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教版生物一轮课后限时集训3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18378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人教版生物一轮课后限时集训3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人教版生物一轮课后限时集训3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人教版生物一轮课后限时集训3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人教版生物一轮课后限时集训3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人教版生物一轮课后限时集训3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人教版生物一轮课后限时集训3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人教版生物一轮课后限时集训3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人教版生物一轮课后限时集训3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人教版生物一轮课后限时集训3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 [1972年,北点地梅的种群密度大于1975年的种群密度,种内斗争更激烈,A错误;

该植物1971年的种子萌发数为1000,幼苗数为450左右,成熟株数约为350,B正确;

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去掉所得的数据,C错误;

在图示5年间,种群密度呈减小趋势,不是“S”型增长,D错误。

4.(2019·

山西省晋中市高三调研)20世纪30年代,环颈雉被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后,其种群数量的增长如图实线所示。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环颈雉的种群密度

B.实线呈“Z”型的原因可能是环颈雉越冬时死亡率上升

C.环颈雉种群数量的增长近似于“J”型曲线(Nt=N0λt),其中λ>

1

D.环颈雉为重要的经济禽类,每年应捕获其种群数量的1/2

D [环颈雉为重要的经济禽类,每年应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获,且其捕获后剩余量保持在K/2水平,由此判断D项错误。

5.(2018·

浙江高考)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

B.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

C.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

D.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

C [由于甲乙两个种群内个体的初始数量均未知,第1年末甲种群的L值约为1.5,说明其种群数量在增加。

乙种群的L值稍大于1.0,说明其种群数量基本不变,两种群具体增加的数量无法得出,因此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A正确;

由于甲乙两个种群内个体的初始数量均未知,因此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B正确;

第3年末乙种群的L值=1.0,且在接下来的第3~4年内L值小于0,即种群数量在减少,故在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C正确;

这4年中,甲种群的L值均为1.5,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都较前一年多,D错误。

6.某同学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进行了相关的操作,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结果。

在该实验中下列操作或结果分析科学的是(  )

A.培养酵母菌前,加热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B.用吸管从静置的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滴在血细胞计数板的中央进行计数

C.图中c点和d点相比,d点的生存环境更恶劣

D.e点和f点种群数量相同,两点对应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相同

C [培养酵母菌时,不能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酵母菌初期进行有氧呼吸,繁殖速度快,A错误;

吸取培养液前应先振荡,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B错误;

f点与e点时对应的种群数量相同,但前者种群数量处于增长时期,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而后者则处于种群衰退时期,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错误。

7.下表是对不同栖息地中美洲大树莓种群数量调查统计结果(单位:

株),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栖息地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平均

森林边缘

15

18

16

小溪岸边

12

14

13

森林

5

2

4

A.美洲大树莓数量调查时,选取的样方是随机的

B.选取多个样方进行调查,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C.美洲大树莓与森林中其他树种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D.调查结果表明美洲大树莓适宜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长

D [由表中统计数据可知,美洲大树莓在森林边缘的环境中数量最多,而在小溪岸边次之,说明其适宜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由此判断D项错误。

8.(2019·

辽宁实验中学高三期末)蚜虫是农作物常见的害虫,七星瓢虫是蚜虫的天敌,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蚜虫和七星瓢虫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6月14日以后物种丰富度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

B.甲、乙种群分别表示蚜虫、七星瓢虫

C.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D.7月12日~26日,蚜虫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A [分析曲线可知,6月14日以后甲和乙的种群数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但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变,A错误;

七星瓢虫是蚜虫的天敌,二者间存在捕食关系,捕食者(七星瓢虫)随被捕食者(蚜虫)的数量变化而变化,因此甲、乙种群分别表示蚜虫、七星瓢虫,B正确;

蚜虫的活动能力极弱,调查其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C正确;

7月12日~26日,蚜虫的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正确。

9.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B.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不可能为零

C.该种群年龄结构随季节的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该种群密度

B [引入的天敌可能对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捕食具有选择性,从而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A正确;

从题中柱形图分析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至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B错误;

由题干图可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C正确;

大量诱杀某种动物的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的失调,进而通过出生率的明显降低,使种群密度减小,D正确。

[教师用书独具]

(2018·

淄博市高三二模)如图为大草履虫在池塘中的种群增长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某同学从池塘中取水样0.1mL于凹玻片上,在显微镜下看到有游动的草履虫时,用滴管取一小滴鲁哥氏固定液于凹玻片上杀死草履虫并计数,得到一个数据。

若要获得较准确数据,还需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大草履虫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增长,该池塘中大草履虫的环境容纳量大约是________个/cm3。

若在实验室内培养该草履虫,增大其环境容纳量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将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在容器中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大草履虫死亡,表明两种草履虫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而在池塘中两种草履虫能共同生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状态下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仍有生物进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为了使所取水样中草履虫的计数更准确,应做重复实验,最后求各组平均值。

(2)图示大草履虫的增长曲线呈S型增长。

图示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在K=700左右上下波动,即该池塘中大草履虫的环境容纳量大约是700个/cm3。

实验室内培养该草履虫的空间条件是固定的,要增大其环境容纳量常用的方法是适当增加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量。

(3)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在容器中因食物和空间竞争剧烈,导致大草履虫死亡。

两种草履虫放置在池塘中,二者能够共存,主要是因为池塘的空间大,食物又充足,且有天敌的存在,不可能大量繁殖。

(4)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仍有生物进化。

答案:

(1)重复多次,取平均值 

(2)S 700 适当增加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量 (3)竞争 空间足够大、食物充足、由于天敌的存在二者不可能大量繁殖 (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10.(2019·

东北三省四市高三联考)“种群存活力”分析可用于研究一些因素如何影响到种群灭绝的可能性,这种研究方法目前已被用来评价秦岭大熊猫现有种群的存活能力,并借此探讨相应的保护措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秦岭大熊猫种群动态,常需要调查种群密度,它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___特征。

(2)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秦岭大熊猫进行“种群存活力”分析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请据表分析回答。

初始种群

规模/只

10

20

25

28

30

40

50

70

种群在200年

内的灭绝概率

0.412

0.132

0.076

0.065

0.041

0.010

0.002

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初始规模范围在________只之间。

(3)若以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以及人类的偷猎和捕捉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阻力为“限制压”,如图曲线表示不同“限制压”下(以小数表示)初始规模不同的种群与其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的关系。

请据图分析:

由图可知,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灭绝的可能性会________,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规模会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若种群的灭绝概率为5%,则当限制压为0.02时,“最小存活种群”的规模为__________只。

(4)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请你提出2个针对秦岭大熊猫的保护建议: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种群的最基本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2)由表格数据分析,初始种群规模为28只时,种群灭绝概率为6.5%,初始种群规模为30只时,种群灭绝概率为4.1%,因此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初始规模范围在28~30只之间。

(3)据图分析,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的灭绝概率越来越高,即种群灭绝的可能性增大,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规模也会增大;

若种群的灭绝概率为5%,则当限制压为0.02时,由曲线图可知,该种群的“最小存活种群”的规模是160只。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影响种群存活率的因素有限制压、初始种群规模,因此针对秦岭大熊猫的保护建议为:

保证现有的环境状况不恶化、将偷猎和捕捉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1)数量 

(2)28~30 (3)增大 增大 160 (4)保证现有的环境状况不恶化(或逐步恢复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将偷猎和捕捉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B组 能力提升

11.(2019·

湖南省张家界市高三模拟)如图所示鳄鱼种群数量变化的四种情况,其中曲线Ⅰ、Ⅱ、Ⅲ处于三种不同的自然条件下,而曲线Ⅳ处于理想状态下。

不考虑天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理想状态下,鳄鱼种群的增长率大小与种群密度的大小没有关联

B.若鳄鱼的栖息地在a点被严重破坏,则将出现曲线Ⅰ的下降趋势

C.出现曲线Ⅲ的变化趋势,源于在b点人为捕杀了一定数量的鳄鱼

D.若在b点没有任何人为干扰,则鳄鱼的种群数量将在K1上下波动

C [曲线Ⅲ的环境容纳量低于原始环境容纳量,说明鳄鱼的生存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鳄鱼种群数量呈减少趋势,C错误。

12.(2019·

德州市高三期末)如图表示某草原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七年内乙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甲种群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

C.甲乙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

D.甲乙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

D [甲种群数量先多于乙种群数量,然后甲种群数量下降多于乙种群数量,甚至消亡,甲种群数量有增加、消亡等,不呈“S”型增长,A、B错误;

若乙为捕食者,第7年时,被捕食者为0,则捕食者数量也为0,而七年内乙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错误。

海南高考)某小组为了研究某混交林的群落结构,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其中A、B、C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表。

乔木

树种

老年树

成年树

幼年树

密度/株·

hm-2

%

A

1267

100.00

B

150

31.06

55

34.16

56

34.78

C

4.95

80

7.92

880

87.13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可知:

________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________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________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

(2)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则应采用______________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C树种中的老年树、成年树所占比例较小,而幼年树所占比较大,属于增长型。

A树种全部为老年树,应为衰退型。

B树种的各年龄期所占比例差别不大,属于稳定型。

(2)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保证调查结论可靠。

调查松鼠种群密度时,之所以采用标志重捕法,是由于松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3)演替不是取而代之,而是优势取代,即可能因为后一群落中的物种处于优势地位,或者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C A B 

(2)保证调查结论可靠 标志重捕 松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3)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

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3.某学习小组根据“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利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可以采用________法,吸出培养液计数之前,将盛培养液的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__,便于估算。

(2)酵母菌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都是______________;

图中________浓度的培养液中种群的K值最大。

(3)酿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当酵母菌数量为________时,最适宜分离获得菌种;

K值之后,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采用抽样检测法,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酵母菌分布均匀。

(2)分析题图可知,酵母菌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图中10%葡萄糖溶液中种群的K值最大。

(3)读图可知,酵母菌数量在K/2时,其增长速率最大,酿酒和做面包需要以酵母菌做菌种时,最适宜分离获得菌种的条件为酵母菌数量为K/2时。

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培养液中的成分、pH、温度等。

(1)抽样检测 酵母菌分布均匀

(2)先增大后减小 10%

(3)K/2 代谢产物的积累导致酵母菌繁殖受影响(或答“营养物质的消耗”或“pH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