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文本.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67382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文本.docx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文本.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文本.docx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文本

 

姓名:

阿曼尼萨。

艾孜孜

学号:

20081402130018

班级:

08高大3班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

班级

中(3)

姓名

施胜佳

时间

2月

今天,我一走进教室,施胜佳就向我冲了过来。

“老师,你怎么几天没有来?

”他用手抓了抓头“你想我吗?

”我忍不住笑了。

“你呢?

你想我吗?

”“我……我想的。

”他觉得有点难为情,用手蒙住了脸。

“施胜佳,老师不舒服,在家休息。

不过,我很想小朋友,当然也想你。

谢谢你!

老师祝你学到更多本领。

”我拉着他的手,对着他微笑着。

施胜佳也笑了

施胜佳小朋友是个活泼的孩子。

虽然他十分愿意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但是由于缺少一定的锻炼,就显得有些害羞。

毕竟,他还是一个刚满6岁的小朋友。

得到老师的肯定还是十分高兴,在他交往方面,又进了一步。

我首先对施胜佳小朋友表示了感谢,虽然他的话语没有完全表现出来,但是我为他在交往上的进步而高兴;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我没有急着让他回忆还有的话语,而是欣赏地鼓励他,相信在以后的日子中,他会更加活泼可爱,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更强。

 

锦丰中心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

班级

中(3)

姓名

施胜佳

时间

3月

点心后,孩子们在安静做一些游戏。

我给施胜佳系了一下鞋带后,刚想去拿一本书,只听“乒乒乓乓”一阵响,紧接着是孩子跌到后的哭声。

心里一阵紧张,回头一看:

原来施胜佳被绊倒了,坐在地上哭。

我忙跑过去,抱起他:

“心急了吧。

痛吗?

”他眼泪汪汪看看四周,说:

“椅子……椅子太多了!

”我抬头一看,一张张椅子横七竖八占满了本来就不宽敞的活动室。

我们曾训练孩子在点心后,要放好自己的椅子。

可当我们把注意转向别的事情时,孩子们很快就重蹈覆辙了,刚培养的好习惯又荡然无存了,以至发生了今天的事情。

看来,“常规常抓不懈”这句话不无道理。

我马上安慰了施胜佳;同时请其他的小朋友安慰他,同时大家讨论“怎么会发生这种事?

”“我们应该怎么办?

”孩子们一个个扶起了倒在地上的自己的椅子,有的还对施胜佳说“对不起”;相信我们的活动室又会整洁起来。

锦丰中心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

班级

中(3)

姓名

时间

4月

阿迪拉是新生,聪明,注意力集中,但不愿意与小朋友、老师交往,喜欢独自观察事物,依赖性强。

入学快一个月了,他还是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去玩。

今天教师请小朋友进区活动,很多小朋友进了娃娃家,而他却在一旁非常认真的观看小朋友玩。

我请他进去,他说:

“不要!

”便走开了。

有时去玩滑滑梯,他也不玩,只是在旁边看,要不就是一个人走路。

有时,其他班的教师会对他说:

“你好呀!

”并伸出手想抱抱他,他会说:

“你走,我不要。

”如果教师进一步要求,他的反应也会更加强烈。

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不要!

”而且是非常强烈的拒绝他人。

1、与家长沟通。

在入学之前,家长已经非常明确的向我们说出了他不爱与小朋友交往的性格,希望我们能引导他多与小朋友交往,我们与家长经常沟通,如:

今天他排队拉火车了;能自己吃饭了;等等,把这些或是需要家长引导的地方向家长反应,家园共育,以便达到最基本的目的:

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让他与主动热情的小朋友坐在一起。

我们班有个小男孩叫蔡梓涵,对待小朋友都非常热情,我们让他与艾力坐在一起,这样能让艾力更好的适应小朋友。

 

锦丰中心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

班级

中(3)

姓名

时间

5月

涵涵、浩浩   

涵涵来到图书区很兴奋地拿起《恐龙大灾难》从第一页开始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看了四页后,他开始皱眉头,然后拿着书去找浩浩,说:

“浩浩这本书是你带来的,能给我讲一讲吗?

我看了一半后面看不懂了。

”浩浩把自己的玩具收了,来到图书区给涵涵一页一页的讲起来,两个人边讲边交谈:

“对,我在自然博物馆见过这种化石,”“没错,这是食草性恐龙。

”整个活动区时间他俩都在看这本书。

不时有幼儿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起翻看自己带的图书。

我们班了解了幼儿对幼儿园的晨间阅读感性趣。

所以图书区经常有投放幼儿自带的有趣的图书。

从家里带来的图书幼儿更加熟悉故事内容,爸爸妈妈已经给他们讲了很多遍,带到幼儿园幼儿自己就成为了伙伴们的小老师,为大家讲述,帮助大家阅读,这对于带书幼儿及全体儿童都会有很大收益。

在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水平都会有相应提高,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熟悉的故事情节仍然是他们主动阅读的前提与契机。

  

1、教师还应有重点的选择图书为幼儿讲述使幼儿了解图书内容。

   

   2、鼓励带来书的幼儿为全班或有需要的幼儿讲述。

   

   3、与家长沟通配合将这种好的方法坚持下来。

  

锦丰中心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

班级

中(3)

姓名

时间

6月

   今天一早,逸铭奶奶牵着逸铭走到门口,奶奶恳求老师:

"老师,今天逸铭睡觉就别让她睡了,她说睡不着。

”只见逸铭眼睛已经湿漉漉了,奶奶轻轻告诉我:

"她大概不睡觉,被老师批评过,今天就不肯来幼儿园了”老师听后感到莫名其妙,"我们没有批评她,怎么回事?

”我去问搭班老师,她也说没有批评过她。

逸铭一直是我班表现好的乖乖女,可是近来发现她总和奶奶粘在一起,早上不许奶奶离开幼儿园,经常在老师的劝说中,奶奶才离开。

我觉得原因一是奶奶对隔代特别宠爱所导致的。

其二,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弱,经不起挫折,在表扬声中长大,往往听不进批评。

其三,老师在细节方面处理过于草率,可能孩子在睡觉时曾经有这样那样扰乱睡眠的因素,老师对不睡觉的幼儿只是命令的口气,没有分析原因,使孩子对睡觉产生厌恶甚至惊慌。

1、利用电话或面对面的形式,了解孩子在家睡觉的习惯,并取得与家长意见的一致。

   2、多和孩子谈心,运用正面引导的方法,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3、教师在幼儿入睡后多关注孩子午睡的情绪反应,如有反常就要耐心询问,消除孩子的心理恐惧和不适。

 

中心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

班级

中(3)

姓名

时间

6月

   午睡时间到了,小朋友陆续上了小床,乐乐还没有上床,还在那里调皮捣乱,把小朋友的鞋子弄得乱七八糟的,我并没有马上制止他的行为,我对小朋友们说:

“孩子们,我们已经是大班的孩子了,我相信你们都会自己睡午觉了,好请大家抓紧休息吧。

”然后,我转过身来对墨乐乐“乐乐是我们班小朋友的大哥哥,有礼貌,爱劳动,还学会了帮着老师收拾房间,睡觉一定也会很好。

”我话音刚落,只见小朋友一个个都自己盖好被子,乐乐小朋友也不例外,上了床,盖好被子做好睡觉的样子。

不一会了,都进入了梦乡,睡得可香了。

乐乐小朋友聪明、活泼很讨人喜爱,可每天的午睡总让老师操心。

在午睡前,小便后,总不能马上安静下来,不是在床上闹,就是和邻床的小朋友说话,老师的教育也收效甚微。

今天表现不错,因为孩子愿意听好听的话,总认为自己长大了。

1.教师以赏识为主,对幼儿多进行鼓励,以帮助幼儿好好午睡,

   2.家长除了要多表扬鼓励以外,在周六、周日也要坚持让幼儿午睡,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幼儿园观察记录——小班幼儿一日生活观察记录

   观察日期:

5月8日观察对象:

王佳晨性别:

男年龄:

3岁观察时间:

全天观察地点:

教室活动内容:

一日生活观察记录、解释与评价

   自由活动时,他主动地承担起“椅子小班长”的责任,帮助椅子小班长摆放凌乱的椅子。

   午饭的时候,他会安静地用餐,当吃到一半的时候,他会停下来说不想吃,当老师说到“班长要给大家做出好样子。

”他会继续开始用餐,直到把饭菜全部吃完。

   午睡醒了,他安静地躺着,不说话,不影响身旁的小朋友休息。

要知道,在他不是班长身份的时候,他会在大家都睡觉的时候唱歌,不停地起来小便。

   最明显的是,他的心情好于往日,与同伴的交往也趋向正常,对小朋友不再怀有敌意。

从他当上小班长那天开始,班里由挑起的矛盾次数为零。

   王佳晨对“班长”的这块牌子是情有独钟,当我给他挂上班长牌子那刻起,他就像了一个人一样:

玩玩具、洗手、吃饭、与人交往都和善、斯文了许多,即使发现他有不守规则的时候,只要一说“哎呀,王佳晨表现不好,当不了班长了,‘班长’牌子要跑掉了。

”他就会立刻表现得很乖。

   于是我们三位老师就商量决定,一直由王佳晨来担任班长一职,让他一直以“班长”的特殊身份来约束和要求自己。

   通过这样的尝试,王佳晨的表现终于有了可喜的进步。

 

幼儿园观察记录——天天为什么不举手

在我见习期间,有一次语言活动时,教师想请孩子来讲故事,这时孩子们都把手高高举起,有的甚至探出身子,希望被教师请到,唯独坐在角落的天天没有举手,茫然地看着这一切。

我悄悄地走到他身边,问:

“别的小朋友都举手,希望被老师请到前面讲故事,你不愿意吗?

”天天无所谓地说:

“反正老师每次都请那几个小朋友,又不请我,我干吗还举手?

   天天的话让我哑口无言,我反思天天为什么会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我想这和教师对天天的态度有关。

天天本来就调皮,教师经常批评他,还把他安排到最后一排位置。

天天认为,教师已把他归为“坏孩子”,“坏孩子”表现再好都得不到教师的认可,于是他就干脆对什么都无所谓。

   在日常的教育中,聪明能干的孩子依然是教师关注的焦点,那些调皮、内向的孩子很多时候是被遗忘的,其实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注和肯定。

我们不应该忽略角落里的天天们,不要在他们还没有放弃自己的时候就放弃他们。

 

幼儿园观察记录——谁都不爱我

“老师,超超打人了!

”“老师,超超把我的玩具弄坏了!

”每天都会有很多小朋友来向我告超超的状。

今天,成成又哭着跑来说超超偷偷拿了他的机器人,并把机器人弄坏了。

这让我想到昨天的一幕:

妈妈来接超超,因为妈妈阻止他去拿别人的玩具,他竞然不停地用拳头打妈妈。

面对这样一个破坏力和攻击力较强的孩子,我的耐心和容忍正在逐步瓦解,并生出几分失望和愤怒。

所以,当黄谊嘉在我耳边再一次说超超要抢他的玩具还打了他时,我心中的怒火终于忍不住爆发了,我一把将超超扯到我的跟前,严厉地叫他看着我的眼睛,要他说出我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会很生气,还问他今天干了些什么不对的事情。

在我一连串的追问下,超超开始变得沉默起来。

然后我又问他昨天为什么要打妈妈,如果连最爱的人都要打,以后还会有谁来爱他。

谁知听到我如此发问,超超的眼角涌出了泪水,带着一脸难过的表情愤愤地说:

“谁都不爱我!

   超超在班上属于比较活泼好动的孩子,是什么原因让他产生谁都不爱他的感觉呢?

是想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吗?

还是觉得没有一个人爱他,所以用破坏行为发泄自己的情绪?

还是因为他的调皮,经常听到别人对他的评价是否定的、消极的,有时甚至是威胁的,所以幼小的心灵便觉得在他的周围没有一个人是爱他的?

难道这就是他每天调皮捣蛋的理由吗?

也许上面的原因都有几分,但无论如何,如果超超一直觉得没有一个人爱他,对自己的评价一直很消极,必将会影响到他今后的心理健康。

   于是,我赶紧纠正他说:

“妈妈和爸爸是爱你的。

”“谁都不爱我!

没有人喜欢我的!

”他继续哽咽地说道。

一瞬间我觉得自己的心很痛,便赶紧抱住他温柔地对他说:

“如果你以后能在拿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之前,先向他打声招呼的话,我相信别的小朋友一定愿意借给你的。

”这时,班上很多幼儿纷纷说:

“我会愿意借给他玩的。

”我又接着对他说:

“如果你有礼貌一点,其他小朋友都会愿意和你做朋友的,老师和他们都会很爱你的。

”超超对着我点了点头。

   虽然他点了头,但我知道在他内心里对自己的评价和定位并不会马上改变,要让他有所改变,还需要关心他,用一段较长的时间去用心观察和引导他。

接下来,我开始仔细观察超超。

我发现超超控制不住自己、很少能安静下来的原因,好多时候是出于他对某一样玩具强烈的好奇心。

当他拿到别人的玩具后,总是很投入地探究玩具的玩法,所以有时会弄坏,另一方面,他也缺乏与人交往的技能技巧,常常不经过别人的允许就去动别人的玩具,争执、打架、告状便是这样发生的。

   针对这一个问题,我让他先观察小朋友是怎么样向别人借玩具的,同时引导他换位思考,让他知道他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不快乐,然后再鼓励他用他所学到的方法与同伴交往。

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后,他逐步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且每次当他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时,我都会及时地鼓励。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状告超超的事件明显减少了。

   一天下午离园时,超超妈妈对我说:

“老师,超超是一个很皮的孩子,很难管的,辛苦你了。

”这时,超超大声地诡“妈妈,今天小朋友都夸我很棒的!

”说着还请旁边的小朋友为他作证,旁边的小朋友纷纷表示赞同:

“今天超超很聪明的。

”我也真诚地对超超妈妈说:

“超超的好奇心比较强,但他很聪明,我们都很喜欢他。

”同时我向超超妈妈建议,无论多忙,都要抽空多陪陪孩子,对孩子的调皮和破坏行为要换一个角度思考,要分析他的目的和动机,鼓励他的好奇心和探索,同时给予恰当的方法引导。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家园的配合,超超对自己的评价越来越积极了,自信心也越来越强了。

超超的转变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面对那些“惹事生非”的孩子,教师应以一颗宽容之心接受他们,并仔细分析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以适当的方法触动孩子的内心体验,引导他们逐步改变自己。

 

幼儿园观察记录——爱哭的文文

新生入园免不了哭闹,对此,我早有心理准备,不料第一天我就碰到了一个哭了一整天的女孩。

   文文来园时一手拿着手帕,一手拿着盛有牛奶的杯子。

初到时,她安静地依偎着奶奶,看着奶奶教她搭积木。

可当奶奶表示要离开时,她就死死抱住奶奶大哭。

直到8点半,奶奶才狠狠心离开了。

文文见奶奶走了便大哭大闹,挣扎着向外跑,无奈我们只得派专人看护她。

原以为哄哄她就行,谁知无论我们怎么哄,她都以“我要找奶奶去”来应答。

一整天,她除了吃饭、午睡(哭累了)稍停了片刻以外,就一直在哭,手帕、杯子也一直抓住不放。

   第二天,文文来得比第一天早,仍然一手拿着一块手帕,一手拿着一只牛奶杯,肩上多了一个小书包。

她奶奶说里面装了几本她喜欢看的书,还说早点来园是想让她先玩玩,高兴高兴。

就这样,奶奶陪她玩了很久。

不料当奶奶要离开时,文文又跟头一天一样,大声哭闹起来。

   为了不影响其他孩子,我把文文带到室外,问她:

“你想找奶奶,那你知道家里的电话吗?

”她说:

“不知道。

”我又问她:

“你家在什么地方?

”她摇摇头说:

“不知道。

”于是我就说:

“你家里的电话不知道,家在哪儿也不知道,怎么找奶奶呀?

”她说:

“你们送我回家!

”我说:

“我们现在在上班,怎么能送你回家呢?

”“不!

你送我回家。

”她以命令的口气说道。

我听后便激了她一句:

“你自己回家吧。

”没想到她急了起来:

“我不敢,会给坏人抓去的。

   通过短暂的交流,我了解到文文是个聪明而任性的孩子。

我带文文来到幼儿园门厅一角。

这里很安静,即使她大哭大闹,也不会影响他人。

另外,门厅是一个过道,不时有人进出,这样不会使文文产生恐惧感。

   我在台阶上坐下,把脸转向另一边。

她见我不理她,周围又没有其他人,就哭得更响了。

我知道这是正常反应,就没有理她,还捂住了耳朵,闭上了眼睛。

她见状又哭又跳,还拉着我的衣服说:

“你看着我,听见了吗?

”我继续置之不理。

她哭叫了一阵,见我毫无反应,声音开始变轻了,渐渐地没了声响。

我感到时机已到,就对她说:

“你又哭又闹,奶奶是听不见的,如果你不哭,老师就帮助你。

等午睡起床后,你给奶奶打个电话,让奶奶第一个来接你。

”文文含泪点点头,也许她渐渐明白哭是没有用的。

接着我们回到了活动室,她一步也不离地跟着我,我已成为她在幼儿园的依靠,一个能帮她尽快见到奶奶的人。

   午睡快结束时,文文又哭了。

我轻轻地对她说:

“别哭,快点起床,我们给你奶奶打电话去。

”她马上止住哭,一骨碌爬了起来。

我马上打通了她家的电话。

当文文亲耳听到奶奶的声音,并知道奶奶马上就来接她时高兴极了,她不再担心,情绪也安定了,开始高高兴兴地吃起点心来。

   奶奶及时出现在幼儿园,我对高兴不已的文文说:

“你看,你不哭,老师就给奶奶打电话了。

明天如果你也不哭,老师就像今天一样,让你给奶奶打电话,让奶奶在你吃完点心后来接你。

”她点了点头。

临走时我悄悄地建议她奶奶明天稍晚一点来接。

   第三天,文文来园时又哭了,但当我笑着抱她时,她没有挣扎,我感觉到她已开始对我产生信任,同时也明白哭闹是没有用的,所以等奶奶走后,她渐渐不哭了,但仍坚持让我抱着,不肯下地。

于是我夸张地对她说:

“哎哟!

老师的手酸得快要断了,如果手断了,我就不能再抱你了。

”她听了这句话,犹豫了一会儿,下了地。

接着,她没有参与活动,一直跟在我身边,谨慎地观察周围的一切。

直到午睡时,她又开始想奶奶了。

我向她强调了昨天的事,告诉她起床后吃完点心就给奶奶打电话。

她安心了,在床上坐了一会儿,便躺下睡着了。

   起床后,我再次强调吃完点心就打电话,她很开心,并很快被香甜的点心和有趣的游戏所吸引。

这样,她一直玩到3:

30分(离园时间),才跟随奶奶回家。

   反思与分析:

   要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教师必须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1.察言观色

   面对刚入园的孩子,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从中获取所需信息,并及时捕捉教育时机,实施适宜的教育策略。

如我从文文用命令式的口吻要求我送她回家中,感觉到她是个任性的孩子;从她的“我不敢,会给坏人抓去的”这句话中断定她不会自己跑出幼儿园。

这些信息有利于我根据文文的个性特点来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

   2.小步递进

   我抓住文文任性的特点,采取了不予理睬和适时点拔相结合的方法,使她的认知从“我不要上幼儿园,哭闹就可以回家”到“我必须上幼儿园,哭闹也没有用”再到“要想早点回家,只有不哭不闹”。

在实施正强化的过程中,我巧妙地利用了幼儿缺乏时间概念的特点,一步一步地把文文离园的时间往后推移,从午睡后到点心后到游戏后直到离园时间,使她逐渐了解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环节,并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安排。

   3.换位思考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进行换位思考,选择符合幼儿需要和特点的方式、方法。

如我根据文文当时最急切的需要,让她亲自给奶奶打电话,亲耳听到奶奶的承诺,从而感到舒心和安心。

又如,当文文一直要我抱着不肯下地时,我没有强迫她下来,而是从为她考虑的角度出发,让她心甘情愿地接受我的要求。

与此同时,这样的交流也增强了师幼间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