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海归硕士拿到摩根士丹利 offer了分享我的面试心得Word格式.docx
《招聘海归硕士拿到摩根士丹利 offer了分享我的面试心得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聘海归硕士拿到摩根士丹利 offer了分享我的面试心得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trankedNo.1inglobalIPOandNo.2inglobalM&
A.Itsoutstandinginstitutionalfranchisecanwellassistmetoattractnewclientsandbusinessattheearlystageofmycareer……"
顺便说一下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常用的几个要点1)globalpresence,localstrength2)attractsthebestpeopleintheindustry3)goodculture.
在工作层面上的了解比对公司的了解要重要很多,因为对公司的了解只是为了回答一个问题,而对工作的了解会影响面试中的几乎每一个问题。
投资银行中有不同的部门,每个部分的职责不一样,对申请人的要求也完全不同,所以面试的问题会完全不一样。
比较quan的部门会问很多数学问题,但在其他部门基本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有一次,我去面一家financialadvisoryfirm,当时是小组面试,组里有很多是学financialengineering的,在面试中他们一直在强调自己有多聪明,数学有多好,做过多少quantitativeprojects.
但是面试官只说了一句“Noneofwhatyouhavedonewillbeusedhere."
面试的时候永远不是要证明你有多聪明,永远是要证明你跟这个职位有多合适。
3,深入地了解自己。
深入了解自己是为了要对付那些behaviorquestions.一定好好回忆自己在过去几年中可以体现自己某方面特质的事例,比如参加的一些比赛,做过的一些projects,一些teamworkexperience,学过的课,实习的经历等等。
behaviorquestions在第一面的时候尤其重要,因为很多一面都是由HR来做的。
前一段时间面HSBC的trading,早上7点半打电话过来的一个HR,直接像机器一样丢给我10多个scenario
questions.”Tellmeatimewhenyouovercameachallenge/madeapresentation/successfullysoldyouridea/workedinateamenvironment/workedwithsomeonewhohasadifferentstylefromyou."
这些问题一定要把答案写下来,一个一个背答案,直到说的很自然为止。
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没有准备地想出一个答案来是很困难的,即使可以想出来,要准确地表达出来也是很困难的。
4,充足的准备比你想象中的还要重要。
我有一个朋友,能力很强,拿到了很多面试,但是他觉得不够多,说“平均要10个面试才可以拿到第一offer."
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你每多拿一个面试,能够分给每一个面试的准备时间就会减少,尤其当面的是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职位的时候。
我在面morganstanley最后一轮的时候花了一个礼拜来准备,所有的课都没有去上,所有的party都取消。
虽然我在之前的面试时已经完全准备了一遍,但依然觉得最后一个礼拜的准备非常关键,不仅弥补了之前的漏洞,同时让我自己很早地进入了面试的状态。
如何准备?
1)我推荐比较好的资料是vault和wetfeet的careerguide,vault介绍得很全面,缺点是对面试的问题没有详细的解说,这一点刚好可以被wetfeet弥补,因为wetfeet有很多samplequestionsandanswers,根据这个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对一些常见的问题做回答。
2)如果可能,找一些你所面试的公司的职位上工作的人,询问一些关于公司和职位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是你在网上无法找到的,非常宝贵。
3)对着镜子练习自己编好的答案,想象成自己是面试官,直到自己对自己的答案满意为止。
也可以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答案反复听直到满意。
4)了解你的面试官。
尽可能找出你面试官的姓名和职位,这样能够帮助你预测面试时候的问题。
这些信息通常可以通过hr或之前的interviewer找到。
但是不要在面试之前去骚扰面试官,那样会减分,而不会加分。
5,任何时候不要失去自信,但不要轻敌。
自信有内在的自信和外在的自信。
内在的自信是很难假装和锻炼的,只有通过自己漫长地累积和经历,慢慢磨练的,如果一个人内心很有自信,那么外在的自信对他就很容易了。
但是如果内心无法那么自信,可以通过练习培养外在的自信。
很多人在面试一些大银行的时候很害怕紧张,这是非常能理解的,很少人可以能力强到可以把这些地方的面试看成小菜一碟,所以很多人都是通过加强外在的自信让自己不那么紧张。
能体现外在的自信的3个关键:
1)眼神。
眼神是最重要的,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尽量100%注视着面试官,不要四处张望。
2)语速。
语速同样重要,尽量说话不紧不慢,有条不紊。
有的同学说话很快,不是因为紧张,是因为习惯,但是给面试官的印象就是紧张,而且说得快了容易出错,越出错越紧张。
3)表情和肢体语言。
表情和肢体语言是一个补充,可以让面试官感受到你的情感。
切忌不要过度放松,不要笑得太多,该严肃的时候一定要严肃,要显得沉稳一些。
永远不要放弃自信。
我看到过卡梅的一个学妹写的在大摩的一次失败的面经。
其实我觉得虽然她没有回答上来一些数学的问题,但是这不是致命的,没有人可以知道一切,她做得已经相当不错了。
但是致命的一点是她放弃了自信。
面试官问她“我刚面了两个人,一个是爱尔兰的第一名,一个是印度的前0.001%,你觉得跟你谁比较impressive?
“
这个问题没有其他答案,就是”我比较impressive"
回答"
他们比较impressive"
不是把offer给他们送过去么,永远不要放弃。
至于答案,可以这么说“Admittedly,theyareverysmartandimpressive,butI'
mimpressiveaswell.Thereare10milliongraduatesinChinaeachyear,andI'
mtheonlyfewChinesethatwereadmittedbyCarnegieMellon'
sComputationalFinanceprogram,whichistheNo.1programinthisareaintheworld.Inaddition,smartnessalonecannotensurethesuccessintheposition.There'
remanyotherimportantquanlitiesforthework,suchasteamwork,interpersonalskills,attentiontodetail,pressurehandlingablitiesandstamina,whichIbelieveIcanoffer."
想一想,爱尔兰就是那么个小国,人口400多万,也就是上海市总人口的20%多一点,这个第一名没有什么了不起。
印度那么大个国家,假设1年1000万毕业生,0.001%就是前100名,也没有那么神。
不要轻敌,想要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必须要尽可能地做一些别人不会去做的事情。
我读过一个大牛写的面经说“想要进投行,只要读vault,只要提前三天阅读新闻消息。
”
我不同意他的观点,可能他确实聪明过人,只要这样就可以拿牛offer.但是我承认我没有他那么聪明,我相信大多数还在奋斗的学生都只是普通人,不是超智商。
我之前以前讲过了vault的不足。
至于提前三天阅读新闻消息来对付面试官的问题,也是实在可笑。
面试官不是傻子,他们有面试了几千人,他们想要考察你对金融市场的了解,如果你只了解了最近的信息是不可能混过他们的判断的,3天内你所能了解的只有整个金融事件的一个片段,很多事件都要持续几个月,几年的。
我的建议是每天坚持阅读一些金融新闻,时刻updateyourselftothemarketcondition,但是一些关键的指数要在面试前几天背一背。
6,你最大的优势可能会是你会大的劣势。
一些申请人有很好的经历,比如暑假在barclays,goldman实习过,这可能是他们认为自己身上的优势,但是一不小心,这种优势会变成劣势。
因为如果你有这样的经验,面试官对你的期望会很高,如果你表现一般,反而会让他们失望。
而且,不要以为牛公司的实习就一定有用了,其实相关的实习经历才是最重要的。
特别是当你在goldman这样的地方实习过,但不是在相关的职位,那么你就要准备回答这样的问题了。
"
Whydidn'
tyouchoosetostayinGoldman?
“
”WhydoyoupreferMorganStanleytoGoldman?
”Whydoyouappytothispositionifyoualreadyhadgoodexperienceinthatarea?
7,要有知心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某种程度上,你朋友的高度会影响你的高度。
回想过去的时光,我能最后拿到满意的offer,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有一群很好的朋友,他们在我失落的时候安慰我,在我失败的时候给我建议,在我成功的时候为我庆祝。
当我第一次面Goldman失败的时候,是他们给了我信心,并且帮助我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给我进行模拟面试,并给我非常有用的建议。
没有他们的陪伴,我不会有现在的成功。
所以我真心的建议大家都能有自己知心的,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一起奋斗,相互鼓励,才能够共同进步,艰辛的人生道路上才能依然有点点滴滴的快乐。
8,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压力和痛苦,这也是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
这是每当我失落至极的时候鼓励自己的话,把它送给所有还在为了自己理想奋斗的人,希望你们早日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
2
第二篇两个小时摩根面试记录
真正的成功人士,不仅拥有常人眼中以世俗标准衡量的成功,更拥有一颗的博大、丰富的心灵。
在休息室候场的时候,我拿到了一张面试程序表。
果然如室友们所说,摩根的面试是“流水作业”,不同的面试者将按照事先定好的时间顺序,分别和四个面试官交谈,每人的计划时间是半小时。
(一)第一回合
我的第一个面试官就是招聘会上作介绍的那位中年男士。
12月初的北京已经寒意袭人了。
可能由于房子结构太老的关系,面试房间里却没有暖气管道。
他善解人意地让我不必拘泥礼节脱下外衣,他自己也“以身作则”,将身子紧紧地裹在大衣里面,只露出精明的脑袋,和透亮得仿佛可以看穿一切的双眼。
整个面试过程是全英文的。
他的问题很简单,数量也不多,但第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的bigquestion(大问题):
“除了你写在简历上的内容之外,你还有哪些东西希望让我了解?
我把要说的内容概括为三点。
在我叙述的过程中,他听得非常认真,思想高度集中,并不时打断我的话,在他感兴趣的地方作更细节、更深入的提问,挖掘这些事件背后的深层信息。
等到我把这三点都叙述完毕,半小时已经过去一半了。
在随后的时间里,他问了几个小问题。
我能够回忆起来的有:
众所周知投资银行是一个工作压力和强度都非常大的行业。
你是如何看待压力和变化的?
你对摩根公司了解多少?
你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我们公司的?
你对投资银行业了解程度如何?
(二)第二回合
我的第二回合被安排在致福轩第二进院落的宽敞正厅里。
朝南的房间有着暖暖的阳光,只是面试官冷峻的眼神和不苟言笑的面容让人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一轮的面试官是后来大家公认的“专业杀手”,他负责“拷问”所有和证券、投资有关的问题,判断应聘者的“businesssense(商业敏感度)”。
我被问及的问题有:
请你用英语自我介绍一下(可气的是他居然用中文提问)?
你关心股票吗?
这两天的股指是多少?
如果让你投资,你看好哪个股票?
为什么?
现在的股票是不是应该按照市盈率定价?
如果给你一百万,你会投资哪个行业?
现在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大致行情怎样?
哪些地方的房价最高?
你估计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大概能有多少?
你对北京的“奥运效应”怎么看?
这位面试官确实非常“冷面”,在我回答问题的时候,他的脸上始终没有任何回应的表情,不仅没有赞许和鼓励的微笑,甚至连eyecontact(目光接触)也很少,这对于面试者的自信心和心理状态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我小心翼翼,调动起所有边边角角里的知识和见闻,大脑以前所未有的反应速度运作着,可惜,对于专业问题来说,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愣是不知道。
虽然硬着头皮回答完了所有问题,自我感觉却很不好。
在我经历过的几次面试中,他是最最严厉的面试官,这半个小时的面试让我度秒如分,度日如年。
这一轮“硬碰硬”的面试结束后,我轮空了一次,在休息室里结识了几位“面友”,利用短暂的间隙交流了一下经验,互相鼓励、打气。
虽然彼此都是竞争对手,虽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会成为那幸运的一个两个,但是彼此交流带来的长进却是巨大的,优秀群体的“外溢效应”不仅令人心情愉快,无形中也是一种对自我的莫大鞭策和激励。
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都拿到了着名公司的录取通知,真的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结识这些出色的朋友。
(三)第三回合
第三回合中,我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年轻的面试官。
一进屋他就很客气地为我倒了一杯热水,并且坦言他这次充当面试官其实非常匆忙,昨天还在韩国开会,一个电话被召回北京,连我们的简历都没来得及看。
他说在他这里不用紧张,完全就像聊天一样,事实也正如他说的那样。
一反常态,这次面试居然是以他的自我介绍开始的。
他叙述了自己从香港到美国的留学经历,随后如何加入公司,这两年来又做了哪些工作,最深刻的感受和体会是什么,等等。
我正听得饶有兴趣,他突然话锋一转,“你已经大致了解了我的情况,能不能向我介绍一下你自己呢?
在第二轮面试中很是受了一些打击的我立刻重振旗鼓,卷土重来。
好在年轻人之间的气氛通常比较友好轻松,与其说这是一场面试,不如说是一个向学长取经的机会。
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我记不起来自己究竟被问了哪些问题,感觉一直是在聊天,并且在“不必出国读经济学博士”的问题上颇有共鸣。
走出第三回合的房间,我向初冬清冷的空气长长吸了一口气。
再过半小时,我就是经历过传说中“霸王面试”的人了。
想起小包中昨晚准备的那块巧克力,却一点食欲也没有。
此时的我已经高度亢奋了。
(四)第四回合
最后一个回合的面试官是四人中唯一的一名女士。
她是北大经院的校友,CFA,哈佛的MBA,这样的经历本身就足以称得上传奇了。
面试了一个上午,已经快到午饭时分,前一名面试者又超过了预定时间,看得出她也面露倦意。
依照惯例,我作了今天上午的第四次自我介绍。
她非常慷慨地对我的英语大加赞赏,接着便问我是怎样学习英语的。
随后要求我就简历上的一个小地方作更详细的说明,就匆匆结束了她的提问。
她说:
“所有进入最后一轮面试的人都非常优秀。
但是我们的录取名额有限,不论最后结果如何,我们都会把你的资料收入数据库,并和你们保持联系。
”这番礼貌的措词由她的口中以标准的英语道出,显得优雅而得体。
轮到我提问的时候,我问了她作为一名事业有成的女性,是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之间保持平衡的。
这是BBS上前人总结的经典问题之一,也确实是我非常渴望了解的。
不料一听到这个问题,她就善意地笑了,说这是她今天上午第三次被问及这个问题。
我心里大呼不妙,大家都想出奇制胜的后果就是大家都弄巧成拙,居然会在这种时候撞车。
“也许是因为我是今天面试官中惟一一名女性吧。
”她颇为理解地说。
她并没有因为这是第三次回答相同的问题而显得厌烦,仍然很耐心地向我讲述了自己的奋斗历程。
她有两个孩子,说到这些年是怎样周旋于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她一言以蔽之:
“Don'
tkeepbotheringyourself.(别总是自寻烦恼。
)”
她说,大家都不否认女性应该照顾家庭,男性必须开拓事业,但反过来男性同样也应该照顾家庭,女性也同样需要开拓事业,关键就看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怎样了。
成功与否并没有唯一的标准,一旦选择了做一件事,就不要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而应该全力把它做好。
“所以我认为,全职的家庭主妇和职场上的女强人同样令人尊敬,她们都是成功的……”
听着听着,我几乎就要忘记自己是在参加面试。
真正的成功人士,不仅拥有常人眼中以世俗标准衡量的成功,更拥有一颗的博大、丰富的心灵。
十一时半,经过了两个小时面试的洗礼,我征战摩根之旅终于宣告结束。
经历了这番史无前例的强体力“折磨”,此刻的我全没有想象中那种大获全释的轻松,感受更多的是
忙碌过后的充实、踏实,和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而带来的愉悦。
此情可待成追忆:
关于投行的后话
两星期后,一封来自摩根的据信静静地躺在我的电子邮箱中……
投资银行业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行业,是近年来金融领域的“新宠”。
它非常讲究实战经验和操作技巧,从业者的知识结构必须“又博又精”,对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投资银行员工中,名校的硕士、博士、CFA、MBA屡见不鲜。
投行的工作强度非常高,“手机24小时开机,工作不分白天黑夜”是投行人士敬业精神的最好写照。
他们必须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己任,快速应对市场变化,以灵活的方式解决各种疑难。
高效率也为投资银行的从业者带来了极高的回报。
但是,高薪往往是高压力、高强度的孪生子,选择了投资银行业,就无法避免地要牺牲许多原本可以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和事业心作支撑,恐怕很难在这样一个行业中坚持下来。
在选择投资银行之前,应该仔细地问一问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是否能够胜任即将到来的高强度、高技能工作,是否已经做好牺牲一定业余时间的心理准备。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此时的我已不再“惘然”。
我相信,今天的失败必将成为明日成功的垫脚石,伴随我在不断的砥砺和磨练中,成就未来的传奇。
3
第三篇摩根面试经验三部曲
传奇本无奇,世人书就之。
因此,在看到摩根公司的那张招聘广告时,我鼓起勇气,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写下我的传奇。
那张蓝白相间、简洁雅致的招聘广告至今仍然张贴在寝室的楼道里。
“M.S.invitesyou.(摩根邀请你)”,即便是在我惜别摩根近半年后,这句广告语读来仍在我心头搅起涟漪。
摩根北大招聘会给我留下的印象可以用两个词概括:
“灵活”和“高效”。
我想兴许这也正是投资银行业的行业风格吧。
由于到会人数众多,摩根公司的人事部经理当场决定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刻钟开始宣讲。
那是一个沉稳而平易的中年男子,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他用标准的国语辅以简洁的演示文稿,介绍了摩根公司的概况、所在行业的概况、中国业务的发展以及所招聘岗位的具体申请条件和程序,尤其详细的介绍了公司为录用者提供的培训计划和员工一般的发展晋升路径,然后就开始回答同学提问了。
这是我所参加过的效率最高的招聘会。
摩根公司的申请其实是个简单的三部曲:
网上递交申请材料;
第一轮面试;
第二轮面试;
录取。
网上申请:
信心、耐心和实力的第一道关
在我看来,繁琐的申请程序无异于摩根给众多申请者设置的一道壁垒和屏障。
这道壁垒要挡住的,不仅是那些缺乏自信和实力的人,还有那些浮躁高傲、缺乏细心和耐心的人……我相信一定有人被摩根公司繁琐的网上申请程序吓退,在入门阶段就因受不了网络数据库反复地盘问而自动“尚低降”,因为当时的我也差一点半途而废,成为其中之一。
坦率地说,摩根公司的“在线申请”是颇为折磨人的。
时隔半年,我仍然清楚地记得自己在费尽心机回答完无数问题、输入诸多信息后点下“Next(下一步)”按键,却要继续耐着性子等待下一张表格、问卷时的郁闷心情。
我也记得当我花费了整整一个晚上,在电脑面前回答完所有问题并顺利附加上简历和求职信后,一心等待“OK”却不幸遭遇网络中断时的怒从中来、有苦难言。
申请的截止日期已经不远,面对那么多需要再次输入的琐碎而繁杂的资料,我一度就要因为赌气而放弃摩根。
怨归怨,怒归怒,默念着“慎始敬终”的古训,我在第二天下午卷土重来,终于一口气填完了所有的内容。
摩根的申请问答无所不包。
从常见的教育背景、主干课程、实习经历和工作经验,到高中各科成绩、大学各科成绩和父母年龄、单位,甚至还要求填上实习时带教人的联络方式和详细公司地址,当然还得全部用英文填写,最后才能将自己的简历和求职信粘贴到他们的数据库内。
面对那么多申请者,这些无关紧要的个人历史信息到底能得到人事部门多大程度的关注,对于录取与否又能有多大程度的影响,我是深表怀疑的。
这道壁垒要挡住的,不仅是那些缺乏自信和实力的人,还有那些浮躁高傲、缺乏细心和耐心的人。
正如轻易得来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