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上思考与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18314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上思考与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大学语文上思考与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大学语文上思考与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大学语文上思考与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大学语文上思考与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上思考与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大学语文上思考与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上思考与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语文上思考与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五、作文(略)

《秋水》

1.庄子名周,战国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世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

2.《庄子》亦称《南华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

3.《秋水》(节选)阐明的中心问题是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

4.《庄子·

秋水》最大的艺术特色是把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

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句中的“以”是C。

A.介词,拿B.连词,因为C.动词,认为D.动词,用

2.《秋水》的主旨是阐发D。

A.为政以德的道理B.吸纳人才的主张

C.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D.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

3.庄子在《秋水》中以“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为论据,是为了论证D。

A.孔孟之道的博大精深B.孔孟之道的微不足道

C.人的认识是无限的D.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4.继老子之后最有影响的道家代表人物是D。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

4.下列《秋水》中的论据,通过对比法来证明人的认识有限的有B。

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B.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C.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D.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

5.《秋水》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的喻意是A。

A.人的认识受到时间的限制B.人的认识受到空间的限制

C.人的认识受到先天素质的限制D.人的认识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

6..《秋水》中“尔将可与语大理”,“大理”是指C

A.秋水比河水大的道理B.海水比秋水和河水都大的道理

C.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道理D.宇宙无限,人的认识也无限的道理

三、多项选择

1.下列成语,从《秋水》中引申出来的有BCDE。

A.舍本逐末B.井底之蛙C.贻笑大方

D.太仓稊ME.望洋兴叹

2.下列句中带点的“以”字当“凭借”讲的是ACE。

A.伯夷辞之以为名B.以天下之美尽在己C.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E.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3.下列各句中采用类比说理的有ABC。

A.井蛙不可以于海B.夏虫不可以语冰C.曲士不可以于道

D.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E.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4.下面属于庄子观点的有ABCD。

A.主张顺应自然B.提倡无为而治,顺其自然C.承认事物的相对性

D.否认事物的差别E.主张仁政王道

5.下面属于道家的人物有CD。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E.韩非子

6.《秋水》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这句话表现了ABD。

A.人的认识要受到时间的限制;

B.人的认识要受到空间的限制;

C.人的认识要受到个人习俗的限制;

D.人的认识要受到所受教育的限制;

E.人的认识要受到个人性格的限制。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计中国之在海内。

(中原)

2.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随着季节)

3.望洋向若而叹曰:

(仰视)

4.野语有之曰:

(俗语)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懂得大道理的人)

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见识短浅的人)

五、翻译下列句子。

1.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伯夷以辞让君王位置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象你刚才自我夸耀河水之多一样吗?

2..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思量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象蚁穴在巨大的沼泽里吗?

六、简答

1.《秋水》揭示了什么道理?

这种道理在客观上有何意义?

《秋水》主要揭示了宇宙无穷,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

同时也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不要囿于个人的见闻而固步自封;

要保持谦虚的美德;

人贵有自知之明;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知耻而近乎勇;

自大是由于无知。

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

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

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等等。

这些道理能够启示我们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事物。

2.《秋水》是怎样把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的?

整篇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假托河伯与北海若这两个虚构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

通过正反两种思想境界的对比,十分清晰地宣扬了庄子的认识无止境的哲学思想。

哲理与形象的结合,达到化抽象艰涩为具体可感的神奇效果。

七、阅读下列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A.这段文字说明什么道理?

人容易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后,才能跟他谈大道理。

B.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排比、比喻

C.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一个今天常用的成语。

井底之蛙

《容忍与自由》

一、单项选择

1.胡适留学美国时,受影响最大的是C。

A.马克思主义思想B.尼采的超人哲学

C.赫胥黎、杜威思想D.基督教义爱的哲学

2..《容忍与自由》一文指出不能容忍的心理根源是C。

A.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B.人类的习惯是喜同恶异

C.认为自己“不会错”D.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二、多项选择

1.胡适是我国现代著名的ACD。

A.诗人B.小说家C.文史学者D.思想家E.革命家

2..《容忍与自由》所指出的错误态度有ABC。

A.喜同恶异B.心理上总觉得自己“不会错”C.承认“绝对之是”

D.不承认“绝对之是”E.认为“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

3..以下观点,作者所认同的有ABCD。

A.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B.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C.人类的习惯是喜同恶异;

D.“必以吾辈之主张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很不容忍的态度;

E.“必以吾辈之主张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可取的态度。

三、作文

有容乃大

要求:

1.中心明确;

2.语文通畅;

3.层次清楚;

4.联系实际;

5.800字左。

《赞美》

一、单项选择

1.穆旦《赞美》一诗作于B。

A、1937B、1941C、1945D、1948

2.在现代诗歌创作中,穆旦属于D。

A、创造社诗人B、新月派诗人C、七月派诗人D、九叶派诗人

3.穆旦原名是C。

A.梁真B.查良镛C.查良铮D.穆旦

二、多项选择

1.《赞美》中包蕴了诗人多种感情,主要有ABCDE。

A.对历史耻辱的悲悯B.对民族灾难的痛苦

C.对人民力量的崇拜D.对“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讴歌

E.对苦难中人民不能给予安慰的愧疚

2.《赞美》中农夫是一个ABCDE。

A.一个女人的孩子B.许多孩子的父亲

C.义无反顾走向抗日战场的战士D.“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象征。

E.中国农民的代表

3.《赞美》中的“我”是一个ABDE。

A.深爱着祖国、民族、人民的进步人士

B.还是一个愿为民族解放事业、保卫祖国与人民紧密站在一起,并做好一切准备上前线英勇杀敌的战士

C.就是诗人穆旦自己

D.抗日知识分子的代表

E.身上有诗人穆旦个人的影子的知识分子。

三、简答

分析《赞美》中“我”的形象及社会意义。

“我”既是《赞美》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又是一位深爱着祖国、民族、人民的进步人士,还是一个愿为民族解放事业、保卫祖国与人民紧密站在一起,并做好一切准备上前线英勇杀敌的战士。

在这个形象身上有诗人穆旦个人的影子(1942年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丛林与日军作战),但又不能狭隘地理解就是诗人自己。

他是一个大我,是当时抗日知识分子的代表。

从他身上表现出了革命知识分子爱国、爱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高度的民族责任感。

四、试以下面提供的穆旦《赞美》中的诗句,分析农夫的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一个农夫,他粗糙的身躯移动在田野中,

他是一个女人的孩子,许多孩子的父亲,

多少朝代在他的身边升起又降落了

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

而他永远无言地跟在犁后旋转,

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

是同样的受难的形象凝固在路旁。

在大路上多少次愉快的歌声流过去了,

多少次跟来的是临到他的忧患;

在大路上人们演说,叫嚣,欢快,

然而他没有,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锄头,

再一次相信名词,溶进了大众的爱,

坚定地,他看着自己溶进死亡里,

而这样的路是无限的悠长的

而他是不能够流泪的,

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在群山的包围里,在蔚蓝的天空下,

在春天和秋天经过他家园的时候,

在幽深的谷里隐着最含蓄的悲哀:

一个老妇期待着孩子,许多孩子期待着

饥饿,而又在饥饿里忍耐,

在路旁仍是那聚集着黑暗的茅屋,

一样的是不可知的恐惧,一样的是

大自然中那侵蚀着生活的泥土,

而他走去了从不回头诅咒。

为了他我要拥抱每一个人,

为了他我失去了拥抱的安慰,

因为他,我们是不能给以幸福的,

痛哭吧,让我们在他的身上痛哭吧,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以上诗句着重刻画了一个“溶进大众的爱”的舍家保国,背负沉重苦难却义无反顾的农民抗日战士形象。

诗人之所以选择农民形象作为描写对象,是因为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她的国民主体是农民。

写农民最具代表性。

这位“农夫”就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代表。

在他的身上沉积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凝结着世代农民的希望与失望。

为了民族的生存解放,尽管斗争环境是那样的艰难与恶劣,他仍毅然奔赴不知何时才会结束与充满死亡的战场。

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反抗外来侵略与压迫的不屈精神。

《张中丞传后叙》

一、单项选择

1.《张中丞传后叙》中,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人物是B。

A.张巡 

B.南霁云

C.许远 

D.于嵩

2.《张中丞传后叙》中,写张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D。

A.环境描写 

B.行为描写

C.言语描写 

D.神态描写

3.《张中丞传后叙》:

“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指以相语”的是B。

A.于嵩读《汉书》事 

B.南霁云抽矢射佛塔事

C.张巡慷慨就戮事 

D.南霁云拔刀断指事

4.《张中丞传后叙》的最大特色是C。

A.议论与抒情紧密结合 

B.抒情与叙事紧密结合

C.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 

D.叙事与描写紧密结合

5.下列《张中丞传后叙》中的典型事例,用来刻画许远形象的是B。

A.背诵《汉书》 

B.为国让贤

C.拔刀断指 

D.抽矢射塔

1.下面句子中,属于侧面烘托的有ACE。

A.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B.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C.擅彊兵坐而观者,相环也D.慷慨陈词,拔刀断指

E.船上人有指以相语

2.在驳斥“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谬论时,韩愈所用的类比有CD。

A.“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B.“善彊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C.“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D.“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E.“以千万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3.韩愈用以刻画南霁云形象的典型细节有BCDE。

A.突围,乞救兵于贺兰B.慷慨陈词

C.抽刀断指D.射矢明志E.笑而就义

4.在《张中丞传后叙》中,韩愈主要歌颂的正面人物有BDE。

A.于嵩B.张巡C.张籍D.许远E.南霁云

三、名词解释

唐宋八大家

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谈谈《张中丞传后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张中丞传后叙》中几个英雄人物形象生动,光彩照人,这首先得力于传神的细节描写。

如南霁云的拔刀断指、抽矢射塔,张巡的好学、记忆力超人和就义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都是文中的精彩片断。

其次,作者有意让英雄人物的不同性格相互映衬,如张巡之从容镇定、博闻强识、视死如归,许远之宽厚谦和、甘心让贤,南霁云之忠勇刚烈、嫉恶如仇,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此外,反面人物贺兰进明的卑劣无耻,也有力地反衬出英雄们的磊落胸怀和凛然正气。

五、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自远所分①始。

以此垢②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人之将死,其藏腑③必有先受其病者;

引绳而绝之④,其绝必有处。

观者见其然⑤,从而尤之⑥,其亦不达于理矣。

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

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①分始分守的地方②诟诽谤

③藏腑五脏六腑④绝之拉断它

⑤然这样⑥尤之归罪它

⑦乐乐于⑧卓卓卓绝不凡

2.及其无救而且穷也。

穷:

困难到极点

3.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淫辞:

荒谬的言辞

六、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1.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

在外无援兵可待的情况下仍然誓死守城,已经人吃人且将要吃尽,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能数着日子知道死的地方了。

2.以千万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靠着千百名濒临灭亡的士兵,抗击着百万个一天比一天多的敌军。

3.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

当初张、许二位刚开始守睢阳城的时候,哪能料到别人最终不来援救,因而抛弃城池预先逃跑呢?

4.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

我曾经在汴、徐二州的幕府任职,屡次往来(汴、徐)两州之间,

5.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凭着)张、许二公的贤明,他们考虑得太精当了。

6.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

(南霁云)抽出箭来射佛寺的塔,箭的一半射进佛塔上的砖头里。

7.吾归破贼,必灭贺兰。

此矢所以志。

我回去打败了叛逆之后,一定要消灭贺兰,这枝箭是(报仇)的标记的。

8.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于嵩想要到州里去告状,被杀害

9.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

南八,好男儿一死罢了,不可为不义之人所屈服!

10.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许远不怕死是很清楚的。

七、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

贺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霁云慷慨语曰:

“云来时,雎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

云虽欲独食,义不忍;

虽食,且不下咽!

”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

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

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1.这段文字中不肯出师救援的人是谁,他为什么见死不救?

贺兰。

嫉妒张巡、许远的功劳声威比自己高。

2.南霁云“虽食,且不下咽!

”的原因是什么?

睢阳城的人已经断食一个多月了,他不忍独食。

3.那个成语是“虽食,且不下咽!

”演化而来的?

食不下咽

《我有一个梦想》

文中的“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的是D。

A.华盛顿B.杰弗逊C.艾森豪威尔D.林肯

二、多选选择

《我有一个梦想》的主要内容是ABCD。

A.争取人权B.张扬了亲如兄弟的社会理想

C.大无畏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意志D.现代政治斗争的理性精神

E.动员黑人进行暴力革命。

三、名词解释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黑人反对种族隔离与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群众运动。

主要领袖是马丁路德金。

民权运动迫使美国政府与国会通过了《民权法》和《选民登记法》。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是现代非暴力运动的典型,在全世界被压迫阶级之中影响深远,它使人民看到可以通过合法的群众运动获得民主权利的可能,也使人看到世界必将走向民主平等的趋势。

《魏公子列传》

1.魏公子是春秋时期“四君子”之一的C。

A.孟尝君B.平原君C.信陵君D.春申君

2.《魏公子列传》中,详写的部分是D。

A.如姬盗符B.进击秦军C.解救邯郸    D.侯生献计

3.列二十四史之首的史学著作是D。

A.《汉书》B.《后汉书》C.《三国志》D.《史记》

4.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是D。

5.《史记》是我国第一部C通史。

A.编年体B.国别体C.纪传体D.其它

1.《魏公子列传》中记述的人物有ABCD。

A信陵君B侯生C朱亥D如姬E虞姬

2.《魏公子列传》中,略写的内容是BCD。

A.魏公子往请侯生B.如姬盗窃兵符C.进击秦军D.解救邯郸之围E.侯生为公子献计

3.魏公子的性格主要表现在ABC几个方面。

A.求贤若渴B.礼贤下士C.急人所急D.爱民如子E.狂妄自大

4.侯赢的性格主要表现在ABE几个方面。

A.胸有经纶B.肝胆相照C.狂妄自大D.贪恋权势E.为知己者死

史记

是西汉时期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也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省称“太史公”。

列“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也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解释下列古文中黑体词的意思

1.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duó

 揣测,估计)

2.公子引车入市 (带领)

3.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延请)

4.公子遂将晋鄙军(jià

ng 统帅。

5.此五霸之伐也(功业)

6.如姬资之三年(积蓄)

7.以便国家(有利于)

五、把下列古文译为现代文

1.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因此,方圆千里的士人都争着来依附他,招徕门客3000人。

2.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平原君派出的使者络绎不绝地到魏国来。

3.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公子与侯生告别,到达晋鄙军中时,侯生果然面向北方自杀了。

4.侯生曰:

“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侯先生说:

“将帅在外作战时,有机断处置的权力,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以有利于国家。

5.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

平原君替公子背着盛满箭支的囊袋走在前面引路。

六、简答

侯嬴为什么选在信陵君夺取兵权的时机“北乡自刭”?

他的死表现了何种精神?

A.侯生料到魏王得知窃符救赵之计是自己谋划的,势必以欺君杀将之罪而诛之,以其让魏王杀死,不如自杀,还可为公子减轻罪过;

B.侯生估计公子夺军权时,必杀晋鄙,因公子仁慈,心必有不忍,为保证窃符救赵之计的实施,故以自杀强化信陵君的信念,坚定信陵君夺晋鄙军权的决心,叫他到时不要手软;

C.晋鄙是魏国很有威望的宿将,却势必在窃符救赵中成了无辜的牺牲品,故侯生以自己的死来谢晋鄙。

侯生的死表现了战国时代“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

《念奴娇·

过洞庭》

一、多项选择

下列以“……居士”为别号的人物,属于宋朝的有ACE。

A.于湖居士B.香山居士C.六一居士D.青莲居士E.东坡居士

二、名词解释

冰雪肝胆

语出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肝肺皆冰雪”,冰雪肝胆是品质高洁的形象表述,它与“浩然正气”紧相关联,也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方面,如果说“浩然正气”多彰显于关系家国的大是大非,那么“冰雪肝胆”则多映现于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解释下列古文中黑体词的意思

1.着我扁舟一叶(此指飘浮着)

2.短发萧疏襟袖冷(稀少稀疏)

四、默写并翻译张孝祥的《念奴娇·

五、简答

1.“表里俱澄澈”可谓全词的“词眼”,请谈谈这5个字的含义。

“表里俱澄澈”一句,语涉双关,既是描绘自然界的景色,天上是银河和皓月的光辉,下界是洞庭湖水的明亮如镜;

又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意谓从外表到内心都晶莹剔透,毫无尘心杂念。

寄寓了作者高超的精神境界,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

词人的思想,已被宇宙的空明净化了,而宇宙的景,也被词人的纯洁人格净化了。

二者浑成一体。

2.简析这首词物境与心境相交融的艺术特色。

词的上片侧重描写物境,作者有意突出水天辉映、上下通明的澄澈意境,以形象手段传达从中感悟到的心物交融、天人同化的美妙体验。

下片侧重描写心境。

物境与心境互相映射,达到了高度的融合。

《苦恼》

1.《苦恼》的主人公是B。

A.水生B.姚纳C.维拉D.德拉

2.《苦恼》的总体特色是B。

A.以大见小B.以小见大C.含泪的微笑D.情感真挚

3.“我拿我的苦恼向谁去诉说”这句话出自于契诃夫的短篇小说B的题记。

A.《一个小官员之死》B.《苦恼》C.《万卡》D.《第六病室》

4.世界著名小说家中,其作品具有“含泪的微笑”的风格的作家是B。

A.契诃夫B.欧·

亨利C.莫泊桑D.屠格涅夫

5.小说《苦恼》中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展示了“人与马”之间的关系,这两方面的关系又构成了B。

A.对比关系B.类比关系C.象征关系D.层递关系

1.姚纳曾向ABCD诉说自己的苦恼,但他们都不愿听。

A.军人B.三个青年C.扫院子的仆人D.青年马车夫E.小母马

2.下列属于俄国的作家有ABE。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