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煤化工中CO2综合利用浅析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14774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煤化工中CO2综合利用浅析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对煤化工中CO2综合利用浅析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对煤化工中CO2综合利用浅析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对煤化工中CO2综合利用浅析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对煤化工中CO2综合利用浅析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煤化工中CO2综合利用浅析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对煤化工中CO2综合利用浅析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煤化工中CO2综合利用浅析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煤化工中CO2综合利用浅析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反常,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等严重的危害。

更有科学家预测:

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

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因此在发展煤化工同时,必须研究煤化工中CO2的减排及其综合利用,这是我

国发展煤化工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煤化工中的CO2排放大多煤化工的生产过程都将产生CO2排放。

下面对煤制甲醇及烯烃、煤直接液

化、间接液化等新型煤化工技术过程中的CO2的排放问题进行分析。

1.煤制甲醇及烯烃过程中的CO2排放煤制烯烃过程包括煤气化、合成气净化、甲醇合成以及甲醇制烯烃四项主要的

流程,图1是流程示意图。

图1煤制烯烃过程流程图煤制烯烃过程中的CO2主要来自煤气化过程,煤气化过程CO2的产生与前面间

接液化类似,煤在氧气和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发生以下的CO2生成反应:

C+O2=CO2

CO+H2O=CO2+H2

另外,甲醇合成过程要求原料气中的H2和CO的摩尔比接近2:

1,而煤气化过

程获得的气体中H2/CO的摩尔比小于2.需要将一部分CO通过水煤气变换反应生

成H2和C02以满足甲醇合成的要求,这样又会有部分C02生成。

除少量的CO2,(占

原料气体总量的3%左右)参与甲醇合成反应外,大部分CO2在合成气净化过程中被

脱除而进行排放。

煤制烯烃过程的CO2排放量按每吨中间产品甲醇计,约2t;

按每

吨最终产品烯烃计算,约6t(不包括燃料排放部分)。

2.煤直接液化过程中的CO2排放直接液化是把固体状态的煤在高压和一定温度下直接与氢气反应,使煤炭直接

转化成液体油品的工艺技术。

图2是它的反应过程流程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反

应过程中的氧元素

图2直接液化反应过程流程图

主要来自煤中氧,并且反应环境氢气纯度较高(氢气纯度>

80%),反应后氧主要以

水中氧的形式排出体系,CO2产率较低。

神华上湾煤在日本NEDOL工艺的1t/dPSU

装置上的CO2产率(daf煤为原料)约为2%,而在美国HTI工艺

PDU装置上的C02

产率(daf煤为原料)为0.34%。

3.煤间接液化过程中的CO2排放煤间接液化过程是相对于直接液化过程而言的,它主要由三大步骤组成:

第一是煤的气化,第二是合成,最后是精炼,其过程流程图可见图3。

间接液化过程

中的CO2主要产生于气化和合成两个步骤。

图3间接液化过程流程图

在煤的气化过程中,需要加入氧气和水蒸汽做为气化剂,因此存在以下的CO2

生成反应:

而在合成步骤中,CO2是主要副产物之一,主要来自以下反应:

水煤气变换反应CO+H2O=CO+H2

采用铁基催化剂的F-T合成反应:

2CO+H2=—CH2—+CO2甲烷化反应:

2CO+2H2=CH4+CO2

歧化反应2CO=C+CO2在煤间接液化过程生产每吨液化产品的CO2排放量约为3.3t(不包括燃料排放

部分)。

三、煤化工中CO2大气中的排放转变为地下储存

为了减少煤化工CO2对大气的污染,可以将所排放的CO2转变为地下存储,从

而达到减排的效果,同时也是对CO2的资源利用。

CO2储存技术是通过对CO2进行收集、分离和压缩,然后通过管道,在动力的作用下,送入地下或海底,储存在地质构造中,使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与大气隔绝,

从而起到控制大气中CO2浓度的目的。

目前,在研究的或者已采用的用于储存CO2的主要地质体包括:

(1)开采的和

不经济的或耗竭的油气储;

(2)深部不可开采煤层;

(3)陆上或海上深部咸水储集

层;

(4)海洋。

气田、油田和深部煤层作为常规的地质圈闭从理论上说能够在足够长的时间内

保持隔离状态,不被释放到大气中去。

并且通过向耗竭的油气田和不

可开采的煤层

注入C02,可以提高耗竭油气田和煤层气的回采率。

目前世界上有此类研究项目约

70多个。

实践经验表明,注入CO2大约可以增加油田产量10%〜15%,我国辽河

油田注入性质类似的烟道气,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种技术对于建立在煤气田附

近的煤化工企业CO2的减排是十分适用的。

现在国际上还有CO2海洋储存技术,海洋储存是指将CO2注人海洋。

在较深水

位下,形成固态的CO2水合物的储存方式。

世界上最大的CO2捕集与储存项目,就

是在挪威开展的每年将100tCO2注入到在挪威北海海域中部深约900m处的砂岩卤

水层中。

但是也应该注意到CO2的地下储存可能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加以避免。

文献中有报道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有:

(1)CO2从地下逃逸进人大气

环境,导致大气环境恶化;

(2)CO2形成的地下局部酸性环境有可能使周边的重金属

元素及其他污染物溶解在水体中并随着CO2的泄漏污染地下水质;

(3)有可能引起地质结构变动。

四、煤化工中的CO2综合利用

CO2是一个可利用的资源,应十分重视煤化工中所产生的CO2综合利用。

现今

CO2综合利用技术主要有两大类:

(1)CO2转化及固定化技术,即利用CO2的化学性质,将CO2转化为其他物质进

行资源再利用或固定到其他物体中的技术,直接达到减排效果;

(2)CO2循环利用技术,即利用CO2的物理性质,来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的技

术。

1.CO2转化及固定化技术

CO2转化或固定化技术是指利用CO2的化学性质,将其转化为其他物质进行资源再利用或固定到其他物体中的技术,目前这种技术主要有下列应用:

(1)将C02作为大棚养殖中的气体肥料。

在大棚养殖中利用CO2作为肥料,既能促进蔬菜的生长,又消耗掉了人类排放

出的C02。

研究表明,使植物吸收CO2的量超过平常值的2〜3倍,不仅对人体没

有危害,植物却可因此增产20%〜43%。

在荷兰南部,一些农民开始利用炼油厂排

放的工业CO2种植蔬菜和鲜花,取得很好的效果,该炼油厂目前每年向500家用户

提供约17万t工业CO2。

(2)用CO2制造可降解塑料。

CO2降解塑料可用于一次性包装材料、餐具、保鲜材料、一次性医用材料、地

膜等方面。

利用这一技术生产的降解塑料属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类,可在自然环境中

完全降解,避免了传统塑料产品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但目前,受合成效率低的瓶颈

制约,在国外只有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少数国家形成了年产万吨级的生产规模。

我国,开展这项工作的研究单位主要有: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广州化学所、吉化研究院、浙江大学等。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中科院广州化学

所还建有千吨级的生产装置。

利用CO2,合成可降解塑料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但

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实现还有待于开发出高效的合成催化剂。

(3)CO2转换为其它化工产品

近几年来关于CO2催化转换生成甲醇、二甲醚、烃类、合成气等基础化工原料,

以及转换为以碳酸二甲酯为代表的酯类、羧酸、W—甲酰苯胺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

的新催化合成技术的研究开发也十分活跃。

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应用领域。

2.CO2循环利用技术

CO2循环利用技术是指利用CO2的物理特性来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的技术,

如制造超临界C02,制作干冰、灭火剂、制冷剂、食品添加剂及跨临

界CO2冷却剂

等。

(1)生产超临界CO2

超临界CO2是具有气体的压缩性和流动性,液体的高密度和高比热,同时具有高渗透性和低粘度特性的介质,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CO2产品。

超临界CO2可以作为汽轮机和压缩机的循环介质,由于它比普通空气介质具有

高得多的能量密度,将会极大地缩小汽轮机和压缩机的体积,提高输出效率。

由于超临界CO2的高渗透性,可以作为特殊用途的清洁剂。

超临界CO2是一种极佳的萃取介质。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萃取效率高、萃取剂

易分离回收、操作方便、工艺流程短、耗时少,而CO2作为超临界萃取剂,具有临界条件容易达到,化学性质稳定,无色无味无毒,安全性好,价格便宜,容易获得

等优点。

目前CO2超临界萃取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天然药物或天然香料中提取

高附加值的热敏性有效成分方面。

目前国内外已有广泛应用。

(2)将C02作为食品的保鲜剂和添加剂

在美国,CO2消费量的46.8%用于食品的保鲜冷却、冷藏和惰化,19.5%用于

饮料碳酸化;

在西欧,68%的CO2用于饮料碳酸化和食品加工;

在我国,预计在5

年内对食品级CO2的需求将达到1000万t以上。

(3)用跨临界CO2取代氟利昂作为空调制冷介质

C02利用技术的另一研究热点是采用跨临界CO2取代氟利昂作为空调介质。

CO2

的临界压力是7.3MPa,临界温度为31C,其临界温度正好在日常空调运行可以接

受的范围内,跨临界循环时,CO2在压缩机出口侧达到超临界条件,

经过节流管降压后,超临界CO2回到亚临界状态,吸热蒸发,带走环境热量。

在跨临界循环中,

由于超临界流体的特殊性质,其冷凝过程中没有气液相变,而只有“冷却”过程,因

此其制冷效率比传统的氟利昂工质要差一些,但其制热效率则相对较高,并且由于

超临界流体比热大的特点,故对于给定的热负荷,CO2空调系统所需的工质用量有

可能比其他工质少得多,管道面积相应减少。

跨临界CO2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和耐高压系统的研制是降低成本和提高热效率的关键。

目前车用CO2空调技术已相对比较

成熟。

(4)制造干冰

固态CO2称为干冰,它将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人工降雨以及文艺产业。

(5)此外,CO2在气体保护焊接、炼钢、冷冻、油气井操作等行业有广泛应用。

五、CO2的回收、储存和运输

煤化工中CO2的综合利用需要解决CO2的回收、储存和运输的问题。

根据CO2的物理特性,采用降温和加压的方式可以将煤化工流程中排放出的

C02分离出来,转化为液态C02、固态C02以及超临界C02,加以回收。

CO2的临界压力为7.39MPa,临界温度为31.06C。

当温度和压力都没有超过临

界点时,可以通过加压或者降温来使CO2液化。

当压力或温度超过临界值时,此状

态的CO2就称为超临界CO2流体。

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如:

压下-78.5C或

101.33KPa,-56C),液态的CO2会转化为干冰。

由于C02液化后的体积仅为气体的1/500,所以CO2的储运通常以液体形式进行,

液态CO2的储运方法可分为常温高压气瓶和低温低压储罐。

目前,

国外CO2的储运

广泛采用低温储运技术,温度范围-20〜-30C,压力范围1.5MPa〜

2.5MPa。

国内

CO2的储运多用常温气瓶,将常温高压CO2气瓶运给用户。

但是

CO2常温气瓶运输

方法具有充装速度慢、运输效率低、操作繁琐和污染环境等缺点,尤其对化工等大

量应用CO2的行业已远远不能适应。

因此有必要采用CO2低温储运技术。

CO2的低温储存和运输的主要步骤是:

采用制冷方法使CO2全部成为液体状态,

经过液化后的低温CO2可以充装进CO2储罐车,储罐的工作条件为温度-25C,压力

2.45MPa。

在CO2罐车向用户储罐充装过程中,通过金属软管连接好输液管和平衡

管,同时启动循环泵以保证必要的输送高度。

目前CO2的低温储存和运输的研究工作以及国产化工作已经完成,事实证明)

在相同条件下,CO2罐车的充装效率是常温气瓶的2.5倍。

以江苏黄桥到上海浦东

300km的运距为例,若用气瓶运输每吨CO2的各种费用约600元,而用罐车运输每

吨CO2的费用仅240元,所以用CO2罐车的低温储运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下面是文献中介绍的三种不同领域的回收提纯工艺流程,可以应用到煤化工中

CO2的回收与提纯。

(1)乙烯化工厂环氧乙烷装置排放尾气的CO2回收装置工艺流程来自某乙烯厂环氧乙烷装置排放的尾气(CO2:

91%,CmHn:

3%,

H2O:

4%),经管输送至本套设备,作为原料气。

原料气经冷却、脱水压缩进入燃烧炉内,氧化除去原气中的可燃成分,如碳氢化台物,成为基纯净的CO2气体产品。

CO2产品气经过冷却、压缩、再冷却、再脱水后,经液化器氨冷凝器)液化,由泵打人汽提塔内,除去凝性气体,成为纯净的CO2液体产品,又经过探冷后进入液体产品贮槽内。

制冷剂氨的压缩、冷却、液化、汽化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进行循环的。

此套设

备运行4个月,运行情况良好。

(2)氨厂排放尾气的CO2回收工艺流程

从某氨厂排放的尾气(C02:

91%,H2S:

148X10-6,SO2:

82X10-6,H2O:

8.4%)进入本套装置,经过冷却、除水、压缩后,进入水洗塔,溶解SO2,

再进入H2S碱

液反应罐,除去硫化物杂质,成为基本纯净的CO2气体。

产品气经冷凝后,变成液

体,由CO2输进泵打入汽提塔内,除去不凝性气体,成为纯净的CO2液体产品,又

经过过冷后,进入液体产品贮槽内。

制冷剂氨的压缩、冷却、液化、汽化是在封闭的容器内循环进行的

此套装置运1年,各参数正常。

(3)酒精厂尾气的提纯工艺流程

来自酒精厂发酵槽的CO2气体,经过乙醇稀释液除去酵类、醛类等杂质,经压

缩、漂洗、干燥、吸附工序后,经CO2液化器液化后成为液体,进入汽提塔除去不

凝性气体,成为纯净的CO2液体,经输送泵输入100m2贮槽贮存。

此三套装置工艺流程的共同点都是采用逆流冷却器和汽提塔除去不可凝气体及

双塔干燥器(吸附剂为Al2O3,分子筛为二层)除去水分、乙醇等,使产品含水量

达8X10-6。

六、煤化工中CO2的回收和综合利用的主要设备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不论是从煤化工中所排放的CO2混合气体中回收提纯

CO2,还是对CO2的综合利用,都需要对气体进行压缩,因此,压气机是最主要的

设备。

参考资料

[1]林泉.发展煤化工所面临的CO2排放问题及其对策[J].化学工业,2007,25(7):

17-28[2]范维唐,杜铭华.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展望[J].煤化工,2005,116:

1-5.

[3]孙永泰.二氧化碳化工开发的新工艺[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3,32(3):

16-18.

[4]马中学,杨军,陈金城.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J].甘肃石油与化工,2007,4:

1-5.

[5]成东键,钱卫明.二氧化碳的低温储存和运输[J].油气储运,1994,13(3):

30-33.

[6]冯庆革.二氧化碳的回收与提取[J].低温与特气,1998,3:

34-39.

[7]陶鹏万.高纯二氧化碳的制取工艺[J].工厂动力,2002,1:

18-21.

[8]冯庆祥.我国工业液体二氧化碳生产技术现状及改进方向[J].低温与特气,1997,2:

1-7.

[9]PavelHejzlar.SupercriticalCO2BraytonCycleforMediumPowerApplications[R].ADVANCED

NUCLEARPOWERPROGRAM,MIT-ANP-PR-117A,pril2006

对煤化工中co综合利用浅析

作者:

贠俊良,陈妍,王派风,章本照

作者单位:

贠俊良,陈妍,王派风(陕西鼓风机集团),章本照(浙江大学)

相似文献(4条)

1.期刊论文白富鑫.BAIFu-xin煤化工发展趋势及面临问题-当代化工2010,39(4)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能源结构以煤炭为基础的少数陶家之一,由于煤炭属低效、高污染能源,所以今后我国将加速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增加清洁能

源的比重.介绍了煤液化、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煤炭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及面临诸如二氧化碳排放、水资源等问题.

2.会议论文刘志光.龚华俊.余黎明我国煤制天然气发展的探讨2009国家一直鼓励通过煤炭的清洁利用发展能源和化工产业,煤制天然气正是立足于国内能源结构的特点,通过煤炭的高效利用和清洁合理转化,生产清洁

能源。

煤制天然气技术成熟,能量效率高,单位热值耗水量和CO排

放量均较低,是煤制能源产品最有效的利用方式,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

以城市燃气为目标市场,适度发展煤制天然气,作为天然气资源的补充,可以起到缓解网内天然气供求矛盾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作为城市燃气的重要调峰手段之一

本文对煤制天然气的政策、市场价格、节能、节水和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发展方式进行分析。

3.会议论文芭芭拉•南希•麦基采用清洁能源体系:

成功的选择2008可持续能源利用在世界范围内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在我们必须满足人类能源需求的同时,还要应对能源枯竭以及环境问题,这就决定了化石燃料在清

洁能源体系中的应用。

碳捕集和埋藏(CCS)将成为这个体系中的核心内容。

分析显示,CCS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上起主要作用。

目前,美国、中国和世界其他一些国家正在开发并采用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体系,各国通过碳埋藏领导人论坛和其他方式在清洁能源体系开发和利用问题上进行协作。

4.学位论文查旭峰煤气化与天然气转化组合工艺生产甲醇方案的优化2009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甲醇生产发展状况,在对目前世界上各种煤气化制甲醇和天然气蒸汽转化制甲醇的生产技术报道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煤气化和天然

气蒸汽转化的技术特点,结合多年工程实践和经验,对承担的延长石油靖边甲醇装置方案在设计中进行了优化组合,以期达到节能减排、提高产品竞争力的

目的。

<

br>

结合陕北地区有着丰富的煤和天然气资源这一独特优势,在技术方案研究设计中,将煤气化和天然气转化两种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用于制备生产甲醇的原料

根据原料的特点,运用当前世界先进的流程模拟软件,对整个装置进行全流程模拟计算,优化合成气的配比以满足甲醇合成的要求,从而使流程更加合理

、更加节能,而且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

课题的创新在于提出了一条煤化工与天然气化工结合发展碳一化学生产甲醇新的工艺路线,开辟了能源综合利用的新思路。

本文链接:

授权使用:

西北大学(xaxbdx),授权号:

42085c8d-4fd8-4e4d-ac2e-9e8a009ec063

下载时间:

2011年2月14日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