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口语交际、习作
(一)………………...4课时
课 题
1、文言文两则:
学弈
教 学
目 的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
能对照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课前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哪几则文言文?
学习文言文有什么好处?
2、什么是学弈?
请同学们阅读预习提示找答案
3、《文言文两则》是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节课我们学习《学弈》谁能介绍一下作者孟子
二、初读
1、按要求读文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工具书,注释解决
(3)掌握生字字形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
3、指名朗读,解决难读语句
三、理解内容
1、结合注释,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和同桌讨论
2、逐句理解,讨论解决
3、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体会中心
1、什么的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
2、说说你学习这篇课文的体会
3、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4、背诵课文
板 书
设 计
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专心致志)
一人思援弓缴而射之(三心二意)
课后记
这节课我还注意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感情色彩,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读,并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色彩,为什么这样读。
进而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提示语感悟文章的含义,真正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当然本节课在细节方面也有一些做得不够扎实的地方,如第二自然段中的“惟弈秋之为听”对这句话的“之”与后面的意义区分还不够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完善。
两小儿辩日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能复述故事
通过弄清诗句意思,理解两个孩子的不同看法及想法产生的原因
一、导入新课
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吗?
2、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将你查到的资料给大家读一读
二、初读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3、组内自学生字,先分工,再学习
4、汇报学习成果
三、细读课文理解意思
1、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3、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解释
(1)第一段: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①小儿:
小孩
②其:
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③指名朗读,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2)其余各段的方法同上
1、两个小孩喜欢探索的精神可嘉。
2、两个小孩认识事物角度不同。
结果就不同
一小儿日初出如车盖(近)日中时如盘盂(远)
一小儿日初出苍苍凉凉(远)日中时如探汤(近)
两小儿可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创设情境,激发读的兴趣。
重点处我适时地点拨,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简练,有时语言随意,有时不够严密或有重复学生说话的现象。
2、匆匆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难懂的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掌握本课的生字
理清文章的结构
1、同学们今年几岁了?
算一算你走过了多少个日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作者在走过了八千多个日子的时候写的,你想知道内容吗?
2、了解作者
(1)哪位同学查到了有关作者的资料?
给大家说说
(2)教师补充
二、自学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自学生字,新词,看谁记字的方法最好
3、汇报自学情况
4、请你把刚才默读课文时画出来的不理解的词语说给大家,让大家帮你解决。
三、理清结构
1、自由读课文,看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是什么
2、与同学讨论,用小节归纳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提出问题
第二段(2~4)录求答案
第三段(5自然段)照应开头,强调发问
匆匆朱自清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不复返呢?
课伊始,引背《长歌行》,并让学生谈感受,激发学生要珍惜时间、及早努力的情感。
然后出示朱自清二十四岁时写这篇文章前的一段话,让学生明白朱自清二十四岁时已经意识到时光悄然逝去而无所作为,决心从今以后要珍惜时间,才写下了这篇《匆匆》。
最后播放《匆匆》
FLASH动画的配乐范读,形象的画面,舒缓的音乐,低沉的语调,把学生带入一种情境,奠定了整节课那种淡淡忧伤的基调,学生在这种基调中,很容易入情入境。
1、读懂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运用展开联想的读书方法感悟文中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读懂作者具体形象地描写日子去来匆匆的部分,并感悟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1、上节课,我们已经对作者有了一些了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坊理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文章。
2、齐读课文题目,“匆匆”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讲什么“匆匆”
二、理解内容
1、谁能给大家朗读第一自然段?
你喜欢这个开头吗?
喜欢哪些句子?
说理由。
2、默读第二自然段,对照老师打出的设影分析,如果把这段改成这样好不好?
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去来匆匆的?
如果读懂了,请你和同学讨论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
4、此时作者想到了什么?
读一读,想一想文中的“做什么”“剩些什么”“留着些什么”是什么意思?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5、谁还知道关于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
6、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又一次提出这个问题?
三、总结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一去不复返
时间来去匆匆要珍惜
留下痕迹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做得较好的是:
1.整体把握了作者的感情基调,在读中使读者与作者、文本对话。
2.和学生一起欣赏、品味了文章的语言美及探究了它的表现美。
使阅读中领悟到的语言表现形成迁移到了写作。
不足之处:
有些相关背景知识没有引导学生去掌握。
因此,语言的感悟还不是很到位。
3、桃花心木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桃花心木通过句子的品读,感受种树人的奇怪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桃花心木
一、揭示课题
1、教师板题,全班齐读
2、出示桃花心木的图片,指名反馈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
3、课文中是怎么介绍桃花心木的呢?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文中是怎么介绍桃花心木的?
2、指名反馈
3、教师引导:
自由读介绍桃花心木的句子,从中找出最能体现桃花心木特点的词语。
4、指名反馈
5、一株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怎么长成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优雅自在,勃勃生机的参天大树的呢?
请读课文
三、了解种树过程
1、自读课文,画出有关描述种树人种树的语句
2、集体反馈
3、指名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奇怪?
4、指导朗读:
这个种树人真是太奇怪了,用疑惑语气读。
桃花心木林清玄
在教学中我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多层次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让学生真正用“心”去体会,去思考、去咀嚼语言文字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以及深刻道理。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种树人说的话的意思,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发。
2、总结全文,启迪,教育学生
3、有感情朗读课文,摘抄有启发句子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弄明白种树人不按规律种树的原因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词语:
插秧、枯萎……
2、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
种树人的奇怪种树行为埋下了许多的疑问,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到底应该什么时候来?
……今天我们就来听听种树人自己是怎么说的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种树人说的话找出来
2、引导学生了解种树人说的第一段话
(1)从这段话中,找出种树人种树下按规律的原因
(2)学生反馈后,教师引导要点
3、如果种树人不这样做,又会有怎样的后果呢?
三、感悟道理
1、种树人的这番话不仅解答了作者的疑惑,也给予作者深刻的启示,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句子中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
3、联系生活上的例子说一说,“不确定”因素发生的可能性
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长成百年大树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得起考验
借物喻人
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了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
知道只有在不确定中,才会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身的感受,才会真正感知“尊重”、“艰辛”、“珍惜”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到奋斗的艰难。
4、顶碗少年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情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2、品读课文对人物动,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
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从顶碗少年的表演中领悟人生哲理
1、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吗?
都看过哪些杂技表演?
2、师:
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顶碗少年的故事
3、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想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本课的词语
3、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4、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三、品读语句
1、画出描写少年表演时的情形以及描写观念的语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交流一下。
2、集体所馈,感情朗读
(1)第一次表演
(2)第二次表演
(3)第三次表演
3、从三次表演中,你们从中悟到了什么
4、读到这里,你们体会到作者每次想起这场表演心里的那份微微的激动了吧!
拿起笔,把作者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镇定,自信→紧张、丧失勇气→镇静、自信、充满勇气
失败 再失败 成功
失败乃成功之母
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突破重点,我通过让学生对比在表演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和少年的表现来让学生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在观众的巨大压力下永不放弃的精神。
当时我设计了两条线来帮助学生理解。
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另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少年的表现。
在这两条线的设计力度上很平均,致使学生没有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少年由失败再失败直到成功这一过程的理解上,使学生的感悟不够到位。
5、手指
1、读通课文,解除字词障碍,利用工具书了解不懂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五个手指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五个手指各自的特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生哲理
1、教师板书课题《手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阅读课文《手指》
2、引导全班读导语
3、学习本课,要弄懂哪两个问题?
4、请同学们带着两个问题自读课文
1、初读,解除字词障碍
2、用词语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3、再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4、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读一读完成下面表格
手指
长处
短处
启发
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5、指名反馈表格中的内容,教师适当引导
6、是呀,正如作者所说——
(出示有关语句,学生读)
7、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些语句的理解
三、总结文法
1、本课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结合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说一说表达的效果
2、鼓励学生将这一章法加以运用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互相合作,取长补短)
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
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
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回顾、拓展一
1、交流对学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深的,也可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成语故事
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章,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感悟本组文章的表达特点,并从中受到启发,能在习作中运用
一、交流平台
一引导学生回顾理解文章的方法
1、出示成语“各抒已见”全班读一读
2、指名说“各抒已见”的意思
3、出示《桃花心木》中的语句,请大家阅读,交流平台中的第一自然段
(1)联系上下文,认真想一想
(2)联系生活实际,大胆地说
二、引导学生交流理文章的过程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组学过的课文,然后和同学交流一下你对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及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
2、指名反馈,自由地表达
3、教师小结:
每个人阅读文章的情感不同,考虑问题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读准读通顺
2、指名检查读,集体译议
3、组内互相交流,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4、熟读,感悟蕴含的道理
三、阅读成语
1、这则成语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则成语告诉我们什么?
回顾拓展一
通过
(1)联系上下文,认真想一想
(2)联系生活实际,大胆地说等环节,学生明白了每个人阅读文章的情感不同,考虑问题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1、学会本单元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截然不同等词语
2、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3、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体会语言的表达特点
10课时
6、北京的春节……………………………..2课时
7、藏戏……………………………………..1课时
8、各具特色的民居………………………..1课时
9、和田的维吾尔…………………………..1课时
回顾、拓展二……………………………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4课时
6、北京的春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地表达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清条理,分清详略
1、教师板书“春节”谁能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一些习俗
2、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3、师: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结合图,自读要求:
(1)读通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对照图,找文中相应的段落,读一读想像当时的场景
(3)想一想课文是接什么顺序写的?
2、检查生字,新词
3、再读课文,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理清条理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为我们介绍老北京的春节的呢?
2、再读课文,画出表示阶段性时间的词语,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北京的春节
老舍
在教学中,从整体入手,抓大放小,在学生理清课文顺序,分清详略重点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学最感兴趣的部分,充分发挥他们主动性的同时,也不忘教师的引导作用。
1、研读课文,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
2、对比阅读《过年》《除夕》体会作者在写作方法上的异同,从中受到启发
3、总结全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热爱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中国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地表达
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浓烈的“年味”其实在整个春节的系列……
二、新授
学习第一部分
1、自读第一部分,把你感到人们忙碌的地方画出来
(1)人们忙着熬腊八粥
(2)人们忙着泡腊八蒜
(3)孩子们忙着买拌儿……
(4)大人忙着买过年吃的……
(5)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6)忙着大扫除
2、指导感情朗读(双喜)
3、从这一部分,你还了解到哪些习俗尼?
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7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们又了解了北京春节的哪些习俗?
3、请大家读第9自然段,人们都看什么去了?
4、你知道庙会是怎么回事了吗?
你在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5、请同学们读一读10~12自然段,你又读懂了什么?
年前 忙碌
过年 热闹 喜庆、欢乐
年后 平静
本课教学设计合理流畅,把握教材准确,制定的教学目标合理,基本上达成预定的目标。
基础知识点把握准确。
对修辞手法、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在充分引导学生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善于表达。
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渗透体会句子的方法。
教学分析中贴近学生生活,教师注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过年的感受,同学们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整堂课学生们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比较热烈、浓厚。
7、藏戏
1、读通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藏戏以及藏戏的形成过程
理解课文,体会藏戏的特色以及艺术魅力
一、谈语导入
1、师: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仅有丰富……
2、展示资料,了解藏戏
3、播放藏戏《文成公主》感知藏戏的特点
1、读通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想一想藏戏是怎么形成的
3、和同学交流藏戏的艺术特色
4、指名交流藏戏艺术特色
三、深入探究
(一)检查读通情况,积累词语
1、词语卡片认读词语
2、指名分段读文,检查读通情况
3、说说藏戏的形成过程
4、再读藏戏形成过程的部分,想想自己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二)了解藏戏的艺术特色
1、默读课文,找出作者概藏戏艺术特色的语句
2、指名反馈,指导感情朗读
3、引导学生结合上面的语句以导游的身份为大家介绍藏戏的哪一特色最感兴趣?
四、总结
藏戏历史悠久,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
藏面具表演
悠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