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测系统蓄水验收自检报告工程施工部分1015汇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18172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64 大小:19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监测系统蓄水验收自检报告工程施工部分1015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安全监测系统蓄水验收自检报告工程施工部分1015汇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安全监测系统蓄水验收自检报告工程施工部分1015汇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4页
安全监测系统蓄水验收自检报告工程施工部分1015汇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4页
安全监测系统蓄水验收自检报告工程施工部分1015汇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监测系统蓄水验收自检报告工程施工部分1015汇总Word下载.docx

《安全监测系统蓄水验收自检报告工程施工部分1015汇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监测系统蓄水验收自检报告工程施工部分1015汇总Word下载.docx(1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监测系统蓄水验收自检报告工程施工部分1015汇总Word下载.docx

(3)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包括:

东游祠主坝碾压混凝土坝段应力应变、碾压混凝土坝段和坝基温度、预应力闸墩的锚索应力、钢筋应力、碾压堆石坝的土压力和王麻溪副坝混凝土应力应变、混凝土温度、坝基温度、钢筋应力、钢板应力等。

(4)环境量监测有:

包括东游祠主坝、王麻溪副坝上下游水位、水温、气温、降雨量等。

(5)专项监测包括:

东游祠主坝、王麻溪副坝变形监测网。

(6)白土冲副坝及河湾地块防渗工程监测项目主要为渗漏问题,主要以渗压和渗流量为监测对象。

2.2东游祠主坝监测布置

2.2.1外观变形监测

a)水平位移监测网

坝区水平位移监测网由7个网点(TK01~TK07)组成,网点利用原施工控制网点,以TK07为固定点,TK07-TK02为固定方向,按一等边角测量技术要求观测。

监测网简图见图2.2.1-1

b)垂直位移监测网

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了5组(个)网点,共在右岸下游约3km处布设1组基准点,坝体左右坝头各布设1组工作基点,右岸的基准点与工作基点之间布设2个水准点,由原施工控制网部分水准点和补充水准点构成。

以K-21为基准点,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施测。

监测网简图见图2.2.1-1。

图2.2.1-1东游祠主坝区变形监测网简图

c)大坝水平位移与挠度监测

该项监测内容主要采用垂线、引张线系统进行观测。

依据设计布置图,东游祠主坝共设6条倒垂,编号IP1~IP5、IP10,分布于③、⑦、⑩、⑭、⑯、

坝段,倒垂深入基岩30米~40米;

设有4条正垂,编号PL1~PL4,分布于

、⑯坝段;

其中,

、⑯坝段倒垂各通过一组正垂引至坝顶。

正、倒垂均采用垂线坐标仪实现自动化监测,同时采用光学垂线坐标仪进行人工比测。

在坝顶及基础廊道布置4条引张线,共23个测点,用于坝体顺河方向水平位移自动化观测。

d)大坝垂直位移与倾斜监测

大坝垂直位移监测采用静力水准加双金属标的自动化监测技术方案,并辅以人工比测(即人工几何水准测量)。

设双金属标2组,编号DS1、DS2,分布于

坝段。

基础廊道内共布设有15个静力水准点,编号为ZJSL01~ZJSL15,分布在⑦~⑭坝段;

并在每个坝段布置1个几何水准点,共21点,编号ZJLD01~ZJLD21,分布在①~

坝顶静力水准路线与引张线同沟布置,混凝土大坝①~

坝段各布置1个测点,共设22个测点,坝顶每个坝段布置1个几何水准点,共22点。

同时,于坝顶⑥、⑩与

坝段坝顶下游侧布置3台静力水准仪和3个几何水准点,用于坝体倾斜观测。

e)主坝堆石坝及右岸边坡监测

堆石坝布设2个沉降和测斜共用孔。

沉降测斜孔基岩部分以钻孔方式埋设,基岩以上部分采用预埋测斜管和沉降环方式进行。

在堆石坝顶部布设有2条视准线,编号1SA、2SA,包括端点共计12个监测点;

堆石坝下游侧边坡布设有8个混凝土标墩交会点,编号为TY01~TY08。

其中高程235.0米处马道布设3个,编号TY01、TY03、TY06;

高程218.0米处马道布设3个,编号TY02、TY04、TY07;

高程200.0米处马道布设2个,编号为TY05、TY08;

右岸边坡位移监测布设有5个混凝土观测标墩交会点,编号TZ01~TZ05。

详见图1.2.2.1-2.

视准线标墩与端点成一条直线,其观测对中中心与视准线之偏离度不大于±

10mm,视准线距离障碍物1m以上。

视准线观测按DL/T5178-2003《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之相应要求进行。

交会点水平位移观测以坝区变形监测网点为工作基点,采用边角交会法按一等观测精度要求进行,垂直位移按GB/T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一等水准测量的有关规定进行。

图1.2.2.1-2主坝堆石坝及右岸边坡监测布置图

2.2.2内观及渗流渗压监测

a)混凝土坝监测

溢流坝段全长220.00m,坝顶高程253.00m,最大坝高82.00m,为9孔开敞式溢流堰,采用底流消能型式。

在溢流坝段共布置2个监测断面,设有扬压力、基岩变形、混凝土应力应变、缝面开合度、坝体及基岩温度和渗压等监测项目。

左岸非溢流坝段全长178.00m,坝顶高程253.00m,最大坝高69.00m。

选择具有典型特征坝段布置1个监测断面,设有扬压力、基岩变形、混凝土应力应变、缝面开合度、坝体及基岩温度和渗压等监测项目。

在生态放水口坝段布置有1个监测断面,设有基岩变形、钢筋应力、钢板应力、基岩温度及渗压等监测项目。

且在引水洞的斜井和下平段各选取1个监测截面,布置有渗压计、钢筋计和钢板计,以监测在各种不同工况下斜井和下平段部位的外水压力、混凝土钢筋应力及钢管钢板应力变化情况。

结合溢洪道闸墩结构设计及拉锚钢筋、预应力锚索位置,选择在1个中闸墩、1个边闸墩上布置应变计、钢筋应力和锚索测力计,对闸墩在运行期间的应力应变状态进行监测。

沿基础廊道在每个坝段布置1个测压管,在管口设置压力表和管中设置压力传感器各1个,以便于人工观测和自动化观测。

另在基础廊道集水井入口处布置量水堰装置对大坝渗漏量进行监测。

为了解主坝左、右坝肩岸坡的绕坝渗流及地下水位情况,分别在左岸坝肩部位布置10个绕坝渗流观测孔;

右岸坝肩部位布置9个绕坝渗流观测孔,其中OH1-1~OH1-4位于右岸高程253m灌浆廊洞内。

在每个观测孔中安装1支测压管水位计(压力传感器),以实现自动化观测。

b)堆石坝监测

主坝右岸为粘土心墙堆石坝,坝顶长155.50m,坝顶高程253.00m,最大坝高58.46m,布置有1个监测断面,设有堆石体内部变形、接触土压力、坝体及基岩渗透压力、堆石坝渗流量等监测项目。

在堆石坝与混凝土坝的接头,为了解混凝土坝与堆石坝结合截面的渗流情况,在混凝土坝插入堆石坝部分的上下游接触面及端面,分层布置渗流监测点(埋设渗压计)来监测上述各接触面的渗流情况。

另设有接触土压力,土位移监测项目。

2.2.3环境量监测

a)库水温度监测

在主坝⑯坝段4-4监测断面上游侧的混凝土表面内部(距表面10cm),从下至上布置了一组(6支)温度计,高程分布为213.0m~248.0m,用于监测库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梯度。

一般情况下施工初期不需要进行监测,只有当水库水位超过仪器埋设高程时再按要求进行监测。

b)上下游水位监测

采用人工测读的水尺和遥测水位计两种方法观测上下游水位,并相互校核和检验。

上下游水位测量未并入自动化观测系统之前,采用钢尺式水位计进行人工观测。

c)气温及降雨量监测

本工程所需的气温和降水量等环境量参数,均取自水情测报观测成果数据。

2.3王麻溪副坝监测设计

2.3.1外观变形监测

王麻溪副坝区水平位移监测网由6个网点(TK11、TK121、TK13、TK141、TK15、TK17)组成。

网点利用其原施工控制网点,以TK121为固定点,以TK121—TK13为固定方向,按一等边角测量技术要求观测。

王麻溪副坝变形监测网简图见图1.2.3.1-1。

王麻溪副坝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3组网点,其中在右岸下游约1km处布设1个基准点,坝体右坝头布设1组工作基点,离坝约0.3km处布设1组工作基点。

以K-1为基准点,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观测。

变形监测网简图见图1.2.3.1-1。

图1.2.3.1-1王麻溪副区变形监测网简图

c)坝体水平位移与挠度监测

王麻溪副坝共设4条倒垂,编号IP6~IP9,分布于⑫、

、⑤坝段,倒垂深入基岩30米~40米;

设有2条正垂,编号PL5、PL6,分布于⑫、⑤坝段;

其中,⑫、⑤坝段倒垂通过正垂引至坝顶。

d)坝体垂直位移与倾斜监测

设2组双金属标,编号DS3、DS4,分别位于⑯、

在副坝坝顶和基础廊道各布置1套自动化静力水准路线及测量系统。

基础廊道(高程204.00m):

共布设7台静力水准仪,编号FJSL04~FJSL10,分别布置在

坝段,每个坝段各1台;

布设14个水准点,编号FJLD02~FJLD15,分别布置在

~⑮坝段,每个坝段各1个。

水准点原则上埋设于廊道中心线上,标体设标盒保护,标盒顶部与底板平齐,保证水准尺能自由转动;

沉降观测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按GB/T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之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执行,起测于

坝段双金属标DS4。

副坝坝顶垂直位移监测:

在坝顶①~⑯共布设22台静力水准仪,编号FDSL01~FDSL16、FDSL06S、FDSL10S、FDSL14-1、FDSL16X、FDSL10X、FDSL06X;

布设18个水准点,编号FDLD01~FDLD16、FDLD05X、FDLD10X,分布在①~⑯坝段。

静力水准起测于⑯坝段双金属标DS3;

人工沉降点埋设要求测点顶部与坝顶齐平,标体平整,水准尺能正常转动。

e)边坡监测

左岸(进水口明渠、坝肩边坡及航道)边坡总长约1200m,高约110m,为了解其变形情况,保证施工期安全,共设4个监测断面,布设有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的混凝土观测标墩共10个、测斜孔10个。

为了解副坝左岸坝肩岸坡的绕坝渗流及地下水位情况,共布置观测孔13个,在每个观测孔中安装1支测压管水位计(压力传感器),以实现自动化观测。

左岸航道边坡布置有3台MS-100型锚索测力计进行监测。

为了解变电站水下边坡预应力锚索的承载力变化和变形情况,在预应力锚索上安装4台MS-100型锚索测力计来进行监测。

为保证其施工期和运行期安全,另在其上部马道布设有1个测斜孔。

③副坝右岸进厂公路边坡布设有12台MS-100型锚索测力计来对边坡进行监测。

为了解副坝右坝肩岸坡的绕坝渗流及地下水位情况,共布置11个观测孔。

在每个地下水位观测孔中安装1支测压管水位计(压力传感器),以实现自动化观测。

f)厂房及尾水平台垂直位移监测

尾水平台垂直位移监测布设有8个沉降观测点,编号FWLD01~FWLD08;

水轮机层垂直位移监测布设有16个沉降观测点,编号FCLD01~FCLD16;

发电机层垂直位移监测布设有16个沉降观测点,编号FCLD201~FCLD216,共计40个水准点。

沉降观测点依据现场情况位置可做适当调整,原则上要求相邻两测点之间能一站到点进行观测;

测点标体设标盒保护,标盒顶部与底板平齐,标体平整且水准尺能够自由转动;

垂直位移按GB/T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一等水准测量的有关规定执行。

g)升船机上、下游排架柱墩顶部变形监测

共设有20个混凝土观测标墩,其中编号为ID01~ID10为测距点,编号为IS01~IS10为交会点,以水平位移监测网点为基准点进行观测。

混凝土标墩顶部安装强制归心底盘,水准标心直接嵌于混凝土标墩基座上,并保证标志体平正且利于水准尺自由转动。

2.3.2内观及渗流渗压监测

a)混凝土坝监测

厂房引水坝段全长136.20m,最大坝高52.0m,进水口坝段设2个监测断面,且延伸至厂房。

除设有扬压力、基岩变形、混凝土应力应变、伸缩缝和预留缝开合度、坝体及基岩温度和渗压监测等外,另沿压力钢管适当布置有钢筋计和钢板计,以监测其部位结构的工作性态。

坝后式厂房与进水口坝段紧密相连,其建基面较进水口坝段低很多,将影响该部位的扬压力分布。

建筑物各自体积和重量差别会造成基岩应力变化产生差异,因此选择在基础部位布置适量渗压计和基岩变位计,与进水口坝段监测断面相配合。

在右岸重力坝段布置1个监测断面,设有扬压力、基岩变形、混凝土应力应变、缝面开合度、坝体及基岩温度和渗压等监测项目。

④沿基础廊道在每个坝段布置1个测压管,在管口设置压力表和管中设置压力传感器各1个,以便于人工观测和自动化观测。

b)通航建筑物监测

升船机坝段长25.00m,在左岸两级垂直升船机的排架墩上,设3个监测断面,设有基岩变形、混凝土应力应变、钢筋应力和温度监测项目。

升船机监测布置以排架墩为1个监测单元,其观测站设在各排架墩的顶部。

2.3.3环境量监测

坝段A3-A3监测断面上游侧的混凝土表面内部(距表面10cm),从下至上布置了一组(6支)温度计,高程分布为219.0m~249.0m,用于监测库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梯度。

2.3.4白土冲副坝及河湾地块防渗工程监测

a)左岸白土冲副坝的左右坝肩布置绕坝渗流地下水位观测孔。

b)为了对防渗帷幕线进行监测,沿防渗帷幕线布置地下水位观测孔,间距一般控制在50~100m,孔深视地面高程或帷幕灌浆廊道高程和帷幕灌浆深度而定,一般控制在帷幕灌浆深度的1/2~2/3。

c)地质条件较差或地形对防渗不利的特殊部位,地下水位观测孔呈对或呈3个一组布置成监测横断面。

其中一个地下水位观测孔布置在灌浆帷幕的上游侧,以完成对灌浆帷幕前后之间及灌浆帷幕后部的渗流及水力坡降进行监测。

d)河湾地块主坝侧渗流观测地下水位观测孔(测压管)分布在帷幕灌浆洞下游地表及高程202m、253m帷幕灌浆洞内。

其中编号OH2-1~OH2-12测压管位于高程202灌浆洞内(设计变更取消);

OH1-1、OH1-2测压管位于高程253m灌浆洞内;

OH-1~OH-6水位观测孔位于帷幕灌浆洞下游地表,共计20个。

河湾地块厂房侧渗流观测地下水位观测孔(测压管)分布在帷幕灌浆洞沿线下游地表及高程202m、253m帷幕灌浆洞内。

其中编号OH2-1~OH2-22测压管位于高程202灌浆洞内(设计变更取消);

OH1-1~OH1-12测压管位于高程253m灌浆洞内;

OH1-13~OH1-17及OH-1~OH-9水位观测孔位于帷幕灌浆洞下游地表,共计45个。

e)在河湾地块主坝侧高程202m帷幕灌浆洞和厂房侧高程253m帷幕灌浆洞各布设一座量水堰。

3监测施工与质量管理

全面贯彻“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工作方针,以使工程质量满足设计、监理、业主和国家有关标准、规程、规范的要求。

3.1施工组织机构

本工程跨越时间较长,工作范围较广,涉及的仪器种类较多,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施工难度较大,为确保工程紧张有序地顺利进行,根据我公司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和招标文件的要求,施工现场设立“湖南远程电子有限公司托口水电站安全监测工程项目部”,项目部全面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项目经理是履行本合同权利和义务的全权负责人,负责组织和领导项目部的工作,完成合同所规定的全部工作。

1)项目部设项目经理1名,副经理1名,项目总工程师1名,项目质检工程师1名。

其他施工、监测人员和临时用工,根据工作需要安排。

2)项目部组织机构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现场管理组织机构。

为保证项目部优质高效地开展工作,根据我方以往从事安全监测工程施工工作的经验,并结合本工程特点,项目部组织机构采用直线制模式设置。

下设综合室、技术组、质安组、仪埋组、施工组和观测组。

3.1现场管理组织机构图

1)项目经理岗位职责

负责技术、经济、行政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履行与业主所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的所有职责,组织领导项目部工作;

主持制订项目实施工作大纲,审核项目部工作计划及各项管理办法;

建立项目部内部的组织机构,审定项目部各项管理制度;

审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审核每月的工程进度及已完工程月报表;

参加业主组织的工程协调会议,向业主提交本部门工程情况报告及工程建设方面的建议;

主持项目部的日常工作,提出项目部内部工作目标和工作总结;

项目副经理协助项目经理工作,分管项目经理指定的工作,并对项目经理负责。

2)项目总工程师岗位职责

组织领导项目部的技术工作。

协助项目经理工作,对项目经理负责;

熟悉、掌握施工承包合同的各项有关规定,熟悉有关技术规范条款;

组织制订项目实施工作大纲和项目部工作计划及各项管理办法;

组织编写并审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组织编写并审查每月的工程进度及已完工程月报表,负责组织监测资料的整编和分析;

主持召开内部生产技术协调会议、施工质量剖析会等;

参加工程的初步验收、竣工验收,负责组织编写施工竣工报告;

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等。

3)综合室的岗位职责

熟悉、掌握招、投标文件、施工承包合同的各项有关规定,熟悉有关技术规范条款;

编制《项目全程资金计划表》;

设立项目专用帐户,严格按财务制度,对项目资金、合同进行管理;

负责项目部日常事务综合管理。

4)技术组的岗位职责

制订项目实施工作大纲和项目部工作计划及各项管理办法;

负责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施工竣工报告等文件。

编写并审查每月的工程进度及已完工程月报表;

负责建立资料信息管理系统(库),负责监测资料整理、分析,并提交资料分析报告。

5)质安组的岗位职责

负责本项目全部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的制定和落实,负责质量检查验收、安全文明生产活动等工作。

6)仪埋组的岗位职责

向项目部上报仪器采购和仪器埋设安装计划。

对采购的仪器进行验收和质量检验等有关试验工作;

负责项目部所有材料设备、配件和仪器的采购、入库、保管、领用等工作;

负责辅助构件的加工、仪器率定、检验、埋设、安装、调试和初期观测等;

负责收集保管有关仪器、设备的技术文件(包括出厂标签、使用说明、初始仪器率定资料、埋设情况说明等);

参加阶段性验收及签证,参与竣工验收报告的编写。

7)施工组的岗位职责

负责与仪器埋设相关的工程施工工作,包括钻孔、回填、混凝土浇筑、保护、临时道路和便道、临时和永久监测房等的施工;

配合仪器埋设的有关工作;

按时上报施工情况汇报资料,并统计施工工作量;

8)观测组的岗位职责

负责现场施工放样测量和仪器埋设后的观测及巡视检查;

负责原始观测资料的保管和整编,并记录观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等;

按时上报观测资料;

3.2施工管理方案

3.2.1施工程序

为了确保本项目监测仪器埋设及监测工作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控制、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本项目监测工程施工程序为:

开工准备、仪器采购、人员设备进场、监测工程施工、施工期监测、资料整理分析、安全评价和竣工验收移交安排。

监测工程施工程序流程见图。

各个步骤的主要内容包括:

(1)施工准备。

充分做好人员安排与监测仪器设备、投入的材料与机械设备、现场测量放样准备,以及有关工程资料文件的准备工作,提前协调好现场各方关系,使监测工程施工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2)监测工程土建施工。

主要是埋入式仪器的基坑开挖、回填和混凝土浇筑。

施工中,应协调好与各标段土建承包人的关系,合理安排工期,注意避免与临近工程施工的干扰和冲突。

(3)零星材料和辅助设备加工。

提前加工各类监测仪器安装埋设所需的零星材料和辅助设备工具,为快速施工提供条件。

(4)仪器设备的组装率定或标定。

在现场进行组装率定,特别是基岩变位计、无应力计、三向应变计、五向应变计、锚索测力计等仪器设备安装埋设前必须进行拼装或试安装,出现不匹配时必须及时更换,不可勉强装配组合。

将已埋设监测仪器的率定资料、仪器合格证和埋设考证表及时填写并存档。

每支传感器安装前进行电缆联接工作,检查电缆质量、电缆绝缘情况及电缆接头防水等性能。

(5)仪器设备的安装埋设。

参照相关规程规范进行,如无参照的规程规范,则类比其它工程实例或按我公司多年来从事安全监测系统设计、施工的经验方法和公司制定的RM/QW320—2008《大坝安全监测仪器施工安装技术规范》进行。

安装埋设后,对测孔或测点进行回填、灌浆或锚固处理。

(6)监测仪器电缆联接、敷设。

各种传感器电缆必须及时连接,并引至临时观测房或永久观测房。

电缆走线应根据设计要求按照就近、统一的原则施工。

(7)施工期监测。

仪器安装与变形监测点建立验收合格后,即转入施工期监测,

施工期监测按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的观测频率进行,在仪器监测的同时,还须进行人工巡视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适时提出补充仪器监测的建议。

(8)监测资料整理分析和信息反馈。

及时整理监测资料,进行监测原始数据异常判别、物理量计算。

收集有关工程资料,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应用各种方法和理论对经整编的监测资料及时进行分析,及时反馈监测信息,指导施工,反馈设计。

每月向监理单位提交监测月报,随时汇报在监测过程中发生的异常现象和处理情况。

每年度按要求向业主、监理及设计单位提交年度分析报告。

(9)编写施工竣工图与竣工报告。

根据施工实际情况绘制竣工图(包括仪器、变形监测点埋设详细记录),整理施工期监测资料,编写竣工报告。

(10)工程验收移交。

工程完工或合同到期时,准备好各种工程资料,对仪器的完好率、资料的完整性进行检查,申请组织竣工验收,将系统的全部仪器设备和资料文挡按合同要求移交永久监测单位,并负责有关技术的解释或培训。

3.2.2施工协调与配合

按要求参加监理工程师主持召开的周例会及月进度会议,随时掌握主体工程土建施工进度,适时穿插进行监测仪器的安装埋设,争取扩大工作面,保证安全监测系统土建施工进度。

3.2.3安全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