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701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

1、环境:

生态学中的环境概念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体周围一切要素的总和

2、生境(habitat):

生境又称栖息地,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

3、生态因子:

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如光照、温度、水分、食物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4、生存因子:

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生物的生存因子=生存条件=生活条件

5、谢尔福德耐受定律: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将衰退或不能生存。

6、生态幅:

每一种生物对某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

生态幅应用价值:

动物驯化、植物引种和内稳态的调控。

7、有效积温法则:

植物和外温动物的发育速率在发育阈温度以上呈线性增加,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称有效积温。

8、贝格曼规律:

高纬度的恒温动物比低纬度的相似种类个体要大如东北虎大于华南虎。

原因:

动物个体大则相同质量所对应的体表面积就小,对恒温动物来说在竞争中应付体表散热所损失的能量相对较少,在进化选择中是有利的。

9、阿伦定律:

内容:

在寒冷地区生活的哺乳动物的四肢、耳、鼻、尾均有明显缩短的趋势。

原因:

寒冷地区对哺乳动物的主要生态问题是保持体温,躯体突出部分缩短可减少散热,对动物在环境中竞争显然是有利的。

(三个定律的内涵记)

10、趋同适应(生活型):

趋同适应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现象。

11、趋异适应(生态型):

是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

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适应方式和途径等。

趋异适应的结果是使同一类群的生物产生多样化,以占据和适应不同的空间,减少竞争,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12、种群(Population):

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的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体。

种群是构成物种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物种繁殖和进化单位,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组成成分)。

13、单体生物:

通过个体数量能够准确其种群大小。

如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和昆虫等。

14、构件生物:

其个体系由一些同型的基本结构单元构成的。

密度的确定一是合子产生的个体数,二是组成每个个体的构件数。

如水稻、小麦、浮萍、苔藓等。

(单体生物与构件生物分清区别)

15、内禀增长率(rm):

指当环境(空间、食物和其他有机体)在理想条件下,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瞬时增长率。

16、环境容纳量(K):

环境能维持的特定种群的最大个体数量。

由环境资源所决定的种群限度,即某一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当Nt=K时,种群为零增长,即dN/dt=0。

17、生态入侵:

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个过程称生态入侵。

18、复合种群:

在斑块生境中,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距离但彼此间通过扩散个体相互联系

在一起的许多小种群或局部种群的集合。

(考点)

19、哈代-魏伯格定律:

(考点)是指在一个巨大的、个体交配完全随机、没有其它因素的干扰(如突变、选择、迁移、漂变等)的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世代保持稳定不变(遗传平衡状态)。

20、适合度:

以基因型个体的平均生殖力乘以存活率算出。

适合度是分析估计物种具有各种特征的适应性及其在进化过程中向后代传递能力的常用指标。

以W表示适合度,m表示基因型个体生育力,l表示基因型个体存活率,则W=ml。

21、选择系数:

表示自然选择强度的指标是选择系数。

s=1-w22、工业黑化现象:

桦尺蠖在污染区黑色型占优势,在未污染区则仍以浅色型个体占优势。

23、遗传漂变:

是种群中不能解释为自然选择的基因频率的变化。

遗传漂变的强度决定于种群大小,种群越大,遗传漂变越弱;种群越小,遗传漂变越强。

种群大小的倒数,通常用作遗传漂变强度的指标。

24、适应辐射:

在生境、食性、取食方式、取食时间、取食空间、取食大小等方面产生差异。

25、体型效应:

物种个体体型大小与其寿命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并与内禀增长率有同样强的负相关关系。

26、种内关系:

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种内关系主要有竞争、自相残杀、性别关系、领域性和社会等级等。

27、种间关系:

同一生境中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

种间关系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

偶尔,种间相互作用对一方没有影响,而对另一方或有益(偏利共生)或有害(偏害共生)。

28、领域性(领域行为)指生物保护领域的任何积极(主动)机制。

29、社会等级:

指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现象。

利他行为是指一个个体牺牲自我而使社群整体或其他个体获得利益的行为。

在动物种群内较普遍存在。

30、高斯假说:

生态习性相近(食物、利用资源的方式等相同)的两个不同种群不能在同一地区长期共存。

即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种群不能永久共存。

这一假说被称为高斯假说,又称为竞争排斥原理。

31、生态位:

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占据的地位和角色。

包括有机体维持其

种群所必需的各种条件,其所利用的资源及其在环境中出现的时间。

有机体的生态位

3/15

可能会随着其生长发育而发生改变。

32、群落:

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33、优势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

建群种:

优势层中的优势种。

34、重要值:

重要值(I.V.)=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用于灌木或草地群落时,其重要值公式为:

重要值=相对高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

35、生物多样性:

生物种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36、边缘效应:

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

37、岛屿效应:

面积越大,种类越多

38、演替:

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依次取代的过程。

39、进展演替:

群落的演替显示着群落是从先锋群落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到达中生性顶极群落。

这种沿着顺序阶段向着顶极群落的演替过程称之为进展演替。

40、逆行演替:

发生在人为破坏或自然灾害干扰因素之后,原来稳定性较大,结构较复杂的群落消失,代以结构简单、稳定性小的群落,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能力相对减弱,甚至倒退到裸地。

41、植被型:

建群种生活型(一、二级)相同或相似、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

42、群系:

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

43、群丛:

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

(判断哪个属于植被型,哪个属于群从,哪个属于群系)

44、(n)食物链:

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

45、林德曼定律(十分之一定律):

能量沿营养级的移动时,逐级变小,后一营养级只

能是前一营养级能量的十分之一左右46、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它包括结构、功能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稳定。

47、生态危机:

由于人类盲目活动而导致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失衡,从而威胁人类的生存。

48、初级生产:

自养生物的生产过程,其提供的生产力为初级生产力

49、次级生产:

异养生物再生产过程,提供的生产力为次级生产力

50、初级生产量:

一定空间一定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的数量称为初级生产量,也称第一性生产量、初级生产力。

51、次级生产:

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生产,即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的产品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形成异养生物自身的物质,称为次级生产,亦称第二性生产。

52、景观的定义:

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应用生态学研究的焦点已集中在可持续发展。

53、生态旅游定义: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定义为:

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54、城市热岛效应:

指由于人为原因,改变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温度、湿度、空气对流等因素,使得城市地区升温较快,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该现象属于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55、生态系统服务:

是指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

56、生态系统健康:

概念:

生态系统健康是指生态系统处于良好状态,又为生态健康。

5/15

57、全球变暖:

指地球表层大气、土壤、水体及植被温度年际间缓慢上升。

58、温室效应:

大气中对长波辐射具有屏蔽作用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使较多的辐射能被截留在地球表层而导致温度上升。

59、温室气体:

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大部分制冷剂等。

60、(n)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61、种群的分布型: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状态或布局。

减缓全球变暖的关键在于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大气中颗粒物的增加。

(有的名词概念可能出成选择或判断。

二、简答及论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即代际公平、代内公平

(2)持续性原则:

调整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对资源的要求,在生态系统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费标准。

(3)系统性原则:

从全局着眼,从系统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和宏观调控。

1、环境的类型

按主体分:

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

按性质分:

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按范围分:

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

按气候大小分: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是由大范围因素所决定。

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小环境中的气候称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

6/15

内的气候。

生态学研究更重视小环境。

2、生态因子的分类:

按其性质气候因子:

光、温度、水分、空气等土壤因子:

土壤结构、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和土壤生物地形因子:

坡向、地形起伏、高度等生物因子:

种群结构、密度、竞争、捕食、共生、寄生人为因子:

人类活动

3、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

(1)综合性:

生态因子是与其他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任何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

例如光照强度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大气和土壤温度和湿度的改变。

(2)主导因子作用:

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有1-2个是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

主导因子的改变常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明显变化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如光周期现象中的日照时间和植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因子就是主导因子。

(3)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

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由其他因子来补偿。

例如光照不足所引起的光合作用的下降可由CO2浓度的增加得到补偿。

(4)阶段性和限制性:

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例如低温对冬小麦的春化阶段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其后的生长阶段则是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