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试题Word下载.docx
《心理学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试题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因此,答案选A。
5.乌申斯基的代表作(
),对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
考&
试大$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因此,答案为B。
6.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
)年。
A.1903
B.1908
C.1913
D.1924
选D。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因此,答案选D。
7.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时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A初创时期是20世纪20年代以前,B发展时期是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D完善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
8.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9.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是属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分为:
①感知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②前运算阶段:
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
③具体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
④形式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
10.如果儿童处于2~7岁年龄阶段,那么它属于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的(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关于年龄的划分如下:
感知运动阶段为0~2岁;
前运算阶段为2~7岁;
具体运算阶段为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为1l、12~15、16岁。
因此,答案选B。
11.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的是(
A.学前期
B.青年期
C.学龄期
D.成年早期
埃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①婴儿期(0~2岁):
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②儿童早期(2~4岁):
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
③学前期(4~7岁):
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④学龄期(7~12岁):
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⑤青年期(12~18岁):
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忠诚的实现;
⑥成年早期(18~25岁):
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
⑦成年中期(25~50岁):
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
⑧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
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智慧的实现。
12.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处于青年期的特征是(
A.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
B.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
C.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
D.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
原理同上题。
13.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试/大$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同时,一切社会环境因素对人发生影响,都必须通过自我意识的中介。
14.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
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
认识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该过程因个体之间的不同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而存在个别差异。
15.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A.比纳—西蒙量表
B.斯坦福—比纳量表
C.比纳—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来源:
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来源考试大:
教师资格证考试来源:
考试大-教师资格证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
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后来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做了多次修订而闻名于世。
16.智商(IQ)等于(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
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
100。
实际年龄是指从出生到进行智力测验时的年龄,简称CA。
智力年龄是指根据智力测验计算出来的相对年龄,简称MA。
因为智力测验的题目按年龄分组。
据此公式计算得到的智商属于比例智商。
17.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是属于(
18.如果儿童处于2~7岁年龄阶段,那么它属于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的(
19.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的是(
20.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处于青年期的特征是(
21.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2.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23.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24.智商(IQ)等于(
25.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其中,任务难度属于稳定的、外在的、不可控的。
26.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的描述是(
A.他宁愿担任专业工作也不愿做企业家
B.他总是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
C.他很少依赖外界反馈
D.他常常让别人提出问题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它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
二是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他总是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体现出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
27.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
A.认识动机
B.赞许动机
C.成就动机
D.交往动机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它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28.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
考试/大$因此,任何外界的要求,外在的力量都必须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才能成为学习的推动力。
教师与家长的期待是外部动机,也是一种低级动机,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兴趣、主动性才能起作用。
29.在学习动机的理论中,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是(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这一概念首先由班杜拉提出。
30.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
在(
)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是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31.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学习、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2008年山东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08年06月13日星期五07:
33P.M.历年真题2008-5-714:
41一、不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本题总分30分)
1、学习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包括( )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馈过程E反思过程
2、中学性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A目的更明确,B持久性明显发展,C精确性提高,D方法更科学 E概括性更强。
3、智力群体差异包括( )A性别差异B年龄差异C种族差异D志向差异E学习风格差异
4、桑代克总结的学习规律(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结构率E程序率
5、知识的表征形式( )A命题网络B产生式系统C图式D认知结构
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A问题的特征B已有的知识经验C定势与功能固着D智力水平、E情绪状态
7、抑郁症的表现()A焦虑B情绪消极C消极认识D动机缺失E躯体疲劳
8、下列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有( )A计划策略B监视策略C学习时间策D监控策略E调节策略
9、一个7岁儿童的智力年龄是8岁,则他的比率智商是( )
A70 B80 C114 D100 E125
10、与学习直接相关的动机是( )A内部学习动机B外部学习动机C认知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E附属内驱力。
11、学习动机是由哪些方面构成的( )A学习需要B诱因C家长赞许D教师认可
1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迁移分为( )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一般迁移D具体迁移 E 正迁移 F负迁移
13、影响迁移的因素( )A相似性B原有认知结构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D智力E教学指导
14、练习曲线规律( )A开始进步快B中间有一个高原期C后期进步慢D总趋势是进步E有时出现暂时退步
15、态度的核心成份(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成分
16、有结构问题的特征( )A问题的明确性B解法的确定性C问题不明确性C解法的开放性
17、学习某材料,10次正好记住,那么学习多少次效果最好呢?
( )
A8次B10次C12次D15次E20次
18、学习策略由( )策略构成
A、认知策略B、计划策略C、元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19、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 )
A、变通性B、认知性C、目的性D、序列性
2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属于( )
A、行为主义观点B、人本主义观点C、认知观点D、建构主义观点
21、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有( )
A、不平衡性B、差异性C、定向性和顺序性D、连续性和阶段性
22、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展开性B、简缩性C、外显性D、客观性
23、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 )几个阶段。
A、原型定向B原型固化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
24、奥苏贝尔提出的几种同化模式是(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先行组织者D、组合学习
25、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是( )A、知识的学习B、认知策略的学习C、技能的学习D、行为规范的学习
26、常用的直观形式有( )A、情景直观B、实物直观C、模象直观D、言语直观
27、"
先行组织者"
教学策略是一种____的教学技术。
(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28、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修养 D、道德素质E、道德行为
29、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30、"
举一反三"
和"
触类旁通"
所说的是( )A、创造性 B、学习迁移 C、发现教学法 D、学会学习
二、填空题(共15题,每题1分,根据所学知识将答案填在每题
9、从动机的生理基础来看,动机最佳水平应是中等程度的激活或唤起,此时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
10、皮亚杰认为,守恒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11、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
12、影响学习准备的最主要因素是和学习。
13、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
14、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15、完形-顿
悟说认为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三.辨析题(共5题,每题5分,请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原因,本题总分25分。
)1、斯金纳认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 )2、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 )3、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 )4、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所有的初中学生都达到了形式运算阶段。
( )5、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 )四、简答题 (共4题,每题5分,本题总分20分。
)1、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2、简述奥功贝尔迁移的主要内容?
3、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4、简述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
五、论述题 (共2题,每题15分,本题总分30分。
)1、如何利用迁移促进学生的学习?
2、结合实际说明应当样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ABCE2、ABCE3、ABC4、ABC5、ABCD6、ABCDE7、AB8、ABE9、C10、ABC11、AB12、AB13、ABCDE14、ABCDE15、B16、AB17、D18、ABD19、BCD20、B21、ABCD22、ACD23、ABCD24ABD25、ACD26、BCD27、 B 28、ABE 29、C 30、 B 二、填空题1、心向与定势 2、成就动机 3、调节策略 4、概念同化 5、社会自我 6、陈述性知识 7、动作技能 8、自我实现 9、中等 10、具体运算 11、结果 12、成熟 13、桑代克 14、评价 15、心理三、判断题1、√ 2、×
3、√ 4、×
2009年山东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不定向选择题(30分)
1、学习动机是由()几个方面构成。
A、意志
B、学习需要
C、诱因
D、爱好
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有()
A、目的更明确,
B、持久性明显发展,
C、精确性提高,
D、概括性更强。
3、相同要素说是由()共同提出,是对形式训练说的一种挑战。
A、桑代克
B、贾德
C、伍德沃斯
D、奥苏贝尔
4、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
A、操作性行为
B、条件刺激
C、获得与消退
D、刺激泛化与分化
5、态度的结构包括()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意志成分
6、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的阶段有()
A、建立问题表征
B、调整解决方案
C、搜寻解法、
D、执行解法
7、一篇课文,如果记忆20次能够达到背熟,那么如果要想达到最佳的学习程度,应该记忆()次
A、20
B、25
C、30、
D、40
8、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主要有()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复制过程
D、动机过程
9、全身松驰法由()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
A、沃尔朴
B、福勒
C、雅各布松
10、奥苏贝尔提出的同化模式有()
A、先行组织者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组合学习
11、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
A、《教育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概论》
C、《年龄和教育心理学》
D、《教育实用心理学》
1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