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 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15067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 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 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 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 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 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 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 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 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 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晋朝的张华,编纂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

⑤肃慎:

先秦古国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稠人推焉   稠人:

众人

B.釜之范鲜经范:

模样

C.由先生而授梓授梓:

付印

D.丐大业文人丐:

希望

解析:

D D项,“丐”的意思是“追求,乞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世有聪明博物者  客有吹洞箫者

B.而乏洛下之资不知老之将至

C.其亦夙缘之所召哉重为乡党所笑

D.必勤勤恳恳而契合焉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D A项,……的人/定语后置标志。

B项,结构助词,的/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放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与“为”构成“为……所”,表被动。

D项,连词,表修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画图的人喜欢画未曾见过的鬼魅,而厌恶画实有其物的犬马,因为人们喜欢追求谈论一些虚无缥缈的事物而不愿了解具体实际的东西。

B.作者认为要了解世上的万物,一般都要通过别人的讲述或自己亲眼见到才能实现,而《天工开物》则用书本的方式为人们了解事物开辟了新的途径。

C.作者指出本书是以“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次序编写,且本书讨论的尽是与功名进取毫无关系的事物,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不满。

D.作者说明本书是他在困苦的条件下写出的,没有条件做充分考证,仅凭自己的孤陋寡闻而写之,难免有不当之处,体现了审慎的科学

态度。

C “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不满”无中生有,文中并非谈及此点。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而写之岂有当哉

根据名词代词“奇(奇巧的东西)”“洛下之资(指钱财)”“人”“馆”“见闻”“方寸(指心间,心中)”,虚词“而”“之”“其”,再结合本句意思:

想购买一些奇巧的东西用于考证,却缺乏钱财;

想要召集嗜好相同的朋友,讨论物品的真伪,却没有招待的馆舍。

只能照着藏在心中的孤陋见闻写出来,难道会很妥当吗?

答案:

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而写之/岂有当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若为士而生南宋之季,其视燕、秦方物,已成夷产;

从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肃慎之矢也?

译文:

 

 

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若”,如果;

“季”,一个朝代或者季节的末了;

“其”,代词,他们;

“视”,把……看成,把……看作;

“互市”,指通商;

“殊”,和……有什么不同;

“矢”,弓矢;

“何殊肃慎之矢也”,和肃慎国进贡的弓矢,又有什么不同呢。

如果士人生在南宋末年,他们会把河北、陕西的土产,看成外国的产品;

与外国通商所换得的皮裘、帽子,和(古代得到)肃慎国(进贡)的弓矢,又有什么不同呢?

(2)当斯时也,披图一观,如获重宝矣!

句中的“斯”,这;

“披”,打开;

“如获重宝矣”,就像获得至宝一样啊!

在这个时候,打开图册一看,就像获得至宝一样啊!

  参考译文:

上天覆盖之下,大地承载之上,物种称得上有万种之多,而万事万物随机变化,成为各种形态,而一点也没有遗漏,难道是人力造成的吗?

事物已经有上万种了,如果一定要等到别人的口头讲述和自己亲眼见到然后了解它们,又能知道多少呢?

万事万物之中,对人生没有好处和有好处的,各占一半;

世上有聪明博通事物的人,必为众人推崇。

但是有的人连枣花、梨花都没有看过,就想揣度楚王得萍的吉凶;

连釜的模样都没有见过,就想大谈莒鼎的真假;

画图的人喜欢画未曾见过的鬼魅,而讨厌画实有其物的犬马,那么就算是郑国的子产、晋朝的张华,又有什么值得称美的呢?

(我们)幸运地生在圣明强盛的时代,西南地区的车马,可以直通东北的辽阳;

岭南边地的游宦和商人,可以横游河北一带。

在这万里的区域内,有什么事物不能耳闻目见呢?

而帝王的子孙,在深宫中长大,御厨里正飘着米饭的香味,却想观看种田的农具;

宫女正在剪裁华美的衣服,却想象着机杼织布的情形。

近年来写了一部书,名叫《天工开物》。

可惜家中太穷困了,想购买一些奇巧的东西用于考证,却缺乏钱财;

我的好友涂伯聚先生,诚意可以感动上天,心智可以探知事理,凡是古往今来的简短嘉言,有一点可取的,一定诚心诚意地照着去做。

去年,我所写的《画音归正》,就由先生印刷;

现在又有吩咐,要接着印刷这一部书,这种情谊或许是前世因缘所带来的吧!

本书分成前后两卷,是以五谷为贵而以金玉为贱的意思,还有《天象观测》《音乐律理》两卷,其中的启发过于精深,自量不是我能胜任的事,所以在将要印刷时,把它删去。

追求功名的文士,可以将此书丢弃在桌子上,因为这书和求取功名一点关系也没有。

明思宗崇祯十年(1637)四月,奉新县宋应星写于“家食之问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

答乔适书

[宋]穆修

盖古道息绝,不行于时已久,今世士子,习尚浅近,非章句声偶之辞,不置耳目。

浮轨滥辙,相迹而奔,靡有异途焉。

其间独取以古文语者,则与语怪者同也。

众又排诟之,罪毁之,不目以为迂,则指以为惑,谓之背时远名,阔于富贵。

先进则莫有誉之者,同侪则莫有附之者。

其人苟无自知之明,守之不以固,持之不以坚,则莫不惧而疑,悔而思,忽焉且复去此而即彼矣。

噫!

仁义忠正之士,岂独多出于古,而鲜出于今哉?

亦由时风众势,使不得从乎道也。

观足下十篇之文,信有志于古矣,来书问曰:

“将学于今,则虑成浅陋;

将学于古,则惧不得取名于世,学宜何旨?

”引韩先生《师说》之说以求解惑。

足下当少秀之年怀进取之心又学古于仁义不胜之时与之者寡非之者众得无惑于中焉是以枉书见问。

某不才而弃于时者也,何足为人质其是非?

徒以退拙无所用心,因得从事于不急之学,或谓之为好古焉。

故足下厚相期待,盖感其声而求其类乎!

试为足下言之:

夫学乎古者,所以为道;

学乎今者,所以为名。

道者,仁义之谓也;

名者,爵禄之谓也。

然则行道者兼乎名,守名者无以兼乎道,何者?

行夫道者,虽固有穷达耳,然达于上也,则为贤公卿;

穷于下也,则为君子。

其在上,则礼成乎君,而治加乎人;

其在下,则顺悦乎亲,修乎身。

穷也达也,皆本于善焉。

守夫名者,亦固有穷达耳,而皆反于是也。

达于上也,何贤公卿乎?

穷于下也,何君子乎?

其在上,则无所成乎君而加乎人;

其在下,则无所顺悦乎亲而修乎身。

穷也达也,皆离于善焉。

故曰行道者,兼乎名;

守名者,无以兼乎道。

足下有志乎道而未忘乎名,乐闻于古,而喜求于今,二者之心苟交存而无择,将惧纯明之性浸微,浮躁之气骤胜矣。

足下心叨仁义,又学识渊博,应固守而弗离,坚持而弗夺,力行而弗止,则必立乎名之大者矣。

学之正伪有分,文之指用自得,何惑?

不宜,某白。

(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3分)

A.谓之背时远名,阔于富贵 阔:

空泛,不切实际

B.信有志于古矣信:

确实,的确

C.穷也达也穷:

困顿,不得志

D.坚持而弗夺夺:

争夺,夺

D D项,“坚持而弗夺”意思是“坚持住,不要丧失(大道)”,“夺”意思是“丧失”。

A.

B.

C.

D.

A 都用在并列复句中表示并列对举,可不译;

B项,于:

介词,在/于:

介词,向;

C项,以:

介词,用来……的(办法)/以:

介词,凭……身份;

D项,而:

连词,并且/而:

连词,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文不被当时接受,古文学习也被大家所抵触。

学习古文者被大家认为是奇谈怪论的人,被大家嘲笑、怪罪、诋毁。

B.乔适想学习当下文章又担心浅薄鄙陋,想从事古文学习又担心功名难以获取,所以向作者写信来寻求该怎么办。

C.作者告诉乔适,学习古文可以兼顾道与名,学习当下文章只可以追求到名声,所以,学习古文成为贤能公卿,学习当下文章成为小人。

D.本文用对比的说理方式,解决了乔适心中的困惑,最后指出乔适应坚持学习古文,将来一定有所出息。

C C项,“学习古文成为贤能的公卿,学习当下文章成为小人”,这种说法错误,应为“行道者成为贤能的公卿,只追求名声者成为小人”。

学习古文是行道的一种途径方法。

足下当少秀之年怀进取之心又学古于仁义不胜之时与之者寡非之者众得无惑于中焉是以枉书见问

根据名词与代词“足下”“年”“心”“时”“仁义”,虚词“之”“于”“焉”,以及“当少秀之年”和“怀进取之心”结构相同,“与之者寡”和“非之者众”结构相同,再结合本句意思判断。

足下当少秀之年/怀进取之心/又学古于仁义不胜之时/与之者寡/非之者众/得无惑于中焉/是以枉书见问。

(1)某不才而弃于时者也,何足为人质其是非?

句中:

“某不才而弃于时者也”,判断句,“于”,表被动,被;

“质”,指出。

我是一个没有什么才学又被时俗抛弃的人,哪里值得给人指出那是对的还是错的呢?

(2)二者之心苟交存而无择,将惧纯明之性浸微,浮躁之气骤胜矣。

“交存”,交织并存;

“浸微”,逐渐衰退;

“骤”,迅速。

如果这两种心理交织并存而不加选择,那么(我)担心(你)纯洁的本性会逐渐衰退,浮躁的意气就会迅速占据上风。

古代为文之道中断而不被推行,在时间上已经很久了。

当今的读书人,文风习惯崇尚浅薄鄙陋,如果不是句式整齐、声韵对偶的文章,他们就不会听不会读。

浮夸、粗制滥造的写作方法,相互追随且四处流行,没有其他不同的方式。

在这之间,(如果有人)只拿古文交谈的话,那么(别人就把他)与奇谈怪论者一样看待。

大家又排斥、辱骂他,怪罪、诋毁他,不是把他看作迂腐,就是指责为糊涂,说他背离时代、远离名声,在追求富贵方面迂阔、不切实际。

前辈中没有赞誉他的人,同辈中也没有附和他的人。

他如果没有自知之明,不用坚决的精神来坚守(古文之道),不用坚韧的意志来坚持(古文之道),那么没有不害怕和怀疑的,并且后悔想(改变)的,突然之间就会又离开这条道路而走向那条道路了。

唉!

仁义、忠正的君子,难道单单多出现在古代,却在当今很少出现吗?

这也是由于世俗的风气,众人形成的势头,使(读书人)不能够崇尚古文之道罢了。

阅读你的十篇文章,(感觉你)的确在古文方面有追求。

(你)来信询问我说:

“想要向当今的文章学习,却担心变得浅薄鄙陋;

想要向古文学习,却害怕在世上不能够取得功名,学习应该指向什么?

”(我)引用韩愈先生的《师说》的观点寻求解惑。

你正值青春年华,怀着进取的志向,在仁义不兴盛的时候学习古文,赞同学古文的人少,批评学古文的人多,(你)在心中能没有困惑吗?

因此写信问我。

(我)只是因为退隐、无能,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干,因此能够从事于不急功近利的古文,有人称我是喜欢古文。

所以你对我充满了深厚的期待,大概是被我的言论所感动,于是寻求自己的同类吧!

试着为您说说:

向古文学习,是用来追求大道的方法;

向今文学习,是用来追求名声的方法。

大道,说的就是仁义;

名声,说的就是官位俸禄。

既然这样,那么追求大道的人能兼顾到名声,追求名声的人就没有兼顾大道的办法了。

为什么呢?

践行大道的人,虽然确实有困顿与通达的境遇,然而(当他)在上层做官时,就成为贤能的公卿,(当他)困顿处在下层时,就成为品格高尚的人。

当他处于上层时,给君王建成礼制,给人民带来安定;

当他处于下层时,就孝顺和愉悦亲人,修养身心。

无论困顿还是通达,都源于善。

守望名声的人,确实也有困顿与通达的境遇,然而和上面的情况都相反。

在上层做官,哪有什么贤能公卿呢?

在下层困顿的时候,哪有什么君子呢?

他在上为官时,对君王和人民没有什么帮助;

在下层时,不能孝顺愉悦亲人,也不能修养身心。

无论困顿还是通达,都离开了善。

所以说践行大道的人,对名声能兼顾;

守望名声的人,没有对大道兼顾的办法。

你有志于大道又对名声不忘怀,对古文喜欢学习,对当下的文章也喜欢学习。

你心里明白仁义大道,又学识渊博,应该坚守,不要离开(大道);

坚持住,不要丧失(大道);

尽力而为,不要停止,那么必将获取大的名声了。

学习的真假有别,文章的意图和功用自有收获,有什么好困惑的呢?

说得不恰当,但这正是我想说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说 钓

[清]吴敏树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

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

当初夏、中秋之月,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

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

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

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

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

余曰:

“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

”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

“鱼至矣,大者可得矣!

”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

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

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

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

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

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

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嘻!

此可以观矣。

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

其始之就试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

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

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也,是得鱼之小者也;

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

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

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

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

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A.逮暮乃归    逮:

及至,等到。

B.其得鱼与午前比比:

比较。

C.其数试而不遇也遇:

得志。

D.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数数:

屡次,常常。

B 比:

相同,相等。

A 则:

表转折,却。

B项,乃:

才;

却,竟然。

C项,焉:

代词,那里;

兼词,于之。

D项,且:

连词,表递进;

副词,将要。

A.《说钓》以钓鱼“求得”譬科第求取,意在表明钓胜于鱼,即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B.作者认为,钓时心想“得大鱼焉”是悟“趣”未彻底,导致劳神忍苦。

文章于现身说法中暗寓讽意。

C.文章虽是说理文,却十分细腻地叙写了钓鱼求大的全过程,不仅记述行为,更摹写心态,为全文寓理于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D.《说钓》在“求”字上立意,反对的是一味追求“进于礼部,吏于天官”惟的大是逐,但并未否定科举制度本身。

A “意在表明钓胜于鱼,即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错。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

(5分)

伺:

等候。

注意:

留意观察。

间:

间或。

乃:

才。

率:

大概、大多。

(每个要点1分,意思基本正确便给分。

(我)起身等着,聚精会神,一有动静就提起钓竿,间或才能钓上一条,(但)大概都跟第一条差不多大。

(2)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

适:

舒适。

所游:

喜欢的事。

类:

像。

钓鱼,是一件舒适的事情,是归隐的人喜欢做的事,它的情趣或许很像追求功名。

我住在乡村,平日赋闲喜欢钓鱼游泳。

我对钓鱼的门道并不精通,但也颇得其乐趣。

每逢初夏、中秋时节,吃过早饭后出门,即可望见村中池塘,蓝天绿水,波光泛然,赶紧理好钓竿鱼线,带着提篮就出发了。

到水塘边,找个水草很少的地方,投点鱼食下去吸引鱼儿游来,随后放下挂了饵料的鱼钩等候,蹲在一旁细观浮子,等到浮子动作起来,急提竿,就能得到大鱼了。

但不知为何,浮子一点不动,我慢慢地牵引鱼线,但仍不动。

等到手脚都累了,把钓竿固定在岸边,我从旁四下观察,浮子仍然是一动不动。

大概有一小时之后,那浮子才开始动了一动,提竿一看又没有鱼上钩。

我想:

“应该是小鱼在刺探饵料,很快会有鱼来上钩了。

”又等了一个多小时,浮子又动了,跟前次浮子的动态不太一样,提竿钓到了一条鲫鱼,有四五寸长。

我又想:

“既然有鱼来了,很快能钓到大鱼了吧。

”(我)起身等着,聚精会神,一有动静就提起钓竿,间或才能钓上一条,(但)大概都跟第一条差不多大,没有出现大鱼。

已经到中午了,肚子都饿了,我很想回去吃饭,但都忍着不回去继续钓鱼。

村里人吃完午饭到田头来,我才收竿,拎了鱼回家。

到家后,妻儿都问有无钓到鱼。

我则拿篮子给他们看,一笑以对。

午饭后,我仍然出去钓鱼,还去了别的池塘找钓鱼佳处,一直到天黑了才回家,收获也就跟上午差不多。

我有时在某个地方钓到条稍大的鱼,必定几次都还去该处钓鱼,但未曾能再钓到更多的鱼了,有时甚至一条都没有。

我常怀疑是我的钓鱼技巧不熟稔,请教了经常钓鱼的有经验的人,他们说也有类似的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些道理来。

我也曾在合适的时候考试求取功名,(那情形)与我现在这样钓鱼有什么区别呢?

刚开始去有司衙署考试,就像看到了别人垂钓,就前往观望,蹲下注视一样;

那些久试不中的,便如同钓了许久却无鱼上钩;

那些有幸蒙学官赏识,乡试中举的人,就像钓了条小鱼;

如果受礼部认可,朝廷点了天官,就是钓着了大鱼。

我是那种学钓不久的人,还没有这般的境界。

但是大的欲望之上还有更大的,得到之后还有想得到的呀。

那些想钓到大鱼的人(做大官的人)必须要煞费精神心存侥幸,忍受忙碌劳累,终尽一生也没有满意的时候,直到老死也不知罢休啊。

想跟我现在这样到了日落而归,因一无所得而博取老婆孩子一笑,怎么可以呢?

但不必放那么多的得失心在上面,因为这不值得让人牵心挂肚,患得患失。

我只是求得鱼而已,别无他求,这应该可以吧。

5.用“/”给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明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