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考科学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46998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中考科学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深圳市中考科学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深圳市中考科学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深圳市中考科学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深圳市中考科学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市中考科学考试大纲.docx

《深圳市中考科学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中考科学考试大纲.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市中考科学考试大纲.docx

深圳市中考科学考试大纲

2012年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科学学科说明

一、考试性质

   深圳市2012年初中毕业生科学学业考试(以下简称科学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该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考试依据

   《深圳市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学科学业考试说明》编制的依据是《广东省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三、考试命题指导思想

   科学学业考试的命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的内容和要求与《课程标准》的规定相一致。

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1.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避免盲目拔高。

但注重基础不等于知识的简单复现和技能的机械组合,应灵活多样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教学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而不是机械学习。

   2.突出以能力立意来命题。

注意从实际出发选取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的水平。

引导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

   3.注意对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引导教学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

   4.积极探索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新题型,充分发挥不同类型试题的功能,注意题型结构的合理配置,以实现检测功能上的互补,有利于整体考查目标的实现。

   5.试题内容应正确无误、表述清晰准确;试卷结构要科学、合理,题量适当;难易程度符合实际情况,不设置繁、难、偏、怪的试题;试卷形式要规范。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考查《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各领域中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并注意五大领域(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内容的合理分布。

   对科学探究的考查,是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表现的理解知识的水平和能力为重点,避免将科学探究分解为生搬硬套的知识和按部就班的程序进行考查的偏向。

实验能力作为科学探究所需的重要能力,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也可包括实验操作能力。

   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考查,应结合在具体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考查中进行,避免标签化和形式化。

五、能力要求

 对考试内容的要求,从认知规律上分为不同层次,下面列举及简述有关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

   

(一)知识

   1.了解水平  

   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目标动词:

说出、举例、列举、描述、识别、知道、了解、指认、确定。

   2.理解水平   

   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

收集、整理信息等。

   

   目标动词:

解释、说明、比较、概述、认识、理解、区别、对比、懂得、看懂。

   3.应用水平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目标动词:

使用、、用理论或模型解释,用理论说明、分类、归纳、概括。

   

(二)技能

   1.模仿水平

   在具体示范和指导下完成操作。

   2.独立操作水平

   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绘制、测量、测定、查阅、学会、计算。

   3.迁移水平

   目标动动词:

联系。

   (三)有关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

 1.经历(感受)水平

 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

 感受、体验、体会、感知。

 2.反应(认同)水平

 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出相应反应等。

 目标动词:

关注、注意。

   3.领悟(内化)水平

   具有稳定的态度、一致的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目标动词:

形成、树立、建立、领悟、增强。

六、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科学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试卷结构

   试卷包括I、II两卷,I卷为选择题,有38题,共57分,II卷为非选择题,10题,共43分。

   3.内容比例

   第一部分:

占28%;

   第二部分:

占32%;

   第三部分:

占28%;

   第四部分:

占12%;

   有关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考察渗透到各专题的考察当中。

七、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

第一部分

(一)科学探究(过程:

方法与能力)

内容纲目

具体内容

备注

1.科学探究

①能够针对科学探究问题提出可检验的猜想和假设;

②能够针对探究目的和条件,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或者针对提供的暴体探究过程,推断其实验方案合理性; 

③能够根据探究问题和假设,分析、处理多种信息获得事实与证据;

④能够根据有效信息推断结论和进行评价;

⑤能够运用文字、图表、模型等芳式解释、说明探究过程和结果。

   

在实验题型中渗透

2.科学实验

①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粗盐进行提纯。

②初步学会O2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③初步学会用CO2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④初步学会金属的某些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

⑤初步学会燃烧条件的探究。

⑥初步学会配置一定量分数溶液的实验。

⑦初步学会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

⑧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⑨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⑩能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进行安装连接以及安全操作。

实验①~⑧为学生分组实验

(二)物质科学

专题1:

常见的物质

内容纲目

具体内容

备注

1.物质的性质

①判断典型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②能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③了解溶解度的意义并会查阅溶解度表;

④知道PH的意义;

⑤记住常见、典型物质的溶解性。

 

不考: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不考:

在温度或溶剂条件改变时结晶量计算

2.水

①理解水的组成,知道水污染及防治方法;

②理解溶液的概念,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会进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④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不考:

不同浓度溶液

只考水溶液的知识。

 

化学计算可要求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或写出计算步骤。

3.空气

①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空气污染及主要污染源,知道空气质量指标的主要内容

②掌握O2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③掌握典型金属和非金属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和产物;

④掌握CO2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⑤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生物圈作用。

4.金属

①能区别金属和非金属,理解常见金属的用途与性质

②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简单、典型的运用:

③了解金属腐蚀条件和防止金属腐蚀常用的方法;

④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具有自觉回收金属的意识。

能够设计实验探究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5.常见的化合物

①能区别典型的单质、化合物;

②掌握典型金属(Mg、Fe等)和非金属(C、S、P、H2等)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产物;

③掌握常见的酸(盐酸、稀H2SO4)和常见的碱(NaOH、Ca(OH)2)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④掌握某些重要的盐(如NaCl、纯碱、CaCO3)的性质和用途:

 

⑤理解使用强酸、强碱的注意事项。

 

不考:

HNO3的性质

不考:

H3PO4、酸式盐、碱式盐的性质。

能够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

6.常见的有机物

①识别无机物和有机物;

②了解重要的矿物能源(天然气、石油、煤)。

专题2:

物质的结构

内容纲目

具体内容

备注

1.构成物质的微粒

①理解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②理解原子的结构,理解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③了解核电荷与核外电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④理解物质结构模型化思想及其典型应用(如,表示原子、分子的结构,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等。

不区分元素和原子的概念;

不考同位素知识和元素周期律。

不考夸克知识

2.元素

①知道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

②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了解重要化肥的有效元素;

③书写常见的元素符号和名称(如H、C、N、O、Si、P、S、C1、I、Na、Al、K、Ca、Fe、Cu、Ag)。

 

3.物质的分类

①区别典型的混合物、纯净物;

②运用化合价书写简单的、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③根据化学式推断元素的化合价;

④理解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⑤区别典型的酸、碱、盐、氧化物,记住典型物质的名称;

⑥会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⑦根据化学式熟练计算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和质量比。

不考酸式盐、碱式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分类和命名。

专题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内容纲目

具体内容

备注

1.常见的化学反应

①理解H2、CO的还原性和可燃性;

②理解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和中和反应的特点,掌握具体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③了解燃烧的条件、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以及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

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来解释常见的现象及其应用;

⑤书写常见的、典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⑥根据化学方程式熟练计算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不进行过量判断);

⑦熟练计算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参加反应)。

不考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不考:

电离方程式 

不考:

过量计算,多步反应的计算,差量

计算;

有关混合物的计算只限于只需一个反应就可求出结果。

可以引入质量分数、体积和密度的计算。

2.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①理解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问的转化; 

②理解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

③知道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第二部分

专题4: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II

内容纲目

具体内容

备注

1.机械运动和力

①知道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②了解速度的含义;

③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力(重力、摩擦力、弹力),并能说明其意义;

④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会画力的示意图;

⑤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⑥知道质量和密度的含义,会测定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密度;

⑦了解牛顿第一定律,能用惯性解释有关的常见现象;

⑧理解压强的含义,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⑨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存在及其特点,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及其特点;

⑩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

⑪感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并能解释有关的现象。

不要求用p=p液gh计算液体内部的压强.

2.电和磁

①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会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出电路图,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流和电压;

②知道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大小;

③会用实验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④理解欧姆定律,了解简单串联电路和简单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⑤通过实验认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描述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特点;

⑥了解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与磁场方向、电流方向有关;

⑦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⑧了解家用电器、家庭电路以及安全用电的常识,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

⑨了解电磁知识在技术中的应用和电磁学发展史中的典型事例,认识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①不要求混联电路的计算.

②不要求用左手定则判断三个方向的问题.

③不要求用右手定则解答有关感应电流方向的问题.

3.声、光、和热

①了解波的简单知识及其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②通过实验了解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③通过实验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④应用凸透镜成像特点解释照像机、放大镜和人眼球的作用,知道近视眼、远视眼所戴的眼镜;

⑤知道声音发生和传播的条件;

⑥了解乐音的特性,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⑦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都是电磁波。

⑧了解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知道物质在状态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

⑨知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①了解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动能和势能可以转化,知道机械能守恒是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②理解功的概念,认识简单机械的作用,知道做功伴随能的转化(或转移);  

③理解功率的概念,能区别功率和机械效率,从能的传递和转化认识功率和机械效率;

④知道内能改变的两种途径,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用热量来量度热能的变化,了解比热容和热值的概念; 

⑤知道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可以用电功来量度,会计算用电器消耗的电能,理解电功率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会测小灯泡的功率,能从说明书或铭牌了解家用电器的额定功率。

①不要求用机械能守恒条件解题②不要求用Q=mc(t2一t1)计算热量    

第三部分

(三)生命科学

内容纲目

具体内容

备注

1.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①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知道生物的基本特征,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

②观察和描述常见生物的生活环境,感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③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及其意义。

 

2.细胞、组织、器官和生物体

①制作简单的临时装片,会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②知道细胞的基本结构,运用细胞结构的知识分析某些生命现象;

③识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④知道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及其生命意义;

⑤知道细胞分化后形成不同的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和系统。

 

3.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①学会使用简单的检索表,说出分类的方法,列举生物分类的单位;

②认识生物的种群、群落的概念及特征;

③比较几种不同生境的生物,知道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④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结构、功能及稳定性;

⑤运用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⑥了解生物圈,关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内容纲目

具体内容

备注

4.绿色开花植物的新陈代谢

①对图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说出其功能;

②知道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命活动的作用; 

③说出植物体对无机盐的吸收、运输过程;

④说出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过程;

⑤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及简要过程,认识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⑥知道植物的呼吸作用;

⑦列举植物新陈代谢原理对农业生产技术的影响。

5.人体的新陈代谢

①描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

②列举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酶的催化反应实验,体验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③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的能量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④说出血液的主要成分及其功能,知道骨髓的造血功能。

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血液循环过程;

⑤知道血型、输血应注意的事项,知道献血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⑥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及尿的生成和排出过程。

 

6.其他生物的新陈代谢

①知道藻类、苔藓、蕨类的主要特点;

②知道细菌、真菌的主要特点;

③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以及这些动物的主要特点;

④知道新陈代谢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7.生命活动的调节

①知道植物的感应性现象,了解植物生长素发现的历史,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

②了解若干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③知道人体的主要感官和感受器的结构及功能,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④了解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功能,列举激素对生命活动调节的作用;

⑤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8.植物的生殖与发育

①列举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②认识花的结构和果实、种子的形成;

③说出种子萌发的过程和必要条件;

④知道芽的发育。

9.人、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①说出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②知道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③了解人和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及特点;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建立正确的性道德观。

内容纲目

具体内容

备注

10.遗传和进化

①识别遗传和变异现象;

②说出遗传物质的作用,知道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道基因工程及人类基因组计划;

③列举遗传和变异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④知道优生的重要性;  

⑤知道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列举生物进化现象,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11.人体保健、健康与环境

①识别免疫现象、类型;

②列举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的事例;

③列举常见的遗传性疾病; 

④认识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说出营养素的作用,建立平衡膳食的观念;

⑤了解传染病的特点、传播三环节及预防措施;

⑥知道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有毒物质和防御措施;

⑦列举触电、溺水、异物堵塞气管、蛇虫咬伤等急救的基本方法;

⑧了解我国生物保护与自然保护的意义和措施,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

 

第四部分

(四)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内容纲目

具体内容

备注

1.四季的星空

①能根据图识别主要的恒星与星座(课本出现的最典型的);

②说出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知道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③知道农历与月相的关系;

④了解日食与月食的成因。

节气只需要记住冬至、夏至、秋分、春分。

2.太阳系

①能说出太阳和月球的基本概况;

②知道日、地、月的距离和相对运动;

③能从图上判断八大行星和小行星带的位置,知道太阳系的总体构成和运动;

④了解彗星的构成,知道哈雷彗星;  

⑤知道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人类对月球与行星的探测,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

 

不需要记具体的数字

2.人类生存的地球

内容纲目

具体内容

备注

1.地球

①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②能运用经纬网和指向标在地图上判定方位,会看简单的地图符号和注记,会进行简单的比例尺计算;

③知道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界线、位置和气候特点;

④利用地图会计算世界上不同时区的区时,知道日界线两侧不同日期的规定。

知道北京在东八区;

⑤知道一年中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训练学生读图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地形和地壳的运动

①认识地壳是变动的,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②知道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关注人类如何提高防震抗灾能力;

③知道板块学说的要点,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④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岩石风化、流水作用、风力作用、海洋作用、冰川作用、生物作用);

⑤识别主要的地形特征,能判读简单的地形等高线图。

不考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3.土壤

①知道土壤由水分、空气、矿物质和腐殖质构成,具有不同的质地和结构,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

②知道不同性状的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不同的影想,植被对土壤有保护作用。

③关注我国和当地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4.地球上的水钵

①知道水体的分类和比例(包括地下水);

②了解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③关注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

 

5.天气与气候

①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以及影像气候的主要因素;

②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

④了解主要的气象灾害和防灾抗灾的措施。

不考用仪器测量气温、降水量、风力、湿度和气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