大小与声源振幅的关系。

【仪器和器材】发音齿轮(齿数为40、50、60、80),转台,硬纸片,音叉(附共鸣箱),音叉槌,吊在支架上的轻质小球。

【实验方法】

  1.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把发音齿轮固定在转台上,摇动转台,使齿轮匀速转动。

再拿一块硬纸片接触其中一个齿轮的锯齿,如图1.55-1所示。

纸片就振动起来,发出声音。

改变转台的转速,可以听到纸片发出的声音音调也随着改变。

转速越大,音调越高。

保持齿轮的转速不变,用硬纸片接触不同的齿轮,纸片就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齿轮的齿数越多,硬纸片和它接触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实验表明:

声音的音调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2.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将音叉插在共鸣箱上,将吊在支架上的轻质小球贴近音叉的一叉股。

用音叉槌轻敲一下音叉,小球被推开的幅度不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小;重敲一下音叉,小球被推开的幅度增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增大。

表明声源振动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注意事项】

    发音齿轮轴上的螺帽必须拧紧,以防齿轮打滑,影响实验效果或被甩

出伤人、损坏齿轮。

【参考资料】

1.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还可用验音盘(图1.55-2甲)来演示。

把验音盘固定在转台的轴上,用橡皮管把吹气管和皮唧连接起来,并把吹气嘴固定在支架上,对准某一列小孔(图1.55-2乙)。

转动转台,使验音盘匀速转动,然后踏动皮唧,用吹气嘴对准验音盘上的小孔吹气(用口吹也可以),空气柱振动发声。

把吹气嘴从验音盘边缘向中心移动(不用最里面一列不均匀小孔),保持转速不变,得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还可用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直接演示。

办法是在每个音叉的叉股上固定—根细钢针,另备一块被烟熏黑的玻璃板。

用音叉槌敲击音叉,使两音叉振动发声,并同时匀速地在玻璃板上移动。

移动时必须注意要使两音叉的钢针尖恰好与玻璃板接触,在玻璃板上得到如图1.55-3所示的两条曲线。

比较两条曲线,得出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3.用上述的一个音叉和熏黑的玻璃板,在音叉槌轻击和重击两种情况下,在玻璃板上得到如图1.55-4所示的两条曲线。

比较两条曲线,得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第5节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实验设计

  方法一

  【制作方法】

  1.用一个大肚的玻璃瓶制作成如图9.4-1所示的钟罩。

注意:

罩底可在玻璃板上加金钢砂轻轻研磨,使它平整光滑。

2.将瓶口加一个插玻璃管的橡胶塞,通过塑胶管接到手摇抽气机上,如图9.4-1所示。

  3.把一块5毫米厚的橡胶板平铺在桌面上,其上放一小闹钟,用做好的钟罩扣住。

  4.为防止上口或下底漏气,可在各接口处加真空油脂或凡士林密封。

  【使用方法】

  将闹钟上好劲、扣在钟罩内,摇动抽气机,给钟罩抽气。

你会发现,闹钟的声音会由大变小,直至完全听不到声音。

当停止抽气,向钟罩内放入空气时,声音又会由小变大。

这说明:

空气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方法二

  【制作方法】

  如图9.4-2所示,在一个玻璃瓶塞下用细线系两个金属环。

瓶塞上的弯管用软胶管与两用气筒连接。

【使用方法】

  先不接两用气筒,用手摇瓶,可听到两金属环碰击的声响。

将瓶子与两用气筒连接,抽气;当瓶内空气稀薄,软胶管被大气压压扁,两用气筒几乎抽不动时,捏紧胶管,取下两用气筒。

再摇瓶子时,只见金属环相碰,但听不到响声,这说明空气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传播声音。

第二章热现象小实验

如何制作简易温度计

制作器材:

容积为几毫升的小药液瓶、红墨水、小药瓶上的橡皮帽、空圆珠笔芯、细吸管、温度计,蜡块以及家庭中常用的其他器材。

制作步骤:

1、小药液瓶当作的玻璃泡

     2、空圆珠笔芯当作的玻璃管

     3、橡皮帽用来密封上端的口

     4、细吸管用来加液体

     5、蜡块用来密封接口 

     6、红墨水作为指示的液体用来校对刻度

7、烧热水,高温时(比如80度,可从读出)把上端开口密封,刻上相应刻度,冰箱里,低温时(比如5度)刻上相应刻度,在5度和80度之间,分成均匀的75份,标上相应的刻度

        第三章光现象小实验

第1节小孔成像

教具:

带孔易拉罐、硬纸板、刻度尺、铅笔、蜡烛、火柴、双面胶、塑料袋、橡皮筋

教学设计:

教师:

我们首先回顾一下课堂中介绍的“小孔成像”现象(播放视频——小孔成像)

课下有很多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

(1)虽然树叶间的缝隙形状各不相同,但大树下的光斑为圆形,那么物体经过小孔所呈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是否有关系呢?

(2)树叶下的光斑大小不一,那么都有哪些因素影响光斑大小呢?

学生:

互相交流自已的看法

教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物体经过小孔所呈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是否有关系以及影响像的大小因素。

一、

合作探究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2、画出小孔成像的原理图

(画出物体AB经过小孔在接收光屏上所呈的

像AB,只需画出两条光线)

二、小孔成像设计制作

1、剪去易拉罐的上部,在罐底钻一个小洞(已完成),小孔形状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两个。

2、在硬纸板的中间用刻度尺标好刻度,卷成一圆筒(大小恰好能放进易拉罐)。

3、在纸筒一段蒙上一层塑料膜,用橡皮筋固定好。

三、实验探究

(一)各组设计实验方案

(二)全班讨论,优化实验方案

(三)实验探究过程

小孔成像所呈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的关系以及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所用探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1、观察小孔的形状:

2、将带塑料膜的纸筒放进易拉罐(塑料膜一端靠里),点燃蜡烛,调整使孔、蜡烛、塑料膜在同一直线

(1)当物与小孔的距离(物距)一定时:

来回拉动纸筒,改变孔与光屏的距离(像距),观察并记录:

像距像变小时,像如何变化?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2)当光屏与小孔的距离(像距)一定时:

来回移动蜡烛,改变孔与蜡烛的距离(物距),观察并记录:

物距像变小时,像如何变化?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四、展示交流、质疑补充

各组展示实验结果:

说出现象及结论

五、师生归纳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