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县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14853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某县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关于某县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关于某县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关于某县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关于某县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某县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关于某县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某县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某县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全县7万多亩茶园中,现在实际可供采摘的茶园有3万亩,年产量1500吨,产值1.5亿元,其中名优茶220吨,产值1亿元。

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厂,全县共有31家,其中获得qs认证的企业15家;

年产值500万的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

这些茶叶加工厂和企业的产品以春季名优绿茶为主,大众茶生产为辅,有少量的红茶和黑茶生产。

红茶和黑茶在目前还没有精深加工产品。

名优茶以礼品茶市场为主,多为部门采购,过来较为畅销,今年以来礼品茶市场萎缩,前景__。

我县各茶叶生产厂家和企业已经注册的茶叶商标多达16个,五花八门,有的商标欠缺文化内涵,难以形成品牌。

目前我县茶叶主要品牌有凤姣牌碣滩茶、辰州碣滩茶,干发牌碣滩茶、银峰牌碣滩茶等。

调查发现,我县茶叶资源浪费现象到了惊人地步。

据调查统计,我县目前茶园总面积达72062.15亩,实际可供采摘的茶园只有3万余亩,低产老茶园近3万亩,大部分放荒,约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42%。

对茶叶产地来说,名优茶只是名气,大众茶才是基础。

但是从我县茶叶生产情况来看,无论是家庭作坊还是品牌企业,大家几乎都放弃了大众茶的需求。

一年四季,只在清明谷雨前后一个月左右采摘名优绿茶,放弃了其他可用于大众茶生产的叶子。

调查中,全县众多茶场,除马底驿乡天湖茶场四季采摘加工,自认为资源利用率达到95%以上,其余茶园均只采春茶,而春茶只占茶园总资源的30%,有的茶园因技术、用工不足等各种原因,春茶也没能全部采回来。

以北溶乡碣滩茶场为例,全场500多亩可采茶园,主要只采摘毛尖,每年大众茶采摘量不到10吨,今年更是锐减到不足2吨。

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季节性用工不足。

所有茶场中,除官庄银峰茶场采用公司+农户,太常茶场因毗邻县城(无业市民较多)又只按辰州碣滩有机茶公司订单任务生产(激励机制缺乏,无超产积极性),不缺采摘用工,其余各个茶场在采摘用工上都存在严重短缺。

通常而言,一亩茶园要一个人才能满足采摘用工需求(仅名优茶),以此而推,全县3万亩可采面积,每年仅春季名优茶就需3万多的采工,劳动力缺口相当大。

由于茶园采摘用工短缺现象普遍存在,每年采摘新茶时,各茶场尽管调动了本村、周边及邻近乡镇的劳动力,还是无法满足对采茶工的需求。

北溶麻埠琪茶场,面积650亩,近300亩可采面积,每年只能请到30-40个采工,大部分鲜叶采不回来,另350多亩只好任其荒废。

大部分种植户担心,如果全县茶园都进入采摘期,会因为用工紧张使大户变成荒户。

另一方面是市场不健全。

全县虽然茶叶种植面积得到快速发展,但茶叶市场建立相对滞后,部分茶叶种植区(户)与市场距离较远,无法产生效益。

官庄种植大户刘辉,目前可采茶园近300亩,建了加工厂,但茶叶无品牌,无法直接进入市场,所产茶叶被迫以520元/公斤售予经销商,除去培管投入和工资支出,所剩无几。

太常乡截止xx年底,全乡已陆续开发茶园2775亩,其中1800多亩大叶茶因为技术所限,不能自制干茶,附近又无规模加工厂收购鲜叶,差不多全部浪费了。

白羊坪一个村干部,种植8亩大叶茶,今年卖了20公斤鲜叶,得到800元工钱,而其他更多大叶茶种植户,硬是一片叶子也没有采下。

直接影响了他们种茶产茶的积极性,大部分大叶茶种植户要求毁茶种菜。

主要表现在茶叶多为初级产品,结构单一,茶叶深加工产品如速溶茶、茶饮料、袋泡茶和茶叶天然产物的提取等几乎是空白,严重影响着茶叶产品档次、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茶叶(茶园)资源效益没得到充分挖掘。

沅陵是产茶大县,但是茶叶人才严重缺乏,全县现在仅有茶叶推广研究员1人,高级农艺师4人,农艺师3人,茶叶专业技术人员5人,长年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茶农只有100多人,无论是在茶园种植、茶叶制作还是茶叶销售方面,都远远满足不了众多茶叶基地和生产厂家技术服务上的需要。

我县茶叶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我县目前学茶叶专业并从事茶叶工作的专业技术干部极少,县茶叶办的主要工作还侧重在茶叶开发上,科技人员无法延伸到乡镇网络,承担全县的茶叶科技推广和市场引导工作,导致一些乡镇开发户在需要技术指导时得不到及时服务,造成损失和浪费。

最突出的是在茶树栽种和补苗上,浪费最大。

以马底驿乡为例,乡政府虽然也设有茶叶办,但是办公室没有一名学茶的技术干部,全乡大大小小近10个茶场的培育和管理,基本上都靠开发户们自己摸索,茶树栽种和补苗的成活率都极为低下。

该乡小榨村舒序华开发茶园450亩,两次补苗,每次成活率不到50%,有50亩的成活率居然为零。

他说没有技术指导,自己就是“瞎子摸鱼”,不晓得该哪么搞。

我县xx年以后开始从事茶叶开发的人员中,除了马底驿乡天湖茶场的周桂清原来一直在XX县从事茶业开发,有茶叶种植、生产和营销经验外,其他人员全部是半路出家,而且大部分是冲着县委政府扶持茶叶开发的优惠政策来的,有几个开发户,原来在外务工,了解到XX县委政府扶持开发茶叶产业信息后,也积极回乡参与创业。

这些人积极性很高,但是在茶叶生产、培管、加工、销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没有一点准备,给他们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和问题。

五强溪镇开发户杨红军,从事茶叶开发四年,年年存在茶叶卖不出去的困窘,主要是采摘、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都存在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

想退出不做了,但是向农民租来的300多亩地,租期不到,退不回去。

为减少损失,他现在每年只好利用亲戚关系,把茶园鲜叶买到安化去。

太常乡小叶种植户基本上延续家庭作坊式加工,自采自制,提篮小卖,难以形成乡镇的特色农业。

因为沅陵经济条件落后,茶叶基地及企业规模不大,很难招聘到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就是招来也养不起。

几家本土企业,目前都呈现家族式继承管理方式,严重缺乏现代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茶企老板里里外外一把手,常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在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科技含量都落后于周边县市,市场抗风险能力远不及古丈、安化、桃源等毗邻县份。

沅陵位于北纬25°

—30°

茶叶优势产业带的中心区域和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的交汇处,千里沅江穿境而过,境内山峦重叠,溪河众多,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海拔420米,平均气温16.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湿润,昼夜温差大,加之五强溪库区影响,形成了多雾的小气候,是得天独厚的宜茶区域。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19%,茶叶主产区山青水秀,工厂较少,环境无污染,空气清新,在这种自然条件下生长的茶叶,内含物丰富,品质超群,从唐代到清朝,都承担着为宫廷生产贡茶的任务。

沅陵茶叶被许多茶商作为主要拼茶原料用去拼配他们的品牌茶叶,所以沅陵茶叶也被业内人士称为“掺茶的茶”。

然而沅陵茶叶虽然质量上乘,获奖颇丰,但是销售渠道不通畅,市场竞争没有优势可言。

分析原因,沅陵一直以来都是走的名优绿茶,高端销售的路子,低档的大众茶生产较少。

名优茶生产量小,销量少,仅仅停留在“礼品茶”、“参评茶”的规模,对消费者影响极为有限,造不起声势,形成不了对外地客商的吸引力,使得沅陵的茶叶市场多年来发展缓慢。

干发公司张勇介绍说,干发公司每年生产的名优绿茶,50%以上是政府部门签单购买。

而北溶、清浪、五强溪等乡镇绝大多数茶场生产的名优绿茶,基本上销给本县的政府部门。

严格意义上说,沅陵茶叶现在还游离于市场的边缘,距离真正的市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从目前茶叶市场来看,沅陵每公斤茶叶价格,比市场同类茶叶要高出2到3倍。

昂贵的价格,使外地客商和茶叶消费群体不敢问津,沅陵茶叶被无形地拒于市场门槛之外。

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造成沅陵茶叶价格昂贵的原因一是因为大部分茶场只做名优茶,茶叶资源利用不足,产量少,茶园建设、管理摊销成本高;

二是茶叶价格在公款消费刺激下背离了价值规律;

三是用工短缺,采摘工价高。

今年我县春季采茶工基本上为60岁以上人员,45岁以下基本没有,春茶鲜叶最高收到60元/斤;

四是专业技术人才短缺,聘请技术人员成本高,请一个制茶师傅,月工资最少都在1万元以上。

全县现有大大小小茶厂31家,已经注册各种牌子的茶叶商标16个,还有的茶厂正在积极注册中。

茶叶品牌杂,而产量有限,难以形成品牌规模效应。

目前,县内茶叶品牌主要有“碣滩有机茶”、“干发”、“碣滩凤娇”、“官庄银峰”、“齐眉翠峰”、“军农翡翠”等。

“碣滩茶”、“官庄毛尖”虽然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其品牌影响力远不如“君山银针”和“古丈毛尖”等。

湖南十大名茶,“碣滩”和“官庄”均榜上无名。

同时,不同品牌之间很难避免恶性竞争,内耗严重,更加降低了品牌的市场影响力,难以得到市场对“沅陵碣滩茶”的认可,这是其一。

其二,在整体营销策划上,县委、县政府虽然加大了力度,但节会过后跟进不够,销售市场尚未真正建立。

县茶叶办的主要工作精力,都还集中在开发上,对我县茶叶如何打进大中城市市场,进入寻常百姓家,缺乏研究和服务。

而实际情况是,如何进入市场,扩大销售渠道,已经成为众多茶叶开发户最为担心的问题。

官庄银峰茶业公司曾立亿说,现在银峰茶业公司基地有了,加工能力有了,销售难是公司面临最急迫解决的问题。

中远集团在借母溪乡定点扶贫村鼓励农户开发茶叶,农民开发基本上不要自己投入太多资金,但是农民担心茶叶种出来卖不出去,尽管他们花费不多,也还是不愿意开垦茶园。

太常茶农因为茶叶卖不出去,更是极端提出毁茶种菜的要求。

调查走访中,茶叶开发户们纷纷提出发展中低档茶,开发红茶和黑茶,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茶叶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的愿望,要求政府帮助他们瞄准市场,建立全县统一的价格指导系统和茶叶销售平台。

由于投入有限,我县茶园开发虽然发展较快,但基地规模相对仍然不大。

据县茶叶办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县茶叶总面积72062.15亩,现在实际可供采摘的茶园有3万亩(实际可能低于3万亩),本次调研中座谈的开发大户开发面积基本上没超过500亩。

这一规模与我省其它茶叶优势区域县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如,XX县现有茶叶面积12.5万亩、XX县9.1万亩、XX县20.1万亩,县域面积只有1279平方公里的XX县也有茶园面积11.8万亩。

我县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厂共有31家,其中获得qs认证的企业15家;

年产值500万的企业只有5家,省级龙头企业只有2家。

大多数企业由原集体茶场发展而来或新建,各个茶场基本上是各自为阵,一般是一场一厂,只管几百亩。

企业管理水平、经营模式都还处于较低水平,多数茶场都还是作坊式生产,茶叶产品五花八门,生产加工标准是多种多样,他们不注重市场研究,忽视产品质量管理,不注重新产品开发和品牌保护,市场开拓和营销手段落后,但大都打着碣滩茶的名号,导致碣滩茶美誉度不断下降,沅陵哪里都是碣滩茶,弄得外地客商是一头雾水。

我县最大的茶叶精加工企业——湖南沅陵碣滩有机茶公司,年生产能力2000吨,虽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成绩,但去年仅实现产值3700万元(据部分人员反映鲜叶还不一定产于沅陵),无法担当起全县茶叶发展重任,充其量还停留在自我发展壮大阶段,产业链还十分薄弱,龙头带动效应还没有真正“舞”起来。

在调研中,不少茶企和乡镇也反映出有的政府部门对企业服务意识差,管理就是罚款和收费。

服务__,收费乱作为,罚款硬作为,对沅陵发展实际以及企业的客观情况不调查不研究,硬搬部门的条条框框,对企业严格照章办事,态度蛮横而粗暴,捆住了企业的发展手脚。

一些企业老板反映,因为企业规模小,企业内部机构不健全,满足各项指标要求只能靠经验,缺乏懂得各种管理部门规定的专门人才,难免对一些部门的规定和要求不熟悉,比如对各项税种具体科目和税率标准,大部分企业老板都不了解,每次完税,他们只认一次交多少钱了事,即使漏交,自己也不清楚,而税务部门当时又不提出,老板若是主动请教,得到的回答多数是:

“电脑上都有,你自己去查”。

有时过了一两年检查,发现漏交,二话不说,就是罚款。

有家企业老板反映说,税务检查人员到企业必定要罚款,绝不会让空手回去。

企业老板们普遍希望部门要做到政策透明,宣传到位,服务规范。

有关部门对沅陵茶叶生产管理上的失控,也让企业老板担心,是捆住他们发展手脚的一个主要原因。

有少数茶叶销售企业挂羊头卖狗肉,打着沅陵碣滩茶的旗号,大量销售从广西、贵州、云南、湖北低价采购来的茶叶,从中谋取暴利,严重损害了沅陵茶叶的名声和广大茶农的利益。

他们担心有关部门长期袖手旁观,任由这样继续下去,一旦引起社会公愤,将导致整个沅陵茶业坠入万劫不复的境地,重蹈上世纪末沅陵麻辣牛肉产业由辉煌而寂灭的覆辙。

按照今年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制定3-5年的实施方案并细化到年,全县上下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茶叶协会要围绕“中国生态有机茶之乡”这一称号,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综合各方力量,不仅要做好茶产业领域的文章,还要在旅游、文化、休闲、市场等诸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充分营造“茶乡”氛围;

在首先要全面执行规划,茶乡的打造,不仅涉及茶产业的发展,还包含茶工业、茶旅游、茶文化等诸多方面,农业、供销、旅游、城建、发改、经贸、宣传等多个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县茶叶指挥部要整合各方力量扶持,合理划分茶园基地、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的重点区域,对产茶自然环境优越、生产基础扎实的区域实施重点扶持,在城镇、旅游设施建设进程中,应充分考虑茶馆、茶休闲购物等茶叶休闲区的布局,同时,利用我县一流的生态旅游环境和茶文化遗存,科学规划好1到2条茶业旅游线路;

强化规划的强制性、严肃性和一贯性;

县茶叶办要做好服务及协调,重点乡镇的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茶叶开发,帮助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茶叶虽然在政府的协调下,各茶厂在各自的商标前都冠以“碣滩”名,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工艺标准,制作出来的茶叶,在质量上良莠不齐,茶叶品牌实际上还没有真正整合统一,仍然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

我们建议茶叶品牌整合要逐步按照“平等、自愿”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技术”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企业授权许可使用“碣滩茶”商标,对不符合条件者,严禁使用,逐步整合我县茶叶品牌。

对“碣滩茶”和“官庄茶”地理标志商标,应交由“县茶叶办”统一管理,许可使用,最终把我县茶叶整合成1到2个大品牌。

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农博会、茶文化节、龙舟节等节会活动以及各种新闻媒体重点推介。

要充分挖掘本县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做好茶与旅游结合文章,开展富有特色的茶文化活动,扩大“碣滩茶”品牌的影响,要在“湖南省著名商标”的基础上增加销量,扩大影响,积极争创全国驰名商标,力争在3年内使“碣滩茶”挤身“全省十大名茶”之列。

基地大小决定产业规模的大小。

加快发展我县茶叶产业,必须突出壮大基地规模。

一是要加快老茶园改造。

据测算,对老茶园实行“低改”或“品改”,每亩大约只需投入资金2000元,且2至3年即可产茶,投入少,见效快。

因此,壮大我县茶园基地规模最快捷而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快对现有3万多亩老茶园的改造。

按照分期分批的原则,完成对老茶园的“低改”或“品改”任务。

二是要加快新茶园开发。

按照“优化布局,相对集中”的原则,重点在太常、北溶、肖家桥、陈家滩、清浪、五强溪、借母溪、官庄、马底驿、楠木铺等宜茶乡镇,继续扶持种茶专业村和种茶大户,集中连片开发优质茶园基地。

三是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重点引导龙头企业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投入。

大力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企业采取联合、租赁、收购、兼并等多种方式,加快新茶园开发和老茶园改造。

加大县级财政投入,疏通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茶叶基地建设。

一是要重点扶持现有规模企业。

采取税费减免、帮助争取项目资金、政府贴息贷款和优化发展环境等方式,重点扶持现有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上档次、上水平。

当前,要重点发挥湖南沅陵碣滩有机茶公司对县域内茶叶产业开发的带动作用。

二是要加快整合现有散小企业。

通过资产并购、品牌合作、技术入股等形式,要积极引导县内散小的茶叶加工企业联合重组,壮大实力,扩大规模,真正打造茶业的“龙头”。

积极引进、扶持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用品等方面的茶叶深加工开发,拉长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园及茶叶原料的利用率,解决茶农工稳定就业和收入增加,促进茶叶经济的增长;

依托我县丰富的茶叶资源、优越的生态环境、浓厚的文化积淀,全面加强与国家级茶叶科研、学术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茶叶研发中心,力争在茶叶生产、深加工利用等方面走在前列;

我县茶叶在这几年取得长足发展,离不开全县茶叶科技推广队伍为提高全县茶叶生产技术水平所做的努力。

县财政要设立茶叶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茶叶新品种引进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加工新工艺研究、无公害技术示范等方面,确保茶叶科技推广的顺利实施,使茶农、经营者能有效地将先进科技应用于生产;

配备相应的生产、教学设备,为全县茶叶科技的试验、示范、应用推广提供支持。

推广茶园机械化修剪、机械化采摘技术、茶叶的无公害栽培技术、无性系良种繁育技术的普及应用,降低茶叶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茶叶经济效益。

我县的茶产业是市场主导型的产业,要进一步激活茶叶贸易,强化市场开拓。

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建议在县城或官庄规划修建一座集茶批零销售、茶历史文化展示、茶风俗表演于一体的茶叶专业市场,努力将之建设成为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管理规范,集茶叶交易、茶叶休闲于一体的省内一流茶叶市场,全面提升市场的档次和品位,恢复沅陵中国西南茶叶集散地的历史地位。

同时以此为基础,扶持乡镇产地市场、茶叶龙头企业的建设,加强管理,促进“企业+基地+农户”、“市场+订单+农户”经营模式的形成,搞活茶叶流通;

利用本次茶文化节签订的茶叶合作战略框架协议,加强与县外茶叶经营者和外地茶叶市场的联系,收集市场信息和营销经验。

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广泛宣传,并在互联网上设立沅陵碣滩茶的网站,加强__络体系建设,掌握可靠、及时的市场信息,更好地指导茶叶生产;

对在大中城市开设茶庄、门店,销售碣滩茶的经营户进行奖励扶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来宣传推销我县的茶叶,提高沅陵茶叶的市场占有率。

健全质量监管体系,搞好质量跟踪调查,整治茶叶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使用”碣滩茶”品牌等行为。

我县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要认真策划和制定我县茶叶市场营销策略,依托“中国生态有机茶之乡”,充分挖掘我县茶历史、文化遗存,通过开展茶风俗表演、茶叶产品品鉴、古法制茶展示等形式,向游人、客商介绍我县茶叶文化,提升碣滩茶文化内涵,向外推介我县茶资源、茶产品、茶企业、茶贸易,提升我县茶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鼓励规模较大、风光美丽的茶叶基地建设茶文化旅游园区、茶园观景走廊,使沅陵的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产业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鼓励龙头企业与合作社构建产销联合机制,推进企业集群发展,提高我县茶叶组织化程度,解决象太常等乡镇开发散户茶叶加工销售难的问题,增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

为推进全国玉米种子生产加工示范园和全国一流现代玉米制种基地建设,近日,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企业、乡镇、村社和农户,对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

我县是全国最佳的玉米制种区域之一。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大力实施“中国金张掖玉米制种基地工程”,坚持“优化布局、提高质量、创建品牌、实现三赢”的发展思路,按照“公司加基地、基地加农户、订单保效益”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采取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科技支撑、龙头带动的组织形式,严格执行企业准入、基地备案、合同签订、许可证办理、行业自律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着力提升质量和规模,玉米制种产业呈现出“基地做优、企业做强、品牌做亮、产业做精”的良好发展态势。

xx年,在我县从事玉米制种企业达19家(本县注册11家),落实面积28.72万亩,涉及7个乡镇68个行政村和4个农林牧场。

全县已建成大型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7座,建成玉米种子加工生产线12条,籽粒、果穗烘干线12条,年加工种子能力达25万吨以上。

年产玉米种子1.45亿公斤,占全国年均需种量的12%,销往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

玉米制种产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环境资源看,随着黑河调水制度化、鹦鸽嘴水库库容减少,水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瓶颈”。

玉米制种与传统带田相比,减少灌水2--3次,亩耗水量降低200多立方米,由此全县节水近6000万立方米,有效解决了农作物“卡脖子旱”的问题。

从产业政策看,__《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__》中把种子产业列为国家的战略产业,每年都下拨项目资金对基地和龙头企业进行扶持,为玉米制种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从经济效益看,xx年,全县玉米制种亩均收入2560元,总收入达7.4亿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44%,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新增部分的60%。

从技术服务看,农民春种有制种公司赊销亲本种子、化肥、农膜,夏管有技术人员提供服务,秋收有制种公司上门拉运交售,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干部群众普遍认为,玉米制种产业是得天时地利、顺政策民意的富民产业,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不可动摇,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全国玉米种子生产加工示范园和全国一流现代玉米制种基地建设。

二、问题

一是在我县从事玉米制种的企业中,大部分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玉米品种,只能为国外、省外制种公司代繁种子,赚取微薄的“加工费”,无权、无缘介入研发利润和市场销售的终端利润。

二是一些规模小、生产经营能力弱的企业进入村社落实玉米制种面积,造成玉米制种基地相互交叉,给划定隔离区带来了困难,影响种子质量。

三是部分企业行业自律意识不强,有的采取不正当手段哄抬价格、强撬基地,破坏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规则;

有的变相收购其它公司和基地的种子,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扰乱种子生产秩序。

四是有些企业技术力量不强,管理不到位,执行技术规程不严格,花期不遇、去雄不__,种子产量低、质量差,损害了我县种子产业的声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