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二年级上生活数学详解Word文件下载.docx
《培智二年级上生活数学详解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智二年级上生活数学详解Word文件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比长短(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具任务: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
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
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
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
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
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
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
长、短
[设计说明: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
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
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
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演示出示练习,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
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
1、比长短(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尝试中能用目测和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长短,体验自己发现结果的成功感。
2、学习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
二、活动准备:
1、篮子(人手一只)、吸管、彩带、(每人两件,一件长的,一件短的)。
2、音乐《小鸟飞》《娃哈哈》《小兔跳》。
3、小兔、小猴头饰(都带上尾巴,其中小兔是短的尾巴,小猴是长的尾巴)。
4、课件《比长短》。
三、活动过程:
(一)入场,放音乐《小鸟飞》,学生听着音乐走到位置上坐好。
(二)第一次尝试活动:
1、出示物品,引起学生兴趣。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好玩的东西,但是请你们玩之前呢,老师有个要求,就是你们在玩的时候仔细看看这些东西有什么特点,你觉得它们是怎样的?
2、每人一个篮子,里面装着准备好的物品,学生自由尝试发现问题。
3、2分钟后请学生讨论发现的问题。
(三)第二次尝试活动:
1、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再次尝试。
现在请小朋友从你们的篮子里拿出相同的东西,玩一玩,比一比,看看这次聪明的你们又能发现什么?
2、学生把发现结果说出来。
(四)出示课件:
刚才小朋友都很聪明,说出了自己发现的问题。
现在老师要请你们看看有趣的课件,里面又有什么东西呢?
请看。
播放课件。
看棍子,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情况。
教师小结:
多出来的这里是长的,出示字:
长。
学生唱读。
这边没有的是短,出示字:
短。
(五)结束活动:
1、游戏:
听信号做动作。
教师说长,学生用两只手比长,开始时带着学生做。
教师说短,幼儿用手比短。
2.游戏:
看表演。
现在呢,有两只小动物要给小朋友表演,大家一起去看,好吗?
学生听音乐《娃哈哈》离开位置,到前面。
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要看清楚等下出来的小动物谁的尾巴是短的?
现在请小朋友准备好啦,小动物要表演了。
教师带上头饰扮演小兔小猴。
学生回答是小兔后,放音乐《小兔跳》带领学生学小兔跳。
小朋友都很棒,现在我们一起做小兔去拔萝卜啦。
活动结束。
2、比高矮(第一课时)
1.通过比较高矮、长短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经过简单的推理活动,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一、感知高矮的关系。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黑板一棵大树,树上挂满苹果,有高有矮。
)
秋天来啦,苹果都熟了,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把苹果摘下来放到篮子里,谁愿意来?
(学生摘到下方的苹果,怎么都拿不到黑板上方的苹果。
这时,老师轻松地将苹果拿下来。
xxx为什么没能摘到苹果,而老师为什么能摘到呢?
对,老师和xxx比,老师比xxx高,xxx比老师矮。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高矮。
(板书:
比高矮)请跟老师读。
2、例举生活中的高矮。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想到哪些物体能比高矮吗?
二、体验比较的方法。
刚才小朋友们一眼就看出来老师比XX高,现在,你们想跟小伙伴们比比高矮吗?
好,请听清楚要求:
想想你要和小组内哪个同学比?
你想跟他怎么比?
比好之后,快速回位坐好!
开始!
1、学生活动,探讨比较方法。
2、学生汇报,展示不同方法。
谁来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和身边的小朋友比高矮的?
请你和你的小伙伴出来演示给大家看好吗?
学生每汇报一种,教师及时加以正确指导。
3、游戏。
下面,咱们来做个小游戏,请小朋友们猜一猜,谁长得高些?
看看,到底谁长得高些?
请你再看看是谁高?
他们比身高的方法对吗?
那你们说正确的应该怎么比?
4、小结。
看来比身高的方法有很多,但比较时必须要注意:
一是两个人的脚要放在同一个平面上;
二是人要立正站直,可以用背靠背的办法比,也可以用面对面的办法比;
三是用做记号的办法时,人还要贴着墙壁。
现在你们会比身高了吗?
三、教学巩固。
我请坐得最好的小朋友到前面来排排队。
谁愿意来给他们排队?
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谁最高?
谁最矮?
谁第二高?
(老师加入)现在他还是最高的吗?
你能找出三个比你高的小朋友吗?
小结:
小朋友们合作得很好,队伍排得很整齐,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排队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四、拓展练习。
1、小动物们看见小朋友这么热闹,它们也想来比高矮,看!
这是?
(大象和犀牛)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说一句话吗?
(长颈鹿)这是?
现在你想让谁和谁比?
这时大象还是最高的吗?
三只动物比,谁最高?
2、(出示三只兔子图片)3只兔子都站在了领奖台上,怎样才能比出他们谁长得高?
谁长得矮呢?
用我们刚才所说的比较方法行不行?
为什么?
怎么比呢?
3、(出示图片)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
要想使汽车顺利通过大桥下,可以怎样做呢?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
(比高矮)
请你在班级中找出三个比你高的同学。
2、比高矮(第二课时)
1、培养学生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二、
教学准备:
1、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大矿泉水瓶、小矿泉水瓶、椰奶瓶、旺仔牛奶瓶)。
2、事先设置好表演情境。
三、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学习在同一平面上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
设置表演情境。
请两个小朋友比高矮,甲站在地板上,乙站在椅子上,问:
他们俩究竟谁高,谁矮呢?
这样能比出高矮来吗?
鼓励学生充分讨论。
比较高矮时,俩人必须都站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
学生示范正确的比高矮方法。
2、引导学生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请一个比前面两个小朋友更矮的小朋友上来与他们比高矮,问:
怎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矮,一会儿又说这个小朋友高,到底他是矮还是高呢?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
3、引导学生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
一天,几只瓶子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4、学生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玩游戏《比高矮》: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选出每组最高的小朋友,再派出来比赛,选出全班最高的小朋友,颁发奖牌,并鼓励小朋友,多吃饭菜、多运动,才长得高。
四、活动延伸:
带领学生观察学校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3、比大小(第一课时)
1、寻找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2、通过观察、比较,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谁的大,谁的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能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极探索。
4、随即进行谦让教育。
1、创设天线宝宝家的情景,摆放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如:
碗、盘子、汤匙、玩具、衣服、鞋子等。
2、在活动周围贴上大小不同的卡片,一样的卡片大小各一。
3、活动室外面铺上大地垫和小地垫,摆放大的天线宝宝、大纸箱和小的天线宝宝、小纸箱。
一、谈话引入。
天线宝宝欢迎大家来到天线宝宝乐园来做客。
丁丁喜欢大的东西,拉拉喜欢小的东西。
(出示天线宝宝和他们喜欢的大东西和小东西)
引导幼儿说一说他们分别喜欢什么?
二、找一找,说一说。
天线宝宝乐园里还有许多有大有小的东西,请大家去看一看、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同学们可别乱拿东西,天线宝宝们会生气的!
学生自由探索——集中个别讲述:
我看到什么东西大,什么东西小?
(结合社会性,进行谦让教育)。
三、比一比。
小朋友很聪明,天线宝宝们在卡片上画了许多的礼物送给大家。
每人到周围拿一张卡片,然后去找和你卡片上礼物一样的小朋友,两个人手拉手随便找个位置坐下来,说一说:
我们的礼物都是什么?
谁的大?
谁的小?
老师简单示范——学生自由找朋友——集中讲述。
四、延伸活动。
天线宝宝要到外面去玩,小朋友们要不要一起去呀?
门口有一条宝宝通道,拿大礼物的小朋友要通过大的通道,去找大的天线宝宝;
拿小礼物的小朋友要通过小的通道,去找小的天线宝宝,然后把卡片放进他们的口袋里。
可千万别放错了!
学生根据卡片上物体的大小选择通道到达地点——根据物体的大小将卡片放进大小不同的篮子里。
3、比大小(第二课时)
1、通过送礼物等游戏的方式,认识大小标记及其特征。
2、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大、小标记图片、大小娃娃各一。
2、各类大小不同的物品:
学生人手一份、教师处若干。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活动过程:
1、导入。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个游戏。
我说‘请起立’,你就说‘我起立’;
我说‘请坐下’,你就说‘我坐下’,试试看好吗?
”
2、“今天,有两位客人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
出示大娃娃。
“这是大大,我们拍拍大大,对它说句话好吗?
”(大大你好!
大大我喜欢你!
大大欢迎你!
)“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大大力气大、大大是个大胖子、大大要吃大蛋糕’…”(加上动作)
出示小娃娃。
“这是小小,我们也和小小打个招呼好吗?
”(小小你好!
小小我请你喝水!
小小我跟你玩!
)“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小小力气小、小小不锻炼、小小吃小面包’…”
3、游戏:
给大大、小小坐椅子。
“这儿有两把椅子,看看它们一样吗?
”(不一样。
一把大、一把小)“我请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谁来帮助它们?
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4、学生送礼物
。
要求:
学生能在目测比较出礼物的大小后,将对应的送给客人,并能讲一句话。
(1)教师提供,个别学生进行。
相同的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相同的三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从许多同类的东西中(每类3---4个)找出大小不同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每个学生将自己小篮里的礼物送给大大和小小。
(3)将大大小小送回相应的家,学生在娃娃家游戏。
4、比多少(第一课时)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具准备:
音乐,小兔头图片,小猪头图片,砖头图片,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
铅笔、橡皮、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
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
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
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
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
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
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
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
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
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
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
“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
”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
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
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
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
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
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一)教学“同样多”。
教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你们讲个故事,想听吗?
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
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请学生听后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渗透德育:
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
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
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
我们就说:
小兔和砖头同样多。
和
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
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
(随意比较)
(二)操作。
1、教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请学生对着橡皮摆铅笔,要求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黑板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
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黑板上摆的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教师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起摆弄,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摆好后回答:
梨片有几个?
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
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三)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
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
有没有多余的木头?
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
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
教师板书:
多、少。
教师说明:
木头多、小猪头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头多,小猪头比木头少。
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
(四)操作。
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背板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O,△要比O多1个。
第2行摆几个O?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l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课本上练习。
比较猴子摘的桃子的数量。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板书设计:
4、比多少(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课件,让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并会结合生活说一说。
2、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互助合作精神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比较方法的掌握。
【教学资源】 视频、PPT课件、拓展资料等,学生:
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小朋友们,大家好!
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谁能说一说你都看过哪些动画片?
大家看过的动画片可真不少,今天呀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部非常好看的动画片,你们想看吗?
下面请欣赏童话故事“小猪帮小兔盖房子”:
播放动画视频00:
35-01:
37(约1分钟)
二、新知探究:
通过刚才的动画片,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PPT课件:
1、一共有几只小兔?
每只小兔搬几块砖呢?
想一想:
小兔和砖谁多谁少呢?
利用PPT课件边讲解边演示,突出一一对应法,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进行观察、比较,从而发现没有多余的,充分感知“同样多”。
2、小朋友们,继续在图上找一找,还有谁和谁同样多呢?
你能说一说你的想法吗?
3、刚才有个小朋友说,小猪和木头同样多,你们同意吗?
谁能来说一说?
利用PPT课件演示,突出一一对应法,让学生看到小猪少,木头多。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比多少”。
三、实践巩固: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都喜欢呀,好,下面我们就来做游戏:
1、摆学具:
同桌两人为一组。
①摆的同样多。
②一个摆的多,一个摆的少。
2、排队游戏。
四、联系生活:
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多少的知识,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呢?
五、知识应用:
通过练习、巩固一一对应法比多少。
1、小猴子和小花猫谁多一些?
――视频
2、小公鸡和小鸭子谁少一些?
3、哪一盒的蛋糕多一些?
六、知识拓展:
多媒体播放:
怎样做才公平
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现在进行的是兔子拔河比赛,裁判员刚要吹哨,队伍中忽然有人喊了一声:
“这样比不公平。
”裁判员一看,确实不公平。
小朋友,你觉得这样比公平吗?
该怎样办呢?
5、比数大小(第一课时)
1、认识“〉”、“〈”、“=”,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2、培养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三、教具学具准备:
猴子分水果图,猴子、梨、香蕉、桃子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呈现课本主题图,组织学生观察,教师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1、
有一天,猴子灵灵过生日,他请了好朋友来家里庆祝。
它一共请了几个朋友?
它为大家准备了什么水果?
每种水果各有几个?
怎样整理可以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呢?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
(二)动手操作,学习“〉”、“〈”、“=”。
1、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