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歌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17839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诗歌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外国诗歌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外国诗歌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外国诗歌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外国诗歌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诗歌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外国诗歌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诗歌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诗歌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ActiveRomanticism)和消极浪漫主义(PassiveRomanticism)。

积极浪漫主义是进步的潮流,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它引导人们向前看,消极浪漫主义持温和态度,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反对现状,留恋过去,它引导人们往后看。

消极浪漫主义代表

诗人华兹华斯(1770-1850)与柯勒律治(1772-1834)和骚塞(1774-1843)曾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居住,因此他们被称为"

湖畔派"

华兹华斯是湖畔派诗人中成就最高者。

生于律师之家,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毕业后到欧洲华兹华斯旅行,在法国亲身领略大革命的风暴。

1783年其父去世,他和弟兄们由舅父照管,妹妹多萝西则由外祖父母抚养。

多萝西与他最为亲近,终身未嫁,一直与他作伴。

1787年他进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大学毕业后去法国,住在布卢瓦。

他对法国革命怀有热情,认为这场革命表现了人性的完美,将拯救帝制之下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1792年华兹华斯回到伦敦,仍对革命充满热情。

但他的舅父对他的政治活动表示不满,不愿再予接济。

正在走投无路时,一位一直同情并钦佩他的老同学去世,留给他900英镑。

于是在1795年10月,他与多萝西一起迁居乡间,实现接近自然并探讨人生意义的宿愿。

多萝西聪慧体贴,给他创造了创作的条件。

名言:

“朴素生活,高尚思考”牛津大学某学院的校训

《咏水仙》

又译做《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这是华兹华斯抒情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804年。

据说此诗是根据诗人兄妹俩一起外出游玩时深深地被大自然的妩媚所吸引这一经历写成的,全诗可以分成两大部分,写景和抒情。

诗的开篇以第一人称叙述,格调显得低沉忧郁。

诗人一方面竭力捕捉回忆的渺茫信息,另一方面又觉得独自漂游,可以自由自在地欣赏大自然所赋予的美景。

他把自己比作一朵流云,随意飘荡,富有想象的诗句暗示诗人有一种排遣孤独、向往自由的心情。

在他的回忆中,水仙花缤纷茂密,如繁星点点在微风中轻盈飘舞。

积极浪漫主义代表

新崛起的诗人把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潮,代表诗人是拜伦、雪莱和济慈。

  1、乔治·

戈登·

拜伦,(1788年1月22日—1824年4月19日)

拜伦(BYRON,1788-1824)英国19世纪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篇洋溢着民主理想和民族解放斗争的激情。

毕生为民主自由而战,是西方文学史上用生命去殉从理想的著名代表。

拜伦1788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间被租用的简陋房子里。

父母都出自没落贵族家庭。

父亲在拜伦4岁时游荡而死。

母亲把对丈夫的怨恨发泄在儿子身上。

拜伦天生跛脚,常常受人欺负。

从小养成忧郁、孤独、反抗的性格。

10岁继承男爵爵位,成年后以世袭议员的身份进入上议院。

拜伦中学开始写诗,处女作《懒散的时刻》(1807)主要是爱情诗。

长诗《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批评家》。

1801年,为了同拜伦的贵族地位和身份相称,家里决定送他到一所素有名望的学校——哈罗公学就读。

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刻苦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拳击等各种活动。

1808年从剑桥大学毕业,1809-1811年间到欧洲旅行两年,回国根据旅游日记写作长诗《恰尔德·

哈罗尔德游记》。

诗作出版,风靡全英。

拜伦在日记里不无得意地写道:

“一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名。

《恰尔德·

哈罗尔德游记》共4章,描写孤独的漂泊者恰尔德·

哈洛尔德出游欧洲的见闻,被看作是诗人的自述

拜伦

别了,别了!

故国的海岸

消失在海水尽头;

汹涛狂啸,晚风悲叹,

海鸥也惊叫不休。

海上的红日径自西斜,

我的船扬帆直追;

向太阳、向你暂时告别,

我的故乡呵,再会!

不几时,太阳又会出来,

又开始新的一天;

我又会招呼蓝天、碧海,

却难觅我的家园。

华美的第宅已荒无人影,

炉灶里火灭烟消;

墙垣上野草密密丛生,

爱犬在门边哀叫。

"

过来,过来,我的小书童!

你怎么伤心痛哭?

你是怕大海浪涛汹涌,

还是怕狂风震怒?

别哭了,快把眼泪擦干;

这条船又快又牢靠:

咱们家最快的猎鹰也难

飞得像这般轻巧。

风只管吼叫,浪只管打来,

我不怕惊风险浪;

可是,公子呵,您不必奇怪

我为何这样悲伤;

只因我这次拜别了老父,

又和我慈母分离,

离开了他们,我无亲无故,

只有您――还有上帝。

父亲祝福我平安吉利,

没怎么怨天尤人;

母亲少不了唉声叹气,

巴望到我回转家门。

得了,得了,我的小伙子!

难怪你哭个没完;

若像你那样天真幼稚,

我也会热泪不干。

过来,过来,我的好伴当!

你怎么苍白失色?

你是怕法国敌寇凶狂,

还是怕暴风凶恶?

公子,您当我贪生怕死?

我不是那种脓包;

是因为挂念家中的妻子,

才这样苍白枯槁。

就在那湖边,离府上不远,

住着我妻儿一家;

孩子要他爹,声声哭喊,

叫我妻怎生回话?

得了,得了,我的好伙伴!

谁不知你的悲伤;

我的心性却轻浮冷淡,

一笑就去国离乡。

谁会相信妻子或情妇

虚情假意的伤感?

两眼方才还滂沱如注,

又嫣然笑对新欢。

我不为眼前的危难而忧伤,

也不为旧情悲悼;

伤心的倒是:

世上没一样

值得我珠泪轻抛。

如今我一身孤孤单单,

在茫茫大海飘流;

没有任何人把我牵念,

我何必为别人担忧?

我走后哀吠不休的爱犬

会跟上新的主子;

过不了多久,我若敢近前,

会把我咬个半死。

船儿呵,全靠你,疾驶如飞,

横跨那滔滔海浪;

任凭你送我到天南地北,

只莫回我的故乡。

我向你欢呼,苍茫的碧海!

当陆地来到眼前,

我就欢呼那石窟、荒埃!

我的故乡呵,再见!

讽刺诗《别波》(1818》、《审判的幻景》(1822),后期诗作。

压卷之作《唐璜》(1818——1823)

拜伦的浪漫主义杰作,诗体小说,共16548行。

作品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真诚追求和唤起人民的积极行动。

唐璜原型:

唐璜本是一个传说中的浪荡子,在莫里哀的喜剧、莫扎特的歌剧都出现过。

他勾引西班牙司令的女儿,又在决斗中将司令刺死,进而戏弄司令的石像,最后被打入地狱。

拜伦的改造:

把花花公子唐璜改造成为一个心地善良的热血青年。

他在16岁爱上了一个少妇,事败被迫离家远航,经历了海上风险,死里逃生。

在海岛上和海盗的女儿相爱。

被海盗卖为奴隶,到了土耳其苏丹后宫。

因不愿阉割出逃,参加俄军攻打土耳其,成为俄军英雄。

他来到彼得堡,成为女皇叶卡捷琳娜的宠臣。

最后作为俄国的外交使节派往英国,活跃于上流社会。

作品未完成,诗人参加希腊革命而牺牲。

1815年,与贵族小姐安娜贝拉结婚。

是一个见解褊狭的的人,完全不能理解拜伦的事业和观点。

婚后一年,便带着出生一个多月的女儿回到自己家中,拒绝与拜伦同居,从而使流言纷起。

以此为契机,英国统治阶级对它的叛逆者拜伦进行了最疯狂的报复,以图毁灭这个胆敢在政治上与它为敌的诗人。

这时期的痛苦感受,也使他写出像《普罗米修斯》那样的诗,表示向他的压迫者反抗到底的决心。

拜伦受到社会舆论攻击,愤然离开祖国,从此终生侨居国外。

1816年,拜伦在日内瓦结识另一个流亡的诗人雪莱,对英国反动统治的憎恨和对诗歌的同好使他们结为终生好友。

  拜伦长期侨居意大利参加烧炭党的革命活动。

1823年希腊反抗土耳其奴役的斗争高涨,拜伦放下写作,去希腊参加斗争,他卖掉自己庄园,为希腊军筹集资金。

他当选希腊军总司令,1824年不幸遇雨受寒,一病不起,于4月19日在军中病逝,年仅36岁。

他的死使希腊人民深感悲痛,希腊的独立政府宣布拜伦之死为国葬,全国哀悼三天。

6月29日,灵柩运抵伦敦。

拜伦的死,震动文坛,引起全英国和欧洲进步人士的悲悼。

报纸上讲,本世纪两个伟大人物拿破仑和拜伦几乎同时辞世了。

人们赞颂他的卓越天才,更加景仰他的革命壮举。

歌德赞他是“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普希金称他为“思想界的君王”。

诗人的不朽,都在他们的作品,拜伦的不朽,还在于他是19世纪初期最伟大的反抗者和行动者。

文学史上著名的”拜伦式英雄“是拜伦塑造的一系列叛逆者形象。

主要有异教徒《异教徒》、康拉德《海盗》、莱拉《莱拉》、阿尔普《柯林斯的围攻》、曼弗雷特《曼弗雷特》。

精神特征:

1.反叛性。

与社会对立,坚决与命运相抗衡。

2.孤独性。

高傲不羁,惟我独尊,鄙视一切。

3.浪漫性。

大都有热烈奔放的爱情,充满情感,为爱复仇。

中西英雄爱情比较

从拜伦式英雄中可以看到西方英雄有热烈奔放的爱,推崇感情。

中国古代英雄一般不谈爱情,不重男女之情,也不重视夫妻感情。

《三国演义》15回刘备说: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拜伦诗歌的特点:

1、诗路广,各种诗体均有佳作

抒情诗《五月之歌》

叙事诗《东方叙事诗》

诗体小说《唐璜》

政论诗《<

制压机器破坏法案>

制订颂》

讽刺诗《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

游记《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

2、夹叙夹议,长于讽刺;

恩格斯:

满腔热情辛辣讽刺现实社会的拜伦。

拜伦诗歌遗产中的最有力的因素,是他的辛辣的讽刺力量。

3、在口语入诗上无人企及。

“我看过你哭,一滴明亮的泪,涌上你蓝色眼珠,那时候,我心想,那光不就是,一朵紫罗兰上垂着露。

我看过你笑,蓝宝石的火焰在闪烁,啊,宝石的闪烁怎么能比得上,你那一瞥的灵活的光线!

我看过你哭

乔治·

我看过你哭——一滴明亮的泪

  涌上你蓝色的眼珠;

  那时候,我心想,这岂不就是

  一朵紫罗兰上垂着露;

  我看过你笑——蓝宝石的火焰

  在你之前也不再发闪;

  呵,宝石的闪烁怎么比得上

  你那灵活一瞥的光线。

仿佛是乌云从远方的太阳

  得到浓厚而柔和的色彩,

  就是冉冉的黄昏的暗影

  也不能将它从天空逐开;

  你那微笑给我阴沉的脑中

  也灌注了纯洁的欢乐;

  你的容光留下了光明一闪,

恰似太阳在我心里放射。

2、波西·

比希·

雪莱(1792-1822)

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中与拜伦齐名的诗人和政治家。

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更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其一生见识广泛,不仅是柏拉图主义者,更是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

创作的诗歌节奏明快,积极向上。

代表作品有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不朽的名作《西风颂》。

马克思称他是“社会主义的急先锋”,恩格斯赞扬他为“天才的预言家”。

 

出生于乡间地主家庭,父亲是个爵士,饶有家产而目光短浅。

母亲是郡里有名的美人,不过她更喜欢强憾的男孩,作为长子雪莱太羸弱了,所以母亲对他很冷淡。

雪莱6岁开始学拉丁文,12岁进伊顿公学,他长得太美了--一种孩子的稚嫩和女性的柔媚,加上他居然公开反叛学校里残酷的学仆制度,一些同学组织了“恼雪团”欺负他,这可能也加重了他的反叛性格。

此外,雪莱一直都很虚弱,神经疾患,发烧,需要用鸦片,培养了他的诗人气质。

18岁进入牛津大学,被同学称作“疯子雪莱”和“不信神的雪莱”。

为此,在圣诞节他回到家乡时遭到母亲的惩罚:

母亲不让女儿们和雪莱有接触,已经定婚的表妹也被解除与雪莱的婚约、嫁给了一位正统的绅士。

他回到学校,不久发表了《无神论的必要性》,甚至寄了两份给主教,因此而被学校开除。

雪莱的思想是种不成熟的青年的思想,但这种思想的精神却是18世纪所理解的那种自由的精神。

在当时,父亲停止给他钱,他只得暂时住在伦敦,此时,他妹妹的朋友、16岁的哈丽特因家庭压力,请求雪莱的保护,二人出走,在爱丁堡结婚。

此时他读了葛德文的《社会正义》一书,这是当时英国思想界极有影响的一本宣传社会改革的著作,它批判了现社会,提出未来社会的设想。

为了实践葛德文的“道德和幸福”的社会理想,夫妻俩第二年渡海到爱尔兰,宣传民族解放,《告爱尔兰人民书》,自费印刷散发,次年方在葛德文的催促下返回英国。

1814年10月,雪莱和哈丽特抱着朝圣的心情访问葛德文,见到了葛德文三个女儿中的两个--范妮和珍妮,随后又和他17岁的女儿玛丽成为朋友。

玛丽对雪莱产生了爱情。

葛德文与哈丽特都表示反对,二人出奔国外,过了一段穷困潦倒的流浪生活。

因为是三人行,所以遭到世俗的诋毁和遗弃。

1816年三人再到瑞士,初识拜伦,两人住在日内瓦湖畔,驾小艇互访。

同年底返回英国后,三重噩耗,一是哈丽特溺死在伦敦海德公园河中,二是也爱着雪莱的范妮在孤独中服毒自尽,三是大法官因雪莱“道德有问题”而剥夺了他对一子一女的监护权。

愤怒的雪莱写长诗《致大法官》,以示抗议。

 

1817年,在与玛丽补办了正式婚礼之后,他们定居于伦敦附近的马洛镇,以乐善好施赢得当地村民的尊敬。

因为患肺病,在1818年,雪莱永远离开英国,前往意大利。

意大利使人迷醉,雪莱进入不可思议的创作黄金时代。

1818年,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19英国统治者镇压工人,雪莱写了一系列诗歌支持抗议运动。

《西风颂》和政治抒情诗《给英格兰人的歌》等名篇。

雪莱和拜伦同往地中海,一起泛舟、骑马、射击、谈诗,雪莱佩服拜伦诗才豪放,拜伦钦佩雪莱纯洁无瑕。

1822年7月8日,雪莱驾帆船出海,暴风突起,舟沉而死。

10天后发现尸体,年仅29岁。

根据当地法律,必须火化,拜伦参加了火化,举行了符合雪莱性格的希腊式“赫克托尔”葬礼,把乳香、酒、盐和油倒在柴火堆上。

心脏未受损,与骨灰葬在罗马的新教徒墓地。

旁边长眠着夭折的儿子威廉和好友济慈。

墓志铭上刻着“波西.比西.雪莱,众心之心”,下面还有莎士比亚的诗句:

“他的一切未曾消逝,只经历了一场海的变异,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奇丽”。

雪莱死后,玛丽为他的诗全集编注。

西风颂是欧洲诗歌史上的艺术珍品。

全诗共五节,由五首十四行诗组成。

从形式上看,五个小节格律完整,可以独立成篇。

从内容来看,它们又熔为一体,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

《西风颂》

(查良铮译本)

1

哦,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

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

有如鬼魅碰到了巫师,纷纷逃避:

黄的,黑的,灰的,红得像患肺痨,

呵,重染疫疠的一群:

西风呵,是你

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送到

黑暗的冬床上,它们就躺在那里,

像是墓中的死穴,冰冷,深藏,低贱,

直等到春天,你碧空的姊妹吹起

她的喇叭,在沉睡的大地上响遍,

(唤出嫩芽,像羊群一样,觅食空中)

将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

不羁的精灵呵,你无处不远行;

破坏者兼保护者:

听吧,你且聆听!

2

没入你的急流,当高空一片混乱,

流云象大地的枯叶一样被撕扯

脱离天空和海洋的纠缠的枝干。

成为雨和电的使者:

它们飘落

在你的磅礴之气的蔚蓝的波面,

有如狂女的飘扬的头发在闪烁,

从天穹的最遥远而模糊的边沿

直抵九霄的中天,到处都在摇曳

欲来雷雨的卷发,对濒死的一年

你唱出了葬歌,而这密集的黑夜

将成为它广大墓陵的一座圆顶,

里面正有你的万钧之力的凝结;

那是你的浑然之气,从它会迸涌

黑色的雨,冰雹和火焰:

哦,你听!

3

是你,你将蓝色的地中海唤醒,

曾经昏睡了一整个夏天,

被澄澈水流的回旋催眠入梦,

就在巴亚海湾的一个浮石岛边,

它梦见了古老的宫殿和楼阁

在水天辉映的波影里抖颤,

而且都生满青苔、开满花朵,

那芬芳真迷人欲醉!

呵,为了给你

让一条路,大西洋的汹涌的浪波

把自己向两边劈开,而深在渊底

那海洋中的花草和泥污的森林

虽然枝叶扶疏,却没有精力;

听到你的声音,它们已吓得发青:

一边颤栗,一边自动萎缩:

4

哎,假如我是一片枯叶被你浮起,

假如我是能和你飞跑的云雾,

是一个波浪,和你的威力同喘息,

假如我分有你的脉搏,仅仅不如

你那么自由,哦,无法约束的生命!

假如我能像在少年时,凌风而舞

便成了你的伴侣,悠游天空

(因为呵,那时候,要想追你上云霄,

似乎并非梦幻),我就不致像如今

这样焦躁地要和你争相祈祷。

哦,举起我吧,当我是水波、树叶、浮云!

我跌在生活底荆棘上,我流血了!

这被岁月的重轭所制服的生命

原是和你一样:

骄傲、轻捷而不驯。

5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吧,有如树林:

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你巨大的合奏所振起的音乐

将染有树林和我的深邃的秋意:

虽忧伤而甜蜜。

呵,但愿你给予我

狂暴的精神!

奋勇者呵,让我们合一!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

西风呵,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西风颂》是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抒情诗人雪莱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诗人把西风当作革命力量的象征,它横扫败叶、席卷残云、震荡大海,是无所不及、无处不在的“不羁的精灵”。

同时西风对新生事物起了保护和促进作用,是“破坏者兼保护者”。

诗人愿意做一把预言的号角,告知人们:

如果冬天已经来了,呵,西风,春天还会遥远吗?

这有名的诗句一百多年来鼓舞了无数革命者。

西风颂采用的是象征主义的写法。

诗中的西风、残叶、种籽、流云、暴雨雷电、大海波涛、海底花树等等,都不过是象征性的东西,它们包含着深刻的寓意,大自然风云激荡的动人景色,乃是人间蓬勃发展的革命斗争的象征性反映。

从这个意义上说,《西风颂》不是风景诗,而是政治抒情诗,它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描写革命,但整首诗都是在反映革命。

尤其是结尾 

“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脍炙人口的诗句,既概括了自然现象,也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指出了革命斗争经过艰难曲折走向胜利的光明前景,寓意深远,余味无穷!

3、济慈

约翰·

济慈(1795-1821)被称为"

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雪莱称他为"

最活跃、最年轻的诗人"

,"

露珠培育出来的一朵鲜花"

代表作《夜莺颂》、《希腊古翁颂》、《秋颂》、《蝈蝈和蟋蟀》和《灿烂的星》等,表现了对永恒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庸俗现实的否定,渗透着自由的精神。

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

生平只有25岁,但其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他主张“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事物外貌,表现景物的色彩感和立体感,重视写作技巧,语言追求华美,对后世抒情诗的创作影响极大。

济慈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绘画美(色彩感)和雕塑美(立体感),显示出唯美主义的倾向。

他短短五年的创作生涯在艺术性上使英国诗歌达到了辉煌。

济慈故居在伦敦北部汉普斯泰德公园附近,在一个相当安静的居民区里。

济慈在这里也仅仅住了十八个月而已,但是就是这十八个月,是这位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创作最高峰的时期,因为在这里他碰到了他一生的至爱--芬妮·

布朗。

《夜莺颂》写于1818年年底,23岁的济慈结识了他的邻居芬妮·

布朗妮小姐。

他们恋爱的最初半年,济慈生活在幸福之中。

他像一个健康人那样,常常同芬妮远远地散着步,度过愉快的时光。

这半年也成了诗人创作最旺盛的时期。

这首《夜莺颂》是翌年春天的一个早晨,诗人坐在布朗妮家中花园的梅树下,听到夜莺的啼声后,不禁心旷神怡,诗兴勃发,不到三个小时,一气呵成。

1820年的初春,济慈去了伦敦城,那天他没有穿大衣。

回来的时候为了省钱,他坐在马车的外面,结果全身都被雨淋透了。

等他回到家里,他的恋人芬妮为他打开门,他几乎是倒在芬妮的怀中。

那天晚上,他开始咳血,(济慈早年曾经看护他得了肺结核的母亲,后来他的弟弟也因肺结核,最后死在他的怀里)。

他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并从此不让芬妮再接近他。

他每天坐在窗前,看着芬妮在院子里玩耍,他每天给芬妮写信,尽管她就住在自己的隔壁。

到秋天的时候,医生建议他必须住到比较温暖的地方去。

他在友人的陪伴下,来到罗马。

1821年2月,济慈在罗马病逝。

消息传回伦敦,芬妮悲痛欲绝,她那个时候只有19岁,她为济慈服丧长达7年的时间,直到她去世都一直带着济慈送给她的订婚戒指。

诗人济慈的坟头上刻着他自己生前写下的墓志铭:

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

济慈已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大诗人,每一本世界文学史上都不能少了他的名字,这是今天许多写作者梦寐以求的辉煌。

然而当死亡把一切席卷,留下的只有一个名字,济慈还认为那也是写在水上的字,一阵风就会把它抹得无影无踪。

夜莺颂

济慈

我的心在痛,困顿和麻木

刺进了感官,有如饮过毒鸠,

又像是刚刚把鸦片吞服,

于是向着列溪忘川下沉:

并不是我嫉妒你的好运,

而是你的快乐使我太欢欣--

因为在林间嘹亮的天地里,

你呵,轻翅的仙灵,

你躲进山毛榉的葱绿和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