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我国民航运输飞行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约1.8,是发达国家的2-3倍。
(7)我国森林火灾受害率5.99‰,是世界年均水平的6倍。
(二)安全生产问题的因素
1.社会因素
安全生产问题决定于社会因素。
我们国家从《安全生产法》发布实施以后,政府加强了法制建设,这不仅仅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强制执法,更重要的是要科学执法、有效执法。
2.经济因素
要改善安全,就要考虑成本和投入,首先要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经济发展是安全的基础,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了安全生产的水平。
3.技术因素
技术方面我们要依靠生产方式、引进设备、先进的工艺设备来改善安全。
4.文化因素
减少安全生产问题,一个重要的的方面,特别是避免人为事故的发生,最主要的就是用文化力,用文化的手段来提高安全生产建设的方式,这样不仅成本低,而且效果会很好。
三、建安全国策之势,成和谐社会之业
我们国家安全总局包括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组织相关专家,在中国政治局常委的安全生产战略报告单中提出了一个基本策略的思路,就是把安全提高到国策的高度。
(一)一个国策
建立安全国策之势就是将“安全”纳入“人口、资源、环境”的国策系统之中,将“安全保障”型社会的建设列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安全保障”的和谐社会建设目标体系当中。
(二)安全生产五要素
1.建设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根本
2.完善安全法制—安全法制是利器
3.落实安全责任—安全责任是灵魂
4.增强安全科技—安全科技是手段
5.加大安全投入—安全投入是保障
安全文化是重要的战略对策之一,它解决是人的素质问题,人的素质是保障安全的基础,是保障安全的根本。
而要解决人的素质,最基础的是观念、意识和责任。
第二讲
安全原理与安全文化
一、从事故致因理论认识安全文化
(一)事故构成要素-四M要素
1.人-人的不安全行为
2.机-机的不安全状态
3.环-环境不良
4.管-管理欠缺
(二)事故模型启示
1.人-物轨迹交叉模型
此模型在安全事故执行中被称为事故模型。
在工作过程中,很难做到没有危险,很多情况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危、高压等危险很难消除,通过事故模型中的不同关系说明,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能够避免最终事故的伤害。
2.人的本质安全理论
(1)多米诺骨牌理论。
多米诺骨牌理论指在存在内部联系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客观上,它是由点到面的一种运动过程,动作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接力,直到完成最后的终点动作。
(2)生理识别过程。
一个人从引发事故到最终的伤害,有一个生理方面识别的过程。
比如闯红灯、横穿马路、翻栏杆的时候,总是凭感觉,认为不会出事,这是人的意识不到位的问题,意识要靠文化来解决,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3)管理不到位。
人的意识不到位就会导致管理不到位,即执行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机器的不安全状态,设备的缺陷隐患,所以,管理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因素。
① 人的安全素质:
知识、技能、意识、态度、观念、情感等;
② 人的安全能力:
生理、心理;
知识、技能、意识等;
③ 人的安全特征:
气质、性格、兴趣、性别、学历等;
④ 人的安全能力培养:
宣传、教育、培训、训导、演习、实践、管理等。
二、从安全系统理论认识安全文化
(一)安全系统构成要素
1.人
2.物,包括机器和环境
3.能量,体现在工艺上
4.信息
(二)安全文化在事故对策中的作用
1.3E对策
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生产三招:
技术、管理和教育,称作3E。
(1)技术。
要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安全保障,工艺本身的固有安全、本质安全,即安全防护、监控系统、煤矿瓦斯抽排放、通风等等,必须要靠相应的技术。
(2)管理。
再好的装备,再好的安全技术,如果没有规矩,没有管理,事故照样发生。
所以,要靠管理支撑安全保障、安全生产。
(3)文化、教育培训。
技术和管理制度都有,但是企业安全上仍然没有根本好转的问题,就还要靠文化对策、教育培训来建设我们的队伍,解决人因素的问题。
2.3P对策
建立企业的安全文化,才能保障企业执行过程中的安全,才能预防企业事故发生。
3P对策包括三个方面:
(1)事前预防。
(2)事中应急。
(3)事后重建。
第三讲安全哲学与安全文化
一、从历史学揭示安全哲学
(一)技术发展带来安全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进步
人类社会的安全与生产方式和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主要有四个层面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如下表:
1.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主要是指50年代时期强调的建筑系统安全、化工系统安全、矿山系统的安全等,当时的安全滞后于服务与生产。
2.安全系统
安全系统是指把安全主动化了,强调的是安全建筑、安全化工。
3.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在狭义上主要是指物、机器条件的本质安全;
广义上是指人、物和机器的安全,人的本质安全是要解决人的意识、观念、态度、伦理、情感、道德、认知等层面的问题。
(二)安全理论发展带来管理方法论的变革
在安全理论的发展的进程中,安全理论的管理方法也在不断的变化、更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管理管理方法论。
人类安全理论发展有四个阶段。
1.低级的阶段--事故理论
这一阶段的理论基础是事故理论,是一种经验型的方法模式;
它的核心策略是凭经验、吃一堑长一智、感性生理本能的对策特征;
是一种事后管理模式;
但这种模式无法提升我们的安全保障水平。
2.初级阶段---危险理论
危险理论就是以危险作为安全工作的对象,通过制度来面对危险,来源于事故教训,用制度来保安全。
这个阶段管理方法只能预防部分危险,没有发生过的事故就不会体现在制度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行业,比如石油化工易燃易爆、建筑业的高处作业、矿山作业等;
它是一种缺陷管理模型。
3.重拳出击阶段----风险理论
风险理论就是指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它是一种系统型的模式,是靠科学来预防风险。
★特点:
超前预防型管理,具有预警机制,实行定量分级,全面、系统、科学性较强。
★缺点:
管理标准高,实施难度大。
4.高级阶段----安全原理
安全原理的核心方法是本质论,包括设备技术的本质、人的本质;
它的核心处是新文化,用文化力、人本原则来保障安全。
二、从文化学认识安全哲学
文化的核心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观念文化;
第二,行为文化。
不同的时期安全文化的观念特征是不同的:
(1)古代的安全文化在观念特征上是一种书面论,认为一切事故发生都是命中注定。
(2)近代的安全文化在观念特征上是一种经验论,是亡羊补牢的事后型。
(3)现代的安全文化在观念特征上是系统论,综合人、机、环、3P、3E的策略。
(4)未来所要追求的安全文化建设的特征是本质论,包括技术的本质等,更重要的是人的本质,比如人的意识、观念的树立、价值观、理念等,但这些需要靠我们长期的建设来实现。
三、人文思想的安全认识论与方法论
(一)领导者的安全思想
1986年9月18号上海二轻商贸大厦发生特大火灾,事关千家万户,事关国计民生,就在这场大火之后,当时任上海市长的江泽民同志在10月13日的上海市消防工作会议上提出“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二)孔子思想的安全方法论
从孔子的思想,学习方法论来看安全的策略。
一个社会、一个个人要进步需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1.沉思--最高明的学习方法
生而知之,在安全上就是我们要预想、预知,要研究失误的规律,这是最高明的方法论。
2.模仿--最容易的学习方法
模仿,简单的就是指用法规跟着别人走。
比如过马路有一个闯红灯,大家就跟着走,这是最容易的,照着别人学。
西方国家的HSE管理系统在中国使用收效甚微,原因主要是人,要使HSE管理体系发挥作用,必须结合不同的企业、行业、国情,消化后再运用,实现本土化,而不是简单的抄袭、模仿。
3.经历--最痛苦的学习方法
“实践出真知”,对一般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来说这是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每个企业、每个人都去实践一项事故、触电.......,就无法做到安全生产。
所以,在安全生产方面,主要是要把别人的实践当做自己的经验,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四讲安全文化学基础
一、安全文化提出的背景
(一)安全文化的起源
{事件回放}
1986年4月26日当地时间1点24分,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
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远期影响而致命或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
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
外泄的辐射尘随着大气飘散到前苏联的西部地区、东欧地区、北欧的斯堪地维亚半岛。
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受污染最为严重,由于风向的关系,据估计约有60%的放射性物质落在白俄罗斯的土地。
此事故引起大众对于前苏联的核电厂安全性的关注,事故也间接导致了苏联的瓦解。
苏联瓦解后独立的国家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等每年仍然投入经费与人力致力于灾难的善后以及居民健康保健。
因事故而直接或间接死亡的人数难以估算,且事故后的长期影响到目前为止仍是个未知数。
到2006年,官方的统计结果是,从事发到目前共有4000多人死亡。
但是绿色和平组织,基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的数据研究发现,在过去20年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害者总计达900多万人,随时可能死亡。
因此,绿色和平组织认为,切尔诺贝利核泄漏造成的死亡人数比官方统计的结果多了至少9万人,这个数字是官方统计数字的20倍!
死亡人数:
9.3万人
致癌人数:
27万人
经济损失:
数千亿美元
国际原子能机构分析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人的行为出错造成的,小小的行为导致了灾难性事故发生。
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以后,国际原子能机构针对这一起事故的分析报告里首次提出的安全文化建设。
(二)安全文化的根本
各行业安全事故的发生人因是安全之根本,就要对人的安全素质有一个全新的理解、认识。
人的基本素质包括:
(1)基本素质:
知识和技能。
(2)根本素质:
安全意识、安全观念、安全态度、理论道德和情感行为准则等。
二、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一)安全文化的基本定义
安全文化是人类为防范(预防、控制、降低或减轻)生产、生活风险,实现生命安全与健康保障、社会和谐与企业持续发展所创造的安全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的总和。
1.狭义上的观点
INSAG-4: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
西南交通大学:
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
其他:
安全文化是人类为了防范生产生活风险,如:
事故风险,违章风险,冒险风险等等。
2.广义上的观点
英国保健安全委员会:
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保健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
中国安全科学主编:
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
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不同专家有不同角度的定义。
(二)安全文化的内涵
(1)安全文化是人类生活、生产实践所创造的。
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取决于企业的决策者、管理层和员工。
安全文化建设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扭转不良的、落后的、应该被淘汰的观念,弘扬那些先进的、与时代同步的、科学的文化。
(2)安全文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生命安全、健康保障、社会和谐与持续发展。
我国矿山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很难办,就是因为企业的短期行为和趋利主义。
(3)安全文化建设包涵安全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的建设。
(4)文化的不同表述方式:
★
马克思:
精神、物质的总和(政治、文化、经济、军事…);
企业文化:
观念、行为、标识;
社会学:
知识、生活方式及价值观;
核安全文化:
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
(三)安全文化的外延和特点
1.安全文化的外延理解
(1)空间上:
安全文化包括有公共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家庭安全文化。
(2)时间上:
安全文化包括古代安全文化、现代安全文化、未来安全文化。
(3)状态上:
安全文化包括现实的安全文化、发展的安全文化。
(4)表象上:
安全文化包括先进安全文化、落后安全文化。
2.安全文化的特点
(1)安全素质认识的深刻性。
必须要认识到:
人的安全素质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意识态度很重要,这些要靠文化力来实现,所以,企业的安全建设,一定要有安全文化的氛围,有安全意识价值观等精神层面的观念做支撑。
(2)人类安全活动的广泛性。
过去,安全意识和活动主要体现在管理层;
现在,用安全文化进行规范,安全活动就会广泛的被所有人认同和接受。
(3)安全对策与手段的系统性。
用安全文化建设的手段,使科技的、科普的、教育的、培训的、宣传的载体等更为系统化。
三、文化的目的及意义
一个企业最基础、基本目的是树立先进的管理文化、理念、愿景、价值观。
安全文化建设的目
的和意义在于:
(1)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树立先进的管理文化。
(2)引导正确的行为文化,提升执行力。
(3)具有战略性、治本性、长效性。
四、文化的范畴
1.形态体系
安全文化从形态体系上包括:
①观念文化
②行为文化
③制度文化
④物态文化
行为文化是最核心的文化,它和安全管理互补,和安全科技互补,并且它会发生新的突破性的、创造性的作用。
2.对象体系
安全文化从对象体向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对象体系:
①企业内部:
有责任人、管理者、专业人员和员工家属等;
②政府角度:
有一把手、行政人员、监管人员等;
③社会系统:
有公众、学生、居民和用户等。
3.领域体系
①企业:
有班主安全文化、车间的、部门的、公司等;
②社会:
有政府、学校、家庭等;
③行业:
有矿山、建筑、石化、交通、民航、消防等。
④地域:
有生产、生活、商场、娱乐等
五、文化的功能及作用
(一)安全文化的功能
1.影响力
影响力是通过观念文化的建设影响决策者、管理者和员工对安全的正确态度和意识,强化社会每一个人的安全意识。
2.激励力
激励力是通过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激励每一个人安全行为的自觉性:
★
对于企业决策者,就是要对安全生产投入的重视、管理态度的积极;
对于员工,就是要安全生产操作、自觉遵章守纪。
3.约束力
约束力是通过强化政府行政的安全责任意识,约束其审批权;
通过管理文化的建设,提高企业决策者的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规范其管理行为;
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约束员工的安全生产施工行为,消除违章。
4.导向力
导向力是对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安全意识、观念、态度、行为的引导。
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生产或生活领域、不同社会角色和责任的人,安全文化的导向作用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方面。
(二)安全文化功能的形成
安全文化功能是有一个逻辑的形成过程:
从观念入手,让观念影响和作用行为,创造安全环境及物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与安全生存的目标。
(三)安全文化的作用
1.精神之动力
2.智力之支持
3.意识之强化
4.指导官员科学决策
5.引领经营者自觉责任
6.激励员工自律遵规
第五讲
安全观念文化评析
一、古今安全观念文化评析
(一)古代安全文化观念
1.古代正确的安全管理文化
《左传》“居安思危,思者有备,有备患”;
晋·
韦謏《启谏冉闵》“清诛屏降胡,以单于之号以防微杜渐”。
一个企业有安全的保障做前提,才可能长远、可持续的发展,小的隐患必然存在着巨大的灾难,所以要防微杜渐,要求安全管理精、细、严,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2.古代不良的安全文化
古代不良的安全文化是随命论,凭运气,听命不可违,烧香拜佛做道场等。
(二)当今社会存在的安全文化观念
(1)企业决策者的错误认识。
比如认为没有执行国家的规范标准、没有投入、没有装安全防
护不一定会有事故,运气好等观念。
二、中西安全观念文化评析
(1)西方的文化根基是科学、法律。
强调的是理性、法则和程序。
(2)东方人的文化根基是艺术、道德。
强调的是感性、谈境界、重体会。
这与我们的圣人儒家的思想的影响有关。
三、我国安全观念文化六大转变
1.
认识论:
从“宿命论”变为“本质论”
2.
态度:
从“革命精神”变为“科学精神”
3.
伦理:
从“财产优先”变为“生命优先”
4.
认知:
从“安全常识”到“安全科学”
5.
价值观:
从敏感安全成本变为注重安全价值
6.
责任:
从单纯效率观点变为综合社会效益
四、现代企业安全观念文化的建立
(一)安全价值观之社会价值
每个人认识安全价值观是不一样的。
企业要追求效益、利润、质量,都必须要建立在安全基础之上,安全生产创造社会价值。
(1)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
(2)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要求;
(3)是宪法及国家性质本质的要求;
(4)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标志;
(5)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内涵;
(6)是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的基石;
(7)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8)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体现;
(9)事关社会稳定大局;
(10)关系社会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二)安全生产的企业价值
(1)是国家和政府赋予的责任;
(2)是社会和员工的要求;
(3)是经营准入的条件;
(4)是市场竞争的要素;
竞争的要素是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5)是持续发展的基础;
(6)是利润的组成部分;
从企业长远经营过程来看,投入了安全成本,事故率就会降低,节约出的事故发生率的差额就增加了企业的利润。
(三)安全生产的个人价值
1.从业人员
企业提供的防护用品、安全设施、专职保障是企业员工最大的福利,但是很多人却认识不到,一是因为自身没有体会到,二是与政策有关系。
比如政策规定死一个人赔20万,但是要预防安全的成本花费可能是好几倍,所以企业认为预防亏本,不如等着出事的时候赔偿,其根本原因出在制定的赔偿标准没有体现安全的价值,生命的价值。
2.经营管理者
经营者做好安全生产所体现的价值:
(1)免责;
(2)积德;
(3)是事业成功的保障;
(4)是企业经营的前提;
(5)是企业的终极目标;
企业先进的安全理念多了,一切事故都可预防,再追求商业目标。
现代的企业要给员工创造幸福,给社会带来愉悦和幸福感。
国际上的安全理念是安全健康至上、安全提高。
如杜邦、石化、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国际企业,主张“员工是公司最主要的财富,安全能够提高公司的竞争力”的文化理念。
(四)安全管理新理念
安全理念具有相对的特点,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进行不同的安全建设,比较不同阶段的优势是事故科学的一个最高标准,要提倡“生命高于财产”、“安全效益等同于经济效益”的观念。
管理上要从“老三零”转移到“新三零”。
(1)老三零:
零伤害事故、零职业病、零环境污染事件。
(2)新三零:
零险兆、零隐患、零三违。
“新三零”是科学的管理目标,这个理念是国外提出来的,国内目前甚至以后的5年、8年、
10年都可能还不接受,所以,一般企业都还没有建立起预防事故的意思和理念。
事故为零是不科学,危险是客观的,安全是相对的,有战斗就会有牺牲,我们必须要具备新三零认识理念。
第六讲
安全行为文化分析
一、人的行为模式分析
人的行为模式:
安全需要→安全动机→安全行为→安全目标实现→新的安全需要
从生理学上讲,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基础,行为模式是行为的来源,观念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是解决人们对安全的认识需要,必须要重视管理认识和解决心理问题的环节。
所以,研究事故心理,研究安全行为科学,对安全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影响人行为因素分析
1.个性心理因素分析
人的个性心理因素有:
(1)气质,固有心理特征;
(2)性格,习惯的处事方式(态度体系);
(3)兴趣,对事物的倾向性(愿景、诉求);
(4)能力,从事活动的本领(知识、技能);
(5)情绪,心情状态(道德感、理智感)。
2.社会心理的因素
(1)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是指对社会和事物认知,即对事故严重性的认知和安全感的定位。
要让企业知道安全的严重性、事故的特性规律,认识到安全的价值。
(2)角色。
角色是指社会地位和处境。
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责任,比如安全责任和社会责
任。
(3)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对人和事的取向,即安全价值的认识和接受。
3.社会因素分析
(1)社会舆论方面,公众意见氛围、意见集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