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17153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6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32

35

百分数

26.4%

35.2%

38.4%

4.完成教科研及教材编写情况

加强教科研及教材建设工作,效果显著。

鼓励教师参加规划教材编写自编特色教材。

近年来,我系教师先后有40余人次主编及参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专业教材,主要有《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建筑工程基础》、《主体结构施工》、《砌体结构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等。

学校鼓励教师根据需要自己动手编写更为贴近专业实习实训内容的课程讲义,先后编写了《建筑工约程质量验收》、《工程测量系列实习指导书》等多种校内教材。

几年来,土木系教师主编或参编正式出版的教材共61本,其中主编17本,主审或参编44本;

这些教材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要求,特色鲜明、适应性强。

5.教师的特点:

一是专任教师学缘广,来自于同济大学、郑州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等多所高校,有利于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取长补短,同时也加强了校际间的合作与沟通,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双师素质”教师比例高,根据高职高专师资队伍的素质构成需要以及建筑类职业院校专业课和专业实践课的特点,相当一部分专业课教师获有国家注册结构师、注册造价师、注册建造师等国家执业资格证书。

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到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进行调研、实践、学习、锻炼,目前,我专业目前共有9名教师在企业一线参加实践锻炼。

(三)教学条件优越、满足教学需要

基础教学设施能够满足本专业办学所必需的教学、生活和专项训练用房的需要。

本专业有3个专业机房,拥有建材实验室、土工实验室、力学试验室、土木系实训工厂等实验实训场所。

为了满足学校教学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学校购置了大批的教学仪器设备。

本系自有教学仪器设备价值342万(不包括使用其他部门的仪器设备价值),

目前本专业有稳定校外实训基地15个,与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第五建筑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签有合作协议,为保证学生有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创造了条件。

(四)专业建设条件日渐成熟

从为建设行业生产一线培养“施工型”、“能力型”和“成品型”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出发,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以校企互利互惠为原则,建立充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的有效机制,通过企业对人才培养过程的全面介入,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411”的“三段三结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办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途径,在全省建设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抓紧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好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教学管理特别是实践教学的管理,健全校企齐抓共管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迅速提升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建设行业企业输送一批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适用对路人才,为加快建设行业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人才素质提高的步伐做出积极的贡献,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需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评价好

近年来,我们依靠科学的教学管理作为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保障,具体做法是:

根据本专业特点,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们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工程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到工地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近两年我们还为高职学生组织为期一学期的校内实训,使学生在学校所学内容尽量与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岗位有机地结合好。

我们还组织我系学生参加了由教育厅主办的技能大赛(测量),第一届参赛的三名同学分别荣获个人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并荣获集体二等奖,第二届参赛的三名同学均荣获个人一等奖,并荣获集体一等奖。

本专业毕业生社会评价好。

由于我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受到所在单位的一致好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招生数量逐年递增。

由于本专业社会需求量大,学生到岗位后工作能力强,

就业率高。

近三年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均在92%以上,这除了我们与企业广泛联系,为学生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的努力外,主要是我们的毕业生比较受社会欢迎,说明我们培养的学生工作能力强,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建设内容及目标

根据我院办学总体目标、本专业的现状以及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需要,通过两年的努力,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为专业建设理念领先、人才培养模式先进、课程体系完整合理、教学内容紧扣职业能力形成、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验实训基地条件优良、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素质高并在我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自己特色的专业,深入探索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校企深度融合的“三段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理论体系、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完善成熟的教育成果,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标准完成吻合,课程体系紧密结合职业能力培养,学校与企业在教学全过程密切合作,学生成绩主要由诸项能力考核结果评价,到2013年,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成为我省同类专业中具有明显优势的品牌专业,达到省内一流水平,成为河南省高端技能型建筑人才培养基地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1.招生规模

到2013年使本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达到2500人,其中高职高专学生2000人,对口升学学生及其它500人,订单培养达到200人,为企业培训员工达到1500人次。

2.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建设目标

在持续实行“三段三结合”(产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结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省级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进行新一轮课程内容体系改革。

按照建筑产品生产过程技术含量和管理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对高职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标准;

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开发课程,尤其是培养岗位综合能力的实训课程,重构课程体系,形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新体系;

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新课程体系为基础,研究开发每一项职业能力考核的内容、标准和方法,建立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主的学生成绩评价新体系,编制新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定新的教育标准,编写新的课程教学大纲,搞好新的配套专业教学文件建设。

2011-2012学年完成本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2013年8月底完成本专业其他课程的课程标准。

3.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健全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建立一支由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鼓励在校教师取得注册师执业资格来引领“双师”素质队伍建设,支持中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尽快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

重点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积极支持教师参与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使他们在建设行业既是职业教育专家又是有影响的技术专家;

以有效的机制吸引行业的专家到学校兼职,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实行动态组合管理,增加从企业选聘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的数量,争取到2013年8月将我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一支结构合理、适合高职教育需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比例不少于25%,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少于30%,“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5%。

另外,在兼职教师中,将聘请1/3左右的能工巧匠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现场培训技师。

除现任专业教研室主任外,计划再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6人。

4.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根据培养职业能力的需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实行校企共建,建设资源共享的校内实训基地。

发挥校企合作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按照“营造真实性环境,进行生产性实训”的原则,加大专项投资力度,更新教学仪器设备,营造与建筑企业生产一线相一致的职业环境,满足将课堂建到实训中心、对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和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资格培训的需要。

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训教学环节,筹建工程性、仿真性强的结构构造仿真实训基地一个,其中包含多媒体教学平台,通过结构构造仿真实训,使同学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常见的结构形式,基本的结构构件安装过程和构造要求以及相关的建筑构造做法。

通过持续向建设行业企业输送高质量高职毕业生、面向企业员工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增加与企业的联系渠道,实现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校企共赢、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大校外实训基地群建设力度,特备是加强与大型企业的合作,2年内建成25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5.教学条件建设目标

到2013年8月建立具有显著高职教育特点的专业培养计划,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先进性的教学培养方案,根据培养职业能力的需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实行校企共建,建设资源共享的校内实训基地,到2013年8月建设2-3个优秀教学团队,建设7-8个具有较先进水平的专业实训场所。

6.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建设目标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把立德树人,为建筑行业生产一线输送一批批立志在施工现场实现人生价值的毕业生作为首要任务。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让素质教育进课堂进现场,使素质教育成为每一个专兼职教师的自觉行为,完善校企合作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充分利用现代建筑企业人才观的先进理念与学院以人为本的育人传统有机结合,发挥学校和企业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各自优势,在学校和企业都要坚持对学生诚信敬业的教育,让学生在施工现场感受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吃苦耐劳、严谨认真、把理想和事业与建筑业融合在一起的行业精神,受到爱岗敬业的良好教育,使毕业生以其“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现场能力强、团队精神好”为品牌,受到建筑施工企业的欢迎。

三、保障措施

教学质量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施工员、材料员、机械员、质检员等职业岗位技能,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承担以上岗位的工作,并能够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实现零距离就业。

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建立完善的就业反馈体系,不断调整教学质量目标和教学质量考核体系。

四、建设实施步骤与内容

2011-2012学年,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使企业参与到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本年度共同完成本专业核心课程的评价体系;

进一步强化实践环节在教学中的比例,积极开展各类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再建设2个教学团队,完善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双师”教师的比例。

2012-2013学年,继续完善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为企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

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年轻教师参加工程实践的比例;

具体内容详见“专业建设进度及2011-2012学年、2012-2013学年预期绩效”。

五、改革举措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举措

1.发挥中、高职共同培养的优势

本专业除普通高职外,还有对口招生、中职(3+2)分段学生及中职学生,我们将根据这些特点,分别制订不同培养模式,带动中职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共同发展

2.建立并完善激励机制

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到行业企业中加强实践锻炼,提倡专业教师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

3.建立经费监控机制

成立经费监控小组,责任落实到人,确保经费运用到本专业建设上。

4.适时进行专业调研,建立毕业生回访制度,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5.积极推行产学研合作,建立校企间互补双赢的合作机制,优化专业建设。

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二)师资队伍建设举措

1.加大引进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实践课教学的比例。

2.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拓宽知识、更新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3.组织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业务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4.选送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到国外进修。

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队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推进校企之间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

(三)实训基地建设举措

1.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实训基地的组织领导机构,全面规划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工作,建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2.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形成满足教学、科研、生产技术推广、社会服务和培训等需求的实习基地群。

3.完善具有行业特色的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站建设。

4.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满足教学、科研、培训和对外技术服务需求、结构合理、技术精良的实践教学队伍。

(四)教科研与技术服务举措

1.开展2-3项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研究。

2.鼓励教师参与教材编写,尤其是鼓励参与和企业合作编写的适合本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

3.积极开展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吸纳众家所长。

4.依托学院的培训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站,承担省内建筑施工企业人员的培训及技能签定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保证建设方案的落实,系部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专业规划和建设工作

(二)资金保障

学校投资60万元,主要用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

地方财政投入30万元,主要用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合作企业投入10万元,主要用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三)管理保障

1.成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管理机构,专人负责专业建设管理运行。

2.严格执行学院项目建设管理规定,包括项目负责人管理制度、招投标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校内实训基地开放运行管理办法等。

3.强化进度管理,各建设分项目落实到人,严格控制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七、专业建设进度及2011-2012学年、2012-2013学年预期绩效

建设内容

2012年8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3年8月

人才

培养

模式

与课程

体系

改革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预期目标:

以建筑工程技术“项目带动、综合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示范,深化教学改革,完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

验收要点

(1)进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

(2)行业专家参与教学模式改革,建立岗位所需技能的教学内容。

(1)建立零距离实践教学环节步骤及标准;

(2)建立教学评价标准。

2.课程体系改革

实施基于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实现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岗位资格标准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验收要点:

1.与企业深度合作,构建岗位能力体系;

2.召开2次企业行业专家参与的课程改革专业研讨会;

3.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4.编制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评价考核标准。

1.召开1次企业行业专家参与的课程改革专业研讨会;

2.完善课程体系;

3.完善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评价考核标准。

3.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根据本专业“项目带动、综合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设置,形成工学结合理论实践教学体系。

采用“学中做,做中学,综合训练”“互动教学”“集中授课”,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方式,逐步把由学校评价过渡到由第三方评价。

1.构建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采用项目导向教学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2.构建教学评价体系、能力考核体系;

3.确定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

4.构建适合本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1.继续深化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导向互动式教学和任务驱动集中授课的教学方法改革;

2.总结工学交替,生产性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

3.毕业生双(多)证书获取率达95%以上。

4.教材建设

完成自编教材3本以上;

其中主编省部级规划教材1本。

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结合生产实际的实习实训教材,形成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训教材,为开展实践教学创造更大的空间,缩短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1)《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计量与计价》《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等三本教材;

(2)省部级统编教材完成情况。

完成2本实训教材的编写:

《测量放线实训》和《钢筋翻样实训》。

5.精品课程建设

完成《建筑制图与识图》、《平法识图与钢筋放样》两门精品课建设。

完成《建筑施工技术》、《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两门精品课程建设。

(1)两门精品课程的建设任务书;

(2)两门精品课程的主持人及参与人的相关资料;

(3)两门精品课的教材、电子教案;

(4)两门精品课程的课件及资料;

(5)两门精品课程的验收报告。

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师培养

派朱缨等2名专业带头人出国考察或到国内大型施工企业、同类学校进行考察交流;

派宋贵彩等8名骨干教师到国内相关院校学习,到企业锻炼,提高教师队伍的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水平,形成一支推进课程改革、技术服务、产学结合的具有双师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

(1)专业带头人行业挂职证明;

(2)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培训结业证书;

(3)骨干教师企业挂职锻炼证明;

(4)骨干教师在企业的工作记录;

(5)骨干教师考察报告,有关照片、录像资料。

(1)专业带头人出国考察报告,有关照片、录像资料或国内考察报告,有关照片、录像资料;

(2)骨干教师企业挂职锻炼证明;

(3)骨干教师在企业的工作记录;

(4)骨干教师考察报告,有关照片、录像资料。

2.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为专职教师参与工程实践和获得相应岗位职业资格创造条件,使教师获取国家注册执业资格证书的比例提高。

(1)专职教师国家级或省级培训证明;

(2)专职教师企业挂职锻炼证明;

(3)考取证书情况统计表;

(4)“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比上年提升10%;

进一步完善“双师”素质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长效机制。

采用多种形式,为专职教师参与工程实践和获得相应岗位职业资格创造条件,使教师获取国家注册执业资格证书的比例提高

“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比上年提升10%;

3.青年教师培养

派10名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兄弟院校学习进修、参加校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教师教学技能培训、考研、考取资格证,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应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通过到企业锻炼,提高青年教师教学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老教师的传帮带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与指导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或社会调查,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和实践综合能力。

(1)青年教师学习、进修、培训、企业挂职锻炼人员的名单及批准文件;

(2)青年教师学习、培训证明;

(3)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锻炼证明;

(4)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训证明材料;

(5)青年教师考取证书情况统计表。

(1)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锻炼证明;

(2)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训证明材料;

(3)70%的青年教师通过学院实践教学能力考核;

(4)参与一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5)参与至少一个班顶岗实践指导。

4.校外兼职教师

校外专家讲座4次以上。

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校外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现场指导教师。

(1)安排校外专家讲座计划、讲座题目及提纲;

(2)有关讲座的照片、录像等资料;

(3)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有关照片、录像资料、实习报告;

(4)专家及能工巧匠的名单及聘用协议。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筹建工程性、仿真性强的结构构造仿真实训基地一个,其中包含多媒体教学平台,通过结构构造仿真实训,使同学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常见的结构形式,基本的结构构件安装过程和构造要求以及相关的建筑构造做法。

同时容纳100名学生实训。

(1)拟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方案,绘制施工图;

(2)对基地建设任务进行分解、落实;

(3)对实训所需各种材料、配置的设备价格进行市场调研。

建成结构构造仿真实训基地,并能正常投入使用,为教学服务。

(1)与合作企业签订的合作协议;

(2)企业对项目提供的资金支持;

(3)企业对项目提供的资源和材料支持;

(4)已购买的设备清单;

(5)设计实训教学方案,投入教学运行;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增加2家深度合作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

为企业解决5项技术问题。

(1)同合作企业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

(2)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办法;

(3)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

新增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确保每位学生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践时间,重点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学生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2)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工作记录;

(3)学生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报告和工作记录;

(4)指导学生实践教学。

八、专业建设预算

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

合计

(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