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九植物生长物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18719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九植物生长物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项目九植物生长物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项目九植物生长物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项目九植物生长物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项目九植物生长物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九植物生长物质Word格式.docx

《项目九植物生长物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九植物生长物质Word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目九植物生长物质Word格式.docx

1910~1913年Boysen-Jensen的实验证实:

燕麦的胚芽鞘顶端可能产生某种物质下移到背光的一侧(如图9.1.1-2)。

图9.1.1-2Boysen-Jensen实验

1914~1919年A.Paal在黑暗条件下的实验研究表明,燕麦胚芽鞘顶端产生某种物质不需要光(如图9.1.1-3)。

图9.1.1-3A.Paal实验

1928年F.W.Went用离体燕麦胚芽鞘顶端沾染的琼脂小块代替胚芽鞘顶端的实验证实:

胚芽鞘顶端确实能合成促进生长的物质(如图9.1.1-4)。

图9.1.1-4F.W.Went实验

1934年F.Kogl等人从玉米油、根霉、麦芽等材料中分离和提取出促进生长的物质,经鉴定是吲哚乙酸(C10H9O2N),简称IAA。

2.生长素类型;

植物中表现出生长素活性的除吲哚乙酸外,还有吲哚丁酸(IBA)、苯乙酸(PAA)等。

(二)生长素的合成、分布及运输

生长素的合成主要发生在茎尖分生组织,嫩叶及发育中的种子中;

成熟叶片及根尖中也可合成微量的生长素。

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茎尖、幼嫩叶片、根尖、正在生长的果实、种子以及禾本科植物的居间分生组织等。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以极性运输为主,此外还有非极性运输。

极性运输是生长素特有的,即由形态学的上端运往形态学的下端。

茎中表现为由茎尖向基部的方向运输,根中表现为由根基部向根尖方向的运输(如图9.1.1-5),这也说明生长素主要是在地上部的茎尖中合成。

非极性运输指的是生长素通过韧皮部向上、向下运输。

图9.1.1-5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示意图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低浓度促进生长、生根、果实发育等,高浓度抑制生长。

而且植物的不同部位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如图9.1.1-6)。

图9.1.1-6植物的不同部位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

1.促进细胞伸长:

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使植物器官表现出了体积的增大,如根、茎的伸长、果实的生长等。

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关系很大,在较低的浓度范围内,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较高浓度抑制细胞的伸长生长,根、茎对生长反应的敏感性不同,根最敏感,其次为芽,茎最不敏感。

单、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一样,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

2.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

生长素不仅影响根的生长,还影响根的发生,并且茎、叶上不定根的形成均受生长素的调控。

生长素对根的影响与浓度有密切关系,低浓度时促进根的发生和生长,高浓度起到抑制作用。

由于植物体内含有使吲哚乙酸氧化降解的酶类,所以生产上较少用吲哚乙酸,而多用吲哚丁酸、萘乙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

3.促进坐果及果实发育:

花粉、胚及胚乳中含有较多的IAA,能使子房得到充足的营养物质,刺激子房的生长、果实膨大。

未受精的状态下,若子房含有的IAA浓度适当,则可以发育成无籽果实,即单性结实。

4.形成顶端优势:

侧芽对生长书的敏感性大于顶芽,愈接近顶芽,侧芽受到的抑制作用愈明显,植物便表现出了顶端优势。

若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少,则顶端优势不明显,比如灌木。

除去顶芽后,侧芽受到的抑制作用即被消除。

生产上的摘心措施常用来消除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生长。

解除顶端优势后,侧枝得到发展,能培育出各种形状的盆栽(如图9.1.1-7)。

图9.1.1-7生长素的应用-盆栽

生长素还有其他的生理作用,如促进菠萝开花及瓜类植物的雌花形成等。

二、赤霉素

(一)赤霉素的发现与种类

1.赤霉素的发现(如图9.1.1-8)。

赤霉素发现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科学家研究水稻恶苗病时,发现致病的赤霉菌中含有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后经分离鉴定为赤霉菌(GA)。

图9.1.1-8赤霉素的发现过程

2.赤霉素分类。

在植物中迄今已发现了127种赤霉素,按照发现的顺序,分别用GA1、GA2GA3……GA127表示,活性最高的为GA3,生产中所用的多为GA3或GA4+7。

生产上应用的赤霉素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

(二)赤霉素的合成、分布及运输

正在发育的果实和种子是赤霉素合成最活跃的部位,其次为茎尖,再次为根尖。

赤霉素主要分布在植株生长旺盛的部位,如根尖、茎尖、生长中的果实和种子及其他幼嫩快速生长的部位。

一般情况下,生殖器官的赤霉素含量高于营养器官。

同一植株内往往存在多种类型的赤霉素。

赤霉素有自由型和束缚型2种形式。

赤霉素的运输可以双向进行,茎尖合成的赤霉素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根尖合成的赤霉素沿导管向上运输。

(三)赤霉素的生理作用

1.促进茎的伸长(如图9.1.1-9)。

赤霉素能促进茎的伸长生长,对于矮生突变品种效果尤为明显。

与生长素不同的是,即使是较高浓度的赤霉素,也不会对伸长起抑制作用。

在促进伸长的同时,可能导致茎秆变细。

赤霉素对根的生长几乎没有效果。

2.打破休眠,促进萌发;

对于一些需要低温或光照才能萌发的芽,赤霉素可以起到代替低温的作用,如桃树、牡丹、葡萄;

对于地下贮藏器官的休眠芽,赤霉素也可解除其休眠,如水仙的鳞茎、马铃薯的块茎等。

3.促进单性结实。

正常受精后的子房,赤霉素含量升高,胚发育的同时,子房壁细胞数量增多,体积扩大,果实膨大;

未受精而子房又含较多赤霉素的情况下,子房壁同样会发育,出现单性结实现象,形成无籽果实。

自然单性结实现象如:

香蕉、菠萝等,葡萄有些品种也是单性结实的,如红宝石无核、克瑞森无核等。

人工处理葡萄的有些品种,如巨峰葡萄花期用赤霉素处理,也可得到无籽果实。

单独用赤霉素处理葡萄,易产生穗轴变硬等副作用,生产上往往将其与6一苄胺基嘌呤或氯吡脲配合使用。

赤霉素还有决定花的性别分化的作用等,可增加雌花数量,提高结果率。

三、细胞分裂素

(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与种类

最早提取到的具有刺激植物细胞分裂的化合物是激动素(KT),不过KT并不存在于植物体中。

1963年,科学家自玉米幼胚中分离提纯到的玉米素,是植物中第一个被发现的细胞分裂素(CTK)。

迄今为止,内源的植物细胞分裂素已发现了20多种,都是腺嘌呤衍生物。

(二)细胞分裂素的分布与运输

细胞分裂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尖,另外,幼嫩种子的胚乳及幼果中也能进行少量的合成。

在植物体内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都有细胞分裂素的分布,如根尖、茎尖、生长中的果实、萌发中的种子等。

导管是细胞分裂素运输的主要途径,通过对伤流液成分的分析,发现其中含有较多的细胞分裂素。

(三)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

1.促进细胞分裂及扩大;

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分裂,生长素促进核分裂,所以植物细胞的分裂是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叶片被病菌感染后出现的冠瘿瘤,以及泡桐树的丛枝病,就是由于病菌分泌出CTK,促使局部细胞过度分裂造成的。

同时,细胞横向扩大,幼茎增粗,叶片增大及增厚,果实膨大等,均与细胞分裂素的活动有关。

2.促进器官分化;

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根和芽的分化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有关,若IAA/CTK比值高,则分化出根;

若IAA/CTK比值低,则分化出芽,若比值为中间数值,则愈伤组织只进行细胞分裂而不分化。

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根和芽的分化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有关,若IAA/CTK比值高,则分化出根;

若IAA/CTK比值低,则分化出芽,若比值为中间数值,则愈伤组织只进行细胞分裂而不分化。

3.消除顶端优势,促进腋芽分化;

细胞分裂素在消除顶端优势的同时,使腋芽的生长受到促进,这是由于细胞分裂素一方面抑制生长素的伸长作用,另一方面使腋芽的输导组织加快分化,从而腋芽能得到较多养分的缘故。

4.延缓叶片衰老。

在叶片的正常衰老过程中,其中的叶绿素、蛋白质、RNA等逐渐分解并运出叶片。

对叶片局部以细胞分裂素处理,则会抑制该区域内结构物质的降解作用,并吸引营养物质向处理部位移动,使该部位较长时间保持新鲜状态。

外源的细胞分裂素在叶片上不具有移动性。

四、脱落酸

(一)脱落酸的发现

脱落酸首次被发现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科学家在研究棉花幼铃脱落时白干棉壳中提取到的,早期曾被称为脱落素和休眠素,后正式命名为脱落酸(ABA)。

之所以被称为脱落酸,是由于早期的研究发现其与植物的器官脱落及休眠有关。

后经更深入的研究,发现促进脱落是由于脱落酸刺激了乙烯的合成所造成的,更多情况下,脱落酸是作为植物的逆境激素起作用,诱导植物在不良逆境中产生抗性,故也有不少资料将其称为诱抗素。

(二)脱落酸的合成、分布及运输

脱落酸的合成部位主要在根冠、脱落的叶子及即将成熟的果实中,当植物处在不良环境中时,也会促使脱落酸含量升高。

地上部合成的脱落酸可通过韧皮部向上、向下运输;

根内合成的脱落酸主要是通过木质部向上运输。

脱落酸在整个植物体内都有分布,代谢及生长旺盛的部位含量较少,即将成熟、脱落及衰老部位含量较高,处在逆境中的植株及器官中脱落酸含量也较多。

(三)脱落酸的生理作用

1.促进器官的衰老与脱落;

脱落酸促进叶、花、果实的脱落。

外施脱落酸时,对棉花、葡萄、苹果等效果比较明显。

有些植物器官的脱落是脱落酸直接起作用,而在另一些植物中,则是由于脱落酸引起细胞衰老,从而刺激了乙烯的合成,进而造成了器官脱落,脱落酸所起的是间接作用。

脱落酸对胚、茎、根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使茎的节间缩短。

2.促进休眠;

秋季短日照条件下,植物体内产生的脱落酸逐渐增多,促使芽进入休眠状态,比如木本植物冬季的休眠。

刚收获的马铃薯茎块,经过约40~50d时间,脱落酸含量降到一定程度,休眠过程完成,才可以萌发。

桃的种子需经层积处理,种子内的脱落酸含量降至一定值时才能萌发。

3.增加植物抗逆性。

植物处在逆境条件,如干旱、低温、高温、盐碱、染病时,体内脱落酸水平上升。

如叶片中ABA的浓度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可在短时间上升50倍,植物产生一系列保护性反应,降低逆境对细胞结构及正常代谢活动造成的破坏。

干旱时气孔的关闭也与ABA浓度升高有关。

五、乙烯

(一)乙烯的发现

很久以前人们就知道烟熏可以催熟摘回的果实,20世纪初期的欧洲,人们发现煤气街灯附近的树叶早落,是由于泄漏的煤气和燃烧的废气中含有的乙烯(ETH)造成的。

20世纪30年代初,人们知道了植物自身可以产生乙烯,并知道乙烯除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生理作用外,还具有三重反应等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1959年乙烯被确定为植物激素。

(二)乙烯的合成分布与运输

几乎植株的所有器官都能合成乙烯,产生乙烯最多的器官是成熟的果实,其次为形成层和节、叶片。

在器官衰老成熟时,乙烯合成量会增加,植物处于逆境如高温、淹水、病虫害时,乙烯合成量也会增加。

乙烯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情况与合成部位大致相同,在衰老的叶片、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多。

由于乙烯是以气体状态存在,运输性较差,短距离的运输是通过扩散作用在细胞间隙移动。

长距离运输是通过乙烯合成的前体进行的。

(三)乙烯的生理功能

1.诱导三重反应和偏上生长(如图9.1.1-11)。

三重反应是乙烯的典型效应,即放置在适量浓度环境中的黄化豌豆幼苗,会表现出伸长受抑制,横向增粗以及茎水平生长的现象。

偏上生长是指乙烯使叶柄上侧的生长速度大于下侧的生长速度,故叶柄成向下弯曲状。

三重反应在各类植物中普遍存在,有利于幼苗长出土面。

偏上性生长多存在于双子叶植物中,幼苗在土中生长时其上胚轴成弯钩状,可以减少出土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2.促进果实成熟(如图9.1.1-12)。

随着果实的成熟,乙烯的含量增多,细胞质膜透性及水解酶的活性增强,淀粉、有机酸等较多地分解为可溶性糖,叶绿素分解,同时类胡萝卜素及花色素增加。

所有果实的成熟都离不开乙烯的作用,将刚摘的柿子与成熟的苹果放在一起并适当密闭保存,苹果释放的乙烯会促使柿子的涩味消失,加速成熟。

3.促进器官的衰老脱落;

叶、花、果实的脱落及植株的衰老都与乙烯有关系,一定含量的乙烯会使将要脱落的器官基部产生离层,稍遇外力即脱落植株。

桃、苹果、葡萄、棉花等植物开花期间,由于植株不能完全满足对养分需求的大量增加,容易出现花蕾大量脱落,而在花后也易出现幼果脱落的情况。

4.促进开花和调控花的性别(如图9.1.1-13)。

乙烯促进凤梨属植物的开花,生产中被用来诱导同步开花从而使得坐果一致。

对于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来说,乙烯促进雌花的分化,如黄瓜、烟草等。

乙烯是一种气体,不适于田间使用,生产上多采用乙烯剂。

五种植物激素比较(如图9.1.1-14和图9.1.1-15)。

六、其他生长物质

1.油菜素内酯:

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统称为油菜素甾体类化合物(BR),1998年第16届国际植物生长物质学会年会上被确定为第六类植物激素。

分布与运输油菜素内酯在植物体内各个部位都有分布,以花粉和种子中含量最多,其次为茎和叶。

具有促进细胞的伸长和分裂,促进光合作用,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延缓衰老,抑制叶片脱落等生理作用,主要用来促进植物的生长,缓解药害,增强植物对低温、干旱等逆境的抵抗力,以及与杀菌剂混用,促使染病植物尽快恢复生长等。

2.茉莉酸类(Ja):

目前已发现30种茉莉酸类物质,主要生理功能表现为:

抑制生长,促进衰老和脱落,提高植物抗逆性,促进生根等。

1998年第16届国际植物生长物质协会确认其为一类新的植物激素。

3.多胺(JA):

多铵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分生组织中,对生长起促进作用,刺激细胞分裂,促进根的发生,提高根的吸收能力。

植物体内的多铵主要有:

二胺,如腐胺;

三胺,如亚精胺;

四胺,如精胺。

虽然多铵对植物生长有一定调节作用,但是其在植物体内不具有移动性,且起作用的生理浓度较高,不符合作为植物激素的条件。

4.水杨酸(SA):

水杨酸能增强植物的抗体,被病原感染的部位水杨酸水平显著增加,出现坏死性病斑以阻止病菌的扩展,同时未被感染的部位水杨酸含量也升高,对病菌的抗性增强。

在寒冷环境中,水杨酸能使花序局部生热,有利于开花结实。

三、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以下内容:

1.讨论植物激素的作用。

四、展示评价

学生描述植物激素的作用。

1.点评

2.学生课堂评价(见附表一)。

3.任务小结:

植物生长物质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包括天然的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或提取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激素主要指五大类: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4.思考与提高:

(1)什么叫植物激素?

(2)植物激素主要指五大类:

任务9.2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观察

1.了解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1.观察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知识点9.2.1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一、植物激素的增效作用

增效作用也称协同作用,指激素之间相互增强生理效应的现象。

如生长素和赤霉素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例如:

已知低浓度生长素对离体的器官茎秆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赤霉素也有相同的作用。

若在离体茎段上同时加生长素和赤霉素,它们的促进效果,要明显大于各自单独作用的效果。

二、植物激素的对抗作用

对抗作用又称拮抗作用,指一种激素对另一种激素生理效应的抑制。

脱落酸是抑制性激素,与促进型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均有拮抗作用。

比如:

在顶端优势的调节上,细胞分裂素表现为与生长素的对抗作用。

脱落酸促进植物器官休眠的作用可以被赤霉素所消除,二者也表现为对抗作用。

三、植物激素的整合作用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两种或多种激素相互协调进行的。

整合作用指植物激素综合起来对植物整体协调发挥作用(如图9.2.1-1)。

种子休眠过程中,脱落酸含量比较高,随着时间的延长,脱落酸含量逐渐降低,赤霉素的含量则不断增多;

种子萌发时,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同时发挥作用,细胞的分裂由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协调发挥作用,而细胞的伸长是在细胞分裂的基础上由生长素和赤霉素调节,细胞的扩大离不开细胞分裂素的作用。

植物激素之间既有增效作用,也有对抗作用。

果实膨大的初期,IAA、GA及CTK的含量较高,膨大的后期,脱落酸的含量逐渐增多,并与IAA、GA、CTK产生对抗作用,果实膨大速度减慢,叶绿素、核酸等物质由合成为主转为以分解为主,单糖的含量增多。

脱落酸含量的增加,又刺激果实内乙烯含量的增加,促使果实向成熟的方向转化。

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图9.2.1-2)。

1.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学生描述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3.任务小结

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包括:

增效作用、对抗作用、整合作用。

4.思考与提高

(1)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包括:

任务9.3植物生长调节剂识别

1.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

1.识别植物生长促进剂;

2.识别植物生长抑制剂;

3.识别植物生长延缓剂。

知识点9.3.1生长促进剂

一、萘乙酸(NAA)

萘乙酸为广谱性植物生长调节剂,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乙醇等有机溶剂,可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和光合作用。

(一)生理作用

性质类似于生长素,活性比吲哚乙酸高。

萘乙酸在低浓度时对生长有促进作用,促进细胞分裂,促进根的生长和分化,防止果实脱落;

超过一定浓度则对生长起抑制作用,可疏花疏果。

1.促进插条生根(如图9.3.1-1和图9.3.1-2)。

不同植物所需的浓度不同,嫩枝和硬枝所需的浓度也不同,通常难生根植物及硬枝所需浓度高些。

2.防止果树采前落果;

可用于苹果、梨、枣等果树,在果实采前20~30d喷施,效果明显。

3.疏花疏果。

果树盛花期或幼果期使用较高浓度喷施,可起到疏花疏果的作用,减少果树负载量,消除大小年现象。

(二)农业生产中应用

萘乙酸用于大豆、萝卜、甜菜、烟草、大麻等作物浸渍使用后,可促进发芽生根,用于棉花可减少自然落铃;

用于果树可起到疏花作用,防止采前落果;

可提高马铃薯、大白菜、甘蔗的产量;

同时也是柞树、水杉、大豆、茶、薄荷、胶树、番茄、水稻、胡椒、大白菜等作物的生根剂。

由于萘乙酸的作用受浓度影响很大,使用时一定严格按要求的浓度配制。

配制时可先用少量酒精溶解,再加水稀释或先加少量水调成糊状再加适量水,然后加碳酸氢钠(小苏打)搅拌直至全部溶解。

1.部分作物上的应用方法;

(1)番茄、瓜类;

用10-30mg/kg药液喷花,防止落花,促进坐果。

(2)果树;

采前5-21d,用5-20mg/kg药液喷洒全株,防止落果。

早熟苹果品种使用疏花、疏果易产生药害不宜使用。

(3)茶、桑、侧柏、柞树、水杉等插条;

用25-500mg/kg药液浸泡扦插枝条基部(3-5cm)24h,可促进插条生根,提高成活率。

(4)甘薯。

用10mg/kg药液浸秧苗下部(3cm)6h后栽插,提高成活率增产。

2.萘乙酸使用注意事项。

(1)要严格掌握使用浓度,如秋白梨用40mg/kg会引起减产,浓度过高会引起畸形,叶片枯焦及脱落。

(2)药剂应保存于干燥密封避光处,以免变质;

(3)在一般有机溶剂中稳定。

其钠盐和乙醇铵盐能溶于水。

通常加工成钾盐或者钠盐,再配制成水溶液后使用;

(4)避免吸入药雾,避免药液与皮肤、眼睛接触;

勿将残余药液倒入河、池、塘等,以免污染水源。

无特效解毒剂,若出现中毒症状,马上送医院就诊。

二、对氯苯氧乙酸(防落素、番茄灵、促生灵)

对氯苯氧乙酸的作用类似于生长素,刺激细胞分裂,抑制脱落酸的形成,阻止器官的脱落,处理后子房膨大,易形成无籽或少籽果实。

番茄灵对番茄保花、保果及刺激子房膨大效果优于2,4-D。

据试验,早熟大棚和保护地栽培用3oppm,露地栽培用25ppm涂抹第一、二花穗,用小喷雾器对准花朵喷打,均可提高座果率30%-40%,处理过的果实比未处理的单果重20-25%,提早成熟3-5d(如图9.3.1-3)。

图9.3.1-3开花时间喷施番茄灵防止落花落果

多用于保花保果,番茄、茄子、辣椒、南瓜等采用喷花或蘸花的方式处理,促进坐果和幼果膨大;

使用较低的浓度对棉花整株喷施,可防止蕾铃脱落。

1.使用方法:

按所需浓度(使用浓度一般为30~50PPM)配好药液后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蘸花法;

每一花穗有2-3个花朵开放时,可用一手持盛满药液的杯子或培养皿,一手将花压入药液中,使药液浸没至开花花穗的花梗。

此法浸后防止落花落果效果好,缺点是没有开花的幼蕾效果差,易出现生长不良状况,用药液较多,药液浓度过大易出现畸形果。

(2)笔涂法;

用毛笔蘸取药液涂抹盛开花朵的花梗离层部和柱头,将药液中加入少量色料以作标记,可开一朵涂一朵。

缺点是费工多,效果也不如浸花明显。

(3)喷雾法。

用小喷雾器或喷枪在每穗花开2-3朵以上时对准花穗喷打,使花朵布满雾滴又不下滴为宜。

喷花时注意不要喷到叶片或嫩梢上。

此法省工效率高。

2.注意事项。

(1)配制时的容器;

最好是搪瓷盘、玻璃器皿等,不要用金属容器,特别是生锈的铁锅、铁盆,以免发生化学作用,使药效减低。

(2)存放;

药液配好后,可装到带瓶塞的大玻璃瓶中,随用随取。

用滴定法配制的番茄灵长期存放也不失效。

药液配好后不要放到敞口容器中,由于水分蒸发,会使药液浓度增大,产生药害。

(3)使用时期;

以西红柿花朵半开和全开时效果最好,涂早了效果差,还易产生孤雌结实,使果实品质降低。

有人试验:

在花未开放时蘸花坐果率44.6%,半开和盛开都达100%,谢花后处理只有57.1%.

(4)蘸花后容易形成无籽果实,所以采种田不要使用;

(5)及时追肥管理;

应用生长雌激素蘸花,能防止落花,促进果实生长,但没有肥效作用。

为使迅速生长的果实有充分营养供给,必需及时合理追肥和进行科学管理,才能丰收。

(6)浓度;

一定要严格掌握使用浓度,高温浓度要适当减低。

番茄灵的使用浓度一般30~50PPM。

高浓度蘸花容易出现裂果、尖顶等畸形果。

在蘸浸花时,不要使花果上带过多的药液。

(7)刚下过雨一般不蘸花,蘸花后遇雨会降低药效,要进行重蘸;

(8)配制。

用酒精溶化的番茄灵,在配制时要将原液倒入一定水中并充分搅拌,不要将水倒入原液中,以防沉淀。

三、6-苄氨基嘌呤(6-BA)

6-苄氨基嘌呤为合成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