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综合大楼工程基坑施工技术方案与某综合楼电缆敷设施工方案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某综合大楼工程基坑施工技术方案与某综合楼电缆敷设施工方案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综合大楼工程基坑施工技术方案与某综合楼电缆敷设施工方案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1支护参数值的确定
(1)锚杆:
锚杆采用48×
3.0钢管锚杆,钢管从离坑壁2.5m处开始沿管长设8@500注浆孔,锚杆注水泥浆,水灰比宜为0.5,注浆压力不小于0.4MPa,锚杆与水平方向的角度为10°
~15°
,锚杆采用梅花型布置。
水平和垂直间距均为1.0~1.2m。
图2喷锚网支护边坡图
图3型钢桩组合支护图
图4双层水泥搅拌桩组合支护图
(2)钢筋网:
钢筋网采用6.5@200×
200,竖向钢筋采用焊接,横向钢筋可采用绑扎,横向加强钢筋采用214,预压钢筋网,并与锚杆端部焊接(图5)。
图5锚杆细部详图
(3)喷射混凝土:
坡面喷射100厚C20混凝土,使锚杆、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同时为防止坡面裂缝渗水,喷射混凝土水灰比为0.4,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1∶2∶2.5。
粗骨料粒径5~15mm,喷层初凝小于10min,终凝大于30min,喷射混凝土施工应满足国标GB5008622001规定。
(4)水泥搅拌桩:
水泥搅拌桩径600,间距450mm,采用双头搅拌桩机,桩长11m,搅拌桩间搭接150mm。
水泥采用32.5普通水泥,水泥掺量为15%(被加固土的重量,按18kN/m3计),浆液水灰比0.45~0.55。
3.2支护体系的计算
在基坑侧壁土体中采用打入式钢管锚杆,使土体、锚杆及护壁钢筋、喷射混凝土共同形成重力式挡土墙结构,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99)》进行土体稳定性,支护结构的承载力计算,锚杆抗拉计算及土钉墙整体稳定性验算,计算结果经专家组论证符合要求。
4.基坑支护施工
4.1施工工艺流程
水泥搅拌桩→制作锚管→分层开挖基坑边槽→基坑边坡修整→打锚管→绑扎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锚杆注浆→养护。
4.2主要施工技术
(1)开挖分层厚度控制:
根据土质情况,一次挖土深度在1.0~1.5m,及时打入锚杆,喷射混凝土,使坡面暴露的时间不超过24h。
(2)注浆:
注浆压力为0.2~0.8MPa,注浆量视土层情况而定,以相邻锚管的注浆贯通为终止条件,确保土体改性为复合土体,与锚管组合达到重力挡土墙的要求[5],本工程实际每根锚管注浆量为220~2500kg水泥不等。
(3)坡脚处理:
根据计算结果,地基土承载力严重不足,设计采用在距坡脚1.8m处打入一排6m长同时梢径不小于100mm的松木桩,松木桩间距400mm。
为了防止土体隆起,先打入松木桩方可开挖。
设计桩长范围内采用二次下沉二次提升工艺,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L/150,严禁在喷浆过程中断浆,特殊情况下断浆应重新成桩,相邻桩施工间隔时间不得大于24h。
(5)分段施工:
本工程基坑面积较大,基坑开挖分三个施工区域,每个施工区域在分层设置锚杆的前提下分段开挖,每段长度不超过50m。
(6)根据设计要求,大基坑土方开挖后应及时施工垫层,以保护坑底土质。
4.3边坡的防水处理
为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与安全,防止水土流失造成边坡失稳,边坡内的防水处理措施如下:
(1)设置深4~6m,间距2.5~4m的排水孔。
材料为25硬塑料管,并在1.5m处环向打孔,同时外包铁纱窗布,防止泥土流失。
(2)当掺有防水剂的喷射混凝土达到70%强度时,向设置的排水孔内注压力水泥砂浆(或水泥浆),阻止水继续外流。
(3)在坡顶设置一道宽100cm,厚10cm的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层,使坑外积水不至流入坑内。
5.抗拔试验
为了保证大面积喷锚施工的顺利、安全进行,并验核设计时的计算模型,在三处有代表性的典型部位进行了锚杆抗拔试验,1号试点锚杆长度9m,2号、3号试点锚杆长度均为12m(图1)。
张拉设备采用600kN油压千斤顶,支架支点距离坡面1200mm,张拉试验分6级加载进行,即0.1Nt→0.25Nt→0.50Nt→0.75Nt→1.00Nt→1.2Nt,若加载过程中位移稳定,最后进行极限加载,Nt按锚杆每7kN/m抗拔力设定。
测得1号试点极限抗拔力72.5kN,2号试点极限抗拔力98.8kN,3号试点极限抗拔力97.4kN,均达到设计要求。
6.施工监测
针对深基坑施工信息化的要求,为保证基坑施工的顺利、安全,必须对整个施工过程实行全过程监测。
通过跟踪监测,及时掌握支护结构和基坑内外土体位移情况,随时调整施工参数,优化基坑设计。
(1)监测内容: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的规定,本基坑属于二级基坑,应进行监测的内容为:
①支护结构的位移;
②基坑周围土体位移;
③地下水位变化。
(2)监测点的设置:
①在基坑四边设置测斜管,监测深层土体位移;
②支护位移监测点设在基坑边壁顶部;
④在基坑周围设置水位观测孔。
(3)监测次数:
在支护施工和基坑开挖期间,每天观测一次,如遇位移、沉降变化速率较大时应增加观测次数。
(4)监测结果:
根据基坑支护设计规定,监测报警值为水平位移达到40mm或连续三天位移速率超过3mm/d,水位观测速率超过50cm/d。
通过对基坑从土方开挖到地下室施工完成期间的连续观察,水平位移值在9.6~26.9mm且未有连续三天超过3mm/d,水位变化速率在5~37cm/d,监测值均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
7.结语
(1)在软土基坑中采用喷锚与压密注浆改善土质的复合技术组成的基坑围护结构,在本工程大面积应用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完全可以达到安全、经济、快速、高效之目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在软土基坑围护中采用喷锚网支护体系,大大节约工程造价,同时又缩短施工工期,本工程支护方案比采用灌注桩支护节约造价约120万元,缩短工期约30d。
(3)分层挖土厚度、注浆量及坡脚处理(提高坡脚地基承载力)是围护成功与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JGJ1202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
[2]YB9258297,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S].
[3]GBJ792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4]GB500862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S].
[5]刘志宏,陈天民.大型软土基坑喷锚支护技术的探讨与实践.[J].施工技术2001:
(9):
33-34.
某综合楼电缆敷设施工方案
一编制目的
根据工期要求,结合项目施工生产实际情况,为确保优质、安全完成本工程电缆敷设的施工任务,特编制此施工方案,用以明确、指导该项工程的施工管理。
二编制依据
1.本工程设计图纸及其有关的技术资料。
2.本公司的《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项目管理文件》、环境及职业安
全健康管理手册及其支持性文件。
3相关的技术规范及标准图集:
《电缆敷设》D101-1~7(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9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三计划目标
1.质量目标:
确保整体工程质量合格。
2.安全目标:
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不发生任何工伤事故。
3.工期目标:
电缆敷设工期为20天。
工程概况
本工程在地下二层设有东、西二个配电室,所有从配电室引出的干线电缆采用具有防火措施的封闭金属线槽沿地下一层引至各单元的电气竖井。
电气竖井内均采用线槽敷设。
东配电室引出干线电缆135路,西配电室引出干线电缆158路。
电缆截面从35mm2至240mm2.,电缆约6万米。
施工流程
第三章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作业条件要求
(1)电缆线路的安装工程应按施工图进行施工。
(2)与电缆线路安装有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建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3)电缆安装前,土建工作应具备下列条件:
a.预留孔洞、预埋件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埋设牢固。
b.电缆竖井及人孔等处的地坪及抹面工作结束。
c.电缆线路敷设前,土建应完成的工作必须完成。
d.有较宽的操作场地,施工现场干净,并备有220V交流电源。
2.施工前准备
(1)电缆的技术准备已完成。
(2)电缆线路两端连接的电气设备(或接线箱、盒)应安装完毕或已就位,敷设电缆的通道无堵塞。
(3)电缆桥架、电缆托盘、电缆支架及电缆管道已安装完毕,并验收合格。
(4)电缆沿线的照明满足施工要求。
(5)敷设电缆施工机具及施工用料已准备好,支架已搭设完毕,且符合安全要求。
(6)电缆线路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已经编制,并已审批,工程任务单已下达。
(7)电缆型号规格及长度与设计资料核对无误。
(8)敷设前,应对电缆进行外观检查及绝缘电阻试验,并达到合格要求。
(9)临时联络指挥系统的设置。
3.在实施阶段,应对施工现场条件作业环境需作详细描述,并进一步识别危险源。
二技术准备
1.施工图纸、技术资料、相应施工图集、规范、规程齐全;
施工方案编制完毕并经审批,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充分熟悉相关图纸及设计要求,并进行电缆线路的走向、规格、长度的确定。
用电缆线路的全长来定出每盘电缆的路径起始和终点的位置,然后将每盘电缆的路径分成各种类型的基本段,如水平直线牵引、水平弯曲牵引、垂直提升牵引等,
3.电缆敷设前绝缘摇测或耐压试验
(1)1kV以下电缆,用1kV兆欧表摇测线间及对地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0MΩ。
(2)施工前应对电缆进行详细检查。
电缆的规格、型号、截面、电压等级、长度等均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无扭曲、损坏等现象。
(3)多根电缆敷设在桥架及支架上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事先将电缆的排列用表或图的形式画出来,最大限度减少电缆的交叉和混乱。
三材料准备
1.所有电缆应具有出厂合格证、生产许可证、“CCC”认证标识;
其规格型号及电压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2.每盘电缆上应标明电缆规格、型号、电压等级、长度及出厂日期,电缆轴应完好无损。
3.电缆外观完好无损,铠装无锈蚀、无机械损伤、无明显皱折和扭曲现象。
橡套、塑料电缆外及绝缘层无老化及裂纹。
四劳动力准备
敷设电缆需要大量的人员,电缆敷设前,根据电缆的数量及电缆敷设进度安排,提前做好人员的准备工作,保证敷设电缆时人员满足施工要求,同时对进场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根据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电缆敷设约需70人。
五机具准备
1.根据确定的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计划,确定施工机具需用量
2.组织施工机具设备的落实,保证按期进场。
3.主要施工机具设备的配备详见下表。
序号名称数量单位
1电缆放线架2个
2电缆滑轮4个
3手持扩音喇叭2台
4对讲机10台
5大绳(拉电缆)4根一电缆的检查验收
电缆的质量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
有些问题在生产过程及出厂试验时也未能发现,如果安装时不及时觉察,在投入运行后,就会造成严重的故障。
所以在电缆敷设以前,应该详细检查电缆质量。
电缆的质量检查分作电气性能和物理性能检查。
电气性能检查主要是通过电气试验来检定;
物理性能主要是通过结果检查、工艺检查、材料检查等内容来检定。
对电缆电气性能的检查,应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采取需要数量的样本送有资质的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二电缆敷设
本工程电缆敷设方式主要是在桥架上(水平及垂直)敷设。
根据现场特点和实际情况,将电缆轴架在地下一层竖井外,由此先向上敷设至配电箱和用电设备后再向配电室敷设。
1.根据敷设电缆的重量、长度,安排足够的人力进行敷设。
首先将电缆轴正确放置在放线器上,电缆应从电缆轴的上端引出避免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磨擦、拖拉。
2电缆敷设时,必须消除电缆的内部应力,解除其扭曲现象后才能敷设。
3水平敷设电缆:
可以采用机械牵引或人工牵引进行电缆敷设。
本工程主要采用人工牵引,人工牵引敷设电缆是人力拉引、滚轮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
4垂直敷设电缆:
在井道的顶端,采用大绳牵引电缆。
每层竖井有3-4名工作人员,顶层要将大绳固定,防止电缆突然下坠。
5由熟悉敷设路线的有经验的员工走在最前面指挥,电缆穿过孔洞时,孔洞两侧人员要互相接应。
6根据电缆清册,选择最短的电缆敷设路径,当出现严重交叉时,应改变电缆路径,可
以增加长度来减少交叉;
7.电缆敷设时应临时标注电缆的起点终点,可用纸条写清楚用透明胶带沾在电缆起端和终端.;
8.电缆敷设时应集中成批进行,把所有列在一个盘柜的电缆都敷设完,再敷设到另一个盘柜的电缆,尽可能避免零散敷设造成交叉过多;
9电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
交联电力电缆≥15d(d—电缆外径);
10电缆敷设时,电缆不得有铠装压扁、绞拧、护层折裂等机械损伤;
11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得交叉。
敷设时要单根进行,边敷设,边整理,边固定绑扎
12电缆固定
a.垂直敷设或超过45度倾斜角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每隔2m处固定;
b.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的首末两端,接头两端和转弯处
11电缆敷设完毕后,核对当天敷设电缆的路径、长度、电缆轴号,并及时输入电缆清册数据库,根据实际敷设电缆的情况调整下一步的敷设计划;
13电缆标志牌
在电缆起、始端,接头、人孔、竖井及拐弯处均挂标志牌,标志牌材料选白色硬质PVC板,采用电缆标牌打印机打印,字迹清晰,不脱色。
标志牌上注明电缆型号、规格。
三作业的质量要求
质量保证措施
1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
a.由于没按设计施工或人为改变路径而导致电缆在不同层的分布不匀;
b.由于电缆桥架设计不合理,造成电缆交叉或敷设的弯度不整齐;
c.引入盘、设备的电缆排列混乱弯度不一致;
d.由于没按电缆的先后顺序敷设造成电缆交叉;
e.集中控制盘柜内,电缆量过大,使之排列不整齐,混乱。
2针对以上的质量通病,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a.电缆敷设前,应使用计算机电缆数据库明确每一层电缆托架或支架上的电缆型号电缆编号、根数及敷设的先后顺序,编写详细的施工方案;
b.在盘柜下侧加装电缆固定装置采用∠50×
5镀锌角钢,做头前,要先整理盘柜下部的电缆。
用统一型号的电缆卡具,将电缆固定在角钢上,确认整齐美观后,方可做头;
c.电缆敷设过程当中,设专人进行电缆标志牌挂设,并且每根电缆敷设后立即进行;
d.集中控制盘柜的电缆量过大,电缆排列容易混乱。
这样就需要利用盘柜内部空间,用【25的异型槽钢,上下加装两道电缆固定装置,使电缆头分层布设。
3电缆的排列和固定
电缆敷设排列整齐,间距均匀,不应有交叉现象。
大于45°
倾斜敷设的电缆每隔2m处设固定点。
水平敷设的电缆,首尾两端、转弯两侧及每隔5m~10m处设固定点。
对于敷设于垂直桥架内的电缆,每敷设一根应固定一根,采用扎带绑扎固定。
控制电缆固定点为1m,其他电缆固定点为1.5m。
敷设在竖井及穿越不同防火区的桥架,按设计要求位置,做好防火阻隔。
四电缆头的制作安装
所有接线端子均采用紧压铜端子,端子需与电缆线芯截面相匹配,铜端子的压接采用手动式液压压接钳,采用热缩头、热缩管作为电缆头绝缘保护。
电缆终端制作好,与配电柜连接前要进行绝缘测试。
以确认绝缘强度符合要求。
同时电缆要作好回路标志和相色标志。
电缆的裁剪长度要合适,保证电缆与配电柜母线或接线端子连接后不产生过大的机械应力。
连接前,对搭接面进行清洁处理,同时涂抹适量的电力复合脂,紧固力矩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确保连接和导电性能可靠五电缆标识
沿电缆桥架敷设及穿管敷设的电缆在其两端、拐弯处、交叉处应挂标志牌,直线段每隔20m增设标志牌。
标志牌规格应该一致,并有防腐性能,挂设应牢固。
标志牌上应注明电缆的编号、规格、型号及起始位置。
(现市场上有PVC电缆标识牌出售)。
六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遵守现行有关安全技术规程的规定。
对重要工序,还要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
2.架设电缆盘的地面必须平实,支架必须采用有底平面的专用支架,不得用千斤顶代替。
3.采用撬杠撬动电缆盘的边框敷设电缆时,不要用力过猛;
不要将身体伏在撬棍上面,并应采取措施防止撬棍脱落、折断。
4.人力拉电缆时,用力要均匀,速度要平稳,不可猛拉猛跑,看护人员不可站于电缆盘的前方。
5.敷设电缆时,处于电缆转向拐角的人员,必须站在电缆弯曲半径的外侧,切不可站在电缆弯曲度的内侧,以防挤伤事故发生。
6.敷设电缆时,电缆过管处的人员必须做到:
接迎电缆时,施工人员的眼及身体的位置不可直对管口,防止挫伤。
7.拆除电缆盘木包装时,应随时拆除随时整理,防止钉子扎脚或损伤电缆。
8.人工滚动运输电缆盘时要做到:
(1)推盘的人员不得站在电缆盘的前方,两侧人员站位不得超过电缆盘轴
心,防止压伤事故发生。
(2)电缆盘上下坡时,可采用在电缆盘中心孔穿钢管,在钢管上拴绳拉放的方法,但必须放平稳,缓慢进行。
为防止电缆滚坡,中途停顿时,要及时在电缆盘底面与地坪之间加锲制动。
人力滚动电缆盘时,路面的坡度
不宜超过15°
。
9.小型电缆盘可搬抬转弯,不允许采取在地面上用物阻止电缆盘一侧前进的方法转弯。
10.在已送电运行的变电室内进行电缆敷设时,必须做到电缆所进入的开关柜停电;
施工人员操作时应有防止触及其他带电设备的措施(如采用绝缘隔板隔
离);
在任何情况下与带电体操作安全距离不得小于1m(10kV以下开关柜);
电缆敷设完毕,如余度较大,应采取措施防止电缆与带电体接触(如绑扎固
定)。
11.在竖井内敷设电缆时,应注意电缆坠落。
应该分楼层在一层、和顶层竖井处设置拉绳,一端在电缆上绑牢固。
防止电缆在手动葫芦拉电缆时电缆脱落。
12.桥架内敷设电缆时,应采用移动式操作平台,在操作平台上牵引电缆时,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拉电缆时要前呼后应,严禁你拉我扯,用力不协调。
13.电缆头制作安装时,操作人员应穿长袖上衣和长裤,戴手套和护目眼镜,戴脚套。
14.热缩电缆头制作时,注意加热时周围无易燃易爆物品。
15.使用电气设备、电动工具要有可靠的保护接地(接零)措施。
16.各种气瓶的存放,要距离明火10m以上,挪动时不能碰撞。
氧气瓶不能和可燃气瓶同放一处。
17.施工现场配备4Kg灭火器两具,用桶装若干水和沙子。
18.专职的质安员每天现场检查,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